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汤的节目

养生汤的节目

发布时间:2020-07-16 00:24:06

1、养生的汤有哪些



养生汤
所谓养生汤,顾名思义就是具有食疗、养生效果的汤品。养生汤属于中医食疗中最经常用到的方法,简单而且非常有效。用通俗的话说,养生汤就是根据传统中医原理,使用食材搭配、药食同源等方法,用某种、几种食材加工制作出来的一种有营养的汤。从功效上说,养生汤适合调养体质,养生保健。

中文名: 七样止渴汤
主要食材: 金银花,白菊花,玫瑰花,酸梅,麦冬、五味子,整玉竹
分类: 养生食谱
口味: 清凉
分享百科名片:
炖法简介

养生汤
常言道:“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常说秋冬是“进补”的大好时节,称之为“补冬”。其实春天更应注意饮食调养,以保健康。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意思是人体的生理机理应与四季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应。

如今有了电子炖盅,早上上班前放料炖汤,自动保温,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炖起汤来似乎容易了很多。不过要做出一盅上好的炖汤,还要讲究一些小秘诀,梁师傅向我们透露了一些炖汤秘诀:

炖汤虽然材料是全部放进盅里炖,但放置的时候有讲究,先放肉垫底,再把药材、配料放在上面来炖,汤水会更加清澈。盅外的水不要贪多,因为水太多,会在煮开时渗入盅内,冲淡汤味。

然后要掌握火候。电子炖盅可以不用看火,一劳永逸,猛火煲足3小时。但如果有时间看火,还是前半小时要用猛火,使盅内的水炖开,之后可以收为文火,这样同样炖3小时,汤味更足。

汤料的处理一般很简单,不过如果有水鱼、水蛇一类带比较浓腥味的肉类,炖之前就一定要沸水,再加入姜片辟味。

有些北方人煲汤认为要加香料,诸如葱、蒜、花椒、鸡精、味精、料酒之类。事实上,从广东人煲汤的经验来看,这些香料大可不必。如果需要,一片姜足矣。喝汤讲究原汁原味,

2、什么是养生汤

养生汤首先就应该是可以帮我们清热去火的汤,所以养生汤最讲究的是保持原材料的原滋原味,所以我们在做汤的时候应该尽量不要zd放进各种调味料,这样做出来的养生汤可以为我们起到清热解火、利尿通便的功效。
2其次,养生汤最需要的就使营养完好的进入我们的体内,所以做汤一定要选择用砂锅,而且还必须是质地细腻的砂锅,因为这样的锅有一个好处,那版就是可以很好的保护汤的营养权不被破坏掉,所以这样做出来的汤才能给我们提供最原始的营养。
3最后,养生的汤就必须要有特殊的功效。所以我们在做汤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性,这样的汤才会有特地的功能。

3、养生汤有哪些?

养生汤,就是具有食疗、养生效果的汤品,详细说可太多了

以四季养生来讲

春季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夏季

夏天,酷热天气使人体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体液,并消耗了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很容易感觉到身体乏力和口渴。这是一种耗气伤阴的表现,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会感到,笺虚或气阴两虚。根据中医“虚则补气”的原则,夏天饮食也应该注意进补。

夏天进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一般以清淡的滋补食品为主,如鸭子炖冬瓜就是夏天食补之佳品。另外,如瘦猪肉、鲜瓜果、芡实、绿豆等食品都是夏天用以清补的食疗佳品。

秋季

初秋之时,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扰,所以此时宜进食滋补的食物。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的食品,其次,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类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从而提高抗秋燥、抗病毒的能力。

晚秋季节为心,肌梗死的高发病期.高血压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较夏季增高,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等营养素的食物,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煲汤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煤。还需注意的是,夏季刚过,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此时不宜进补过度,以免过极伤胃。

冬季

进入冬天,又到了进补的最佳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煲汤进补应顺其自然,注意养阳,以温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同时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因人而异。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应以“淡补”为主,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食材煲汤,禁用辛辣等食物;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宜采用甘温食物,忌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脑力工作者,则宜多进食有益心、脾、肾三脏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蛋类、海产品、新鲜的蔬果等。

小儿养生

编辑

炒扁豆淮山粥

春季,广州开始进入多雨潮湿的天气,很多小孩这个时候身体抵抗力较弱,精神欠佳,动不动就说“好累啊”,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医脏腑学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以致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因此很容易引起水湿内困,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血气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所以才会感到疲乏、嗜睡,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的“春困”。脾虚困湿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幼儿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不要吃太凉的事物,应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并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另外,家长还应让孩子多进食健脾去湿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木棉花、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赤豆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苋实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鹌鹑汤

