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质较弱,长时间服用中药养生,时间久了会给机体功能造成哪些损害和偏差?
长时间的喝中药一定会产生副作用,不仅会对胃部造成一定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会损害到肝肾的部位,大部分的药物的代谢都是通过肝肾来代谢的,所以会给肝肾造成很大的负担,这样就会损害到肝肾的正常功能。
胃的吸收功能也会影响到药物的吸收,肝肾的代谢功能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喝中药的期间,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的调理,在饮食上面,一定不要1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海鲜类的食物,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更不能够喝绿豆汤。
还有需要忌口的地方就是中药里面如果含有人参的话,那么就不要吃萝卜,即使没有人参,最好也不要吃萝卜,因为萝卜会泄气,会影响到药的效果。还需要注意南瓜,糯米,辣椒,羊肉,酸菜,西瓜等这些食物都不能够吃,在喝中药期间,喝茶的时间一定要和喝中药的时间相隔两个小时。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服用带附子的补肾药两年,现在怀疑附子慢性中毒!
肾再志为恐,很明显,你的肾进一步变虚。肾主封藏,不漏即为补,你本来肾虚,阳痿早泄是身体自我保护的表现,意思是告诉你该歇停一会了。没猜错的话,你在这种情况下反而用一些催情药(自认为这样补肾),始得肾进一步虚衰,才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3、老年人如何四季养生?
一、春季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忽冷忽热,俗有“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之说,时而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时而冷风阵阵,寒气袭人,故春风春雨与健康有关。
穿着“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风御寒。衣服要慢慢地减,不要一下子就换上薄衣服。另外,要暖足冻头,就是说棉鞋最好不要急着换,要暖脚,与此相反,帽子可以不用再戴了。晨练的时候不要出大汗,因为春季人体血气活和,经脉舒畅,肌肤松弛,人体阳气易发泄,所以要保护阳气,适宜小运动量,出汗多会耗心血,损阳气,对身体健康体不利。
睡觉“宜早起”,气温逐渐回升,“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居室”宜卫生”,室内勤打扫。置物要有序。
饮食“宜清淡”,春季利于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温。有助扶阳气,机体兴旺。
防病“宜紧弦”,传统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春天由于温暖多风,适宜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因此,春天外感较多,对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更应引起重视。
二、夏季
夏季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适应性差,生活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坏,因而容易中暑,发生多种疾病,产生不测,所以更要安全度夏。
情绪“宜防躁戒怒”, 盛夏阳光强烈、天气酷热,加上人体阳气旺盛,容易使人心烦急躁,老年人在酷热的天气里,一定要让情绪处于平静状态,不可过度劳累、激动。良好的心态是身体最好的调节剂,可防止“五脏内火”的滋生。
饮食“宜清淡、营养,科学用膳”, 湿热的环境为各种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好的条件,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弱,夏季饮食一定要讲究卫生,不可吃腐烂变质食品,冰箱内食物必须经高温加热后方可食用。食物要以温、软、清淡为宜,不可过多地吃冷、肥、腻的食品,不可饮食过量。若出现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呕吐腹泻,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应夜卧早起,参加晨练,不可贪凉。
睡眠“宜充足、防风”,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起居方面要适当地晚些睡觉、早些起床。清晨空气新鲜,起床后可到户外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中午要适当睡眠,保持精力,但由于天热出汗毛孔扩张,机体易受风寒侵袭,所以不可露天或在树下睡眠。夏季昼长夜短,且因燥热,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来补充,但不可在凉风处和堂风口处及电扇旁午睡。 着装“宜宽松舒爽”,夏日服装为求简单、单薄,透气性好,款式上应宽松舒适,色彩要素雅大方,质地上能吸汗透气,内衣裤要一天一换。
三、秋季
秋季的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先是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到“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一些老年人由于自身调节能力减弱,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使老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如想在秋季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在秋季的生活、行为就应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以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精神上“宜安定”,减少思虑情绪。降低秋季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维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结,保持欢乐情绪。
饮食“宜清润”,饮食调理以防燥扩阴、滋肾润肺为准,少用椒、葱韭、蒜等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润食物,强调暖食,禁忌生冷。
睡觉“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人体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阴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睡眠时间稍延长,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响,也可减少小血栓的形成。另外,为增强体质,耐寒锻炼从秋天就可以开始了。
衣着“宜秋冻”不宜早加衣,使肌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强抗病能力。注意秋燥“,秋季天气干燥,老年人如果饮水少、长卧床、少活则易生便秘;高血压病人发脑溢血,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吃水果蔬菜等。也可早上起床后揉腹一次,揉50下左右就可以了。
四、冬季
冬三月是闭藏的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干燥,河水结冰,田地冻裂,是阴盛阳衰的现象,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老年人易受风寒,要避寒就暖,应以养精蓄锐为主,内心有什么事也要往好处想,冬天养生以养“藏”气为主。
着装“宜防寒保暖”, 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如果室温过低,老人的手脚就很容量冻伤;而如果室温过高,内外温差过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随时注意保暖防病。衣服尽量穿得宽暖,棉鞋要稍稍大一点,在鞋底的垫上均匀地撒一层生附子末,然后用棉布缝好,放在鞋里,这样可预防冻疮,使双脚气血流通。
生活“宜有节”,起居“宜有常”,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阳出来了再起床。早睡是为了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身体,迟起是为了养阴气。
饮食“宜进补”,多吃高蛋白和维生素食物,并适时进补。药补不如食补,阳虚之人多吃羊肉、鸡肉、牛骨髓;阴虚之人多吃鸭、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天气晴朗“宜锻炼”,冬季遇到好天气时可适当进行户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增强体质;在冷空气中锻炼,可增加神经调节机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大风、大雾、雨雪恶劣天气,不可去户外。
初冬时节,一些传染病很容易流行,其中对老年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为了有效地预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常通风,床头经常摆放几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间,这样可祛除病毒。有一民间验方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减少发病,即用大枣10个、生姜5片每晚煎茶喝即可。
心理卫生“宜讲究”,冬季许多疾病发生发展或恶化都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应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应保持乐观、愉快情绪。
另外,讲一下冬季老年人养生六不宜:1.不宜夜间憋尿;2.不宜门窗紧闭;3.不宜蒙头睡;4.不宜饮酒御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
4、中医用药有四季区分吗?例如夏天不能用附子.冬天不能用大寒药什么的.
中医用药是要全面考虑的,比如地理(南方潮湿、北方干燥),生活习惯(南方吃辣、山西吃酸),工作环境(长期井下作业、办公室人员)最主要的是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果病情需要夏天用附子,就没有忌讳。甚至有的用附子达到上百克之多,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用量。主要是病情的需要才行。不是一成不变的。
5、北京台养生堂节目,养身肾为本(二)中「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方子
这是治少阴太阴两感伤寒的方子。温里解表的。
6、阳虚体质怎么养生?
所谓阳虚体质,其特点是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无华,时常倦怠,不耐劳力,动则喘促,平素恶寒喜暖,小便清淡白无华,时常倦怠,不耐劳力,动则喘促,平素恶寒喜暖,小便清长,大便对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有齿痕,喜过春天、夏天,不喜秋冬。阳虚体质者的饮食调养方法是:应多食羊肉、狗肉、鹿肉、鸡肉;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平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加强体育锻炼,并注意药物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