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城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地方~~~~
风景名胜
邹城市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故里,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样之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境内交通便利,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京福高速公路从市区经过,西距济宁机场仅70公里。邹城地理环境优越,凫峄名山耸其前,洙泗胜水环其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邹鲁圣地”。历史上人杰地灵、圣贤迭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亚圣孟子,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丰贤、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以及“建安七子”的王粲,西晋军事家刘宝、医学家王叔和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邹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孟府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现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1990年由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按照清代中期布局恢复了原貌,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大门三楹,门楣正中悬有“亚圣府”贴金巨匾,黑漆大门上绘有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金瓜,面目威严。门外建有高大影壁。门前一对明代石狮雄踞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二门又称礼门,门有三洞,正中门楣书“礼门仪路”大字,六扇黑漆大门上分别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和面目温雅、身着朝服的文官。三门又称“仪门”,单门悬山式建筑,前后有四个木雕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平时仪门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家族仪式时,鸣礼炮开启,故此门表现出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
大堂在仪门内,共五楹。前有宽敞的露台,两侧有精雕夔龙石栏,东南角置“日晷”,西南角置“嘉量”。堂正中楣门上悬有清世宗雍正三年御书“七篇贻矩”匾额,檐下明柱门上悬有“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巨幅对联。大堂内设有木制暖阁,案上放置文房四宝、签筒、印盒。大堂左右两侧陈列各种“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并有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孟氏家谱、族规的场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东南有一株古老的荼 艹縻花,每年春夏之交,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另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正房“世恩堂”是孟氏嫡裔居住之处,堂内明间悬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巨匾。五间厅堂内陈列着古木家具、古玩字画、钟表照片等文物,供人们参观。
世恩堂后面还有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孟府第七进院落是占地十余亩地的花园,由于在清代晚期就已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邹城市南关,西与孟府毗邻。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
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
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佑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
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
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
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
一是石美。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
二是洞穴、泉水美。山上,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三是神话传说美。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去……千百年来,人们借物寄情,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令人陶醉。
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2、邹城顶固全屋定制怎么样啊?
邹城顶固全屋定制 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它会根据你家的具体面积和你的想法进行给你的定制,最后成品效果很好
3、汉唐国际养生会所怎么样
一般的店 没什么特色 觉得无所谓的样子 就是离我家蛮近 还算方便 就是价格还算是实惠 还蛮干净的~
4、邹城哪里最好玩???最喜欢哪???
邹城是孟子的故乡,曲阜有“三孔”,邹城有“三孟”,即:孟府、孟庙、孟母林。此外还有石榴园、枣林 风景名胜
邹城市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故里,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样之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境内交通便利,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京福高速公路从市区经过,西距济宁机场仅70公里。邹城地理环境优越,凫峄名山耸其前,洙泗胜水环其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邹鲁圣地”。历史上人杰地灵、圣贤迭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亚圣孟子,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丰贤、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以及“建安七子”的王粲,西晋军事家刘宝、医学家王叔和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邹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孟府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现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1990年由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按照清代中期布局恢复了原貌,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大门三楹,门楣正中悬有“亚圣府”贴金巨匾,黑漆大门上绘有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金瓜,面目威严。门外建有高大影壁。门前一对明代石狮雄踞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二门又称礼门,门有三洞,正中门楣书“礼门仪路”大字,六扇黑漆大门上分别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和面目温雅、身着朝服的文官。三门又称“仪门”,单门悬山式建筑,前后有四个木雕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平时仪门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家族仪式时,鸣礼炮开启,故此门表现出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
大堂在仪门内,共五楹。前有宽敞的露台,两侧有精雕夔龙石栏,东南角置“日晷”,西南角置“嘉量”。堂正中楣门上悬有清世宗雍正三年御书“七篇贻矩”匾额,檐下明柱门上悬有“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巨幅对联。大堂内设有木制暖阁,案上放置文房四宝、签筒、印盒。大堂左右两侧陈列各种“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并有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孟氏家谱、族规的场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东南有一株古老的荼 艹縻花,每年春夏之交,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另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正房“世恩堂”是孟氏嫡裔居住之处,堂内明间悬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巨匾。五间厅堂内陈列着古木家具、古玩字画、钟表照片等文物,供人们参观。世恩堂后面还有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孟府第七进院落是占地十余亩地的花园,由于在清代晚期就已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邹城市南关,西与孟府毗邻。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佑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