鹌鹑汤

功效:健脾开胃。

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

另外,还有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猪肚粥、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家长们可根据需要给小儿服用。

汤谱

编辑

1、木瓜、鱼尾(煎香)汤

木瓜、花生、鸡脚汤

2、木瓜、花生、鸡脚汤

3、木瓜、雪耳、猪展汤

4、乌鸡、淮山、杞子汤

5、乌鸡、清补凉/乌鸡、花旗参汤

6、菜干、猪肺汤(或加猪粉肠)

7、西洋菜、生鱼(煎香)、蜜枣、南北杏汤

8、苹果、雪梨、猪展、蜜枣、南北杏汤

9、西洋菜、罗汉果汤

10、猪肚、母鸡汤

11、猪小肚、赤小豆、煲车前草汤

12、猪肚、胡椒粒、大芥菜汤(或酸菜)

13、猪肚、胡椒粒、白果、腐竹汤

14、苦瓜、黄豆、鸡脚汤

15、罗卜丝、红枣、鲫鱼汤

16、冬菇煲鸡汤(或鸡脚)

17、霸王花煲猪展汤

18、青、红罗卜、玉米猪横利汤

19、青、红罗卜煲牛展汤

20、枸杞、猪肝、肉片汤

21、鱼头(煎香)、豆腐汤(可加红枣)

22、塘虱、黑豆汤

23、冬瓜、番鸭汤(加少许清补


 凉)

24、花生、鸡脚汤

25、生鱼(煎香)、芥菜/豆腐

26、水蛇煲鸡汤(龙凤汤)

27、白果、腐竹、鸡蛋(甜汤)/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咸甜皆宜)

4、有什么著名的养生汤?

‍‍养生汤有很多,推荐以下三种我个人喝起来特别有效的吧:

1.四神汤。

“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仁)。“四神”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可以治疗消化不良。适合容易拉肚子,能吃不长肉、长不胖的人,是瘦人增肥食疗佳品。加入猪肚一起煲,更有帮助消化之效。四神汤药材含有大量淀粉,单独炖煮的话口感较涩,适合添加蛋白质可增加润滑感。荤食者除了可用猪肚搭配四神,还可加猪骨、猪小肠、排骨等;而素食者,可加豆类制品一起煮粥或汤,比较容易消化。

2.五红汤。

五红汤的配料是枸杞、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米、红糖。此汤中,红枣养脾补益气血;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提升血小板,但血脂粘稠者不宜多加;红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赤入心,形似肾,可清心养神,健脾益肾;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渐复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助改善贫血,提升白细胞数量。五红汤口感好,是饮食补气血的好方法。

3.银耳百合莲子汤。

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美容养颜。百合和莲子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我是叁拾佳,健康领域达人。如有瑜伽、减肥、塑形、营养等问题,都可以跟我交流哦!‍‍

5、养生节目介绍的食疗管糖汤有用吗?

我过年的时候看了几次,它上面介绍的都是食疗的方子,没看见说介绍药的,就是让打声讯电话,我打了两个,平均每个需要40分钟,每分钟2元钱,花copy了160块钱,倒是把五脏六腑都测了一下,就是不知道测得准不准。反正平常百可能10分钟就能说完的话,打他的声讯电话要40分钟,没有专家分析,都是电脑录好的,你回答是或不是,然后电脑自动给你测评。想准确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建议度还是到正规的中医院,找老中医号号脉,辩证分析一下。电视上广告的药品都有夸大功效之嫌,我就数次被骗,现在还在被骗中 ,我建议它上面讲的内容听听就好了,食疗方子都不一定适合你

6、一七年一月六日中央综合频道播报的生活圈求助在身边补肾养生汤的做法

如果每天都可以适量的食用些,还可以让负责新陈代谢的肾脏以及肝脏减轻负担,进而起到养肾跟养肝的功效。只需要大家食用主食的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全吃粗粮。

7、养生汤的四季养生

8、有什么好的养生节目 ?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食谱: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黄精煨肘:
[配方] 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750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 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 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由为适宜。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醋椒鱼:
[配料] 黄鱼1条,香菜、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淋干油;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散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填精,益气。

与养生汤的节目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