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鬼谷子 养生
武功很高,但传说毕竟是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谁也没有见过他真实的打斗。
2、道家的贵生、养生、乐生是什么意思
贵生,指宣扬道家子华子学派以生命最为贵重的思想。乐生,指以生为乐。
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2)道家庄养生吧扩展资料
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版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权一定的养形作用。
3、道家既然"齐生死",为何炼仙丹,求长生?
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前面几位已经说过了老庄的“齐生死”是指生和死是一样的,他想告诉人们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里的道是诸子百家里的道家。而那些炼丹术士是道教,他们和道家 虽有一些渊源但已不是“齐生死”的道家,他们的道教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代左右,他们相当于古时候的化学家或工科人员这些人,他们在进行这长生不老着方面的研究,所以是炼仙丹,求长生。
4、庄政是什么人?
庄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蒙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其故里在今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
庄子一生很穷,曾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但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曾聘他作相,被他拒绝了。一生贫穷的庄子,思想是丰富的。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二篇,有十多万字。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http://ke.baidu.com/view/3429.htm
5、道家养生
“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道家养生吸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道家养生版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道家养生术方法众多,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权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其法更是门派众多、形式万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也有从有为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真可谓礼法完备、万类俱全。
6、请高人介绍下老庄的道家养生功法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死观为训,在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
他的养生之术有四:
一是少私。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遇事便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思想上终日不得其安,久之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疲困不堪,必“殆而已矣”。只有剔除求名贪财之心,使精神宽慰,“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生活物质“取之有道”,才能够知足常乐,心地坦荡,必获大寿。“少私多寿”,是庄子总结的养生规律。
二是寡欲。“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必招祸染病。一个人如果抑情欲,就不会欺男霸女,损肾伤尊;节食欲,就不会谋财害命,贪吃伤身;寡权欲,就不会投机钻营,逢迎伤神。“多行不义必折寿”。只有做到知其荣、守其辱、安其身、图其志、创其业、洁身自好的人,才堪称大丈夫,伟男人。“寡欲多寿”,是庄子推崇的养生要诀。
三是清静。庄子认为静默祛病。如果一个人终日躁动不安,思想不能逸息,定会心力交瘁,百病丛生。他提倡,凡有志于养生者,都应当磨炼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善于在纷乱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放松,自我稳定,做到轻松自如。为此,他首创了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清静多寿”,是庄子倡导的养生法则。
四是豁达。庄子认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庄子主张处世要乐观。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鹤,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消遥自得,幽闲自如,因而得以保生;而笼中之乌虽然饮食充足,但有翅难飞,蹦跳不能,成天低头不鸣,无精打采,因之难以全生。一个人长期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豁达多寿”,是庄子养生和处世的切身经验。
7、道教或佛教中最会养生神仙是哪个?
佛教追求解脱,不以长寿养生为能。道教讲究“长生久视”抄,也就是长寿。道教中最会养生的,要首推彭祖。
《列仙传》载:"彭祖者,殷大夫也,袭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百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后升仙而去。"
庄子这样叙述彭祖的长寿之道:“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追引之士,度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8、什么是道家养生功,修炼它有什么作用?在哪里可以系统的学习到?
就是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等等功效的功法,不急不缓,以人体的知最佳方式,在动静之中,寻求身体机能的提升,生命的升华。道。。
貌似诸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就是,你可以学学,至于道家的回春功,混回元功等可以网上找找资料,可以联系下基答本功。内功啥的还是顺其自然,精气充足,自然周天循环。
福生无量~
9、有谁知道庄子比较完整的生平事迹吗?(附带大致的时间)
庄子个人的生平事迹现在很难完全彻底查清了。因为庄子远离庙堂、追求逍遥自得,所以史书上很少记录他的事迹。我们只能通过《庄子》及其佚文大概了解,以下为张远山著的《庄子复原本注译》附录五庄学分段年表中有关庄子生平的记录:
庄子生平年表
前369年庄子生于宋国蒙邑,时为宋辟公〔恒侯〕十二年。《庄子》佚文有“宋桓侯”。辟公幼子宋君偃生年与庄子相当。
前3S3年庄子十七岁,齐威王僭称“王”
前340年。年庄子三十岁,宋人惠施出任魏相。庄子弟子蔺上且约于此年前后,生于宋国。
前337年庄子三十三岁宋君偃逐兄(宋君剔成)庄子辞漆园吏约在此后
前335年庄子三十五岁,魏惠王偕称“王”庄子赴魏见魏惠王、蕙施(《秋水》、佚文),必在此后。
前328年庄子四十二岁,宋君偃僭称“王”
前375年庄子四十五岁秦惠王、韩宣惠王僭称“王“。庄子贬斥“宋王”“秦王,( 《曹商》)必在此后
前323年庄子四十七岁,‘合纵”创始人公孙衍主持魏惠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燕易王、中山王“五国相王”,相互承认僭称“王”,《史记•鲁世家》:“是时六国皆称王“
前322年庄子四+八岁,“连横创始人秦相张仪游说魏惠王联秦攻齐。惠施罢相返宋,首次与庄子盘桓。“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庄子》佚文、《淮南子》),发生月于惠施返宋之时《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瓤之种”撰于庄惠首次盘桓之后。
前320年庄子卫五十岁,庄子再传弟子魏牟约于此年前后,生于中山
前319年庄子卫五十一岁,魏惠王卒,魏襄王立。张仪罢相返秦。惠施离宋返魏,图谋复相失败。
前316年庄子五十四岁,燕王哈禅位燕相子之,燕国大乱。
前313年庄子五十七岁,孟轲鼓动齐宣王伐燕,燕王哙、燕相子之皆死。“之、哙让而绝“(《秋水》)。
前311年庄子五十九岁,燕昭王立,筑黄金台招贤,苏秦、乐毅、邹衍往燕
前305年庄子六十五岁,惠施在魏都大梁公布“历物”学说,多天下辩者齐集大梁,韩人桓团、赵人公孙龙击败惠施
(《惠施》)。‘惠子(谓庄子):“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徐无鬼》)。中山公子魏牟崇信公孙(《列子•仲尼》)惠施辩论失败返宋,再次与庄子盘桓
前300年庄子七十岁,惠施卒于宋葬于宋(《徐无鬼》)《齐物论》:“惠子之知几乎?故载之末年。“撰与此后。
前296年庄子七十四岁,赵武灵王伐灭中山中山公子魏牟流落江湖,“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巍阙之下”,问道于楚人詹何(《让王》。后成庄子再传弟子,其师或即蔺且
前296年庄子八十二岁,秦昭王僭称“西帝”齐愍王僭称“东帝’,月余迫于国际压力撤销“鸡廱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管仲》)
前286年庄子八十四岁卒于宋国蒙邑临终反对弟子对其厚葬(《曹商》、《庄子》佚文)。遗著内篇七,一万三三千余言。燕使苏秦唆使齐愍王伐灭宋,宋王偃卒干魏国温邑。
10、我要养生,有在行的吗?
进山修养,清心寡欲,从大脑神经清理休息开始,净化身心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