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岭南气候养生

岭南气候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3 06:20:49

1、和平热龙温泉为什么被誉为“岭南养生第一温泉”?

和平温泉之都的地下温泉水储量丰富,日出水量达10000立方米,是多种温度共存的多点温泉群,水温47-96°C的泉眼有十多处,可满足不同用途的温度需求,保证温泉水的“原汁原味”。其温泉水清澈透明、晶莹爽滑,富含60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温泉水的PH值为7.43,呈偏碱性;矿化度为606.35mg∕L,偏硅酸含量114-147mg∕L, 氟含量11.11mg /L,氡含量136bq/L,H2S含量0.59 mg /L。硅含量147mg∕L,按GB/T13727-92标准硅水(含H2SIO3>=50 mg /L)和氟(F>=2 mg /L)计算,其偏硅酸、氟、氡的版含量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对防治心血管病、风湿关节炎、心肌炎、肌肉劳损等疾病具有特殊疗效。是已开发利用的温泉中少见的纯天然、无污染优质温泉,被誉为“岭权南养生第一温泉”。

2、岭南服饰与社会习俗有关系吗

 (一)岭南文化
岭南,历史上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湖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部分。现在说到岭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岭南文化的主体是广东文化(包括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晚清时岭南三系融合的岭南文化到达高峰时期。近代,岭南文化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
岭南文化的各种文化艺术贯穿了开放的人文意识。
(二)服饰
并非单指服装,有3层意思。
1、佩玉之饰。指玉器的彩色衬垫;2、指衣服和装饰。3、穿衣佩饰。
但在现代,服饰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三)岭南服饰
是具有中国地方特色和其它特色相结合的一种服饰文化。
岭南服饰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中国服饰的主导地位。中外文化交流较多,近现代社会经济更呈现后来居上之势等,反映在服饰文化上,即具有与地理环境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多元文化结合,引领近现代服饰潮流等历史特点,广州作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岭南服饰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地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服饰文化格局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二、岭南服装文化特点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类型的文化也都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服饰文化中从面料、图案到款式设计都融入了岭南各类文化的细节和元素。其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的三大来源看岭南服装文化。
1、由于本土文化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商贸文明,其喜流动不保守、区别于内陆文明的文化特色。用在服装设计上有很特色独有的岭南风格。但是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的关系,地跨了热带、亚热带和赤道,地形影响,又有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垂直地带性。是中国不多见的一省多种气候现象,有一年四季如春的地区,有和北方一样冬天会下雪寒冷的地区,有海洋性气候的地区。因此服饰囊括了抗寒、降温和地域劳作方便等功能。
2、然而由于秦汉大量移民,引入了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并成为岭南文化的主体。特别是在宋元时期,是中原文化南下的全盛时期。汉服饰文化发展为岭南服饰文化的主体。而在近现代,由于对外开放的广州发展,很多内陆地区的移民,这也造就了广东对外来人和事物的包容性。也因此将岭南服饰的设计更能让国内的人们所接收和喜爱。
3、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及唯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这也就给岭南服饰注入了东西方的新活力。当时长安和广州便成为外国人的聚集地。
住在广州的外国人身穿奇装异服,服饰潮流大胆开放,颜色艳丽。例,在唐代,一种从海洋贝类中提炼出来的名贵染料,经由丝绸之路从美丽神秘的爱情海传人中国,却在广州的十三行经营。这见证了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彰显了广州人洋为中用,敢为人先的时代气质。
因此,结合自身的本土文化、强势的中原华夏文化以及舶来的域外文化。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使得岭南服饰一直作为近现代中国服饰流行趋势的领头羊,辐射全国。
三、岭南服饰特点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时尚的影响
1、秦时的南越国就出现了风衣雨衣。衣服在苎麻织物上涂上蜂蜡用来做防风防雨的衣服。而这种制作工艺就是岭南人创造的。所以全球第一件风雨衣并非英国的奢侈品牌巴宝莉,中国岭南的防风雨衣比英国人先了百年。
2、岭南服饰文化――中山装的影响。
