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佛家养生固精

佛家养生固精

发布时间:2020-07-15 15:48:35

1、会气功的大师教教我气功吧~~跪求

可以练最简单的童子功,方法如下:

练精化气法亦名少林童子功,过去为修持之士不传之秘。近年由武林泰斗、自然门大师万籁声先生传出。练法极简,每天寝前、早起、午休之时,均可练习。

真诀是:侧身而卧(蜷身),以左右食指塞两耳孔,以舒适不透气为度,闭目,闭口,轻合齿,如此,用鼻自然呼吸;待心静后,由鼻呼气时,将气送至两脚板,吸气时不要管它,如此二三次即可。以后仍是自然呼吸,3分钟内,口内生津,咽下就是,随之10分钟内,练至很舒适,觉精管、尿管有收缩感为宜。

未成婚的学生、青年,可在阳举时练,练至阳气安顿便可止。慢慢松指放手,停一会或起或卧。有家室之人,房事后练一次,可使全身扩张的毛细血管立即关闭起来,防止风寒入侵,疲劳也得到了恢复,起到及时复元作用。故此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可以治遗精早泄、中气不足、身体衰弱和控制生理冲动。

此功传人万籁声先生曾说:“人身的精液一满就要外泄,如一练此功,可将元精化为元气,而回精补脑。”又说:“固精固气,回精补脑,功效之大,比吃多少人参、燕窝都强。”

2、固肾功锝具体做法

固肾功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方法,可以使用,对你的身体是有一定帮助的,不过这种锻炼需要有恒心,坚持治疗才能有效果,不是十天半月的一时兴起就可以显效的.

除了要很好的自我保养锻炼以外,还需要饮食调理,注意休息,不要过食,不要过饱,不要使用辛辣食物,戒烟酒等等,对你的养生都是很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丹经道书里介绍的练功方法甚多,但对初学者而言,其实只须把握“长筋以运气,调息以凝神,固肾以保精”三条,也就能够渐入门径了。精者,禀赋于先天,得养于后天,乃气与神的物质基础,如若不能善加养护,则强身健体、益智增慧的目的亦无从达到。有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经验与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简单有效的保精锻炼方法,以供练功同好参考。

练功者宜准备一张硬板床,上铺厚褥,床头、床尾约需有6~7寸高低差。

预备式:先在床上,面向床低处,背向床高处,两腿向前平伸勿屈,脚尖朝天,自腰以下,身体挺直,两手掌搭于两膝盖骨,然后分3个动作。

1、两手握拳,曲肘,将两拳缩回紧贴于左右肋下,两肘尖角尽量向后方伸出,两拳从两耳旁真上头顶,将拳放开,手掌朝天。

2、将两拳放开,掌心朝天,由两耳旁向上直托,似举重物,两臂伸直勿屈,使两手背复盖头顶,两眼仰观两手臂。

| 3、低头弯腰,同时将两臂向上直伸的姿势改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碰到脚趾尖,再回复到身体正坐,两手搭膝的原状。俯首曲腰,伸手摸指时,肛门海底前阴等部肌肉,要同时紧缩,如忍大便状。

注意:低头弯腰,手指尖攀脚踝尖时,两脚要伸直不屈,此时后腰部和两腿弯会发酸,肾囊后和肛门前后拉紧,会阴部和床塌会互相摩擦——这是该动作起作用的要点!腰脊等处的酸痛现象,正是暗疾伏藏处。切勿畏怯停功,稍后忍耐,照常做去,日久其病自失。但也要依次渐进,不可蛮干!每次不论多少遍,做完后,需休息,在床上静坐30分钟,勿急于下床。另应注意,做完1遍后,须将周身全部放松,休息几秒钟,不要接二连三做个不休。动作宜慢不宜快,要合乎规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草草了事,是白花功夫!开始每日做10遍,动作熟练后,每天增加1遍,2个月后,每日作7遍。若身体衰弱,可以减少遍数,但最少每日作30遍。1分钟作5遍,6分钟作完30遍。

此法要点在于全身放松而又伸直,努力体会筋骨的运动(非肌肉运动,不要做成简单的仰卧起坐运动),将相关的筋骨拉长,故此运动又名“长筋术”。本法不但能治夜梦遗精,即使比遗精更严重的如白昼滑精、性交早泄,也能治愈。已婚男子,练功期间,需分床独宿,禁止房事3个月(能多几个月更好)。否则,今天尚未将关窍收紧,明天又把他打开,永远练不好!另有呼吸升降、意识导引,若同时和外部运动并做,效果更显著。

再探保精固肾功

自“保精固肾功”发表后,不少读者要求我们公开呼吸升降、意识导引和外部运动同时并做的方法。为此,我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将功法深化。经实践,证明较原功法效果更显著。现将全部整理如下。

