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墨生,著名养生专家,近日驾鹤西去年仅59岁,你还相信养生吗?为什么?
最近对于养生界来说,最为轰动的新闻一定是梅墨生的去世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梅墨生这个名字会显得特别的陌生,甚至完全不知道他是干嘛的。梅墨生,是著名的养生专家,但是很可惜最近驾鹤西去了,年仅59岁,也让众多的人对于养生产生了怀疑,真的有效吗?
对于养生,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呵护。正所谓七分靠养,三分靠治。在平时多加的对自己的身体保养,一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不管有没有梅墨生这件事情的发生的,对于养生,我都是持赞同的态度的,也是愿意相信的。
1、饮食真的很重要。
我们每天所吃的五谷杂粮和各种的蔬菜水果,都是富含各种的营养和身体所需的元素的。而我们的身体想要更好的让机能正常,就需要保证营养均衡,这样才能不出问题。养生里面,饮食绝对是一大关键点,与每一个人的健康也是密不可分的。
2、作息规律很关键。
养生,就是生活中对于身体健康的养护。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一个,作息也是绝对的重要,根据研究表明,长期的作息时间不规律,会导致我们身体的生物钟受到干扰,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内分泌的紊乱和激素的平衡,如果这两项都得不到保证的话,就会造成我们身体机能的破坏。
3、运动保健很关键。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是我们日常需要保健的方法之一,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锻炼,让我们的免疫力更好,更不容易生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能够强身健体。
养生的意义并非让我们走极端路线,而是遵从身体的自然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增强身体免疫力!
2、养生头条能不能信
什么软件都不可以全信,但也不能不信,提高自己警惕性,杜绝上当受骗,你说的这个头条我也看过,还是有很多好的新闻的
3、找一个关于养生新闻,早上起来先伸懒腰再坐起来一会揉眼睛,然后再起来空腹喝温开水
伸懒腰,是因为人刚醒过来运动机能可能还不够充分的需要。
揉眼睛,是因为眼copy睛经过了一晚的休息,没见光。需要适应——完全是废话,早上醒来,光线并不强烈。晚上睡觉,不代表眼珠子就不运动了,老揉眼睛,对眼知睛不好
空腹喝温开水,是需要补充水分
对于养生节目,道我是一笑而过的。不管它有用没用,人哪有活的那么有规律而细致的?
4、今天看见了关于中药养生的报道,想了解一下圆源养道这个养生品牌怎么样?
这些都是广告宣传出来的,一般来说都是要你自己亲身体验才知道,所谓的养生之道其实自己注意一下,在饮食方面可以用一些药膳的食谱,多做运动,就是一种养生,每个人的养生之道不同,你自己可以自己编排的。
5、春季应该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顺应四时”。《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四时养生的原则。认为人在天地之间,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须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合理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养生。那么,春季应该怎么养生呢?
《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是主新生、升发的季节。大自然都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万物欣欣向荣,百花盛开,人顺应春季这种新生、升发之气,也应该夜间定时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着头发,穿戴宽松,以伸张志气,勿行杀罚夺掠之事。违背这种春季养生之道,就可能损伤肝脏,并会影响到夏季养生,可能会导致一些季节性疾病发生。在这里,古人重点从起居和运动方面,介绍了春季养生的要点。
其实,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周礼》分医为四,其中有“食医”,就是指营养医一类,说明中国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医食疗药膳较之现代医学营养学,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药物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上,并重视食物五味配伍、平衡营养、辨证用膳等,内容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中医药膳论食物性味,不仅仅是营养成分如何?还要明确食物的寒热温凉等阴阳属性。春季主生发,可以适当多吃香椿、竹笋等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可以饮用绿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凉透达,预防春季传染病。同时,可以适当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苹果、橙子等,可以饮用百合粥、银耳粥、燕窝粥,或饮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对于比较适合于寒冬的补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温补作用的肉食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对于春季多发疾病,如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为苦丁茶、菊花性凉可以清肝火。季节变换期间常见的溃疡病多为肝气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苏叶、陈皮、香橼、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对于春季中多风热感冒,表现为咽痛、发热、口渴等,可用金银花、金莲花、薄荷等性味辛凉之品,泡水当茶频饮,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还寒,多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葱白、生姜、白芷、苏叶等性味辛温之品,或熬制成茶,或加红糖,或进食稀米粥,以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对于贪凉受风引起春季风寒感冒时,一碗姜汤,喝下后加盖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感冒后一定忌用冷饮。因为在临床上经常能看见因为进食冷饮、冷食以及寒凉中药导致病情迁延的情况。中医学认为感冒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主要是体表的病症。《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总的思路应该是疏风散邪,应该发汗解表,主张向外发散。而“发汗不远温”,过用寒凉,会不利于解表散邪。在当今矿泉水、可乐、冰淇淋、冰茶等冷饮、冷食横行的时代,人们感冒以后特别容易进食这些凉东西以缓解咽干口燥症状。如此虽然可以得痛快于一时,但往往可以因为寒凉刺激,引起表邪内伏,病就往里走了,古人谓之“冰伏邪气”,特别容易导致咳嗽病情缠绵不愈。感冒没好,又变咳嗽,进食冷食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就是养肝的中医药膳处方,如燕麦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较适合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现为头发脱落、须发早白等,食疗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补肝肾、淤血生发。中医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叶与黑芝麻组成,对养护头发有一定好处。茶饮一般应喝绿茶为好,妇女爱美人士,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泡水当茶饮,有疏肝解郁、调经美容之效。
当然,我们对于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不能机械理解。如春季阳气升发,一般人不能温补,但对平素体质属于虚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适当温补还是必要的,依然不应该过用清凉饮品。总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个体化养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对待中医学养生理论绝不能认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