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养生”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唐)《寒食》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4、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唐)《寒食》
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明天才吃子推这样的冷食。
5、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无名氏(唐)《杂诗》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6、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无名氏(唐)《杂诗》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7、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唐)《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水面上薄烟散去,远远望见岸边许多户人家。
8、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唐)《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在这美丽的春天,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9、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唐)《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10、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唐)《寒食寄京师诸弟》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2、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3、正在吃晚饭文言文
当是时用蕵
4、求几句经典的古文。。。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出茫茫皆不见
舞罢蝶衣泪已哀,谁将风月谵林台,一番拜月一徘徊。
妾有容华无功过,空将泣笑两留白,露里飘萧影里埋
凭栏无语言,低昂漫三弄:问英雄、谁是英雄?”
不过内你写的那句好象是沧月写的,是不是喜欢这种类型的:倚楼容听风雨,把酒笑江湖.
5、请问大家:晚餐在古语中有几种表达呢?
哺(bu)食,又叫飧(sun)。 古人哺食多半是把朝食(就是早饭)剩下的熟食加热一下就吃,不再做新饭。
飧字,《说文》:“飧,哺也 ” 。解释为“食之余也”,就是剩饭。
6、古文中三餐分别叫什么?
指一日内的三餐,古代朝食称饔,第二顿饭叫哺(bǔ,)食,又叫飧(Sūn,),请人用餐称飨,晚饭称飧。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7、有关饮茶养生的诗句
临安春雨初霁_古诗文网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知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道犹及清明可到家。
山家_古诗文网
作者:张继
板桥人渡回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答萧上琐窗》
8、发现晚饭所吃的粥用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发现”文言词语可以用“见”。“晚饭”文言词语可以用“夜餐”。“所吃的”文言词语可以用“食”。“粥”文言词语可以用“羹”。“发现晚饭所吃的粥”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见夜餐食之羹也。
9、古代晚饭的叫法
古代晚饭的叫法有:
1、飧
读作:sūn。
意思:指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也指晚餐。会意。从夕,从食。“夕”指“黄昏”。“夕”与“食”联合起来表示“晚饭”。
如: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意思是我们小百姓停下晚饭早饭来慰劳那些吏役尚且忙不过来,又靠什么来增加我们的生产。
2、哺食
意思:傍晚时吃饭。哺,一本作“ 晡 ”
如: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平旦食,少阳之始也;昼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之始也;暮食,太阴之始也。”意思是“平旦食是清晨吃饭,少阳经的起点;昼食是白天吃饭,太阳的起点;哺食是吃晚餐,少阴的起点;暮食是吃晚饭,月亮的起点。”
3、晚膳
读音:wǎn shàn
意思:指晚饭。
如:许地山 《东野先生》:“我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才出来的。即如延禧底晚膳,我也没有忽略了。”
(9)养生晚餐古文扩展资料:
晚饭不宜食物:
1、红薯、玉米、豌豆等
产气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气体,等到睡觉前,消化未尽的气体会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
2、辣椒、大蒜、洋葱等辛辣食物
吃辣后,在睡眠的第一周期,体温会上升,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还会使胃中有灼烧感和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睡眠。
3、猪肉等过于油腻的食物
油腻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加重肠、 胃、肝、胆和胰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让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失眠。
4、咖啡、浓茶、可乐等令大脑兴奋的食物
尤其一些对咖啡因特别敏感的人,可能持续兴奋的时间更久。咖啡因还有利尿作用,过多喝咖啡,容易让人排尿增多,这也会干扰睡眠。
5、酒
酒虽然可以让人很快入睡,但却让睡眠状况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饮酒的人即使睡的时间很长,醒来后仍会有疲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