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医的体质学说与养生

中医的体质学说与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1 22:49:15

1、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医中,关于日常生活的健康养身的说法有哪些?

那个人简直在工故弄玄虚!什么集的,就是这样导致了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
中医讲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我们人就法自然。
从阴阳简单来说:热性(阳性)体质的人不食热性食物;良性(阴性)体质的人不食良性食物。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素问》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俗语也说过:夏吃生姜冬吃萝卜。而且更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疗”的原则。
从五行简单来说:木火土金水分别属于季节:春、夏、长夏、秋、冬。根据其属性在相应季节做属性调节。
五行也有分别属于五味(酸苦甘辛咸)。夏天就不易于食用咸味的道理就在这、
夏天俗属于火、属苦。咸味属水。水克火。火没了夏天就得生病。
五行学说太深凹,很多。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脏五腑等等。
每个都能指导养生。你要一个一个去深究有太多太多了。
老祖宗的东西也是根据平常几千年经验而来的。没有深奥,只有你自己会不会去运用到平常中。

2、如何判断中医体质和体质调养

正常体质
即身体强壮且无寒热之偏的体质。形体肥瘦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而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和,唇红润,胃纳佳,四肢轻劲有力,能耐受寒热,二便正常,脉象从容和缓,节律均匀,舌质淡红、润泽,苔薄白。此类型体质阴阳无明显偏颇。

虚性体质
系指脏腑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偏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常见有以下四类。
①气虚体质:指素体气弱少力之质。此型胖和瘦人均有,但瘦人为多。毛发不华,面色偏黄或白光白,肤色黄,目光少神,鼻部色淡黄,口淡,唇色少华,肢体疲乏无力,不耐寒热,纳呆,大便正常或便秘,小便正常或偏多,脉象虚缓,舌淡红,边有齿印。
② 血虚体质:此指血虚之体常见的素质特征。主要可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舌色淡,毛发枯燥,肌肤不泽,精神不振,疲乏少力,动则短气,大便常秘,脉象细弱等象。
③阴虚体质:指阴液亏虚,失于滋润、阴虚阳亢的体质。体形瘦长,面色多偏红或颧红,肤色苍赤,巩膜红丝较多或见暗浊,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眵多,鼻中微干,或有鼻血,口燥咽干,多喜饮冷,唇红微干,手足心热,大便偏干或秘结,小便短赤,脉细弦或数,舌红少苔或无苔。
④ 阳虚体质:系指素体阳气亏虚,阴寒内盛的体质状态。多见形体肥胖,面色少华、白光白,毛发易脱落,肤色柔白,两目胞色晦暗,鼻头冷或色微青,口唇色淡红,形寒肢冷,倦怠,背部或脘部怕冷,多喜偏热食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

实性体质
邪气有余为实,故实性体质主要是指体内阴阳偏盛,痰、瘀等邪气内结所形成的素质特征,常见以下五种体质类型。
① 阴寒体质:系指素体阴气偏盛之质。见形体壮实,肌肉紧缩,皮肤紫黑,四体常冷,多静少动,喜热恶寒,舌质淡,脉紧实。
② 阳热体质:系指素体阳气偏盛之质。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目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质坚,舌苔薄黄或黄腻,脉紧实有力。
③ 痰湿体质:指由于体内痰饮水湿潴留而形成的素质特征。体形多肥胖丰腴,面色淡黄而暗,肤色白滑,鼻部色微黑,口中粘腻不爽,四肢沉重,嗜酒茶,恣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浑,脉濡或滑,苔腻。
④ 瘀血体质:指经脉不畅,血瘀不行,或瘀血内阻的体质状态。此型多见于瘦人。毛发易脱落,面色黧黑或面颊部见红丝赤缕,肤色偏暗滞,或见红斑、斑痕,或有肌肤甲错,眼眶暗黑,或白珠见青紫,红筋浮起,鼻部暗滞,口干,但欲漱口不欲咽,口唇淡暗或紫,脉弦或沉、细涩或结代,舌质青紫或暗,或舌边青,有点状或片状瘀点,舌下静脉曲张。
⑤ 气郁体质:指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气机郁滞为基本状态的体质类型。以上所述体质类型是按正虚、邪实分类,但临床常见某些人群、特别是女性为主的群体,出现以肝郁不舒、气机郁滞为特征的体质状态。见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素多抑郁,遇事善于思虑,难以忘却,多愁善感,叹息暧气,胸胁胀满,脘腹胀闷,或多怒易急躁,口干苦等。

复杂体质
是指兼具上述两种以上不正常身体素质的体质类型。如气虚与痰湿体质混见,见于肥胖之人;气虚与瘀血体质混见;阳虚与阴寒体质;气郁与痰湿体质;气郁与阴虚体质等。