一、仰卧在硬板床上(上铺厚褥),两腿向前平伸勿屈,脚尖朝天,身体挺直,两手掌在头后方伸直,掌心朝天。

二、依靠腰、腹力量坐直身体,两掌从两耳旁向上直托,似举重物,两臂传真勿屈,使两手背覆盖头顶,两眼仰观两手臂。

三、当身体与床垂直时,略停,缓缓吸气。

| 四、低头弯腰,同时将两臂向上直伸的姿势改为向下向前直伸,使手指尖碰到脚趾尖。配合吸气,吸气时用内劲尽力提肛部、会阴、外肾,意念精气是上吸至内肾。吸气、提肛和意念活动协调一致。

五、吸满后闭气一段时间,保持此姿势一段时间。此时,肛门、会阴、前阴等部肌肉要同时紧缩,如忍大便,两脚要伸直不屈。此时后腰部和两腿会有酸胀感,肾囊后和肛门前会拉紧,会阴部和床塌会互相摩擦——这正是该动作起作用的要点!腰脊等处的酸痛现象,是暗疾伏藏处。切勿畏怯停功,应稍微忍耐,照常做去,日久其病自失,但也要循序渐进,不可蛮干。

六、闭气尽时呼气,同时放松肛部、会阴、外肾、身体和手脚。呼吸要深、长、慢、匀。循序回复到身体仰卧的姿势。

做完一遍后,将全身放松,休息几秒钟,不要接二连三做个不休。动作宜慢不宜快,要合乎规范,求质不求量。开始做10次,动作熟练后,逐渐增加次数。若身体衰弱,可以减少次数。做完后,需休息,在床上静坐30分钟,不要急于下床。

该法专门锻炼腰肾和精窍部分,其要点在于全身放松而又伸直,努力体会筋骨的运动而非肌肉运动,不要做成简单的仰卧起坐运动。要将相关的筋骨拉长,就象将橡皮筋的两头同时拉长,以加强相关筋肉的收缩力量,起到锻炼筋骨的作用。该法与“十二段锦”中低头扳足一式极相似,但后者由于姿势、呼吸配合等的原因,不如本功的拉伸力度大,在效果上就打了折扣。

已婚男子,练功期间,需分床独宿,禁止房事3个月(能多几个月更好)。否则,今天尚未将关窍收紧,明天又把他打开,永远练不好。

回龙归元法

回龙归元法可于日常闲暇或练功之余作为一种调剂稍加练习即可,但凡有阳举或在静坐产生勃起亢阳现象时,用回龙法只须1~2分钟即可回阳归元,清心如故。

1、预备式:一般以站式或趺坐为佳,两掌自然下垂,掌心相对置于腹前;趺坐时,两掌合什,拇指、食指、小指平行相触,指尖朝上,中指、无名指相互交叉置于另外一掌之掌背,置印于胸前。

2、行功式:配合呼吸,吸气时使用内劲尽力提肛、提会阴、提外肾至内肾处,同时用强意念使身体内、外(尤其是下半身)的精、气、神、能量通过会阴吸至内肾处,整个的提、吸、意念活动要同时进行,观想越清晰越好,精神要集中在会阴部位,真正吸满时再闭气,同时意念活动保持继续,闭气尽时呼气,同时松肛、松会阴、松外肾、松身、松手脚。

如此一呼一吸为一循环,几个循环即可出功,亦可继续再进行养气法,周天运行等功法的修炼。

注意事项:
1、呼吸要到尽头,要深、长、慢、匀;
2、内肾和下丹田处乃是聚气之所,而会阴乃是进气要道,不可忽视;
3、若想专一修炼时,须将武火转为文火(即不管呼吸),其法为:几个循环之后,放弃呼吸,只保持那种淡然的采炼之意即可;
4、收功形式不拘,但一定要收得彻底,人要完全清醒以后才可出功。

