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扁鹊的简介,医学,养生资料
简介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成就
发明四诊法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蔡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蔡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医学思想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预防思想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治疗原则
先秦时期,在《史记》中有扁鹊的 “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扁鹊学派
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2、为什么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好东西比如像华佗扁鹊李时珍的治百病养生多被封杀,应该提倡而不封杀不是么
可能是怕那些都是捏造的偏方害人吧
3、自古四大名医李时珍孙思邈华佗还有一位是谁
其实孙思邈不是四大名医的。
四大名医是
华佗,张仲景,扁鹊,李时珍。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
4、中医“方祖”张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确考)
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於河南南阳县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
4、华佗有三种人不治是那三种
华佗有三种人不治的是指娇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三种人不治
1、娇恣不论于理是指骄傲任性、依仗权势,骄横跋扈、蛮不讲理的人。
2、轻身重财是指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舍命不舍财,不注重养生的人。
3、衣食不能适是指暴饮暴食,饮食无常、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
这句话出自《扁鹊仓公列传》的记载,原文为:”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译文为:所以病有六不治,骄横放纵不讲理的人,一不治;轻身重财,二不治;衣食不能够适应,饮食无常,过于挑剔的人,三不治;阴阳并,五脏之气不定,四不治;身体虚弱不能吃药,五不治;信巫术不相信医生的,六不治。有这些其中一个毛病的人,是很难医治的。
(4)扁鹊养生方扩展资料:
华佗医学成果
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
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
5、平衡养生说可信吗?他们给我开的药···急?
那全是骗子,中医养生‘包括治疗’并不赞成完全用药。治疗方面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在养生方面,神医扁鹊曾经发明了五禽戏.....。养生是健康人增加免疫力保持身体平稳的一种方式,用药是对病人恢复健康的一种方式.....。无病用药,那是吃错了药,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脑子的一种方式。 这里表达只是参考。选择靠自己。
6、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们是什么时期的人
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知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2、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3、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道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4、孙思回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5、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参考资料:网络-李时珍
网络-孙思邈
网络-张仲景
网络-华佗
网络-扁鹊
7、扁鹊是神医救死扶伤无数,为何他却说他有“六不治”?
扁鹊是历史e68a847a6431333431363037中比较有名的神医了,医术非常高明,但是做人也非常有原则,他虽然救死扶伤,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救。历史中,盛传他有“六不治”,下面我们大致来讲讲这“六不治”分别是什么。
首先,扁鹊不为不信任自己的人治疗。因为不信任的人往往不太听话,会对自己治疗的方法起疑心,总是觉得扁鹊会害他而不太配合扁鹊的治疗,扁鹊也不想和这样的人浪费功夫。
其次,扁鹊不给那些心中只有利益、把利益当成生命全部的人治疗,这样的人大多不会顾忌自己的身体健康,属于要钱不要命的一类人,喜欢用透支身体健康的方式来换取利益,这样的人扁鹊觉得治好也没用。
再然后,扁鹊不给不注意饮食以及不注意穿衣的人治病。因为扁鹊觉得这样的人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治好了病,也会因为乱吃东西、乱穿衣而得病,这样的人不必治疗。
同时,扁鹊也不给脾气阴晴不定的人治病,因为这样的人一般气血不和,大起大落之间,阴阳会乱,治好了日后依旧会生病。
同时,扁鹊也不给那些已经虚弱到无法喝药的人治病,因为喝不了药物,便无法缓解病痛,自然也没法医治了。
最后,扁鹊不给听信巫医的人治病,因为这样的人比较迷信,听信巫医而不信大夫的话,常常不太会配合大夫的治疗,而且即使救了,日后又听信巫医乱吃些有的没的,依旧会病,这样的人治了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