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室记陆游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读《居室记》,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的养生之道包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关于衣,他注重“冷暖自知”,时常根据天气的变化不断增减身上的衣服,有时甚至“一日几变”。关于食,他从不贪图口腹之欲而暴饮暴食,而是“少饱即止,不必尽器”。值得一提的是,陆游还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他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他到了晚年基本吃素,认为吃素既能节俭又可养生,他喜爱的素菜有白菜、芹菜、竹笋、芥菜、枸杞叶等,他还自己种菜,而且几乎与荤菜绝了缘。关于行,则注意量力而行,他经常到外面去活动筋骨,但却常常是“行不过数步,意倦则止”。陆游作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一生交际甚广,平日的应酬活动也比较多,但他都能顺乎自然,“客至或见或不见,间与人论说古事,或共饮杯酒,倦则亟舍而起”,绝不舍命陪君子。
关于住,陆游在《居室记》中讲的最多。他对居室的大小、朝向都十分讲究,特别是重视居室的明暗冷暖。他的居室“东西南北皆为窗,窗皆设帘障,视晦明寒燠为舒卷启闭之节”,经常根据天气的变化,启闭窗户,升降帘幕,以此来调节居室的光线和温度。他还巧妙地用隔断把房间分割成可分可合的几部分,冬天合而为一,夏天一分为二,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他很讲究居住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在住宅旁种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把院落布置得很是舒适。
作为大文豪,陆游平日里少不了读书,但他对读书从不抱有功利性和目的性。他十分推崇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处便欣然忘食”的读书态度,他说:“读书取畅适心灵,不必终卷”。因此,他读书时就像是在与自己谈得来的朋友聊天叙旧,心里没有什么压力,既开心舒畅又益心养志,得益甚多。
读书如此,陆游做事也如此。他把什么都看得很淡,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始终保持着一种宁静、融合、知足的心态。即使仕途不顺,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是平常人很难做到的。
现代人读一读《居室记》,学一学陆游的养生之道,必然大有裨益。
2、陆游哪些作品是小品文?他和小品文的关系!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他的学生称赞他说:“论诗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说:“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陆游20岁时与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婉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唐婉并非陆游表妹,其后夫赵士程乃宋宗室,于秦鲁国大长公主(宋仁宗女)为侄孙辈,而公主之子钱忱娶瀛国夫人唐氏,正为陆游姨母也,故赵士程与陆游互为中表兄弟。钗头凤本事较早见于刘克庄《后村诗话》,原谓“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本意乃指赵士程与陆游为中表也。周密做《齐东野语》,转载时不慎,误做唐婉与陆游为中表,乃开千古讹传之肇始。盖陆游外家为江陵唐氏,曾外祖父为神宗朝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即陆游舅父行)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如懋、愿、恕、意、愚),无“门”部唐闳者(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宋史·唐介传》、王圭《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而唐婉母家乃山阴唐氏,其父名唐闳,乃宣和间鸿胪少卿唐翊之子,一门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如闶、阅等(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腐败,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淳熙十三年,知严州。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仁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庆元五年,陆游曾为韩侂胄写《南园记》,据称韩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在勉励韩侂胄勿忘抗金中兴。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胡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阴历日期,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5岁。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也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称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他的诗产量极多,至老仍然创作不懈。实际上创作了一万多首,经他自己删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曾孙有陆传义,玄孙有陆天骐。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46-54岁,诗约2400多首。此时期因深入军旅生活,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首。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并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至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首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等,均为其代表作。
另也工于词,纤丽处似于秦观,雄快处似于苏轼,超爽处更肖辛弃疾。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理论也具有相当影响力,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
《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诉衷情》,《放翁家训》,《家世旧文》等。
3、三白养生汤的三白是什么?
你好,这三白是白芍、白术、白茯苓,这三味要主要是通过养血柔肝加上健脾燥湿,这样既能养肝又能补后天之本的脾胃。<br><br>这个方子可以用,但是对这么几味药材过敏的人就不要用了。
4、陆游是怎样养生的?
陆游写了一些养生诗,说明他重视养生之道。陆游认为食粥是长寿的最简单方法,诗云:
世人个个说长年,
不悟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邱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长年即长寿。神仙,是长寿的代换式,“食粥致神仙”,就是食粥能长寿。这是食粥长寿法。
陆游还有梳头长寿法,有诗为证:
觉来忽见天已白,
短发萧萧起自梳。
中国历来有梳头长寿之说,因为头上的穴位,通过梳子的刺激,使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皮脂腺的分泌,这对防治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均有效。
陆游还有含饴弄孙长寿法,诗云:
整书拂几当闲嬉,
时与儿孙竹马骑。
故尔小劳君会否?
