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治疗失眠
2、气郁体质(兼气虚、阴虚内热,脾虚、肝脏湿热)如何用药和食疗?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2)养生方法。
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多参加体育锻炼及旅游活动:因体育和旅游活动均能运动身体,流通气血,既欣赏了自然美景,调剂了精神,呼吸了新鲜空气,又能沐浴阳光,增强体质。气功方面,以强壮功、保健功、动桩功为宜,着重锻炼呼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饮食周养: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火腿、高粱皮、刀豆、香橼等。
药物养生:常用以香附、乌药、川栋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如越鞠丸等。若气郁引起血瘀,当配伍活血化瘀药。\
3、从养生角度讲上身热,下身到脚都很冷,是何原因
上热下寒证,泛指上部有热、下部有寒,热证、寒证同时出现的一类的证候。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出《灵枢·刺节真邪》。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症,症见足胫寒冷,而面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症候之一。
它是由于下焦的阴寒过盛,阴寒会“欺负”肾阳,使其在下焦受排挤而呆不下去,只能向上逃跑,这样上焦就会出现假热的症状。这时的治疗就不能再清上温下了,而要温下通阳,使上焦之阳返回本位,这种情况平时较为少见,只见于危重的病人。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证候,多出上焦有热,中焦有寒,寒热互阻,阴阳不升降失职发展而成。证属寒热错杂、胃失和降、虚实互见之候。其病位虽在脾胃,往波及多个脏腑如肾、大小肠等,使病情复杂而加重。
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
参见虚阳上浮条。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
4、促进睡眠的偏方或中药
推荐一个常用经验方剂:焦枣仁30克 磁石(先煎)3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淡豆豉10克 山栀子10克 远志10克 陈皮10克 白术10克 天竺黄6克 知母6克 琥珀6克(冲服) 石斛12克 柏子仁12克 仙灵脾12克 合欢皮15克 夜交藤15克 枸杞子15克 生百合20克。
此方适合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各类人群都可以,是我经常用的方药。
5、心肾不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好治,症状就是夜间失眠,有时候上热下寒。如果不是脾胃虚寒引起的,中午饭前11点左右,空腹服用一颗六味地黄丸;晚上11点左右,服用2到3克肉桂粉。我就是这么治好的。一天见效,三天就差不多好了。记住别弄反了,这里面的道理很多老中医都弄不明白
6、请问心肾不交用什么药方?
心肾不交,主要指的是肾阴亏虚,肾精不足,阴虚火旺,心火独盛以上导致出现的症状。
中医心主火,肾主水,本来水火是不相容的,但是人体是一个整体,水火之间会有所交融,会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正常的生理功能。
肾阴上升到心滋养心阴,阴能制阳,能防止心火亢盛;而心火也会回归收敛到肾,补充肾阳,蒸腾肾阴,形成一个循环,彼此交通。
如果上述功能失常了,就称为心肾不交;导致这个状态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比如思虑过度,心火亢盛,情志过极易化火,或者久病伤阴,房事不节制,都可能会导致心肾不交的出现。
临床的症状,主要会表现出肾阴精亏虚的一方面,比如腰酸腿软、头晕、记忆力下降、五心烦热、遗精早泄等;也会出现心火亢盛的症状,比如出现心烦失眠、多梦易醒、口干舌燥、容易口腔溃疡等。
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如果偏重于肾阴精亏虚的,可以使用知柏地黄丸等治疗,如果心火亢盛明显的可以采用天王补心丸,有些采用交泰丸引火下行治疗,也都比较有效,中医贵在灵活,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症状的不同,可以灵活加减。
日常的养生也比较重要,比如节制性生活,不能手淫过度,平复自己的情绪,减少劳心,保持居处安静,少食用辛辣刺激厚味的食品,这些养生方法都比较重要,再配合中药调理,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7、症状是:1、每天睡觉前,牙齿咬得紧紧的,想放松睡觉,可始终放不松,第二天牙齿咬东西都无力。2、无深
建议您可以看看彭鑫博士讲养生。这里摘抄一些,希望能帮到您。
【 一】 养肝
肝脏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如果肝脏出了问题,因为肝开窍于目,自己又非常倔强要强,倔强要强就会使木气生发太过,肝脏受损,疾病就来了。我要强到什么程度呢?考试必须是第一,得了第二我就特别苦恼,攀缘心也特别重,而且在家里孝敬父母方面也做得特别不好,我这种性格就容易导致肝瘀气滞,肝经的经络从脚走身体的内侧一直到头部,肝开窍于目,所以我从小眼睛就不好,近视眼。因为很多患者的病也表现在肝经上。太倔强的人肝经就不通。男性是往外散的,女性是往里收的,收时往往收到咽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肝经所过之处,这个地方一旦瘀阻了之后,上下不通就会得病。
人体实际上就是一堆原子的组合体,排列成健康人的样子和病人的样子,都是这一堆原子,只不过是排列不一样而已。那么原子又听谁的话?听能量的话,能量就是平时所说的“场”,物理学叫“场能”,这种倔强之气就会在咽部形成一种场能,这种场能就会形成肿瘤。你即使把这个肿瘤切掉,但你的倔强之气不消除,它这个场能还存在,将来这些成份还是往这里聚,还会得肿瘤。
【二】养心
