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根本是脾胃吗?
中医养生重“脾胃”,我们该怎么调理脾胃?
中医不但养生重脾胃,治疗疾病时更注重保护脾胃,因为人们都知道,人从出生后就要靠饮食,所以人们常说,人似铁,饭似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内经上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现在医疗科技发达,不用天天吃饭也没事了,不像以前不吃饭就得饿死,现在可以输液,或下胃管。但我想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都要注重保护自己脾胃。
现在我们聊下中医学中脾胃的生理功能和其重要性。
一,中医学脾脏的生理功能脾五行主土,土曰稼穑,与胃相表里,开窃与口,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其华在唇,五志为思,脾主升清,性喜燥恶湿,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湿,与长夏相应,长夏就是三伏天。
脾主运化,所谓运,就是运输,所谓化就是指把饮食物化为气血等精微物质。
脾主运化又分为,运送气血精华,把饮食物产生的气血等精华运输到全身各处,也就是脾能生血,还能管理血液的运行,也就是统血,所以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送体内的水湿,脾参于体内的水液代谢,脾功能正常,水液代谢就会正常,如果脾功能下降,体内水液代谢下降,会造成水液在体内贮留,形成湿邪,或痰饮,所以说脾为痰湿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就必须有足够的动力,脾的动力就是阳气。阳气来源于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脾要在温热的环境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脾凉了,比如过食寒凉,损伤脾阳,运化功能就会下降,从而引起脾化生气血的功能下降,造成气血虚,运输水湿的功能下降,形成湿邪和痰饮。
二,中医学胃腑的生理功能胃是容纳食物的器官,上连食道,下通小肠。主受纳水谷和腐熟水谷,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焦,但胃为燥土属阳,脾为湿土属阴。
我们所吃的所有的饮食物都要进入到胃,所以说胃为水谷之海,也说明胃是可受纳很多食物,但也不要吃的太多,因胃也有自己承受的极限,如超过胃承受的极限,胃就补撑破了。
饮食物在胃中会储留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中,饮食物被胃的热力腐熟而被初步消化,产生的精华被脾运输到全身,而未被消化的食糜则进入小肠中。
饮食物进入到胃,在到小肠和大肠最后在排出体外,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条路不能堵,如果堵了,就会产生疾病,比如腹胀,呕吐或者是疼痛等症状,因此中医说胃气以下降为顺。
三,脾胃的重要性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气宜升则健,胃主腐熟和受纳水谷,胃气以通降为顺,脾主运化功能下降,则化生气血不足,引起气血亏虚,并造成其它脏腑的气血不足,而百病丛生,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则水湿弥漫,聚湿成痰,万病源于湿,引起的疾病太多太多了,比如肥胖病,水肿,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若胃有病变,就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而出现纳呆、厌食、胃脘胀闷等症状。人们都知道我们一天三餐,如果长时间不吃不喝就得死,就从这点可以看出脾胃的重要性了,因此才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医长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病人只要能吃能喝,病就轻易治,如果不能进饮食了,那就离死不远了,所以中医用药,第一想的就是如何保护脾胃,如何照顾脾胃。
四,脾胃被伤的原因饮食伤脾胃,大量的寒凉饮食,损伤脾胃之阳气,从而引起脾运功能和胃的腐熟受纳功能下降。比如冰啤,鲜奶,冰箱里的食物拿出来直接吃喝,象饮料啊,冰激凌啊等等。
肝气克脾,肝五行主木,脾五行主土,五行相克,木克土,所以肝就可以克脾,如生完闷气之后,胸胁胀满,不欲饮食。长期服用,西药,或输液,西药都可以损害脾胃,在吃药前看下说明书,就会明白了,有的小孩子感冒了输液,感冒好了,却吃不下食物,或拉稀,或呕吐等。五,我们应怎么调理脾胃呢?我们知道了脾胃的喜好,脾气宜升则健,胃气通降为顺,我们只要帮助脾胃的升降,那样我们的脾胃就会越来越好,才能更好的斡旋中焦,如何帮助脾胃的升降呢?
生姜,辛温入脾胃经,可以祛湿,还能温胃止呕
山药,甘平入肺脾肾经,可以补肺脾肾之气
大枣,甘,入心肝脾经,可以补心脾之血
小米,五谷的粟米就是小米,小米入脾胃,我们这妇女生完孩子坐月子就喝小米粥,可想而知肯定是对脾胃有好处了。
山楂,酸甘温,入肝脾胃经,消食积;化滞瘀。主饮食积滞
鸡内金,甘,入脾胃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用于食积不消,
我们可以熬小米粥放入山药,生姜,大枣,大枣要掰开去核,一起熬粥喝,然后在炖点鸡内金,山楂吃。
以上食疗方法可以试试,当然以自己口味为宜。
我们还可以脾胃经的穴位按摩,如按摩足三里,丰隆,合谷,中脘,天枢,关元,也可以腹部按摩等等。
我们平时更应多注意,平素饮食不要过于寒凉,多加衣务以保暖。少生气,多活动,少用对脾胃有损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病从口入,也就是病是吃出来的,所以要想治病一定要忌口,不然病永远也好不了。
好了我们就聊这么多吧。欢迎大家来讨论。
2、脾胃虚弱的人该如何养生?
