1、关于“养生”的古诗句有哪些?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唯余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
至死独养身。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2、唐伯虎 养生诗
找不到,我把唐伯虎全集翻了四遍,没找出来,确定是唐伯虎的么?
如果是,可能是他的《一世歌》
《一世歌》
——唐伯虎
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
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里版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
春夏秋冬弹指间,权钟道黄昏鸡报晓。
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3、关于健康的古诗句
1、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白居易《自觉》
释义:有了不畏老的思想,不担心“死之将至”,这样就可以延缓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从而收到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
2、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陆游《食粥》
释义:学道成仙之法是简单易行的,平时只要多多食粥便可以成仙了。
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专—罗天益《卫生宝鉴》
释义:如果心神过于躁动,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气伤精,容易招致疾病,甚至促人衰老、减短寿命。心静则安神,神安则五脏六腑的气机协调,精气日渐充实,自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释义: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属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5、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释义: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4、关于保健的诗词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中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
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5、求养生方面的诗词,多多益善!
1、《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2、《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3、《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外表。
4、《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健康。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6、关于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copy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百。―――《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度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知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道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7、名人养生诗词有哪些
华佗的养生之道
淡薄名利地位,动静相济,劳逸适度。
华佗生活于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也是一个战争纷乱,灾疫流行的时代,《后汉书?华佗传》复说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说明了华佗的养生有道,名人养生诗词,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极富盛名的医生,有“神医”之称,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创史上最早麻醉剂剂“麻沸散”,还创立了著名的养生体操“五禽戏”,可惜死于曹操之手。
孔子的养生之道
精神豁达,知足不贪,食居慎节,爱好广泛。
注:孔子生活在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由于医学落后,物质匮乏,战乱纷争,所以人的寿命很短,孔子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制仍以73岁高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名人养生诗词,总结其养生之道,便是这十六字。
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注:曹操这首《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的养生方法,但却指出了养生的重要性,文中以长寿的动物为例阐述了生老病死的规律,提出了寿命的长短在养生不在天。
8、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9、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