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内功养生术

内功养生术

发布时间:2020-07-12 08:59:24

1、道家的养生功法?

道家经典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神经衰弱症,目前尚无良药可医,含磷质的药品虽号称补脑。亦嫌名实不符;其他一切兴奋剂,或镇静剂,只能收暂时的效用。药性过了,仍旧是衰弱,或更加严重。

使脑筋绝对安静,排除一切思想.这是下手工夫最要紧的原则,也是神经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们思想习惯,由来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办到;为求达到这个目的,古人就立出许多法门,比较起来,以庄子“听息”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呼吸之气,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识,并非以这个念头代替那个念头,更不是专心死守鼻窍或肺窍,也不是听鼻中有什么声音,只要自己觉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让它瞒过,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浅深,皆任其自然变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听到后来,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忘记了,渐渐地入于睡乡,这才是神经由衰弱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最有效力的时候,就要乘这个机会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强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后,可以从头再做听呼吸法,又能够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昼间睡了几次不欲再睡时,不妨起来到外面稍为活动,或拣树木多、空气洁的地方,站在那里做几分钟吐纳工夫也好,或做柔软体操、练太极拳也好,但要适可而止,勿使身体感觉疲劳;回到房内,或坐或卧,仍旧做听呼吸的工夫,还可能入于熟睡的境界。

凡患神经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药片不宜常服,只有听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决问题,毫无流弊,而且与《黄帝内经》上所说阳入于阴的理论相合。(《灵枢·大惑论》;“卫气常留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

前人书中常有“心息相依”这一个专门术语,但未说明如何依法。苏东坡的工夫,是先用数息法,后用随息法;朱子《调息箴》的工夫,则用《楞严经》“观鼻端白”法。但数息要用意去数,不能纯然无念;观鼻要开眼去观,时候久了,眼神难免疲劳;只有《庄子》听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听也不觉疲劳,才真能合于“心息相依”这个轨辙。今将这三种方法列举如下,并加以浅释;好让学者自己去实验:

(1)苏东坡养生说(见东坡《志林》卷一):

原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僻: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考人言尽于此。”

浅释 注意养生的人,食物要有节制,必须等到腹中觉得饥饿时,才可以进食,尚未吃得十分饱满,就应当停止;每餐后宜到室外空旷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些时,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此时就回到房里去准备做静功;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用坐式或用卧式,听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体不让它动摇,像木头人一样,就算合法。身体已经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说的法门和老子所讲的工夫合起来做,用两眼观看自己的鼻尖,并同时用意数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数,要诀贵在勿忘与勿助,“勿忘”就是“绵绵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数息法,若数出息即不数入息,若数入息即不数出息,一呼一吸,只算一次,不能算两次。数到几百次以后,心中寂然如虚空。身体兀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强去禁止和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静而不动了。数到几千次以后,或无力再数下去,此时另有一个法子应付,叫作“随”字诀,当息出时,心也随它同出,当息入时,心也随它同入;有时或感觉这个息似云雾蒸发散布于周身无数的毛孔中(原文“八万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窍之多,不是实在的数字),不由鼻孔出入。工夫做到这样地步,久远以来的各种病苦和障碍,都能够逐渐灭除,心里也就自然明白而开悟了;譬如瞎子,此时忽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够看见道路,用不着再要求他人指引了。

(2)朱子调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容与,闲暇舒适之义。猗音依,猗移,随顺之义)。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翕(翕音习),如百虫蛰。氤氲阖辟,其妙无穷。谁其尸之(“尸”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后四句节略)

浅释 观鼻端白,原是佛教《楞严经》上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中,第十四个法门,苏东坡、朱晦庵两人都采用了这句话,但他们的说:法并不完全和《楞严经》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说:做这个工夫,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身体总要安闲而舒畅,不要弄得周身难过;又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不要勉强执着。气机静到极处,它自然要动,就像春天的鱼类,浮在水面嘘气;气机动到极处,它自然要静,就像冬天的虫类,伏在土里翕气(“翕”是聚敛收摄之义)。此时身中之气,交互团结,有天地氤氲之象;一动一静,有乾坤阖辟之机,妙处是说不尽的。若问是谁在那里做主?其实并无所谓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3)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