积极向上,代表的是进步文明有礼貌,国际上考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国民有没有礼貌。一个人行事心正,尊老爱幼,有礼貌有涵养,礼义廉耻各方面都很注意,那这股正气就可以养护他的心脏,反之,就会损伤心脏。《黄帝内经》讲:心者,主明之官。主明则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心在身体里面起主导作用,是主神明的。心的自然状态就是积极向上的、开放的、明朗的状态,那么心的不自然状态是什么呢?心有很多不自然的状态,其中一个最大的不自然状态就是仇恨,仇恨最伤心脏,你经常仇恨人,就会导致心慌心跳,还有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我在临床遇到一个患者,他被人骗20万,之后就非常仇恨骗他的人,他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疾病:心律不齐。我给他讲,你这样下去,不仅被人骗了20万,还被人骗走了健康,假如你把这20万释怀了,把心态调整过来,那你的病就从根本上铲除了。我送给他这个建议后,他很配合,不再想那20万,同时教他按摩一些穴位,吃素,用食疗,症状很快就消失了。所以大家不要一想到中医就很快想到中药,实际上很多病不用中药也可以治好,像心脑血管疾病,经常吃空心菜、芹菜之类疏通血管的菜,就可以帮助经络疏通。
一个人的心态要是处于欢喜的状态,那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你看那小孩子,他一天到晚都是欢喜的,他的心脉完全通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医学家认为,成人平均每天笑七次,心脉就会很通畅。我们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是最少的,一天到晚绷着个脸,所以国人应该特别注意调整心态。
【 三】养肾 正气也可以养肾。一个人要是傲慢自大自负,从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这样的行为对肾脏就没有好处。“兼听则明”,听要用耳,肾开窍于耳。一个人肾气足了,就比较容易听进别人的规劝和意见;换言之,能听进别人意见的人,肾气足了,耳窍通了,反过来又有利于智慧的开发。另外,还必须重复上次我在青岛全国第二届企业家论坛上讲的那个话题,就是伤精的问题,伤精就是伤肾,这个问题很严重。伤精是怎么伤的呢?就是房事过度,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表现。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骨髓是跟大脑连在一起的,骨髓充盈连到大脑,这个人就容易开发智慧。相反如果把肾气泄露的话,他的骨髓就枯萎,骨髓枯萎,大脑里面的精华就会反过来倒着灌进骨髓,那么大脑就会不灵光。还有,肾等于身体的总银行,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这里边储备,肾把所有的多余的能量收进来储藏好,以备不时之需,就是有了病就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经常泄露肾气的人,就会出现这几种表现:一是容易骨折,因为骨髓枯萎了就容易骨折。第二个就是经常烦躁不安,恐惧,自我压力特别大,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安全感。第三个就是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严重者还会丧失工作生活的能力,成一个废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体的肾精和骨髓,也就是人体的精髓,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的防卫系统这个大军的后勤供给部,假如把这个供给军饷的地方全部抽空了,那这个防卫大军就会全面崩溃,我们的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全面下降,以致于百病丛生,比如糖尿病、中风、子宫颈靡烂、子宫癌等。前面刚说过肾气泄露过度的人容易恐惧,那反推就是恐惧的心理会伤肾。一个人做了坏事就会日夜有恐惧感,我们发现有些小孩子,某一天突然觉得他别别扭扭的,一问才知道他打碎个玻璃杯没敢说,一旦说出来,大人再把他教导一番,他把这个事情一释放,马上就又变得活蹦乱跳了。一个小孩子尚且如此,何况大人呢?所以人只要做了一件坏事,就会伤到肾气。伤到肾气后,根本不是用酸枣仁汤、交泰丸可以治好的。只有心正了,气才能正,气正了,病就好了。就这么简单。
【四】养脾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虽然没有故意干过不诚不信的事,但我以前特别爱埋怨爱牢骚爱计较,当时我就特别有怨气,就天天埋怨我的导师,接着我的脾胃乃至整个消化系统就出了问题:胃脘胀满,腹泻便溏,面黄肌瘦,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后来我遇到一位老师,他就点我说:怨、恨、恼、怒、烦,这些情绪很伤身体,而埋怨直接伤脾胃,你现在有病就是怨气太重,你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于是我就反省自己,反省后我认识到导师给我的任务重这是对我的关爱,因为只有有了这样的压力,我才能锻炼自己,我把这些任务完成后,能增加好多知识。当我认识到这些之后,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改正,我再也不埋怨导师了,在干导师交给的那些活时,也有行动力了。很快,我的脾胃和消化系统的病就好了。后来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专家全部通过,而且是优秀,这都是导师对我严格要求的结果。还有我治疗过的一个患者也是这样,整天埋怨这埋怨那,严重失眠,还自杀过一次,心情从来没有好过。我就劝他把烦恼减少,从此不要再埋怨别人,同时我建议他干重活,什么活累就让他干什么活,还让他走路锻炼。我对他说,你主动给邻居家打水,把你邻居家的水全包了,另外,你一天能走多少路就走多少路,直到走不动为止。于是他就按我说的去做,首先把心态调整好,从此不再埋怨了,开始一天只能走二里路,后来越走越远。为什么让他这样做呢?因为人只要心态一调整过来,四肢再一活动,气血就通畅,脾胃就强健,因为脾主四肢嘛。脾胃一强健,吃饭就香,睡眠也好,就是能吃能睡。这个患者后来就完全康复了。
以上种种例证说明,人所得的各种各样的疾病,都与他的内心有关系,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些,那要想使自己不得病,得了病又想使自己尽快好病,那就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内心,遇事看得开,把自己缺失的德性补上,把仁义礼智信作好作全,把我们各种不好的气变成“五常”之气,让仁义礼智信的浩然正气来养护我们的五脏六腑。
8、肾虚吃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