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主的观点

养生主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0-07-13 10:48:58

1、养生主的全文翻译

2、《庄子养生主》的翻译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①:“是何人也?恶乎介也②?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③,人之貌有与也④。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⑤,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⑥。神虽王⑦,不善也。

老聃死⑧,秦失吊之⑨,三号而出⑩。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11),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12),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13),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14),忘其所受(15),古者谓之遁天之刑(16)。适来(17),夫子时也(18);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9)。”

指穷于为蕲(20),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①公文轩:相传为宋国人,复姓公文,名轩。右师:官名,古人常有借某人之官名称谓其人的习惯。

②介:独,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

③是:此,指代形体上只有一只脚的情况。独:只有一只脚。

④与:旧注解释为“共”,所谓“有与”即两足共行。一说“与”当讲作赋与,意思是人的外形当是自然的赋与。

⑤雉(zhì):雉鸟,俗称野鸡。

⑥蕲(qí):祈求,希望。畜:养。樊:笼。

⑦王(wàng):旺盛,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旺”。

⑧老聃(dān):相传即老子,楚人,姓李名耳。

⑨秦失(yì):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

⑩号:这里指大声地哭。

(11)其人:指与秦失对话的哭泣者。老聃和秦失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失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能够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

(12)向:刚才。

(13)彼其:指哭泣者,即前四句中的“老者”和“少者”。所以:讲作“……的原因”。会:聚,碰在一块儿。

(14)遁:逃避,违反。倍:通作“背”,背弃的意思。一说“倍”讲作“加”,是增益的意思。

(15)忘其所受:大意是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庄子认为人体禀承于自然,方才有生有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

(16)刑:过失。“遁天之刑”是说感伤过度,势必违反自然之道而招来过失。一说“刑”即刑辱之意。

(17)适:偶然。来:来到世上,与下一句的“去”讲作离开人世相对立;这里的“来”、“去”实指人的生和死。

(18)夫子:指老聃。

(19)帝:天,万物的主宰。县(xuán):同“悬”。“帝之县解”犹言“自然解脱”。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20)本句旨意历来解释纷纭,不得要领。根据前文所述可这样理解:“指”、“薪”即脂薪,又称烛薪,用以取光照物,“穷”是尽的意思,油脂燃尽于浸裹的柴薪,但火种却不会熄灭,传之于无穷。

【译文】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一付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与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很不快意的。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灵房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3、二、庄子的《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庖丁解牛》,就是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阐述庄周的“养生之道”,而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出庄周写这个寓言的主观意图。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4、谈谈你对《庄子》中“养生主”一文的理解

<养生主>一文,其篇名中就已表达了要论述的重点,就是我们这个现实的生命应该

有怎样的生活哲学。<养生主>这篇文章写得比较简单,可以说是庄子内七篇中义理最单

纯的,但是从文章中所主张的观点来看,确实仍是和庄子其它文章是一致的,因此有学者

认为<养生主>是庄子较早期的作品。

<养生主>主要就是在谈「养生」,「养生」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内涵,我们

从「养生」的观念出发可以关联到庄子哲学的整个体系。这是和先秦其它学派不同的,例

如「法家」就要从「富国强兵」的观念谈起来,「儒家」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谈起

来,「墨家」从「节葬节用兼爱非攻」发表观念,这些观念发表的起点也就是各学派基源

的问题意识,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向,都是直接对准社会国家大事而来,然

而重视「养生」的庄子,却把对「生命的惜爱」与对「生活的安排」当作理论的目标,而

不是社会国家的大势云云。庄子主张,生命与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来面对

它,不要把它当成社会目标的附属物,不要以社会的价值来决定生活的行止,而要以「生

活的照顾」、「生命的观念」来作为人生活动的目的。

「养生」的观念在<养生主>文中化为许多的具体操作的智慧,如「全生保身」的生

活哲学、庖丁解牛的「养生」哲学、「委於自然」的生命观、「安时处顺」的生活哲学等

。而这些观念的建立是直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放在非道德性的自然义的整体天地之间

来看的,就是在一个「齐物的胸怀」中看待自己,在一个「真人的知能」中处理自己,在

一个「逍遥的意境」中走出自己。

5、庄子养生主主要思想

《养生主》一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文章在提出论点后,接着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说理的枯燥,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回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耐人寻味。选自《庄子》中的《养生主》是《庄子》中的名篇,为世代人答民所传颂,它为人类树起一面维护生命的大旗。

6、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

与养生主的观点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