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浅释 颜回是孔夫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号。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巳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只有“道”这个东西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

以上是孔夫子告颜回所问心斋工夫的做法。这种工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中间本无所谓阶段,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不妨在整个工夫中划分几个步骤,再详细的加以说明:

第一步 “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说是念头。当起首做工夫的时候,心中思想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搅,杂念如果不扫除干净,工夫很难做得好。

第二步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词,指所听的对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头归一了,就开始做工夫,用“听”字诀。普通所谓听,本是用两个耳朵听各种声音;此处所谓听,决不是听声音。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既说是听,必有所听的对象,不听声音,又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今日特为指出,初下手就是听鼻中呼吸之气。凡呼吸系统正常而不发生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所以说“勿用耳听”:虽是没有声音,但自己却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这个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 “无听之以心 而听之以气”此处又引起问题了:心是有知觉的,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如何也能够用它来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若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怎样解释才好?答曰:听息的工夫做得时间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为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很多时间,自然就完全无知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段暂时的过程中,与其说以心听气,使心和气相对立,不如说以气听气,使心和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所以说“听之以气”。此处虽仍旧说“听”,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成语所谓“听其自然”。“听之而已”,“听他去罢”,这几个“听”字是此处最好的解释。

第四步 “听止于耳 心止于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诀;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注重“听”字诀;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也嫌过于执着,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再着意于听。此时工夫已渐渐的入于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气合一,心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是符合之义)。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了一样,但内部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经过了,最后到了“虚”的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工夫时候,心里常常想着要虚,反而不能虚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若问如何叫作先天,这件事已越出疗养法范围之外,此处不必深谈。普通用静功疗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气合一的境界(即心止于符),已足够了。

今将以上所列三种法门作一个总结:苏东坡是先数息,后不数;他所谓“随息出入”,就是随其自然,不要再去数它。朱晦庵是先观息,后不观;他所谓“不宰之功”,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再去观它。庄子是先听息,后不听:他所谓“听止于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听它。三人下手的工夫虽然不同,后来都归到一条路上,学者可以参合而用之。

青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经衰弱者,用此法三个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轻重之别,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轻者差不多可以全愈。出疗养梡后,回到工作岗位时,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两次,勿使间断,才能继续维持巳得之效果,逐渐完成未了之余功。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片 (请从第二个视频看起)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98899.html
正信的佛教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2、怎样修炼气功或内功?

初学者可以先修炼小周天功法,百度搜索有,
另外,中国古代的八段锦,易筋经,都是养生内功。
相关的理论要多看,还有人体的经脉穴位也要了解一些。
最好是明白了,再练,以免误入歧途。

3、七大养生都是什么啊?

岳氏养生分为七大体系:道德、心理、行为、躯体、饮食、艺术、情感。

4、什么是武当内丹养生术

武当派zd功夫结合中医经路学,以内功为核心。讲究吐纳导引、形神兼备。以此改善体内新陈代谢、调和阴阳、疏通路径,达到养生、益智、长寿之目的。内丹养生既体现了“以道演舞”又反映回了“以道显武”的独特技法。武当功夫以无为源,以桩为本,动如蛇行,静如山岳。内丹养生术在玄门弟子中是必修课。由于历史的发展和不同的师承关系。形成南北五祖的不同体系。虽然在修炼上答各有侧重,但其宗旨是一致的。“长生久视”是每个修炼者的共同目的。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可见内功养生的重要性。