3、何为道家的精,气,神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和基本要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离不开太阳、月亮和星星,人体生命离不开精气神。所以道家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精气神亦称之为“三宝”、“三奇”、或“三业”,是内丹修炼的大药,是养生的操作目标。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及人体生命皆生于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养生治身则要循此自然之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太平圣君秘旨》说:“本于阴阳之气,所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故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一,久即彬彬自见身中。形渐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然若喜,太平气应矣。修其内,反应于外。,人以致寿,外以致理。”精气神三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承担着维护生命的责任。崔希范在《入药镜》中说:“神也,气也,精也更为体者也。何而言之?精者至生之物,而无形焉,藉气而为形,在身而为气,过乎尾闾而为精。精能定于自然,则形何自而衰耶!故日:精者,人之命也。彼能无漏者,是补乎天年之寿而已尔。如其用造化之理,则真精存矣,真形固矣,真神定矣,此长生之道也。”
第一、精是生命的基础
道家养生学所说的“精”与中医理论有所区别、中医典籍中,“精”专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系生命活动的各种精微物质,包括精液、血液、津液等。而道家关于精的概念则涵义较狭,一般专指肾脏之精,亦即具有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具有生殖功能的性生理和性能量物质。《养性延命录》说:“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成而身退。”为了区别于医家,道家常以元精、真精、先天精、后天精、交感精等术语来给精定名。正如《石函记》所说:“元阳即元精,发生生玄玄之际。元精无形,寓于元气中,若受外感而动,与元气分别,则成凡精。”《宝颜堂秘籍》也说:“精在先天时,藏于五脏六腑,氤氲而未成形;后天之念一动,则成为后天之精。” 《入药镜》说:“夫人因精而得神,神因念而得命,故命者在于精而已。精者,至真也,生之物也,有名而无形者也,天地万物皆是精之所生,而积之以为命,其来从乎恍惚焉。”以上所说,都把“精”看成是生命的基础,即生命的根本机能,似乎相当于内分泌或激素,而非医书所指的生理之精,既然精是生命的机能,它的衰败,或导致人的衰老、死亡。它的新生、旺盛,可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是青春活力的源泉。那么保精、补精、固精,就必然是道家养生的第一要务。
所谓保精,即是防淫戒漏。《摄生三要》说:“元精在体,犹木之有脂,神奇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履渊。方为婴儿也,未知牡牝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纯纯全全,合于大方;溟溟清清,合于无沦。十六而真精满,五脏忘实,始能生子。然此精既泄之后,则真体已亏,元形已凿,惟藉饮食滋养精血。不知持满,不知保啬,所生体已亏,所耗无穷,未至中年,五脏衰尽,百脉俱枯矣。是以养生务实其精。”所以精为命宝,不可妄泄。道家认为,人不自损其天年,便可自终其天年。一般来说,自损天年最严重的莫过于好色喜淫、房室无节。宋代陈楠在《翠虚篇》中说:“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行旁门,果将流年永住世,除非运火炼神丹。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脱成大还。聚则成形散成气,天上人间总一般。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静诀。”《内养真诠》亦说:“道之大敌,为一色字。色之害人,甚于虎狼。修仙家只要留得精住,便可长生。如有不节,则侵克年龄,蚕食精魄,真气去矣,即日夜打坐,有何益乎?语云:油尽灯灭,髓竭人亡,诚非虚语。”上述各论,实质上就是告诫人们重视保精。年轻力壮的在正值盈气盛时,要戒之在色,不可纵欲;中老年人,已经精亏肾虚了,要持之以节,不可一漏再漏,以致髓竭命绝。
所谓补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聚补,即聚精以补精;一类为采补,即采精以补精。聚精之法平实易行,可以自修自习。明代袁了凡说:“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今之谈养生者,多言采阴补阳,久成不泄,此为大谬。肾为精之腑。凡男女交接,必扰其肾。肾动则精血必随之而流,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即能坚忍者,亦必有其精数点,随阳之萎而流出,此其验也。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反于薪者哉!是故聚精以寡欲为先。精成于血,不独房室之交损吾之精,凡日用损血之事,皆当深戒。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轴耗。吾随事而节之,则血得其养,而精亦与日俱积矣。是故聚精之法,次贵节劳。夫主闭藏者,肾也;司疏火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则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散者用事,而闭藏者不得其职,虽不及合亦暗流而潜耗矣,故当息怒。人身之血,各归其舍而常凝,酒能动血,人饮酒则面赤,手足俱红,是扰其血而奔驰之也。血气既衰之人,数月无房事,其精必厚,然使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聚精尚宜忌酒。《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浓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清淡之味,乃能补精也。万物皆有味,调和胜则真味衰矣。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澹之味,益人肠胃。故淡食可以养精,可以益寿。”袁氏的论述,简单明了地道出聚精的道理。
所谓固精,又称之为“不漏法”。道家认为,人过中年以后,身体已破,在行保精、补精之法的基础上,还应以不漏为继修功夫。不漏又分内外:交合之精不漏、呼吸元气不伤、思虑之神不用,叫作外不漏,亦叫固外药。先天之精不漏、先天元气不伤、先天元精不用叫作内不漏,又叫固内药。内外不漏名之日“不漏体”。炼此不漏体,充之实之,补之化之,使其返还先天“童真体”,名之为“无漏体”,又叫“全真体”。所谓全真体,即全精全气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童体。此修炼阶段,道家称作“炼己筑基”。然后即可转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
第二、气是生命的动力