户枢流水即吾师。
“整书拂几”是“动”,“含饴弄孙”也是“动”,总起来说,这长寿法是户枢流水法。“户枢流水”是修辞的用典,引自《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句,这里的“户枢流水”是修辞的节缩法,即统括式。上面说的“含饴弄孙”就是逗小孩子玩,也是“动”,这与“户枢流水”都是一种修辞的代换式。
陆游还有扫地长寿法,诗云:
一帚常在堂,
有暇即扫地。
既省得堂奴,
亦以平血气。
这也是“动”,“扫地”与“户枢流水”在长寿这一点上是“同义结构”。陆游认为“按摩导引”不如“扫地”。其诗云:
按摩与导引,
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法,
延年直差异。
5、陆游是怎样养生的呢
宋代诗人陆游,读书写作十分勤奋,但他活了86 岁,在古代诗人中,他是罕见的
一、登山陆游诗曰:“游山如读书,深浅皆可乐。”“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夜坐忌剡溪》)他认为,好诗往往产生在旅途中:“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
山程水驿中。就是在梦中,陆游也常常登山。”“久别名山凭梦到,每思旧友
取书看。”(《春日园中作》)
二、击剑击剑,练武,即是他的养生之道,也是他报效祖国,北伐抗金,所作的准
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新晴马上》:“一剑飘然万里身,白头也复走京城。”陆
游还亲手用剑刺死过一头老虎。他在《梦行南郑道中》一诗中写道:“眈眈北山虎,食人不
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他的《怀惜》诗也
写道:“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写中,尚愧壮士颜。”可惜在现代社会,像这种能
挥剑刺虎,文武双全的诗人是很难见到的了。
陆游在工作和写作之余常常去骑马、舞剑,他常与友人“倚松论剑”,还写下了“少
年学剑白猿公,曾破浮世十岁功”的诗句。
三扫地他认为,扫地可在多次弯腰、站立、运腕、移步的过程中,身体得到锻炼。
他在诗中说:“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至差异。”他的另一
首“扫地”诗意思是:扫帚放旁边,有空就扫地。省得叫童奴,不能平血气。
四、 垂钩陆游喜欢钓鱼。他在诗中写道:“西风沙际矫轻鸥,荡日桥边系钓舟。”
“花底清歌春载酒,江边明月夜投竿。”“相从不厌闲风月,只有梅花与钓矶。”
五、美睡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到“美睡”一词,他认为,“美睡”是比美容更重要的养
生手段。陆游诗曰:“美睡常嫌莺唤起,清愁却要酒阑回。”“昼倦夜常成美睡,病多老却未
全衰。”“美睡三竿日,安禅半篆香。”“放翁不管人间事,睡味无穷似蜜甜。”
6、黄白养生是什么意思
五色养五脏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中,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植物五颜六色,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为万物之灵的人提供了食物来源。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属性也是不相同的,归经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比如:你的胃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辣,难受。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身体的需求。要学会辨别寒与热,分清阴阳。
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他(她)有脂肪肝、高血脂,就是喜欢吃肥肉。这种喜欢太过,喜欢得出了毛病的情况,你就要控制某些喜欢的食物了。再喜欢的食物,也只能适当地吃,适可而止.