5、内功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 肩与胯,在内家拳中是人身体的根节,形意拳有“六合”之说,其中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能达外三合者,已经可以打前透后,轻易的致人于死命啦,这里肩与胯又是关键的关键。
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求是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后的顺序形成前纵立圆的运动,且吸气时为向下向后,呼气时则向上、向前运动,大家切不可忽视“肩不活,力不透”。
胯部是难以主动运动的,可在呼吸中也有开合,大家略为注意一下,以体会为主,不要追求大辐度动作。 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内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内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
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内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由外用内,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开合桩功法
丹田开合桩功的具体训练其实就很简单啦:
双脚平行站立,间距略宽于肩,下颌微收,虚灵顶劲,上身正直,从头向下节节垂直放松,松肩,松腰,松胯,随放松使重力落于双足心连线之中点,双膝略屈,五趾抓地。
双手由身侧缓慢上抬,于胸腹之间高度形成环抱状,双手掌心相对,掌指斜向前,然后随呼吸之配合做双掌之开合。
要求,以呼吸为号令,吸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凸起,肩胛骨也随之向下,向后张开,以肩胛带劲手臂,手掌外张双掌劳宫随吸气而内吸;呼气时,肚脐随之内收后贴于命门处,同时肩胛向上向前合,带动手臂,手掌内合,掌心之劳宫外吐。劳宫外吐时,要意想双掌夹一气团,气团密集凝实,两掌压之不动。
如此,功法为丹田开合功之第一步,下丹田的炼法,修炼得法者,七天之内,丹田形成气团,劳宫穴打开,初具开砖断石之实力,进一步修炼,大约36天之内,内气可以打通大、小周天,百日之内气贯周身,是习武、养生、健身的绝佳妙法。
说在后面的闲话:
丹田功的训练,其内蕴丰厚,它结合了内丹功,武术的筋骨功以及各种训练方法的精华,形成了高效速成的武学内功。山西派宋氏形意拳李旭洲太师爷一系的传人,吴炳文先生曾说:“单求气者,为气所滞,单求力者,为力所拘”,这恰好是对丹田开合功的注释。
在气功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法都练丹田,可成者寥寥,这是丹田功难修吗?绝对不然,一般练丹田的功夫,敏感者7天,慢的100天,基本就可以形成丹田气团,可以行气于大、小周天。可问题是单纯练气,炼下丹田者,往往在几天内就可以初步的精气充足,进而欲望大灼,难以自控,使元精走遍,故对于炼气者而言,炼精化气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而在武术的力量训练中,丹田功属于腰胯的力量训练,采用西式肌肉训练者,没有不伤腰的,故有此人认为腰不是练出来的。
丹田开合功的妙处,则是把内修与外炼完善结合,把丹田、肩胯、手足结合起来,这是它高效速成的原因。
再者,内家拳中有龙虎二气之说。有人说“钻裹践为技,龙虎二卸为击”,还有人说:“龙虎二气为技,钻裹践为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将此“龙虎二气”之说放在丹田功之后的闲话中,其实已说明了我的观点,是以“钻裹践为技,龙虎二气为击”。何谓龙虎二气?对丹田开合功深入实修,应该有所体悟!
练丹田开合功,还应适当节制自己的**,最好能节欲百日。
此外,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身形、呼吸、神意。内家拳核心讲究“形正气顺”。其内修之功验主要从身形间架上得来,虽然修炼丹田开合功是以呼吸为重,如果有人修炼的功效不明显,那么应当从身形间架上寻求答案。
如果有人在室外炼功,效果不明显,还可以找一棵松树,以双掌虚抱松树,进行开合,这算个小窍门。
修炼本功时间、次数不拘,随时可炼,尤其以子、午两时为佳。唯一必须注意的,修炼本功之后,必修收功!

6、武术与道教养生术的进一步结合,逐渐形成武术的内功,这个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记载寥寥,也知就是小说中的先秦练气士,不过没那么神拉 。从史料以及人物传记上记载的养生与武功结合的应该是在唐初的孙思邈,也就是药王,他是个道士,活了100多岁呢。再有到宋朝初年的陈道传老祖也是个内家高手,不过还是传说多些。可是自明代之后就把这个发扬光大了,杰出人物很多比如清朝的太极宗师杨露禅,号称大白天下无敌手,外号杨无敌.还有形意拳高手,形回意拳脱胎于五禽戏,传说是华佗创的,当然只是传说,不会是他的,是道家的养生的法门,所以说你问答的这个时期应该是明清时期啦。

