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专著是

养生专著是

发布时间:2020-07-15 14:45:57

1、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专著?

明清时期的养生专著有袁黄的《摄生三要》、胡文焕的《寿养从书》、河滨丈人《摄生要义》、息斋居士《摄生要语》、陈继儒《食色绅言》及《男女绅言》、冯曦《颐养诠要》、汪晸《寿人经》、汪潘磨《内功图说》、尤乘《寿世青编》、黄克楣《寿身小补》等,均对养生保健作出了一定贡献。

2、苏东坡是我国宋代大文豪,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苏东坡的养生之宝是什么?

曾被杭州人称为“ 老市长”的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而且对养生很有研究,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是写养生的,体现了他运动养生、食物养生、环境养生等系统的养生观。后人将沈括与苏轼写的《良方》与《苏学七方》合编成的《苏沈良方》,至今仍被医界沿用。他创制的“东坡肉”更是养生菜谱的一张金名片;他为官杭州时,疏浚西湖,构筑苏堤,形成美化西湖的生态结构,至今仍为全国人民环境养生所享用。

寄情江山风月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处事达观,常寄情祖国美丽的江山风月。虽贬官湖北黄州,面对昔日古战场,仍不忘游景怀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为 《前赤壁赋》之引文,写出了苏东坡在黄州赤鼻矶月夜泛舟,清风明月下的超然之乐与不患得失的宽广胸怀。苏东坡晚年更以游历美好山水以愉情。

谪居淡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年节,未失斜川游。春江渌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中流遇洑徊,舍舟登层丘。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酬。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否。

写出了苏东坡在贬官期间无事,驾舟出游,在碧波轻荡的春江之上,任凭小舟随鸣叫的海鸥泛泛漂流,中流遇旋涡而舍舟登高丘,父子诗歌相酬,陶醉于 大自然美景,纵然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渊明,也未必有此乐。

“和”“安”养生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有一句话这么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一个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少则得,多则惑,”只要心态清静了,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的身体,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苏东坡才华横溢,好仗义直言,不善逢迎,因此得罪权贵。自他中年后,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先后被贬官湖北黄州、流放海南。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并善于在困难挫折之际,恬淡虚无,乐观自处,且善用养生法宝“和”“安”二字贯于行。记载他与沈括合著的有关医药论述 《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认为:养生以“和”“安”二字为至上。“ 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安” 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也即一个人处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适随和、头脑冷静,才能适应客观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经受得住社会生活事件的变故和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求得身体健康。苏东坡正是以此精神对待仕途的跌荡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所以,尽管有诸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他还是保持着健康的体魄,过着快乐的人生。

《东坡志林》 的保健四味药

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记述说,有人向他请教养生药方,苏东坡说:“ 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他提笔写下的四味药是:”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第一味药:无事以当贵

人不要为杂事烦恼。人活于世,一定是杂事纷繁,个人事、子女事、家庭事、单位事、社会事,不善处者,事事累体累心,久之,必然影响人体健康,缩短人的寿命。因此,务必要学会抓大事,尽量减少扰神的杂事;如果一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沉着处理,切忌过多的因事烦心。相信如果天塌下来,一定会有比我个子高的人顶着。

第二味药:早寝以当富


说的是让人不要熬夜。可见当时苏东坡对人体生物钟现象已经有所研究,“早寝”作为四味药之一,可见他已经发现熬夜对人体健康的破坏性 影响之大。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最接地气的解释就是让人们不要熬夜。因为睡眠是养生的一大基本功能,是受人体生物钟控制的,而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就来了。

第三味药:安步以当车

劝人多步行。说明处于宋代的苏东坡已经发现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活动减少而带来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现象,所以提出了“安步以当车”的观点。就当代而言,家家有汽车,满地跑小车,人体活动量大大减少,安有不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之理?所以苏东坡“安步以当车”的观点,还是能对当前的常见慢性病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第四味药:晚食以当肉

