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春季养生组方

春季养生组方

发布时间:2020-07-13 18:30:53

1、春季如何养生?

2、春季养生法则

都不知道你说的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先给你中老年的吧! (一)老人春季养生五忌一、忌睡眠过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够了。

二、忌懒于活动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可以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忌衣着不当 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

四、忌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五、忌四处串门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或在室内熏蒸食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二)春季养生“三不”原则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际,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以此为依据总结出的中老年人春季养身“三不”原则,希望能给广大会员读者一些启发。一、不“酸”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二、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切忌“静”。老年人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大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易患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的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应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三、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三)正确的养生之道一、节饮食养肺生津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秋风萧瑟,自然界凄凉的景色容易导致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秋季温差变化较大,风寒邪气极易伤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降低,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有条件的可坚持用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四、警惕秋季易发病秋季的特殊气候特点,极易发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胃病、风湿病、哮喘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应结合自己体质情况重点防范,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警惕秋季易发病的发生。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秋天的气候转凉,是室外运动的好时机,老年人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

3、春季养生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百人都有了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度惯,养生也被大家抛到了脑后,春季里面正是许多疾病的高发期,不注意问的话会出现许多的问题。春季要注意饮食清淡,防风御寒,保持愉快的答心情,进行适当的回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答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4、春季养生秘方有哪些

中医养生方面来说应该如下做

注意保暖,御寒防止气温温差过大引起不适

春属木,与肝相对,故应戒暴怒,忌忧郁,坚持乐观愉快,心胸开阔

春回大地,阳气向表,早起慢步,衣带松缓

食物方面,不宜吃酸的,应多吃枣,花生,香菜等

多锻炼,老人可在天气好时,享受一下阳光

预防性的药物备一点,

5、春季养生要点有哪些?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重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黄帝内经》

春季养生要点:春天的三个月,是启陈发新的季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要顺应天地万物,晚睡早起,让体内的阳气顺应春天的气息一起发出来,早上在庭院里宽缓地散步,以运动生阳之气;头发披下来,行动要和缓,头发披下来,是疏通肝木之气,肝属木,是春的脏象,肝木的性质就是要疏达,不能郁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吐蕊,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就应该借助春天的生机,长养自己的生气。多与大自然接触,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

祖国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流于诸经”,经过伸懒腰,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肌肉关节得到了活动,睡意皆无,头脑清楚,并激发了肝脏功能,符合春季养肝之道。同时,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五脏有了生气,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俗话说得好:“春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春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由此可见,春季运动在养生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运动健身,既可补充冬季寒冷之气所消耗的阳气,又能供奉将要来临的夏暑炎热之气消耗的阴津。春炼不应简单选择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免由于过度活动反而损耗人体阳气。散步,放风筝,钓鱼都是比较好的运动项目。

春季的日出之后、日落之时是散步的大好时光,散步地点以河边湖旁、公园、林荫道或乡村小路为宜,因为这些地方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高,空气清新。散步时衣服要宽松舒适,鞋要轻便,以软底为好。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以利于疏通气血,生发阳气。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松弛,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利于呼吸和谐,心怡神悦。散步不拘形式,宜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快慢,时间的长短也要顺其自然,应以劳而不倦,见微汗为度。

春天放风筝是一种集休闲、娱乐和锻炼为一体的活动。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中老年人在放风筝时要注意保护颈部,头颈不要长时间后仰,而应后仰与平视交替,以平视为主。放风筝最好2~3人一起,选择平坦、空旷的场地。

在紧张工作之余,离开嘈杂的城区,来到幽静的旷野,屏息静气地抛钩垂钓也是春季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一边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着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的美好景色,不时还有鱼儿上钩,使人感到无比舒畅,悠哉乐哉。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可以去除杂念,舒缓神经。钓鱼时要求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置身于此,种种杂念均弃于九霄云外。它对提高人的视觉敏感和头脑反应的灵敏性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钓,有美丽的景色和新鲜的空气相伴,是一种很好的自然疗法。因此有人说“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

与春季养生组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