7、养生术的概念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

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8、古代房中术,房中养生术都有那些

素女经 彭祖房中术

彭祖历三个朝代,至多岁,尚手脚轻便,依然年轻。据传,概括彭祖的养生之术,主要为三个方面:即气功术,营养术,房中术。气功为今人养生及治病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云“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此之谓也。气运丹田,使九窍、五脏、四肢甚至毛发,都能感到气在运行。后人的吐故纳新就是从气功中来。从《史记·世本·帝系》、《山海经》以及刘向的《列仙传》的记载,可以知道,彭祖名钱铿,他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历经夏商周,夏时曾率兵攻打徐州,并封官于斯,号彭城。商时为守藏史(守藏史如今之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管理书籍及甲骨文的卜骨卜年),官禄至商大夫,周为柱下史(柱下史是宫廷记录官员)。后来彭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他隐居武夷山修炼,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对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衣、食、住、行、运动、药物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总结出一套自成体系的长生理论与技法,他经常云游四方,将长寿之道广为传授,便民间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岁 川丰房中养生宣

9、一篇内功修炼的方法

功法给你,自己看吧,对于这些内功气功,我想说,可能得到同一本秘籍的上万个上百万个,会去练的只有上万个,坚持一年以上的只有上千个,练成的不到一百个,我希望,既然你再次获得这本功法,就好好练吧。
内功掌法解说
( 一 ) 无影掌法:
无影掌法是运用阳刚之气,行功于无形无影之中,时而猛、时而柔,是远距离迎战的最佳掌法,击中目标,外无伤痕,内里尽碎。内功达十二成后,十丈开外可击石如粉。
( 二 ) 雷音掌法:
雷音掌法是阴阳之气相结合,运用时以硬碰硬,被击目标越硬,雷音之声便越大,并带有火光,目标被击,整体尽碎。内功达十二成后,十丈开外可气发石碎。
( 三 ) 黑沙掌:
黑沙掌是运用于纯阴之气,运而不发,使手掌黑如炭墨并带亮光,是一种阴毒之掌,击中目标后留有乌黑掌印,随而腐烂扩散内脏而亡。
( 四 ) 红沙掌:
红沙掌是运用于纯阳之气,运而不发,使手掌鲜红如血,是一种纯阳毒掌,击中目标后留有血红掌印,随而烧烂内脏而亡。
( 五 ) 铁沙掌:
铁沙掌运用于阴阳之气相结合,运而不发,使手掌坚硬如铁,也是一种以硬碰硬之掌,中掌者立即筋骨断折。
( 六 ) 无影梅花针 ( 暗器 ) :
此针是运用阴气而发,速度之快使眼睛难以看见,针击中目标后形成一朵梅花,故称无影梅花针。内功达十二成后,十丈开外针可入骨。
一、练气之法

1 、在中午 12 点面向太阳和晚上 12 点面向月亮。全身放松,盘腿静坐,意守丹田,左腿在内,右腿在外,两手五指并拢,左手掌心向右竖立胸前,右手掌心朝上平放小腹前, ( 两手臂要放平,接近身体 ) ,行逆腹式呼吸,呼吸时要用口吸鼻呼。而且呼与吸隔闭 1 — 2 分钟 ( 注:吸气时肚子要收缩,出气时肚子要鼓圆,每次静坐练两小时 ) ,这叫做闭气。

2 、当你练闭气的时间一长,就是一口吸气或者一口出气能闭 3 — 5 分钟,你也就有了基本的丹田真气,你就会感觉到丹田 ( 小腹 ) 之内有一个圆球在动。闭气时间越长圆球越大,动的感觉随之增强,这种圆球叫做气球,也叫做丹田真气。