岭南服饰的中山装影响了几代人。中山装也体现了岭南服饰的三个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孙中山先生的中山装是岭南服饰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山装是以孙文(广东中山人)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名政治人物经常穿着中山装示人,所以中西方闻名。成为1980年代以前中国民众的主要流行服装样式,当时的年轻人以有中山装为荣。并影响着几代人。它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炼、简便、大方。直至现在,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请他帮同规划和负责缝制,广东台山人。当时孙中山先生感到西装不但样式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于是主张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即使是在现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服饰流行越加关注中国、中国元素。时尚界就是被中山装俘虏的一份子。李连杰、刘德华、成龙、甄子丹,越来越多的大腕明星喜欢穿着中山装出席各种场合。
而时尚品牌也纷纷设计加入岭南服饰元素中的中山装元素,设计出男款、女款的改良中山装。风行米兰、巴黎、东京、纽约等各大时尚之都。如,ARMANI COLLEZIONI其中一季的改良中山装。使得改良中山装风盛行。
突出女性线条美的女版改良中山装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中山装只属于男人的思维定势。给现在风靡的中性风时尚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不仅体现了女性柔美曲线,更展示了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性格。
女版中山装在今年的时尚运用,将中山装的四口袋改为3口袋,中山装的立领稍作细节处的修改,让现代白领女性喜爱不已。
中山装被认为中国礼服,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国式优雅。国内也有很多品牌推出时尚中山装。如,“中山装概念”时装,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中山装对中国时尚界的意义。将复古的中山装和时尚概念元素相融合。特别是女式中山装,将裤子改为裙子,增加了女性阴柔美的一面。
3、岭南的广式婚褂。
清末民初的岭南婚褂,这种婚褂并不是新娘穿着的,而是婚礼时妈妈和婆婆穿着的衣服。当时的贵族人家,喜欢在自己订制的传统岭南广式婚褂上加西方的元素,例如,在下摆和袖口处加上法国进口的蕾丝花边。又是体现岭南服饰文化三特点的证明。
4、岭南古代的又一服饰文化贡献――中药染料。
岭南从古至今都是中药养生的代名词。理所当然,聪明智慧的岭南人,在古代,更用中药染制布料。用藏红花染红布料,用榕树根染黄布料,用板蓝根染蓝布料。养生效果不言而喻,且面料都颇具特色,非常适合地域气候。
还有现代还在广为所用的软黄金香云纱(莨纱),其亦是用具有清热祛湿的薯莨汁浸泡染制而成的。身着这样的衣服,具有养生效果。
香云纱作为岭南服饰文化得重要代表之一,值得我们加以篇幅去稍作了解。香云纱又名薯莨纱,俗称莨花纱、云纱,本名“莨纱”,在织造上香云纱得特点是经线以绞纱组织织成带有几何形小提花得白胚纱,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蚕丝织物,后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以谐音叫作“香云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种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于岭南得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
5、清末起,曾经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广东服饰文化出现了很多差异,不仅样式大胆西化,出现了收腰、纽扣等款式;在布料的使用上,增添了很多外国元素:法国的进口蕾丝、爱琴海的进口贝克类紫色燃料、还有日本引进的提花缎制法等等,岭南人在中国最先“睁眼看世界”,清末民初的广州人已经变得非常时髦,开始引领当时的时尚潮流,既是到了现在,这些服饰的设计和面料依然很吸引目光。
四、现代岭南服饰文化
仍然由于岭南服饰文化的三特点,造就了珠三角作为现代服饰的发源地。各种品牌的服装、配饰等都是从这里开始发布。全国的服装品牌大多在此诞生并蓬勃发展。每年度的岭南服饰文化周、广东时装周。聚集了国内各大品牌的服装发布。
再者,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比邻香港,澳门。这就为岭南服饰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又一个优越的条件。香港作为世界时尚之都,且深受欧洲和日本时尚潮流的影响。欧洲的时装品牌历史悠久,全球久负盛名的四大时装周有三个都在欧洲。地位无与伦比。而日本则是亚洲时尚潮流的风向标,主导了年轻人的潮流品牌。如此更是增进了香港、澳门与内地的交流。而广东不仅仅作为桥梁,还更加便利快捷的学习了世界的流行时尚。
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奢华品牌演绎的中国岭南元素,Vera Wang、Louis Vuitton,burberry,Versace等等。加入了很多的中国元素,奢华里透着中国古典美,还不缺乏未来设计。其中的很多元素既是岭南服饰的元素,岭南的丝,中山装元素,广绣图案元素等。
中国的岭南服饰文化吸收世界流行元素,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元素越发影响世界服饰潮流,而岭南服饰引领了中国。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存在着,缺一不可。对人类服饰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岭南养生谷的环境怎样?适合老人养老吗?

岭南养生谷:
是全国首家坐落于大学里面的养老社区,大学校园犹如世外桃源,优美的环境、绿化环境高达50%,是天然的大氧吧,深厚的人文沉淀每每使人感到身心舒畅。走进园区,纯天然的岭南风情景观映入眼前,草木花香使人顿感神清气爽。移步换景,各色建筑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4、冬季的节气应该如何养生?

