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养生对身体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好的睡眠可以使我们一天都精神十足,如果睡眠不足我们的一天都是非常不舒服的,好的睡觉的习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
方法/步骤
能眠者可长寿
现在的夜生活是非常丰富的,许多的年轻人都很喜欢熬夜,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体就会不舒服,感觉浑身无力。
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对养生至关重要。
子时入睡最养阴
建议在每晚亥时(9点~点)休息,子时(11点~1点)入睡。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而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早晨最好5点起床,有助于生发阳气。如果前一晚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可以在白天增加一个午睡。
身睡如弓效果好
睡觉也是有方法的,好的睡觉的姿势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享受,不好的睡觉姿势可以使我们很累。
“睡如弓”能够减少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让人感觉轻松舒适。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
睡觉时爱打鼾的人也适合弓形睡姿,因为打鼾时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如果采用仰卧的姿势,小舌头会后坠,很容易引起气道塌陷,从而导致气道流通不畅,加重打鼾症状。
卧室小能聚阳气
在选择居住房屋的朝向时,应尽量挑选南向的房屋居住,房屋的阳光不被前方楼宇遮挡,尽量避免阴冷潮湿的房间,利于关节健康。另外,对老年人来说,建议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
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因为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夜间通风容易把阳气吹散。建议睡前冲凉,或提前开空调将卧室吹凉,但睡觉时要关上窗子,并穿睡衣。
睡觉方位有讲究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吃饭太饱睡不好
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会扰动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就会睡不好觉,影响睡眠质量。
END
注意事项
如果帮到了亲,请亲在评论中给个【好评】;觉得赞,请点左边【大拇指】以资鼓励;怕忘记找不到了,可点击【☆】来收藏,点击【投票】支持。
更多最新、实用、高效的经验分享,点击右上方的【+关注】及时获取。欢迎直接点击账号“bing69231”随时查看往期相关经验,收获更多。
2、都说只要会养生就可以长寿,可为何养生大师59岁就离世了?
养生和长寿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说只要坚持养生,就一定可以让自己长寿,只是说养生对长寿有好处,可以提高自己长寿的概率。养生大师59岁就去世,去世的原因也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去世,不能因为养生大师的早逝就断定养生不能长寿,这种观点很明显不够严谨。
养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涉及到很多的学科,是多学科的综合。养生的概念基于道家的思想,它包含身体和精神两个概念,养生目的就是要达到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状态。
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身体上的表现就是,要经常的参加体育锻炼,但不是特别激烈的运动,而是类似于太极这种比较柔和的运动,运动量适中。心理上的表现则是通过琴棋书画的熏陶,让人有一个开阔的胸襟,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
通过对养生概念的解释,可以发现养生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止是单纯的身体活动,还蕴含着很多哲学思想,因此养生的更多是中老年人,只有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可以理解养生的内涵,他们对长寿也更加渴望。
当然现在的养生已经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特权,年轻人也可以开始学习养生,不过年轻人追求的不是日后的长寿,而是现在身体上的健康,通过养生,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投入到工作中去。
3、一天之中如何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有利于身体的各种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在一天之中也是这样,什么时间做什么时间的事,“因天之序”。
子时:胆经当令
我们现在用的是小时的概念,在古代用的是时辰,相当于现在当的两个小时。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值班的意思。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4、什么叫做养生啊~~
5、什么是真正的养生?
6、中国十大养生补品有哪些?
古代皇帝都曾做过长生不老的美梦,并找寻各种“灵丹妙药”来健补身体。有些并没有益处,还危害身体,有的则确有良效,并流传至今。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中国宫廷十大补品,分别是五色药石、寒食散、大药、石蛙、海参、鱼翅、熊掌、燕窝、鹿茸、人参。
1、五色药石
秦始皇渴望长生不老,身边曾启用众多方士为其炼丹,自秦汉以来也有众多达官显贵效仿,对“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趋之若鹜。那么当时所谓的灵丹都是些什么呢,有紫水晶、硫黄、雄黄、褚石和绿松石等五种矿物质,它们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人参”,通称“五色药石”。这些“大补品”其实是大毒药,大多不同程度地含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处,但长期服用会对身体有极大危害,明代皇帝明光宗便是亡于滥服丹药。
2、寒食散
魏晋南北朝时,以药石为基本成分的寒食散在皇宫与富人间流行。据东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记,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五味药物制成。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特别喜好寒食散。服食寒食散后身体发热,正合放浪形骸、偏好声色、追求刺激的魏晋人的胃口。这种保健品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后心中烦躁,如火烧身,因此服食它是有严格讲究的:必须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散”。
3、大药
隋唐时期,皇室贵族们迷信补品,炼丹手法花样翻新,保健补品种类丰富。有的用猪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荚,烧炼取灰霜,制成名叫“荚天生牙”的保健药品。甚至连大小便都曾被唐人拿来炼制补品。这些丹药,唐人俗称为“大药”。许多官员、文人成为唐朝保健品市场的消费主力,有的人直接自己动手采炼补药。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都曾召来大批炼丹道士进驻宫中,炼制长生大药。
4、石蛙
石蛙自古以来便是滋补佳品,据史料记载,曾被兴誉为“药用化疮,食之长寿”。它是古代皇宫御筵中的名贵山珍,也是士大夫阶层餐桌上的弥珍野味和馈赠佳品。寻常百姓家的宴席上若有一道石蛙佳肴,足以彰显主人的阔气,宾客也以此为荣幸,被赞为“难得一尝石蛙宴”。石蛙肉味鲜美,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由此广为宫中那些皇室宗亲所青睐。
7、道家的贵生、养生、乐生是什么意思
贵生,指宣扬道家子华子学派以生命最为贵重的思想。乐生,指以生为乐。
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7)天生养生扩展资料
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版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权一定的养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