提醒人饥饿了再吃饭。因为胃进食后一般是四小时排空,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的消耗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饥饿了再进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类几千年来养成的一日 三餐用餐规律,是符合人体生理机能需要的。苏东坡特别说:“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也就是说,饥了再吃,蔬食也比八珍更能补益。

食物养生与环境养生

苏东坡主张少吃肉,说“ 甘腻肥浓”是“腐肠之药”,并使人肥胖;认为用少量的肉与蔬菜同烹调,吃了会使人不胖不瘦,能起到保持健美体形的作用,此与现代营养学提出的荤素搭配,科学膳食的理论是一致的,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苏东坡的食物养生观点。

同时,他还认为人类的居住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比吃肉更重要,从而主张在人类居住之处的周围要广植竹木以绿化美化环境,可起到调节情绪,静心安神的作用,体现了苏东坡的环境养生观点。民间广为流传一首他饮食长寿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此诗大意是:吃饭可以没有肉,但住处不可没有竹。不吃肉令人消瘦,没有竹令人卑俗。人瘦还可以发胖,人俗不可医治。旁人笑我这样说,好象是高傲,好象是痴呆。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间还有人能驾鹤升仙吗?

3、请推荐一些养生的书籍

1、《中国养生文献全书》,作者陈可冀,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我国上自春秋战国,迄中华民国时期的养生学文献300余部(篇),是在保持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由国内100余位专家编纂(标点、校勘、删选、集注、注释)而成的;基本囊括了养生学专著、导引养生、饮食养生、药饵养生、经络脑穴养生等方面的典籍。

2、《中医养生学》,2009年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海英。包括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分别讲述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养生方法和审因施养。

3、《养生之道》,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盛紫玟。《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心理学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3)养生专著是扩展资料

养生学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道学等等。

以中、西医学理论为指导,用健康科学的图文、音乐、行为、活动、药械、饮食等等,通过调节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来调理身心,达到未病先防、不适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复原之保健目的。

4、宋元时期的养生专著有哪些?

宋元时期有不少养生专著,如周守忠的《养生类纂》及抄《养生月览》、钱称《摄生月令》、刘词《混俗颐生录》、愚谷老人《延寿第一伸言》、姜悦《养生月录》、韦行规《保生月录》、李鹏飞《三元参赞百延寿书》、王珪《泰定养生主论》、瞿祐《居家宜忌》和《四时度宜忌》等,尤其是金元的学术争鸣,更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5、古代保养养生的书籍有哪些?

文献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国现存养生类著作约数百种,尚不包括涉及养生内容又非养生专著的书籍。养生书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涩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导引类
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内容包括各种门派、形式的气功,各种导引练形(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著述。如后人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辑出的《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权著《臞仙神隐》、清代马齐著《陆地仙经》,以及南北朝达摩祖师的《易筋经》、明代袁黄的《静坐要诀》、清代娄杰的《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6、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7、有那书籍是养生经典的著作?

儒学经典:《大舜十六字心法阐义》《周易阐真》《易经》《孝经》《大学注解》《中庸注解》《大学解要》《中庸解要》《论语》 《孟子》
太极拳经典:《张三丰全集》

道家经典:《道德经》 《清静经白话解说》 《西升经》 《庄子》 《吕洞宾全集》《性命圭旨》 《清净经图注》 《何仙姑宝卷》 《八仙得道》 《太上感应篇》 《七真天仙宝传》

佛学经典:《南屏疯僧注解金刚经》 《金刚经六祖口诀》 《金刚经白话浅言》 《燃灯佛注解金刚经》 《观音菩萨自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 《坛经白话浅言》 《圆瑛大师解楞严经》 《黄檗传心法要》《达摩祖传》《达摩宝传》 《佛学不是迷信》 《初学入德之门》

基督经典:《圣经》

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天方性理本经注释》《礼书五功释义》《五更月偈》

其他书籍、文章:《中华民族真气健身养生法》《生命理学》 《三教真传》 《略解西游》《西游原旨》 《西游真诠》 《化性谈》《罗汉功》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谈拳学要义》 《生命安全论》《人类生命科学保健法》 《菜根谭》 《顺治皇帝归山词》《疗心灵 治心私》 《修心人为什么要吃素》《回答部分问题》《顺其自然随想》《道理简介》《人贵自知》

里面都多少有养身之道

8、养生榜前十名的书是什么?

