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县大别山养生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怎么样?
新县大别山养生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14-01-10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地址位于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谢洼组。
新县大别山养生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341152309227733XP,企业法人罗红叶,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新县大别山养生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是:中药材、蔬菜、水果、茶叶类种植,销售;农副产品收购、种植、销售;农业技术开发、园林绿化业务(经营范围涉及行政许可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55283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12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新县大别山养生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2、现在种什么中草药比较好?
天麻、重楼、黄精、黄芪、、麦冬。以上中药都属于市场刚需,种植前景广阔,值得推荐。
1、天麻:天麻是目前发展前景可观的一类药材,它不仅药用价值十分高,而且还比较好种植。现在天麻只生长在中国,其他国家想要使用天麻,都需要额外的从中国购买,因此种植天麻不愁销路,要说种什么中药材赚钱,那么天麻是首选。
2、重楼:重楼是稀缺的中药材,由于野生资源过多采挖,因此需要人工栽培,重楼适合云贵川、湖北、陕西等地种植,另外种植重楼管理不复杂,要求不多,野地可以生长得很好,产量可观,经济效益高。
3、黄精:黄精是名贵的滋补中药材,市场需求大,现在的人对养生很重视,因此滋补中药材备受关注。另外将黄精泡水喝能抗疲劳、延缓衰老,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方便,黄精的种植地区比较广。
4、黄芪: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因此人工种植前景可观。
5、麦冬:麦冬的块根的是治病的中药材,麦冬一般生长在南方的山坡树林下,阴湿的地方。适合在 一些亚热热带地区种植。麦冬是滋阴的上品药材,所以市场需求大,种植麦冬会有不错的收益,而且麦冬的植株也可以用到园林中去。
3、种植药材
种植药材六注意:
(1)注意认准用量大的品种则收入无风险 用量大的药材在一般处方中大多都会用到,如板蓝根、白术、丹参、桔梗、半夏、党参、柴胡、白芍、防风、薏苡仁、荆芥、牛膝等品种,这些品种市场销量大,一般不会积压。慎种稀奇、贵品种。
(2)注意因地制宜,切莫贪大求贵。如西红花、贝母、黄连、西洋参、罗汉果、咖啡豆等品种,价格虽然昂贵,但对气候、土质要求较严,像罗汉果只能在广西凉爽多雾的山区生长,咖啡豆属于热带植物,我国仅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可以种植,而且生长5年以上才能结子。花高价购进此类种子,辛辛苦苦种植,其结果好坏却难以预料。
(3)注意掌握发展种植的周期性 中药材与其他农产品类似,库存量少价格就高,价格涨高又促使种植面积增加,导致产大于销,因而价格又会很快下降。根据历年经验,每个品种的价格变化约每5年一周期。若善于分析,掌握其周期性,抓浪头赶高峰,就能取得理想的收益。
(4)注意正确分析广告,购种莫贪便宜 虚假广告词大多违背科学规律,夸大亩产量,虚报市场价,利用别名使部分药农如坠雾中,如党参的别名是中灵草,用别名使人误认为这是贵重药材,所以任意标价,使人上当受骗。药农购种时一定要慎重,对“免费供种,高价回收”的话不可轻信。
(5)注意科学总结种植规律 许多中药材是野生野长的,现在需求量大了便引种进行家种,由于其自然规律很难掌握,所以可先在旱地少量寄播或在豆、谷、花生、油菜、玉米、小麦等作物中套种,要注意观察,待摸准其生长规律、掌握种植技术后再进行大面积扩种。
(6)注意捕捉信息,掌握销售最佳时机 根据自己的种植情况及时与药材专业市场、本地各医院药店联系或与供种单位联系,及早采收交货。俗话说:“货多招得远客来。”如果是规模种植,持久发展下去就能引得客商上门求货。只要把握准销售时机,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4、什么是南药养生
在南药种植区进行漫步或静坐,吸入南药植物挥发性气味,能改善人的情绪,同时还有治病作用:比如吸入薰衣草气味就能治疗头痛。选择在不同的南药植物区进行漫步或静坐,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5、现在种植什么药材最赚钱
1、铁皮石斛
从 2010 年开始,铁皮石斛种苗价格一路飚升,平均每年增幅在每公斤100-200元。这其中主要是市场需求增加所致,但游资炒作亦是推手。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涨,各种资金一拥而入,游资炒作之风愈演愈烈。作为上等中药材,铁皮石斛显然也难以避免被炒作的命运。
2、半夏
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在止咳化痰、降逆止呕、消痈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随着以半夏为原料的药品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半夏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由于半夏的种植技术较高,种植一亩半下的成本大约要达到8000元左右,所以市场上的半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3、何首乌
现在在药材市场上,主要以人工培植的何首乌为主,野生何首乌很少,所谓物以稀为贵,野生何首乌的价格会比人工培植的何首乌高很多,通常情况下,人工培植的何首乌现在在市面上的价格是十几元一斤。
4、藏红花
除了医药用途以外,有很多高档化妆品、染料、香料都用藏红花来作为原料。它的花朵颜色鲜艳、优雅芬芳,可以作为观赏的花卉。在现代的市场上,它也是非常紧缺的名贵药材,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所以藏红花的前景还是很可观的。
6、现在大部分药厂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那中药材采购员是否会消失呢?
