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身养性,最主要的就是修心吗?(我觉得不是)修心之后就是心理修养吗?
修身多指学习待人接物,学习交往礼仪,勤俭努力,对内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对外结交天下豪杰,刻苦上进,力争有为
修心则指平静内心,减少欲望,调节情绪,增强自身对外界的感情,;不要追名逐利,做事要适可而止,等等。
修身注重理性与行为,修心注重性,情和伦理道德。
修身养性
解释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修心养性,就是让人心不致动荡不安,达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态,事事想得通,顺其自然规律,积极适应环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做到控制好自己心情,不生不切实际的妄念。这样人体心情处在心平气和状态下,生理功能平和有序,达到了养生保健,心理平衡,心态良好,这种状态就有利于身心健康。
个人修心养性的概念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2、不若求智明悟于天地, 不若修心无愧于凡世的意思?
故弄玄虚的意思,不是圣人哪能发到这等境界。
3、养生不能只养身还要养心,那么该怎么去养心?
养生不如养心,养心重在修心,是大家经常听到的一句俗语。养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态要好,包括自己的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方面。尤其是老年人养生最关注的就是养心,拥有一个良好的心静,让自己快乐健康的渡过每一天。
养心时候就是尽量的保持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睡眠质量,对于老人或者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人来讲,要保持自己的卫生干净,夏天时候天气热要多洗澡,冬天也要经常用热毛巾擦身子,多喝水身体有足够的水分,保证大便的通畅,患者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养生不如养心,养心就务必要修心,德高才能神凝气定,说的在通俗就是净化自己的灵魂。老年人养心并非是要求其保护好心脏,而是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可激动,心理失控对老年热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有些人过分的怀旧,对任何的新鲜事物提不起兴趣,对美好的生活也觉得淡然无味;还有的人爱攀比,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经常很悲观,这些人最后都患上了抑郁症。养心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实例都引发我们思考怎么样去养心修心。
养心恐怕医生都给你开不出来药单子,养心就是要消除不良情绪,之后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精心之后的最高境界又是乐心,如果你感觉自己过的很充实,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快乐的,那在养生方面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4、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欲养身,先养心。这话对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 ,就好比是在问先有的鸡还是来先有的蛋 。
下面让我来回答你 。是先有的鸡 ,因为没有鸡就没有蛋 , 只有有鸡了才能有蛋, 而鸡则是由其它源物种进化来的。
同样的道理, 心情只是一种状态 ,它并不能决定什么 ,只是作为一种牵制性因素存百在。 而身体却是根本所在, 假如真的病入膏肓了, 心情再好又有什么用?
中医强调的修心性而能养身并不是要让我们装牛角尖度,问 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就是: 真正的健康来源于快乐与泰然 , 快乐与泰然则来源于清心寡欲 。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健康。 而并不是说身体就不重要了, 病入膏肓了也要强颜欢笑 。 中医不是也强调补元气吗?答
5、养生修心;静为何意
静有几种,以静坐为例。1 静坐,表示人体不动,有思维活动的意思。2静坐,人体不动,无思维活动达到入定境界的意思。
6、修身养性和修心养性有什么不同?
1、概念不同:
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抄,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2、方法不同:
修身养性:十法一、 十法二、 十法三、三重境界、健脑养神、六道等。
修心养性:生活在当下、生活在这里、停止猜想,面向实际、暂停思考zd,多去感受、也要接受不愉快的情感等。
3、出处不同:
修身养性出自元·无名氏《博望烧屯》,修心养性出自在元代吴昌龄的《东坡梦》。
7、修嘴不如修心 修心不如修身 什么意思?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内欲齐其家者,先容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8、我听别人说修佛不如修心,是不是这样
对,也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