3 、练闭气的时候要脑静,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从短时间往长时间发展,闭气时间越长,内功就越深厚 ( 注:没有日月之时不可练气 ) 。功式:左手掌心朝右臂,大拇指微曲。右手齐肚脐平放,掌心朝上。
二、行气之法
1 、当每一口气能闭 3 — 5 分钟时,要用闭气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经脉而相互流动。如果第一口外气只能使丹田真气上升,而不能顺经脉流动,这时再吸第二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 ( 注:呼第一口气时肚子要鼓圆,用鼻呼气,这样吸进去的第一口气就不会跑出门外,吸进去的第二口外气可对丹田真气压力更重,使丹田真气急速上升流动到全身各处的经脉 ) ,这叫做行气。
2 、当闭气能达到 5 分钟时,用闭气时的断阴隔阳式盘腿静坐,深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左胳膊用劲 ( 注:除左胳膊用劲外,其余部位全部放松 ) ,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着两胸中间的任脉上升到胸部的膻中穴,然后再沿乳上三肋的中府穴,经过上肢内侧的云门、天府、夹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源、鱼际穴走到少商穴,紧接全身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沿十二经脉而走。从中府穴至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 ( 注:如第一口外气不能使丹田真气顺十二经脉流动,紧接吸第二口、第三口……直到十二经脉相通为止。行气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三、运气之法
用任意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流动到所需部位。如往哪个部位运气,哪个部位用劲即可。如要使用各种掌法,可按照各种掌法的说明和手式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所需的各个经脉走向所需的各个部位,这就是运气。
四、发气之法
发气前要先把丹田真气运至劳宫,然后把拳头对准目标猛的展开, ( 注:起臂时拳心朝下,在展拳的同时掌心要对准目标 ) ,气柱就会从劳宫急射而出。这就是发气。
五、分成功力之解说
1 、闭气后,丹田内的圆球就是丹田真气,如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使丹田真气能打通一条经脉为一成功力,如一口气能打通两条经脉为二成功力,如果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而只能打通一条经脉,也是一成功力。
2 、在运气时,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局部就是一成功力,如再吸一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就是二成功力,如此推论下去,分成功力在练功中就会不算而知。
3 、在发气时,能发多远的距离,发出的气柱威力有多大,再算算你共吸了几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你就会知道你用了几成功力。
例如:你用两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了两次,如再吸第三口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结果虽吸了第三口外气却没有丹田真气上升,那么你总的就只练成了二成功力。
六、无影掌法运用解说
用自由式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手握拳用劲,中指和无名指掐劳宫,中指实掐,无名指虚掐,这样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丹田上升到胸前的膻中穴而顺走阳经至劳宫,紧接把拳心对准目标猛地展开,气柱就会从劳宫急射而出。如距离较远,发气前先预计适当用几成功力,就把几成功力运至手臂和劳宫,然后再发气 ( 注:左手发气左手握拳用劲,指掐劳宫。右手发气右手握拳用劲,指掐劳宫。如双手同时发气可同时握拳用劲,指掐劳宫 ) 。 感觉:小腹和两胸中间至臂内有热浪涌向劳宫。
七、雷音掌法运用解说
用自由式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使丹田真气分成两股,一股走阴,一股走阳,当气走到劳宫时就会自然阴阳结合。使发出的气柱击中目标后有雷音之声。 ( 注:在吸外气下压丹田气的同时,左手臂要平胸抬起,食指和中指展开,两指要分开,这样丹田真气就会自然分走阴阳之经 ) 。运气时要把右拳握紧,无名指和中指紧掐劳宫,发气时再猛地展开 ( 注:发气前要把预计好的几成功力运至手臂和劳宫,然后再发气 ) 。 感觉:臂内里面有寒浪涌往劳宫,臂内外面有热浪涌往劳宫。