应该不会,毕竟还是有那种需要大量需求的药材的
所以凭中药种植基地这种要求种类广泛的地方来说是不能满足的
而且中药材种植基地一般都会是用作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而农户种植和采集的药材才是批量生产药材的源头
7、种植什么中药材最好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在药材市场上销售的常用中草药就有500多种。其中大部分靠采挖野生资源,人工种植的有100-200多种。有些品种野生资源匮乏,但人工种植的技术研究尚未取得突破,如冬虫夏草,不能种植。那么从这众多品种中,选择什么品种种植呢?一般需要从如下几个因素来考虑:
1.当地的生态环境 首先考察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灌溉和排水的条件,以及其他品种生长习性的特殊要求。比如,西红花以球茎繁殖,球茎10克以上才能开花,8克以下一般不开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每年可以繁殖出较大的球茎作种,而且收花较多。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因温度低,露地栽培不能正常生长,必须在温室或保护地才能越冬,而且花产量非常低,种球越种越小,必须年年购种,效益很差,在北方地区种植西红花基本是不可行的。西洋参、人参、大黄必须种植在冷凉地区,冬天有低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这些品种都不能盲目引进种植。各个品种具体的生态气候要求参看"各论"部分。引进种植品种的生态原则:尽量种植当地的地道药材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没有问题,也有栽培技术和市场基础;对于新引进的品种,则一定要慎重。
2.中草药种植的收益 这是种植中草药首要关心的问题。影响种植中草药收入的因素较多,主要的客观因素有:种植成本、种源、栽培技术、市场价格。
栽培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草药的产量和质量。相同条件,有人种植板蓝根每公顷产6000千克,而有的只有1500多千克。前者每公顷地有15000多元的纯收入,后者则要亏本。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在此不再赘述。
3.销售 没有地方销售种植中草药就没有任何效益,因此种植前要看是否有销售渠道,能否卖出去。
(二)种植成本 中草药种植成本由种子种苗费、肥料费、农药费、管理费等组成。种子种苗费用是一个要仔细惦量的因素。种子种苗价格不同年份间变化很大,如杜仲种子1994年、1995年每千克300元,现在几十元也不好销。种子价格变化基本和中草药价格平行,但稍滞后。一般种子先于中草药收获,如果中草药产新价格不错,则种子的价格会迅速上涨。因为人们看到中草药收益好,第二年都想种植,于是纷纷购买种源。这个时间差短的十几二十天,长的几个月。因此,看好某种中草药需要发展种植,必须及早购买种源。有的年份,如1997年元胡鲜种球达20元/千克,每公顷种苗成本近30000元,这时想种元胡就一定要慎重,种子种苗价格非常高,预示全国种植面积很大,产新时中草药的价格可能会一落千丈。元胡1998年的价格就只有每千克十几元,收入还不够购买种球的成本。
(三)中草药价格 中草药价格是选择品种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即每种中草药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中草药品种,不同年份,甚至不同月份价格差异能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上文提到的元胡1997年70~80元/千克,1998年下半年只有每千克10多元。草红花1998年初70~80元/千克,年底只有30~40元/千克。1997年以前黄连20~30元/千克,现在80~100元/千克。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中草药生产和需求量的平衡 中草药生产量或者需求量的增加减少都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波动。
种植面积增加或减少,风调雨顺或旱涝冰雹灾害,库存量增加减少,都会引起生产量的变化。多年生中草药,如白芍、杜仲,种植者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决定当年是否收获,这对当年药材产量的影响很大。现在全国杜仲种植面积在13.3万公顷以上,但仍有人种植,很重要一点就是人们觉得,杜仲皮不剥,只会越长越厚,哪年市场行情好,就哪年剥。有些中草药作用相近,相互间有替代作用。因此,会引起相互间价格的变化。例如我国西洋参引种成功后,人参使用量明显减少,价格降低。现在随着人们服用灵芝孢子粉兴起,西洋参价格又受到一定影响。
