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思邈养身铭原文解释,分析及相公知识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百岁。
2、“养生”和“养身”有什么区别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性。比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2)惜气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参考资料:网络-养生
3、孙思邈养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为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实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灾,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行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春嘘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三焦喜嘻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身丹。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连。
若能全减身康健,自然五脏保平安。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日汗多无病难。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时才服药。
太饱伤神饿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饿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饮勿太过,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磨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过饮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实咎。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4、健康或养生的经典句子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要想健康快乐,学会自己找乐.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千保健,万保健, 心态平衡是关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http://www.yikexun.cn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生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求养生方面的诗词,多多益善!
1、《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2、《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3、《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外表。
4、《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健康。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6、惜气怎么办?
嘻嘻,怎么办的话就看你相关资料查询一下就可以。
7、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操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 陶渊明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 白居易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5、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苏沈良方》苏轼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这首诗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
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6、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龚廷《摄养诗》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得神仙。——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8、关于气功养生的古诗
1.曹操
魏武帝曹操也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的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同时,这首诗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也是曹操留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 2. 苏东坡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 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翻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3. 龚廷贤
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 ,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 ”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4.陶渊明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以上供参考。
9、关于养生的句子
健康幸福
胡秉言
健康是每个人最大的财富
婚姻是家庭的最美音符
儿女是父母的最大骄傲
和谐是百年中最美幸福
身体健康方能长命百岁
相敬如宾方能举案齐眉
紫燕绕梁方能其乐融融
相互包容方能门庭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