八、黑沙掌运气解说
用三成功力把丹田真气走阴经运往手掌,使气布遍手掌全部的阴经经络和孙络,使手掌成为乌黑色 ( 注:运气时大拇指和食指要同时弯曲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阴经走至手掌阴经经络和孙络,等手掌全部黑后再把两指展开 ) 。
九、红沙掌运气解说
用三成功力把丹田真气走阳经运往手掌,使气布遍手掌全部的阳经经络和孙络。使手掌鲜红如血 ( 注:运气时食指要弯曲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从阳经走至手掌的阳经经络和孙络,等手掌全部红后再把食指展开 ) 。
十、铁沙掌运气解说
用二成功力把丹田真气分走阴阳之经运往手掌,使气布遍手掌的全部经络和孙络,使手掌坚硬如铁 ( 注:运气时大拇指要弯曲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分走阴阳之经至手掌的全部经络和孙络,运用时大拇指要一直弯曲 ) 。黑、红、铁三种掌法如双掌要同时使用,在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时,双掌可同时用同一种手式,使劲,气就会自然分为两股走向左右臂至掌。
十一、无影梅花针运用解说
用自由式把 41 根钢针半握拳握在右掌心,针尖朝小指方向,手指不要掐劳宫。然后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右胳膊使劲,使丹田真气自然沿阴经走向掌心的前劳宫、后劳宫、左劳宫、右劳宫和中劳宫。紧接把拳心对准目标猛地展开,气柱就会从掌心的五个劳宫急射而出,使气把钢针逼离手心而推动刚针前进,使钢针击中目标后形如一朵梅花。 ( 注:发气前要把预计好的几成功力运往手臂至劳宫,然后再发气。如单手发针可单臂使劲,双手发针可双臂使劲 ) 。 感觉:臂内至手掌有寒感。 说明:半握拳,把针握在掌心,针尖朝向小指,手指不可掐劳宫。
十二、气通十二经脉解说
人的全身有十二对大而 相同的经脉,直接和脏腑相通,又叫十二经脉。用断阴隔阳式盘腿静坐,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膻穴,紧接左胳膊用劲,使真气从华盖穴走向中府穴至少商穴而顺通十二条经脉, ( 注:气通十二经脉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
十三、气通奇经八脉解说
所谓奇经八脉是八条不和脏腑直接相通的经,称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它们各是冲脉、阴维脉、阴跷脉、带脉、阳维脉、阳跷脉、任脉、督脉。这八条经脉、络脉和孙络都不和内脏直接相通。络脉、经脉的横支,孙络、络脉的小支,分布于全身。
用断阴隔阳式盘腿静坐,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沿十二经脉而走,这时要不断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使丹田真气顺十二经脉越传越快,直到全身象火烧一样,头顶并带有采气出现,那就是除任督二脉未通,其余六脉、络脉和孙络都已打通 ( 注:练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
十四、行气异常解说
当气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时,如有头疼、头晕、全身和某个部位有胀疼和针刺般的疼痛感觉,要立即收功,停止行气,过一会后再慢慢地行气。如果气行到某一个部位时有这些感觉,那就是脑不静,有外物和声音的干扰,坐势、手式不正所致。如果有这些不正常的感觉而你还在不停地行气,结果不是某部或全身残废就是走火入魔,后果不堪设想 ( 注:如遇到以上情况,不可惊慌,等收功停止行气后异状会自然消失 ) 。
十五、内气点穴之法
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同时右手或左手半握拳,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指甲上,手臂用劲,丹田真气就会自然走向食中两指,然后对准穴位一弹 ( 伸直食中两指 ) ,气就会从两指尖端急射而出而撞击穴位,使穴位受击而经络不通,促使人体失去局部或整体的活动机能。
十六、内气解穴之法
点穴后,可用以穴解穴的手法,就是在被点中穴位的同一条经脉上另找一个穴位,以同样的手法把真气缓缓射向穴位,使真气通过这个穴位而走向被点的穴位而把经络打通,这样被点的穴就解了。如果点穴时用的功力较轻,二十四小时内也可自解。点穴时用一成功力以上不能自解。
十七、点、解穴之效解说