五色对五脏的滋养
《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黄疸等症。有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
黄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白豆(饭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黑豆的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 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长沙话叫:地菜子,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长沙话叫雍菜、四声音)、木耳菜、绿苋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水果等。
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 红豆 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 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 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
千年养生之道顺应自然,通晓阴阳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循环更迭,一日之中昼暖夜凉的不同,广阔天宇中风霜雨雪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技能,而一旦外界环境的影响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病理性变化。
马王堆医书用“阴阳”二字总揽自然。竹简《十问》皇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玺(尔)察天地之请(情),阴阳为正,万勿(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认为,“阴阳为正”是指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以“阴阳”变化为主导,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受到其制约,违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就无法延续生存,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就能够兴旺有余,切实依照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而生活起居,就能调理好生活,永保身体健康。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
马王堆医书载:“酒食五味,以志治气。目明耳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生。”正常的饮食五味,能滋生气血,充盈百脉,滋润皮肤,甚至连肤色也与饮食有关。对于怎样选择食物,马王堆医书也有一套理论。《十问》主张常吃韭菜和禽蛋等物,“草千岁者唯韭……目不蔡(察)者,食之恒明;耳不闻者,食之恒聪;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此胃(谓)百草之王。”《十问》还赞同适量饮酒,认为“酒者,五谷之精气也”,有“入中散流”行血活气之功效,“故以百药为由”,也就是酒为百药之长的意思。
另外,马王堆医书非常强调饮食疗法,主张药补与食补相结合。饮食疗法是古人利用食物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经验总结。在马王堆医书中,有大量的食物入药。
清静养神,调摄情绪
调神摄生就是调整人的情绪,颐养心情以求健康长寿。马王堆医书认为,喜怒无常是生病之由。“坡(彼)有央(殃),必其阴精漏泄,百脉宛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明确提出了“喜怒”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驱除病因呢?马王堆医书主张:“神和内得,云(魂)柏(魄)皇×,五臧(藏)轱白,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强调神和内得,精神和谐,就能精力充沛,内脏坚固健壮,容颜焕发青春,并且可以长寿,成为身体素质很强的人。喻燕姣认为,马王堆医书中有“心制生死”的观点,只要人的精神坚定强固,就能够控制生和死,这种观点对后世中医学有很深远的影响。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喻燕姣说,马王堆医书认为气功导引是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却谷食气》和《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养生文献,而散见在马王堆其它医书中的气功导引养生内容也有不少,气功导引是马王堆医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却谷食气》还主张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应经常操练气功导引,病循序渐进。年满20岁的人,每天早晚各做呼吸吐纳20次,每隔两天改为晚上一回,作200次(早上不作,晚上作);年满30岁的每天早晚各作300次,每隔三天改在晚上作300次,其它年龄的人都可以按照这种比例类推。只要长期坚持,就可达到健身养年的效果。
呼吸吐纳也有禁忌,必须避开春夏秋冬的邪气,春季不要在暗无阳光的环境下进行,夏季当避开酷暑炎烈的热风,秋季应避开霜冻与雾天,冬季须避开刺骨的寒气。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
人有万物之灵的尊称,但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响。宇宙荣国阴阳运动,形成司机变化,从而影响万物,也影响着人。所以养生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精髓。
我们了解了在一天当中怎样养生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我们怎样养生呢?一年四季的养生也同样要要掌握三个规律: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掌握了这三个规律以后呢,我们就可以养生长、化收藏,养阴阳、养五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黄帝内经》里关于四季养生最出名的两句。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季养生的方法。
春夏养阳
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
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养肺。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来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
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动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谢了,树叶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的身体也该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养藏,藏什么呢?藏精,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经有一个患者来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我说你冬天干嘛了,他说这个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就是他在冬天没有藏精补养身体而造成的后果。我告诉他现在补一补吧,赶快来个“春眠不觉晓”,通过睡眠保养好精气。
维护阴阳平衡的三个方面如何维护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呢?这要从三方面来讲:
首先,就是要注意寒热的平衡。为什么呢?因为寒是伤阳的,热是伤阴的,那么我们要是不能够很好地维持寒热的平衡,当然就要影响到阴阳平衡。
第二个就是要维持气血的平衡。因为气属于阳,血属于阴,那么我们要维持阴阳平衡,气和血的平衡当然要保持。关于气虚,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有关血虚的情况也有很多。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血虚,特别是在卫生期的时候,不注意休息不注意养血、补血,很容易出现血亏。女人是以血为本,所以,就是要注意养血。如果女性例假太多,那么经期过了以后或者是期间,应该多吃一点红糖、红枣,或者红糖煮荷包蛋——红糖煮两个荷包蛋,一天吃两个,连吃三到五天,这个血就补回来了。否则的话,容易形成血虚。
那血虚是什么症状呢?血虚首先是面色发黄,没有光泽、萎黄,而且人没有精神;而且血虚会引起心慌心跳,增加我们心脏的负担,所以就会出现心慌心跳。因为血也是营养人体的,血虚就影响到气虚,可以出现爪甲苍白。针对血虚我们就要着重地补血,只要没有血液方面的病,补血、养血其实是很容易形成的,就是刚才说的,红糖煮荷包蛋,要是再放些大枣,效果会更好,或者是当归炖鸡、人参炖鸡,对造血、补血都很好。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做到及时注意,当我们出现头昏、眼睛发花、面色不好,我们就要注意养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血则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气虚可导致血虚,血虚无以载气。所以气血的平衡对于身体健康的意义尤为重要。中医养生一般采用气血同补的方法,效果甚好。
第三个平衡就是要注意燥湿平衡,也就是津液的平衡。液就是液体、血液,因为我们人体中70%是水份,包括津液在里边。维持津液的平衡,也是维持阴阳的平衡。
人们很多情况下,有伤津,伤了津液,引起水分不够,就出现津亏,表现为口干、老口干。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出了大汗,回家不赶快把水给补充,就会出现伤津,严重的,可以出现大便干、皮肤干。
另外,水分在人体同样也不能太多。人体里边这个水分,不能够正常排除,那很多情况是脾肾阳虚,应该赶快要去治疗。
总之,我们要通过寒热平衡,通过气血的平衡,通过燥湿的平衡,来维持我们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了,保养好了,我们就会健康一些。
抗阴保阳依据太极生命钟的规律,阳气是随着人身体的成熟逐渐的增加。人年轻时候一直到中年,阳气是增加的过程,阴气比较弱。到了中年以后,阴气就开始增加了,这叫做“阴长阳消”,这是自然规律,整个宇宙天时、春夏秋冬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概莫能外。《易经》所揭示的这条规律给我们的提示是什么呢?它告诉我们,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阴气的增长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抗阴气,排除阴气。
7、为什么养生专家都没有长寿的?