只推荐3本书给你,受益终身。都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1<养生有良方> 马云、张纪中、王菲、李亚鹏习练的实用养生术
作 者: 李一
出 版: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李一道长根据中国道家秘传的养生原理,结合中医学原理编撰的健康养生书。作者精选道家养生功法中简单易学的一部分内容,根据24个节气的不同气候特征和12条正经的特点,提出全新的养生方案和独特易学好用的调治方法。一、人体亚健康信号。二、道家秘传四千多年的三大养生功法——桩功、导引术、静功。三、根据二十四节气不同特征精心设计的养生方案。四、十二条正经中重要穴位的简易按摩方法。五、利用食疗、穴位按摩、药浴等小偏方来养生救命的小窍门。

2 <黄帝内经>:饮食与养生 黄帝内经
作 者: 贺娟
出 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你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吗?你知道什么是春季增辛减酸、温热为主,夏季减苦增辛、清淡为主,秋季减辛增酸、滋阴为主,冬季增苦减咸、补阳护阴吗?你知道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九大体质该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养吗?你知道晨起一杯凉开水其实是个误区吗?本书将向你一一解答,告诉你饮食与养生的大道大法,指导你如何结合自身体质,辨清四季特点及食物的性味属性,通过酸甜苦辣咸、温热寒凉进行自我调养,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远离慢性病!

3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张悟本养生讲坛)
作 者: 张悟本
出 版: 人民日报出版社
本书系在张悟本先生在大型系列养生讲坛《大国医道》电视栏目的30集专题讲座内容基础上,编纂而成,即将掀起一场新的中医知识普及风暴和厨房革命!张悟本先生横空出世,石破天惊……明确提出,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不必终生服药!对于多种常见慢性病,张悟本先生从五行五脏角度进行辩证分析,讲解通俗易懂,前因后果总结得非常清晰。以饮食调理方案为核心,不用吃药,就可能轻轻松松根治几十种常见慢性病及疑难杂症。让读者一看就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您少去医院或药店,避免得大病,少花几十万,多活几十年……不到九十九,谁都不许走! “医道,乃养生之道,生活指导。”这是他的至真本意!
(网文)

9、苏东坡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苏东坡的养生之宝是什么?

宋代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同时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著有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等书。他到老年仍保持身体健康。

苏轼在著作中记述,他身体健康、腰腿壮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食用煮熟的芡实,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飞。

苏东坡研究的芡实吃法颇为奇异:

时常取刚煮的芡实,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数十粒,日复一日坚持不懈。

苏轼还钟情芡实粥,每日一碗,将其作为自己的食疗佳品,他说:“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苞等。芡实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也是常用的药食两用药材。

《神农本草经》说芡实有“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体,强筋骨,耳聪目明。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欢喝粥类食物,米粥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特别是放些有滋补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会更好,芡实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药就味道更好了,滋补的功效也会更强。

大家都知道冬季节比较干燥,芡实可以润燥但是又不寒凉,尤其是芡实粥很滋补,特别适合在秋冬季吃。

10、古代有关养生的书籍有什么

文献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达官贵胄、方外修真、三教九流,于此莫不关注,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涉及。中国现存养生类著作约数百种,尚不包括涉及养生内容又非养生专著的书籍。养生书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涩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导引类
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内容包括各种门派、形式的气功,各种导引练形(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著述。如后人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辑出的《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和朱权著《臞仙神隐》、清代马齐著《陆地仙经》,以及南北朝达摩祖师的《易筋经》、明代袁黄的《静坐要诀》、清代娄杰的《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与养生专著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