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秋分-养生

秋分-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2 13:23:07

1、秋分有什么习俗和养生之道?

每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

有趣的节气

雷始收声: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该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

蛰虫坯户: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云:“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水始涸: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习俗

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吃秋菜。岭南地区,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一种野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粘雀嘴。秋分这一天,农民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来破坏庄稼。

送秋牛。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竖鸡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试验。

养生

秋分养生先养肺。秋分过后气温骤降,如若人体抵抗力差,容易引起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分时期一定要注意保养肺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饮食方面应多喝水、吃糯米、莲藕、银耳等能生津润燥的食物。

秋分时节防心衰。秋分时落叶纷飞、景象萧条,易使人忧愁,对身心健康十分不利,甚至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心衰”症状。所以,我们应保持心态平和,多多锻炼身体,这不仅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使心胸变得开阔。

2、秋分之后如何养生?

1. 秋日起居,早睡早起

秋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为以后的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引发咳嗽等疾病困扰。

秋季人们很容易发困,总感觉睡不够。适当午睡,能使人身体得到舒缓和放松,更能有精力工作。

2. 饮食清润,预防秋燥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各种“秋燥”问题接踵而至,此季容易发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预防“秋燥”,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

天气转凉后,春夏活跃于体表的气血收回到体内,人的消化能力增强,是“收养”气血最好的时间段。传统医学认为,秋季补血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秋季补血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

补养气血离不开补铁,而补铁应循序适度原则,不管是食物还是铁剂,都须避免铁摄入过量导致的铁中毒。轻微铁中毒症状为头晕恶心、腹泻休克,严重者者甚至会昏迷死亡。

秋季可服用瑞克生血宁片补养气血,作为“小剂量、高吸收”的安全铁剂,生血宁片在高效补铁的同时能预防铁中毒。秋季适度补铁补血,气血充盈充满活力,方能迎接寒冬对身体的挑战。

3.适当秋冻, 提升抵抗力

秋季气温稍有下降,虽凉却不是很寒冷,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如果过早保暖,机体对寒冷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得人体对寒冷的调节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寒冬时节更加容易患病。如果适当“冻一冻”,则有助于增加人体自身皮肤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初季气温下降,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避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早晚温差增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适当“秋冻”却不能冻脚,特别要注意让脚保暖。光脚很容易着凉,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引发感冒。晚上临睡前热水泡一会儿脚也是不错的秋季养生方法。

3、秋分养生,秋分是什么时候,秋分吃什么养生

秋分一般在每年阳历9月23日-24日之间,秋分可以吃的养生食物有:梨,鲜枣,西兰花,银耳。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回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答“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4、秋分吃什么养生

秋季"进补"可选用性味平和的滋补品,如山药、大枣、莲子、龙眼、核桃、芡实、木耳、百合、杏仁等,这些均有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适当多吃一些瘦猪肉、牛肉、鸡鸭肉,以及牛奶、豆浆、蜂蜜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服西洋参,以补气生津、健脾安神;或以淮山药煮粥食用,来补益肺、脾、肾三脏。喜欢甜食的老年人也可用芡实、花生仁、大枣加红糖后炖服,以调节脾胃功能。健康帖士:脾胃保养四要诀
秋季气候干燥,早晚天气较凉,易引发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并伴有口鼻干燥、口渴心烦等症状。可用蜂蜜与核桃仁蒸食。若已有咳嗽出现,服杏仁萝卜猪肺汤有止咳平喘之效。止咳平喘药茶方
止咳平喘话贝母

5、秋分养生 秋分时节有哪些养生原则需要注意

1、保暖胃部,防止寒凉。

秋分气温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百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秋分养生要特别注意保持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睡觉要盖好被子。还需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度,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健走、打太极拳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内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切勿大汗淋漓。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始,落山前结束。

3、秋分艾灸,祛除虚寒。

秋分气温转凉,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容力下降,感冒、咳嗽、腹泻、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秋分时节可实施艾灸,有效提高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

6、各个节气养生方法不同,秋分养生的方法是什么?

秋分到来,证明夜晚愈来愈长,而白天慢慢变短。秋分过后,天气也逐渐变冷,气温迅速下降,所以人们会在这个适合注意养生。因为秋分,昼夜平分,机体的功能也应该趋向平衡。那么在秋分,有什么好的养生方法?我个人觉得要解体渴,补气津;胃部保暖,防止寒凉;饮食温润,多食酸味。 

秋分过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所以就会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养生要多注意身体阴阳的平衡。为了对抗秋燥,我们可以多补水,多喝粥。而且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而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秋分防凉燥,要多吃温润的食物,多食酸味。白萝卜、胡萝卜都是具有降肺气功效的蔬菜,芝麻、核桃等食物也是比较清润的,秋季可以多吃。除此之外,葱姜蒜这种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秋天人们容易干燥,不管是皮肤还是咽喉,这就要求我们饮食要清淡,平日里注意保湿。 

秋分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要防止寒凉。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的食物,就连冰激凌也是整箱往会买,但是到了秋分,都要跟这些食物说再见,要注意忌口,冰冷的食物不能再吃。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防止寒凉,而且根据气温的变化,要随时增添衣物,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7、秋分节气养生注意什么

1、有少汗、干咳等症状很可能是“温燥”
因为秋季的空气比较干燥,雨水较少,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被燥气入侵。有来些人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根本不去注意这些,从而引发了各种疾病。
对于这种现自象,我们通常称为秋燥现象。由于秋季的温度与空气湿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有人体的抵抗能知力会有所下降,从而很容易就被疾病入侵。
2、秋分饮食应遵循阴阳平衡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道年的9月22日或23日。秋分时节,人们在饮食养生中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饮食进补要因人而异。

8、秋分养生 秋分吃什么养生

都吃野苋菜,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实际上,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没有上升到中医学理论的高度罢了。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专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属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9、秋分养生,秋分是什么时候,秋分吃什么养生,秋分节气

每年9月22日~24日。
秋分养生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知白萝卜、胡萝卜。萝卜要分生熟,中医认为,生者味辛、甘,性凉;熟者味甘,性平,入肺、胃经。 萝卜生鲜状态下道食用具有良好的食疗养生效果,即使晒干了也是万能药物。萝卜干中依然含有大量维生素B1、钙和铁,可为人体补充食物纤维和矿物质。
生吃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内,消食下气。 建议:脾胃虚寒者不要吃生萝卜容,而可以煮熟吃,可以治脾胃失和、腹痛作胀、痢疾或腹泻、饮食不消、反胃呕吐。

10、秋分如何养生?

1.秋日起居,早睡早起
秋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为以后的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引发咳嗽等疾病困扰。
秋季人们很容易发困,总感觉睡不够。适当午睡,能使人身体得到舒缓和放松,更能有精力工作。
2.饮食清润,预防秋燥
秋分过后,气候干燥,各种“秋燥”问题接踵而至,此季容易发生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预防“秋燥”,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秋分时节的鲜梨、萝卜都具有行气的功效,可以抵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可滋五脏之阴

与秋分-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