你要明白养生不等于长寿,虽然表征起来寿命会延长。养生的目的不是为了长寿而是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降低得疾病的概率。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一个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8、陆游的《手心》
手心
(宋)陆游
死去原知无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9、陆游《春日》
10、陆游是个什么样的人?(例:郁郁不得志……)
陆游,爱情与官场,双双不如意之人
1144年,20岁的陆游与舅舅的女儿表妹唐婉成婚。不到一年,陆游母亲就叫陆游休了唐婉,理由据说是陆母看不得陆游小夫妇太过甜腻,陆游沉迷爱情,不思取功名。
陆游
有人从陆游的(剑南诗稿)里读到,陆游说的理由是唐婉没有怀孕。不过,陆游私下里还是抗了母命,在外面找了别院,与唐婉私会。不久后,被陆母得知,最终含泪离别。不久后,陆母给陆游娶了王氏。
爱情成了戏曲
1153年,陆游赴临安城参加锁厅试、这是对一定级别官员后人与赵姓宗室子弟的专门考试。陆游父亲陆宰曾是转运使,所以陆游有资格参加。当年与陆游同场应试的有秦桧孙子秦埙,秦桧暗示主考官第一名给自己孙子。可是主考官陈之茂实在倾心陆游的文章,不顾秦桧,把陆游判为第一名。
哪知道,这其实害了陆游。由于还要经过礼部复试才能授官,秦桧这次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汤思退主考。秦埙当然是第一名,而按照规定,所有录取人员的试卷都要张榜公布,陆游的文章又非常出彩,怕被人看出端倪,于是,索性让陆游落选。
未入官场便不顺
1155年,不得志的陆游回到了山阴老家。一个春日午后,在绍兴城南的沈园,陆游突然遇见了唐婉。不过,唐婉此是已经是宗室子弟赵士程的妻子了。
双方应该无法有过多语言,很快唐婉与夫君就匆匆离去了。不久,唐婉又让仆人给陆游送来了酒肉。陆游怅然若失,一饮而尽,取出笔墨,就着沈园的墙壁,写下了断人心肠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错、错、错,莫、莫、莫。
沈园题诗
唐婉读到了之后,也附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难、难、难,瞒、瞒、瞒,这几个字像一把匕首不停地刺过来。
更让人伤心的是,见面后不久,唐婉就病逝了。
1158年,24岁的陆游开始步入官场。可是,官场从来没有对陆游友好过。他在镇江、隆兴、临安府四处调配,最大的官衔是通判,无所事事的副手。
1170年,陆游入四川夔州,还是通判。行程160天,陆游写下了著名的(入蜀记)。1172年,是陆游的壮志凌云最有机会实现的时间。陆游此是在南郑,离金兵很近。可是,朝廷的和议大方针不容许对峙区动干戈。
陆游四处漂流做官,在四川八年。后来也是时常流连歌馆酒楼,以致有言官上书指责陆游“燕饮颓放”。于是,郁郁不得志的陆游给自己取了“放翁”的号—陆放翁。
一生只得做放翁
1186年,皇帝又给罢官在家的陆游一个官职—严州知州。六十二岁的陆游到临安谢恩此行,正是这几天,陆游写下了一身豪情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骑秋风大散关”,也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江南雨巷。
两年后,陆游又罢官了。此后二十年,陆游绝大部分时间住在绍兴,远离他不擅长的官场。
1208年,陆游最后一次来到了沈园。沈园已经易了主人,可是墙壁上还有陆游的(钗头凤)。陆游想起了五十年前的唐婉,提笔写下了“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往事原来依然封在墙上墨痕里。
1209年,85岁的陆游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含恨离世。
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