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一是石美。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二是洞穴、泉水美。山上,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三是神话传说美。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去……千百年来,人们借物寄情,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令人陶醉。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5、邹城孟子湖南岸规划
孟子湖新区是邹城市委市政府根据邹城市总体规划于2103年初启动建设的一个新区,也是邹城市发展总体布局一核四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新区东起京台高速公路,西至东外环路,南至孟子湖南岸,北至新北外环路,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该片区毗邻区域交通要道,曲阜高铁连接线和京台高速穿城而过,内有孟子湖,北邻山东省文化经济特区,南接峄山风景名胜区,在这里古老的邹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荟萃。
孟子湖新区由美国AECOM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规划坚持以低碳、生态、现代和产城一体的理念,以孟子湖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功能区,北片区主要在孟子湖北岸,重点引进区域性公司总部,打造总部经济区;依托商业水街,打造24小时活力产业新区;依托中央公园和绿色廊道,塑造特色城市空间;依托职业教育园区和智慧园区打造产业研发基地;依托高铁连接线和高速出口交通优势,打造鲁西南主要的商贸物流、仓储基地,为新区提供产业支撑。南片区充分挖掘山水自然优势,融合南部峄山风景名胜区,在孟子湖南岸规划建设一处现代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以“游学、养生、休闲”为主题的儒家文化体验区,成为市民踏青骑行、休憩娱乐的新场所。在孟子湖东岸利用现有湿地资源,打造以户外休闲、生态维护、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提升新区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新区区东侧拓展区内,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规划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园区,为孟子湖新区和济宁都市区鲁西经济隆起带提供现代商贸物流支撑。
我们计划3-5年的时间,把孟子湖新区建设成为集总部办公、科技研发、商贸物流、高端服务业聚集、高品质教育居住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区区。目前,孟子湖新区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已全面启动,首批涉及总部经济、商住开发、公益配套、基础设施等4大类16个重点项目已启动建设,为新区“一年打基础、两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孟子湖新区的建设必将成为鲁西经济隆起带上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邹城市城市发展的制高点。
6、汉唐养生国际会所怎么样
汉唐养生国际会所专注男士养生主要包括男士SPA、美容、保健、足疗。秘方绝技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是邹城市第一家男士专业的养生会所,创造健康愉悦为己任,融合中国传统养生保健和欧洲养生文化,为客户提供全新的健康体验。优质的服务来自于高尚的回健康天使们,她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健康送到每位顾客身上,她们的工作值得我们尊重和赞美。打造“健康天使”高尚职业,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奉献健康的队伍中,快乐的工作,答实现自己的价值。
7、邹城倾城足道电话?
你好朋友,
我帮你查询了一下,只查询到了具体地址,没有查到联系方式。具体地址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太平西路2188号。
如果需要联系方式,可以拨打114进行查询,也可以根据地址前去咨询。
以下是查询结果,图片仅供参考。
8、邹城的民俗有哪些?
邹城民间文化与习俗
阴阳板
祭神求雨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城东八里沟一带,因是两板相击而舞,故又名"打阴阳"。传说"八仙过海"中的曹国舅,是一位旷达豪爽、散财济贫的好神仙,他手中有两块神通广大的木板,一阴一阳,专门用来调节世间"阴阳",为民造福。后来人们为求消灾免祸,驱恶辟邪,讨得曹国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故成此舞,取名"阴阳板"舞。所谓"阴阳板",其实是一长一短两块柳木板。长板为阴,长约50厘米,短板为阳,长约30厘米。两板各宽10厘米,厚约2厘米。板头配有铜铃,板尾钻孔,两板相连。表演时两人一对,一男一女,队伍少则百余人,多则数千人。舞者右手持长板,左手持短板,在锣鼓伴奏下,按照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位置敲打拍击,以拖步、上步、绕步、踏跳步等变化多端的舞步,循着既定图案,做出各种姿态和造型。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古拙朴实,豪放壮观,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朴素虔诚的信仰和对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1949年后,艺人们对阴阳板舞进行了改造革新,每遇佳节,人们便敲起锣鼓,手打阴阳板,走街串巷,娱乐一番。1988年,市民间舞蹈队表演的阴阳板在山东电视台播放,获得全省创作演出优秀奖。
9、邹城市大束镇规划图
1月20日,《大束镇总体规划(2016-2035)》评审会在大束镇政府召开,会议评审组专家由来自上海同济设计院、浙江安地设计院、山东建筑大学等单位的五位专家组成。邹城市人大副主任孔庆建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等单位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大束镇总体规划的汇报,参会单位和专家组分别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交通优化及特色村庄保护等方面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认真,专业的讨论评议。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该规划思路清晰,内容详实,符合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和大束镇发展实际,原则通过该规划,同时提出优化意见。
就大束镇规划建设,邹城市人大副主任孔庆建要求,大束镇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云梦湖小镇,蘑菇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主抓手,走适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做好总规编制工作,对于实现城市科学合理布局,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束镇要持续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引领,根据专家领导们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并以方案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依据,鼓足干劲、统筹谋划,为把大束镇建设成宜居宜业的城郊镇奠定扎实基础。
匡衡湖文旅综合体项目介绍:
济宁·匡衡湖文旅综合体项目坐落于孔孟之乡,匡衡故里,占地面积约6000多亩。由浙江浙商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济宁华商文旅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开发建设,打造康养小区、湿地名墅、文化教育旅游、湿地田园休闲、互动娱乐旅游、生态营地、民俗特色商业、花海广场八大板块为一体,集合生活、文化、教育、娱乐等功能的休闲旅游小镇。
匡衡湖文旅综合体项目,是邹城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匡衡文化”、“孟子儒家文化”、灰城子“陶文化”村遗址为基准,同时发展休闲娱乐养生的特色文旅小镇。计划打造以匡衡湖湿地为核心,辐射周边的一小时路程近2000万人口的观光游,进一步挖掘农场市场潜力、发挥农村居民地域经济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满足近万人就业,并带动全域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实现邹城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最大可能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