冬天里的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立冬以后,天气转寒,如何增强对寒冷的抗御能力?不外乎使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其方法与衣食住行无不相关。调整饮食增加热量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寒冷的环境,适当进食高热量食品,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0℃左右时,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加快,随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减少散热,故应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从而温养全身组织,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强壮,有利于抗拒外邪,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

小雪

每年11月22日、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渐冷,不仅地面上的露珠变成了霜,而且也使天空中的雨变成了雪花,下雪后,使大地披上洁白的素装。但由于这时的天气还不算太冷,所以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还有时降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称为“米雪”。

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

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大雪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此时为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10毫米。

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大雪期间要注意保暖,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时,床上要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应多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饮酒。

冬至

每年的阳历12月21~23日之间是冬至,太阳照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农事上,“冬至”后应集中力量,趁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并积肥造肥,为来年春种做好准备。及时消灭过冬虫卵。在华南地区,要施好肥,防止冻伤。冬天夜长温度低,要饲喂好牛马等大型牲畜,应加喂一次夜料,让牲畜常晒太阳,以增强耕畜的抗寒能力。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注意防寒保暖。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小寒

每年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是小寒。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北纬)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北纬)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处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刻,这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冬季锻炼身体,最好早睡晚起,锻炼的时间最好在日出后,气温略高时才开始。由于天气寒冷,体表的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度降低,所以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准备动作做好,可避免锻炼时发生肌肉损伤。

大寒

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做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则仍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因为这时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大寒也成为岭南当地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除此以外,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知识点经纬度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又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人们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一个假设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经线也称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线上的半圆弧。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比较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

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任何一根纬线都是圆形而且两两平行。纬线的长度是赤道的周长乘以纬线的纬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长,离赤道越远的纬线,周长越短,到了两极就缩为0。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舌尖岭南是什么?

舌尖岭南是一家餐厅,在深圳横岗银信中心(横岗大厦)三楼,是深圳市五谷芳旗下的一个餐饮品牌,主要经营乳鸽、焖锅、浸鱼等岭南风味精品菜系,去吃过,有味,值得一试。

6、海南哪几个地方适合养老?

海南一年四季如春,满眼是绿,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海南有山有海有湖有河有温泉...犹如一处世外桃源;田井坊已经在海南有10个市县和一个开发区分别建立了养生产业基地和完整的康养医疗体系助力健康中国2030,其中,地级市有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县级市有五指山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直属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还有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除了三沙市位于南海的永兴岛,其余的市县都在海南本岛上。海南有热带和亚热带之分,在海南本岛上,陵水、三亚、乐东是热带,其他地方都是亚热带。
海南以北部的海口和南部的三亚为中心,分为东、中、西线,有环岛高速公路、环岛高铁、海文高速、中线高速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万洋高速,形成了丰字形的高速公路网络,而且还有223、224、225三条国道,总体来说,海南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去哪都一脚踩油门到达目的地。另外,海南目前已经开通了美兰、凤凰、博鳌等三个机场,航线通达国内各省市。
说到养老,其实海南哪个市县都适合养老,因为各自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看本人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果不怕潮湿,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儋州等沿海的市县居住,如果怕潮湿,建议到三亚、陵水、乐东、定安、屯昌、五指山、保亭、白沙、东方和昌江等地居住。目前,除了海口、三亚两地的房价稍微有点高以外,其他各市县的房价都比较合理。

关于养老,海南的空气、温度肯定是三亚、陵水、万宁、保亭、五指山这几个地方更适宜居住!冬天的温度比较温暖!北部例如海口,相对冬天冷些!
但其实对于在海南养老除了气候好以外,还要考虑综合配套,例如医疗、商业配套、交通等其他因素!海南除了海口和三亚,其他城市的配套非常差!在医疗方面,这两个城市放眼全国,也是比较差的,所以这也是养老方面最大的劣势!
众所周知,这两个城市是海南最大的两个城市,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城市的各方面配套是尤其重要的事!中国人不像老外,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什么都愿意自己动手干!可以一家人住在鸟无人烟的地方,搞个世外桃源!中国人还是喜欢群居以及优质的配套!
对于配套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医疗配套,因为对于大多数选择来海南不定期居住的人,多是有点钱且赋闲的中老年人群体!年轻人要么忙着奋斗,要么忙着吃喝玩乐,显然他们对海南兴趣不大!偶尔度度假还可以!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医疗配套是最重要的!而海南能说得过去的医院基本都集中在这两个城市!
海南有“岭南”、“岭北”的说法。18°线穿过夏威夷、马尔代夫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赞为黄金纬度线。海南18°线北侧恰好有一道海拔1000米到2000米的高高绵延山脉,将海南分为了“岭南”和“岭北”。