3、人分九种——人体体质辨识与养生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性格特征、对季节的适应能力等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类型再比类于古代乐谱,分角、徽、宫、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 2.阴阳太少分类 这种体质分类,是根据人体的阴阳多少,并结合体态、性格特征进行分类的。《灵枢·通天》认为,人体阴阳有盛阴、多阴少阳、多阳少阴、盛阳、阴阳和平之分,从而将人体分为太阴之人,为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类。 3.现代中医临床九种体质分类 近年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临床角度提出中医九种体质分型,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见前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及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及其调养) 4.八卦体质类型 八卦的象与数是密不可分的,实为一体。象数作为易学最古老的语言,用以说明宇宙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是丰富的宇宙信息的载体。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如,乾卦人就要凉润养生,而坤卦人就要注意风温养生以应对脾湿,尤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开窗以便让湿气从房间离跑出去;离卦人则要低温养生,离卦是阳火、阳热,热就容易伤阴,导致阴虚,所以在冬天进行养生的时候离火之人就要注意节能。掌握八卦体质类型,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4、中医体质学说具体分的是哪几种体质?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中医学的各项学说中包含大量关于体质的理论,王琦等著的《中医体质学说》把这些理论加以总结和发展,开始形成中医学的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说提出:形成不同体质的因素有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生活条件及饮食、地理环境、疾病、体育锻炼、社会因素等。体质因素与发病有很大的相关性,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性质和病理过程,与患者的体质关系密切。疾病的演变往往取决于机体内部阴阳矛盾运动的倾向性,其中包括机体平素阴阳盛衰、阴阳动静等情况和趋势,由此而规定病势发展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类型。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体质调查,提出了正常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等七种临床体质分型设计。临证必须注意素禀特点,年龄长幼、男女之别、生活条件、地区差异等体质因素,重视体质与治病求本的关系,认识体质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体质差异与针刺和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关系,体质与用药宜忌的关系等。中医体质学说还认为,探讨体质的本质应与研究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的实质相结合,与探讨八纲和机体反应性的关系相结合。 中医体质分类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 (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 (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 (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 (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参考资料: http://www.yixue360.com/StaticPage/S230/1112141114581044.html

5、中医怎么辨别一个人属于何种体质?

中医说人的体质通常分为三种:平性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大多数人都是平性体质。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父母)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前人对体质有许多论述,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西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中医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渊薮。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的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特征,归纳出木、土、火、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再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阴经的左右上下,气血多少的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再分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根据人体体质的阴阳盛衰,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 这都是后来体质分类的依据。体质形成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它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地理环境因素
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区人的体质。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即“禀赋”,先天禀赋就是指父母先天的遗传及婴儿在母体里的发育营养状况。总之,形体始于父母,体质是从先天禀赋而来,所以父母的体质特征往往能对后代产生一定影响。
3.性别因素
《灵枢·五音五味篇》提出“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论点,对妇女的体质特点作了概括说明。中医认为男子以气为重,女子以血为先,女子由于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所以体质与男子不同。
4.年龄因素
体质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为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代谢是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的。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便是这个道理。
5.精神因素
强烈的精神刺激可直接损伤人的机体结构,使健康体质的基础发生动摇。
6.饮食营养因素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以水谷为本”,这说明体质不仅与先天禀赋有关,而且依赖于后天水谷的滋养,水谷是人体不断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不当,也会引起人体发病。
此外,体质形成的差异,还与社会因素、体育锻炼因素、疾病因素有关。如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情志、劳逸各不相同,物质生活也有优劣之分,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体质特征。

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口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因此,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古代的分类有:阴阳五行分类,阴阳太少分类,体型肥瘦分类,形志苦乐分类,禀性勇怯分类。
现代中医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提出了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这种分型以身型脉证为主要指标,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中医学中关于体质的说法

针灸甲乙经 卷一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黄帝问曰: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对曰:天地之间,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此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血气亦不同也。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济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人,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少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嫉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罔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无改(一作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 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宣,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而谦让,卑而不谄,是谓至治。古之善用针灸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知,缓筋而浓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而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 太阳之人,多阳而无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 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在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重不足,病不起矣。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宜谨审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审其有余,察其不足,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也。 太阴之人,其状 (音朕)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 (音窘)然未偻。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 。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臂肘皆出于背。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逶逶然,随随然, 然,哀哀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一本多愉愉然,HT HT 然。) 黄帝问曰:余闻阴阳之人于少师。少师曰:天地之间不离于五,故五五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岐伯对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声,而二十五人具也。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苍色小头,长面大肩,平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材,好劳心少力,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右角(一曰少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音太,一曰右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鸠鸠然(一曰推推然)。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括括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赤色广KT ,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遥,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了,好颜急心,不寿暴死,奈春夏不奈秋冬,感而生病,主手少阴窍窍然(一曰核核然)。太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 然( 音剔,又音倘)。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一曰熊熊然)。判征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然,熙熙然。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黄色,大头圆面,美肩背,大腹,好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奈秋冬不奈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 (音咳)然(一曰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一曰众之人,一曰阳明之上)。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白色,小头方面,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一曰发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奈秋冬不奈春夏,春夏感而生病,主手太阴敦敦然。太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黑色,大头面不平(一云曲面),广颐小肩,大腹小手足(小一,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 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害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富贵大乐。曰:其形色相胜之时,年加可知乎?曰:凡人之大忌常加九岁。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失则忧矣。 曰: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奈何?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须美长,血多气少则须短,气多血少则须少,血气俱少则无须,两吻多画。(须字一本俱作髯字,吻音稳。)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大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善瘃(瘃音 );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而枯瘁,善痿厥足痹。足少阳之上,血气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髯,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浓;血少气多则 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而无肉。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小理;血少气盛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善转筋,踵下痛。手阳明之上,气血盛则上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善转筋,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拳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瘦以寒;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髯,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黑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血气俱不足。审察其形气经络之凝泣结而不通者,此于身背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泣,凝泣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往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即而取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别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则刺约毕矣。 曰: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之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甚。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曰:重阳之盛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矫矫蒿蒿(一本作 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喜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此人颇有阴者也。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阴阳和调者,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其阴多而阳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其多阴而少阳者,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之乃知。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也,沉浮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工之所失,其形气无过也。

7、中医体质学的作用?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与中医的体质学说与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