例如:点中头顶中间的百会穴、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和头两边的太阳穴,对方只有死而无活,轻者神经错乱和昏迷不醒。如点中腰间的笑腰穴 ( 乳下外二寸 ) ,会使人大笑不止,如三日不解会致死。如点哑门穴 ( 头后正中入发际五分处 ) 和天突穴 ( 胸骨切迹上缘内方凹陷处,喉头下宛中 ) ,人就会成为哑巴。 ( 注:天突穴只宜用五分功力 ) 点穴主要是封闭各条经络。解穴主要是把被封闭的经络再用气冲开,人就会恢复完好如初。
十八、 付 ( 功 ) 气之法解说
双方对面盘腿而坐,左腿在里,右腿在外,双掌五指并拢平胸向前推出,双方的手心要对准对方手心的劳宫穴,然后轻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上升到双掌的劳宫穴,慢慢向对方的劳宫付气 ( 发气 ) ,这时除双方的手臂用劲外其余部位全部放松,这样气就会从劳宫走向对方的劳宫至丹田。 ( 注:如甲方给乙方付气,双方的掌心对准后,甲方的双手中指要紧压乙方的双手中指。付气时不可说话,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感觉:乙方的双臂内至两胸中间的任脉有热气流向丹田,丹田内有热和烧感。
十九、付气异常解说
如甲给乙付气,乙的双臂有疼、胀和麻木感,要立即收功停止付气,然后检查双方的坐势和手式是否正确,有没有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注:付气前要向乙说明感觉情况,如有疼、胀、麻感,乙要立即把双掌变握拳头紧顶甲方的劳宫。这时甲就会感觉到发出的气碰到了障碍物,有了这种感觉甲要立即收功。付气时甲要轻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运气和发气要慢而不能快,气要柔而不能猛 ) 。
二十、气探气治解说
探病时把小拇指和无名指握住,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开伸直,同时手臂用劲。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真气就会自然走向三指。这时让病人把手掌放平,病人的手心要朝上。把食中二指放在病人的手腕上 1 — 2 寸处,小拇指放在腕背下 1 — 2 寸处,三指要按紧病人的手臂,同时慢慢往回收气 ( 手臂慢慢把劲放松即可 ) 。这样病人的哪条经络有病气,自己的哪条经络就会和病人有同样的感觉,治病时用劳宫或手指紧按有病部位,向有病部位发气即可。如病重和疑难之症,可用付气法。气通病人的十二经脉、络脉和孙络 ( 注:付气时只要双掌劳宫对准和紧按病人双肩后的天宗穴,向天宗穴发气即可 ) 。如病因是因寒而得,付的气必须是阳。如果是因热而得,付的气必须是阴。疑难之症一般付用阳气。
二十一、内功最高限制之解说
内功的最高顶峰是打通任督二脉,在打通任督二脉之时,必须具备有十二成的功力,否则打不通任督二脉。十二成的功力就已是最高的功力,可是,如果发出一成功力,自己就会消失一成功力。打通任督二脉后,无论发出几成功力,自己的丹田真气都不会有丝毫损伤。因为任督二脉通后,在自己没有感觉的情况下,丹田真气在正常的呼吸中时刻都在十二经脉、络脉、孙络和奇经八脉内不停地运转,因此发气后丹田真气就不会有丝毫损伤。不损伤丹田真气就不会减少功力。
二十二、气通任督二脉解说
盘腿静坐,左腿在里,右腿在外,双掌五指并拢重叠,手心朝下平放小腹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双掌要按近小腹,用劲,然后再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丹田真气就会自然下行,经生殖器和肛门之间的会阴穴,尾骨下的长强穴,由脊柱正中的督脉直上通过颈项至头顶正中的百会穴,下达鼻柱,到唇内齿交穴,然后再顺走两胸之间的任脉回到丹田。当气行到口中时有象脉一样咚咚的撞击感觉,这时要不断深吸外气下压丹田真气,直到咚咚的撞击感觉消失,使运转的气从任脉回到丹田,并觉得全身轻浮如坐水中和空中为止。有了这种感觉就是任督二脉已通。 ( 注:气通任督二脉时要在静室,不能有任何外物和声音的干扰 ) 。
二十三、收功解说
当发气时或后,要猛地把手臂放松,同时用口长呼一口气,这样丹田真气就会中断不再上升,也就不会有气再发出。
二十四、后语
内功易学难练,奥妙无穷,练者须童儿身的男女方可练成,而且要有天资丽质、慧根和恒心。
无影掌法( 两招八式 )昏天暗地难分清,手持快刀斩乱麻。
雷音掌法( 两招八式 )雷电交加击群狼,逢山开路单手扬。
无影梅花针( 六招六式 )四一梅花包心针,一横左右两心针。一竖从喉至阴针,一点最重致命针。两点分夺失明针,巧手仙女散花针。

10、道家练内功的方法

道家内功最杰出的就是内丹术zd了。
这个东西太繁杂了,而且容易出错。
练练基础入门的东西到是可以,练《真气运行法》吧。简单点,版不容易出错。基础打好了再说。这个练好,就气通小周天了。大周天的话就看你的机遇和悟性。更后面就权不说了,看你自己机遇了。

与内功养生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