这道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北来的冷空气到访18°。并且由此,形成了冬季的海南岭南和岭北气候明显差异化。岭北阴冷、潮湿、多雨,且往往阴雨连绵,几天不见太阳。而岭南,由于恒古自今北方寒冷从未到访,即使是冬天那里也是艳阳高照,温暖如春。
虽然海南有10个市县,而岭南只有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被称为岭南的“一市三县”。极其少有的“天然温室”。也只有这里,有着弥足珍贵的冬日艳阳。冬天的温度即使在最低的1月,平均也有21℃左右。
所以,如果想要享受温暖的冬天,那可选择的最优解就是这“一市三县”了,也就是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至于选择哪里,三亚的景点更有名,当然相对开销会更贵一些。如果想要省钱,又享受和三亚类似的天气,那就选择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酒店旅馆都会便宜很多。

海南分为五个区,每个区的气候都不一样,先说东线,东线有三个城市,文昌,琼海,万宁,这三个城市一般人称为海南台风的登录地点,因为东线面对的是南海这块海域,所以风力比较大,降雨量也比较大基本上是在2400毫米,所以这三个地方比较潮湿,老人不喜欢潮湿。接下来说西线,西线是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由于西线的海岸线比较长,所以城市比较多点,
西线可分为两个气候板块,临高,澄迈,儋州是半湿润气候,昌江,东方,乐东是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的降雨量大概为1600毫米到1800毫米,原因是对着北海,由于海域比较小,降雨量也小。由于在北纬18八度到22度附近,有一种稀有的土,这种土是含有富硒元素,对人体是有很大帮助的,富硒的好处:增强免疫力,防止心血管疾病,防止糖尿病,抗氧化,护肝,排毒,解毒等等。

7、岭南地区多湿热,湿热体质怎么养生?

有几个生活习惯的建议,百第一,不要轻易喝冷饮及凉茶。湿热很多是脾胃寒度湿,导致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停聚在身体内,或是皮肤腠理中化为湿热之邪。(原理很烧脑吧?)第知二,不要出汗道吹空调,及冲凉。汗会在皮肤中憋着出不来。三,多运动腿脚,适当晒晒太阳。出些汗。版四,水产品,肥肉会助长湿热。适量吃权。五按当地人的方法每周喝几次汤。

8、为什么广东人会有“以汤养生”的习惯?

如今繁华的广州市北京路商业街路面之下,各朝的叠层历史遗迹印证着千载的风云变幻。你可曾想过,一部“史书”就卧于脚下,时空在此交汇,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孤寂后,逐渐浮出水面。

公元前204年,赵佗作为开发岭南的第一人,统一了岭南地区,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这就是岭南第一个都城。经过30多年的考古发掘,这个古国带着他各种“宝藏”陆续出现在众人眼前。

其中一个“宝藏”似乎一直藏在广东人的嘴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发珍贵有趣,那就是岭南美食。其蕴含着千百年来地域文化演变而来的精髓,每一道菜式的背后,似乎都蕴藏着其身世由来的故事。

相传由于岭南温湿的特殊气候,使得来自中原的赵佗及其军队很不适应,故专设食官负责饮食,并深入民间搜集养生秘方。同时,中原先进的烹调技艺和炊具被引入岭南,烹饪方式也衍生出了羹、炙、煎、蒸、濯几种。

在南越国的王宫遗址里,还有一个秘密,传说郡主赵佗活了100多岁,长寿的秘方至今仍是个谜。虽说历经千年,在博物馆内总能找到蛛丝马迹来解密。

后花园内,把白云山的水引入曲流石渠,清澈的泉水中鱼鳖成群,令人心旷神怡。膳食房内,食官利用岭南丰富独特的食材资源,以柴火炖至数小时熬出一种汤膳,名为“尚汤”。今日广东人以汤养生的习惯,始于赵佗。

还有一法宝对赵佗延年益寿影响很大,这便是大枣。考古人员在宫署遗址的渗水井中发现了很多记载王宫内生活起居的木简,其中就有枣树收成的记载。

南越国时期将中原先进的烹调技术和炊具与岭南地区丰富的食物资源及饮食方式完美糅合在了一起,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粤菜风格。这种兼容并蓄的饮食风格影响了岭南达两千多年,奠定了今天“食在岭南”的历史地位。

……

敬请关注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

1月16日22:00

《珠江纪事》之

《穿越两千年的岭南美食》

编辑老张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9、岭南人为什么爱喝汤

岭南人喝汤历史上是有其地理和气候原因的。岭南在古代是蛮荒之地,湿气、热气侵扰,人们大多疾病缠身,寿命很短,普通民众就爱采集草药,煮成汤,一家人一起喝,至今你在广州的小巷子里都能看到许多老年人摆摊买一些不知名的草药,本地人是最大买家。

随着时代进步,卫生条件改善,单说吃草药汤的习惯还是没改。

北方人叫“炖”汤、“煨”汤,而广专东人叫“煲”汤。
从字的含义来看,炖、煨是把汤看作一属种滋补品,而煲字却不同,是把汤看作一种药用了。

所以岭南的汤都是有药材的,无药不成汤。

与岭南气候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