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某种疾病流行,如1998年底感冒流行,需求量大增,拉动板蓝根价格上涨;国外进出口的增减,如上文提及的桔梗1996年、1997年由于韩国大量进口,价格上涨了几倍,此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进口量锐减,价格一落千丈。贯叶连翘也相似,1996年、1997年美国开始从我国进口,销售形势看好。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发生变化,贯叶连翘积压了很多;新用途或新药开发,如银杏传统中药用果,近年叶被国内外开发为降压良药,引发了我国银杏种植的狂潮,当前种植的面积至少在10万公顷以上。价格开始从波峰走向低谷。丹参、黄芩也由于优质中成药的开发,需求量大幅增长,带动种植面积增长。丹参由于繁殖容易,速度快,1999年底产新时,产量已达过剩,价格下降了近50%。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国家政策的制定或改变也会引起中草药价格的改变。例如,国家紧缩银根,则可用于收购中草药的资金减少,中草药价格必定下跌。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森林的政策,相应推动了林地种植中草药和木本中草药价格的上涨。如人参、西洋参、黄连为林地栽培的阴生中草药,种植必须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厚朴为木本中草药,收获必须砍伐剥皮。国家现在规定不准砍伐森林,限制了这些药材种植的发展,相应地影响了这些药材的产量,因此这些中草药的价格必定要上涨。
3.人为炒作 人为炒作的因素在中草药价格变化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中草药供求和需求的关系并未像人们宣传的失衡,但由于每种中草药,特别是中小类中草药,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很容易控制相当数量的货源,因此容易囤积炒作。如款冬花,1997年每千克七八十元,1998年就跌为每千克二三十元,其中人为炒作因素很大。
(四)如何选择种植的品种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种植效益较好的药材品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种植中草药前可以向有关的权威部门咨询。平时多订阅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中草药的报刊杂志,如《中药事业报》、《中药经济与信息》等。千万不能相信一些邮寄小报上"致富信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通过了解权威信息,密切关注中草药价格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因素,就会发现种植中草药效益好的品种和时机。
2.不能一个品种年年种植不改变,根据生产和市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各年种植的中草药品种。
3.由于预测每种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有一定难度,选择种植品种时,除非有很好的把握,应该搞多元化种植,即可以选择2~5个品种,主种1~3个品种,其余品种繁育种源,等待时机好时,可以及时扩大面积。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全部赔本的风险,又可以及时调整种植的品种。同时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即同时种植一年生和多年生品种。一般多年生中草药品种效益较好,价格比较稳定,一年生品种则效益相对差一些,价格变化快。
4.初步了解不同类型中草药价格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特点选择种植品种。
按照历史的资料分析,有些中草药历年价格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
如人参、太子参、黄连、当归、麦冬、红花、山茱萸、天麻、百合、枸杞等中草药,人工栽培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它们价格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影响波动周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中草药收获年限以及生产恢复难易和快慢。如人参一般五六年收获,1989年价格达到顶峰,此后下跌,1993年、1994年有过回升,1998年起价格又逐渐升高。天麻的价格变化周期3~5年,红花太子参的变化周期则为2~3年。
对于这些中草药,在价格跌入低谷或其后1~2年发展种植,收获时能赶上较高价格。在价格很高时不宜种植,否则收获时正好赶上价格降低的时候。
肉苁蓉、冬虫夏草等,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尚未完全成功。也有一部分中草药,如川贝、远志、石斛、甘遂、麻黄、甘草、龙胆草、柴胡、黄芩等,已人工栽培,但家种和野生资源增长赶不上社会用量增长,从历史到现在,以及将来或长或短时间内价格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个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家种生产发展的速度,这些中草药根据生产情况种植风险会小些,但必须及时了解全国的发展情况。
有些中草药,如西洋参、杜仲、银杏叶等,由于需求量的增长赶不上供应量的增长(种植面积),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目前阶段不宜再扩大种植面积。
当然,影响中草药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药材的总体趋势。有很多时候会发生偏离,这还需要我们加强有关的研究。
8、“中药农药”或取代化学农药,连食物都开始养生了吗?