道家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抱朴子》也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要气并以气为生。”因此,“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叶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道教养生学中关于气的概念与医家所论不同。医家所说的气有真气、谷气、宗气、卫气、营气、三焦之气、二脏之气。而道家所说之气,主要是指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元气。
所谓后天之气,即是通过呼吸作用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之气。人通过口鼻呼吸,吐纳故新,维系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上古的养生家以及后来的道教徒们,一方面从人死则呼吸停止这一自然现象经验,另一方面又从龟蛇等长寿动物的吐纳动作受到启发,总结和创造了食气、炼气、闭气、呼气等行气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强身健身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道枢·元气篇》说:“夫人禀天地元气而生者也,一呼一吸,内外之气应矣。气有六,日心、日肺、日肝、日脾、日肾、日三焦,为之主焉。能服是气,一年通矣,二年行牟,三年功成,其凝玄珠于丹田矣。……故气之化也,始为血,血为精,精为髓。一年其气易矣,二年其血易矣,三年其脉易矣,中年其肉易矣,五年其髓易矣,六年其筋易矣,七年其骨易矣,八年其发易矣,九年其形易矣,其神三万有六千,皆化而为仙矣。”《道枢》所阐述的道理,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服气锻炼来促进气机交换和新陈代谢,使人的生理机能和生命能力得到改善和发展,获得长寿与健康,乃至达到道教宗教的最高境界——不死成仙。
所谓先天之气,又称元气。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禀天地自然的元气而生,即元气通过父母而传给后代,其物质凝结形式是元精(先天精),其气化及能量形式为元气(先天气)。这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吴筠在《元气论》中说:“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按照道教和说法,元气藏之于肾,以丹田命门为本。元气源发于肾中之元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贮于脐下丹田中,平日靠后天精气滋养而转化为各种气机,并经三焦敷布全身,以实现人体生命系统的活动,同时在男女性活动中通过元精的传递,实现其生殖繁衍功能,产生新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生命能量源的先天精气,会受到不断损耗,当其耗尽时,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要实现长寿的目的,就要防止或减缓先天精气耗损,通过“炼精化气”等各种养生手段,使业已损耗的先天气得到补充和恢复,如能将先天精气恢复到青少年乃到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还童”,修成真仙了。
第三、神是生命的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理性的、直觉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产宰。道教认为,神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神散则生萎,神衰则生弱,神亡则生亡,所以养生至要在养神,由于“神为气之母,气为神之子”,养神则可养气,养气亦可养精,神凝气聚,气聚精生,故凡欲宝精养气,必须养神为先。《七部语要》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则精神弛骛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道家认为,与精气一样,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神又称元神、元性、真神、真性等,是先天性思维物质本体和潜意识心理能量。后天神又称之为识神、欲神,即感知、思维、意识等,对于生命本身状态及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宋代道士张伯瑞在《青华秘文》一书中指出:“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他还说:神由心而生,心为神之君。心的本体是无为的,不动的,但却主宰着万物。“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而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门也。”这就是说,神藏于心,动则为神。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为识神,金丹之道须以无为元神为用。所以要以先天制后天,以元神引元气,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有“气性尽,而后本元始见。”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从这一意义上讲,道家的炼神还虚,主要是除欲神,炼元神,使神性形命,俱与道合真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教养生学说的实践基础是建立在精、气、神学说之上的,并因对这一学说和某些人要素的偏重而形成不同的养生方法体系。如偏重于“精”的房中术;偏重于“气”的行气术;偏重于“神”的修性、存思术,等等。而以精气神为修炼“药物”的内丹术,则是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级养生术。正如道教经典《性命圭旨》所指出的:“以外药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气更要微微,思虑之神贵在安静。以内药言之,炼精者,炼元精,抽坎中之元阳也。元精固,则交感之精自不泄露。炼气者,炼元气,补离中之元阴也。元气住,则呼吸之气自不出入。炼神者,炼元神,坎离合体而复干元。元神凝,则思虑之神自然泰定,内外兼修,成仙必也。”
摘自《中华长寿大典》

4、道教或佛教中最会养生神仙是哪个?

佛教追求解脱,不以长寿养生为能。道教讲究“长生久视”抄,也就是长寿。道教中最会养生的,要首推彭祖。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袭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百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
庄子这样叙述彭祖的长寿之道:“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追引之士,度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5、阳痿吃什么好、?

你好,很多水果既治疗阳痿又健康,如泥猴桃、葡萄、木瓜、红枣等。泥猴桃和葡萄对前列腺病变引起的阳痿效果不错。而木瓜性味酸温,能够补肝肾、强筋骨,治疗阳痿、遗精等。红枣益气补血,补肾气、补肾精,对阳痿效果也不错。

6、养生之道有哪些

7、修身行道需要禁欲吗?

人有欲望,才会有快乐啊,为了梦想追求,也要保持身心健康,道德良好,人活一辈子,禁欲就太难熬了,相比,修身行道可以让人心胸开阔,以前的和尚可没现在的和尚幸福。

与佛家养生固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