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养生者养内是什么意思?
善养生者养内,以内养外的思想,很早就已经有了。《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恣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书中形象地指出了养外的不足之处,以及养内的重要性,提出了善养生者养内的观点。
实际上,养内与养外是相对而言的,内外并没有明确界限,对心性的修炼与食养体炼而言,心性修炼是养内,而对于食养修炼和服药而言,食养修炼又成了养内。但是不管是针对哪种状况,养内都是筑基,都是从根本上改善生命质量,而养外则有急功近利的倾向,解决的是枝节问题。那为什么不能以养内为主而兼养外呢?那不更全面周到吗?对此,明朝著名养生学家高濂认为:首先,先养内这种说法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人们倾向于养外,所以要强调先养内。其次,养外容易干扰或掩盖养内,所以必须提倡先养内。
2、何人为善养生者若牧羊人视其后者而鞭之是什么意思?
一个自己真正管理自己生命的人,就像会放羊的人,会放羊的人永远不会打头羊,鞭子永远是落在最后的那头羊身上的。为什么呢?头羊跑得再快,后面的总有掉队的,你把后面的赶上,这羊群整体速度不会太慢。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短处是什么,人生有大志者从不自己最高分,而是看自己最低分。
3、善养生者养内是什么意思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为什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5、"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而鞭之"什么意思
道家思想~!就是说,一个放羊的人,只打最后一只羊,然后整个羊群就会前进了~!对应管理学的水桶理论~!
6、“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这些说的是什么?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善于养生者的,饮食方面会注意的很好
7、善养生者是什么意思,大家帮忙给解答!!!
看看《皇帝内经》吧。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
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8、何人为善养生者若牧羊人视其后者而鞭之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善于养生呢?这就像是牧羊人一样,看到羊群中走在后面的就用鞭子鞭打它一样!
9、善养生者养内,善美丽者美体是什么意思
中医养生术语,意思是:不知道饮食恰当的人,是不能很好生存下去的。"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无令饱;先渴而饮,饮勿过冷。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活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浊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而生痰;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食毕当漱口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饱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则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