最近确实有消息传出“中药农药”或将取代化学农药,但是这个消息应该不是特别准确,因为目前没有权威机构人士官宣这个消息,只能说或许有了相关的研发进步,但这并不代表连食物都开始养生了。
据相关媒体传出,确实有人从传统的中医药材当中获得了灵感,成功研发了中药农药,目前还在进一步的推广中,并不代表这项技术已经完善,可以成功的运用到食物当中,距离这一步还值得期待。
虽然目前在推广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目前仍然在进一步实验当中,为了更好的。我们可以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毕竟中药农药带给人的危害太大了,甚至稍微清洗不干净,就可能沾染细菌。
农作物一旦有虫子以后,就需要用化学农药杀虫,随之伴随的还有种植的风险和食用的扶风县,而中药农药就可以掩盖这样的缺点,减少对食材的食用的风险,具体的治疗农作物的防病治病功效还有待验证。
对比“中药农药”和“化学农药”两者还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中药农药作为替代“化学农药”的一种产品,非常值我们期待,但是因为目前中药农药的生产成本过高,还没有办法大面积推广“化学农药”的效果。
总结来讲,关于“中药农药”或取代“化学农药”消息是有的,但是这项技术还不完善,甚至这种想象也有可能落空,所以食物并不是开始养生,而是为我我们的食用食材安全,才华有中药农药这种研发,都是为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着想。
9、吃蔬食种中药,宋人都是如何养生的?
宋人之养生,在吃穿用度方面均可有所发现,食、药、香、茶、汤都是他们喜爱的养生途径。而在这其中,食药二者可视为一体。《黄帝内经》中记载,养生之道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而这条饮食原则,宋人也颇为认同,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多食蔬果都是他们喜爱的饮食潮流。
当时不少的文人还会亲自耕种或是采摘野菜和药植,用以食补药疗,比如梅尧臣和苏轼也都曾为此留下过诗作,叙述自己种植和采摘野菜药植的过程;而张耒还曾写过蔬果如何烹饪食用才能获得最佳养生效果的诗文,诸如此类。蔬果药植食补其实并不是多么珍稀的养生方式,但不可否认,古人在食药进补方面可能比现代人还多有讲究之处。
古人好香,宋人在这一方面也很突出,不论是以香入浴还是日常佩香,抑或是焚香食香,都是宋代文人以香养生的重要方式。香对于文人而言,是时时刻刻都在消耗的、极为重要的生活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出门游玩、吟诗作赋、沐浴更衣、处理公务和温室入眠等场景,因此,宋人喜爱将有药疗作用的香料利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以达到香辽的作用。
所谓茶为香饮,掀起了社会各式香饮的制作热潮。而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到送客香汤,这是一种多以甘草等香甜药材制成的日常饮品,常被认为是保健养生之物。但文人墨客最爱的香汤却是茶饮,汤中虽无香甜药材,但有茶香袅袅,因此,茶汤不仅能够凭借自身的滋补功效和香气排名香汤前列,还因其优雅淡泊的气质成为诸多文人雅士的养生之饮。
10、天中邑嵩山道地药材驯化养生基地是做什么的?
主要开展道地药材种植、中医药膳调理、科普教育展示、山地种植养殖等等,之前去参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