脾胃虚寒是症结,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你自身阳气不来足所致。
脾胃虚寒者无论夏天冬天,经常性会出现着凉、腹泻的症状,且便不成形(便稀)。
建议你多吃一些发热的食物及补中气的食物。不是辣椒、辛辣之物。
可以常喝一些姜汤(姜丝和少许萝卜丝、海菜)进行调理。这是在日常饮食上的养自护,另外还要注意胃、肚子的外部保暖。
以上只是后期护理,以下是根治方法。
找一个中医号号脉,如果你有上面提到的症结zd,就告诉他。调理脾胃的、补阳气的中药,开十副喝。每一副药熬两大碗,两碗的药效是不同的,所以要混在一起。
3、脾胃不好有什么养生方法
1、脾胃虚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饧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一起研为末,逐日煎汤服。
2、再方。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再方。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4、再方(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脾胃虚弱还是需要治疗的,建议喝德甫的常渭宝茶,通过严格的组方科学搭配,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5、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6、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7、脾胃虚冷。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鹘突羹。”
8、脾胃虚冷,腹满刺痛。用肥狗肉半斤以水和盐豉煮粥常吃。
9、胃虚消渴。用羊胃煮烂,空腹吃。
10、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11、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
下。
12、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
13、胃虚呕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匀服下。
14、脾胃虚损。用厚朴(去皮,切片)、生姜(连皮,切片)二斤,在水五升中同煮干,去姜,焙朴,再以干姜四两、甘草二两,同厚朴一起,在水五升中煮干,去甘草,焙闰、朴为末加枣肉、生姜同煮熟,去姜,把枣内、药末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方中再加熟附子亦可。此方名“厚朴煎丸”。
具体的养脾胃的食物包括:养脾胃的粮食类食物包括:大米、玉米、粟米、高粱、糯米、小麦、大麦、黄豆、蚕豆、薏苡仁、莲子、荞麦;养脾胃的肉类食物包括、猪肉、猪肚、猪脾、牛肉、牛肚、狗肉、鸡肉、鸭肉、兔肉;养脾胃的蛋类食物包括鹌鹑蛋、鹅蛋、鸡蛋等;养脾胃的水产品类食物包括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鳙鱼、平鱼;养脾胃的蔬菜类包括西红柿、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韭菜、山药、大头菜、芫荽、莲藕、甘蓝、南瓜、香菇、猴头菇、芋头、扁豆、蘑菇、木耳、辣椒;养脾胃的水果类包括苹果、香蕉、荔枝、橙子、山楂、木瓜、桃子、甘蔗、柠檬、椰子、无花果、石榴、栗子、大枣等,这些食物能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或者脾胃较弱的人群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的症状。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4、养生为什么要从养脾胃开始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脾负责统筹人抄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百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脾胃度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问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答养肾脏有关。
所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
5、人体脾胃的养生有哪些保健运动?
运动锻炼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很少或完全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会使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所以,适量的运动锻炼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版保健方法。
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权有益处。
6、如何调理脾胃 脾胃养生有十个方法
<
7、女人养生养脾胃该做到哪些?
一、起居有常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二、壮不竞时,精神灭想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三、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药物的冬令进补。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所以,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8、养生常识:怎样养脾胃
李东恒认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五志损耗元气,正气不足,再加上饮食起居失节,导致脾胃病。那么要想养好脾胃就必须从五志与饮食来调理脾胃。
人在世间走,怎么会没有七情六欲。庄子说懂得道理的人在世间就能游刃有余,而不懂道理的人,横冲直撞,最终伤人伤己。调理好五志必须了解人情世故,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情所伤。
修已以清心为要,处事以慎言为先。省语能养气,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沉默是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少欲则能养心,火生土,也能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养脾胃之道在于饮食不过饱,进食有规律,不吃损伤脾胃的食品,如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物。脾统血,脾还有统摄全身血液的重要功能。脾气虚,不能升清,脾的固摄功能失职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崩漏(女子下血)等现象。保健的方法是饮食不要过饱也不要妄饮,要爱护自己的脾胃, 可用山药、白术、苡仁、芡实、白扁豆,炖肉或熬粥均可。
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口干、作呕、食少、便干、舌质红、脉细数。可用麦冬、山药、粳米。如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腹胀、不思食等,饭前或饭后可服用山楂、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人生贵贱皆外相,得失有道取舍中。祸倚福兮,福倚祸兮,只有看轻得失,才能做到清心寡欲。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不过百年,百年之后皆为尘土,名利不过是镜花水月,得之又盼,不得又伤。保持内心的平静虚无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得失既轻,自然阴阳协调,身体康健。
9、如何进行中医脾胃养生
可以进行食疗,应用中医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如果:
1.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推荐杨梅烧酒,薯蓣(山药)粥,山药红枣copy糕等
2.便秘,推荐槐花猪肠汤,桃仁炖墨鱼,松子仁粥,芝麻枣糕等
3.慢性胃炎,可以吃薯蓣粥,猪肚白术粥,鲫zd鱼莼菜羹,蒸鲥鱼等,忌辣,忌酒,忌刺激性食物
4.溃疡,可以吃大麦汤,猪肚白术汤,姜橘椒鱼羹,藕米糕,葵菜羹等,忌竹笋,忌烟酒,忌刺激性食物,忌油炸、煎烤、腌制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