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

发布时间:2020-07-11 13:43:41

1、中国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及碑帖

最有名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但是真迹已经被唐太宗带入棺材,现流传的都是褚遂良的拓本。王羲之行书天下第zd一,这是公认的。
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第一当然是《兰亭序》)。
怀素——行书《圣教序》,草书《小草千字文》。
柳公权——《玄妙塔碑》。
欧阳询——《礼泉碑》。
史游——《急就章》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二人并称“二王”,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
我个人比较喜欢晋和唐代的书法家,宋朝还有米芾,苏轼,宋徽宗,元有赵孟頫,明清以后仿体居多,没少有风版格大家了。另外,秦代以前的文字多刻于青铜器之上,或者是悬崖峭壁,碑权拓有流传下来的,但没有署名的书法家,文字为篆字;汉代多书于竹片和绢帛,有汉简,文字为隶书,也有些变体;隋唐逐渐演变为楷书,行楷,行草,草书之类。
现代书法家中个人比较推崇于右任,他创建了标准草书,算是有所建树吧。

2、为什么赵构被称为逃跑皇帝

赵构先后被封为广平王、康王。靖康元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张邦昌一起出使金国求和。后因赵构表现英勇,金人要宋用肃王换 赵构。后因被派往金营谈判,经过磁州时,州官拦住了他的马,不让他北去。陪同的兵部尚书王云因出言不逊被百姓打死。赵构害怕自己被金国扣留,便驻留,称河北兵马大元帅。这两件事情给当时19岁的他留下阴影。后来一番周折赵构称帝。但他不相信老百姓的义军,也没有实力。而且奸臣当道,迷惑皇帝。才让他面临金军,几次逃跑.........这是后人的浅显的评论罢了!

3、宋高宗赵构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背景,越详细越好(包括做皇帝之前以及人品性格特点等等详细的资料)

宋高宗(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绍兴三十二年(162年)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著有《翰墨志》。 赵构生平- 赵构生平 赵构本与皇位无缘,然而,靖康之变中,赵宋宗室多被金兵掳去,惟独赵构成了漏网之鱼,“中兴之主”的位子自然非他莫属。靖康二年,时年21岁的赵构登基,重建赵宋政权。 赵构后宫- 赵构皇后——吴氏 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兵变时,吴氏身穿戎装,跟随高宗左右、英姿飒爽,颇有胆略。- 香消玉殒李师师和苟且偷生韦太后 一个承欢卖笑,一个母仪天下,两人地位相去何啻霄壤!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宋高宗墨迹- 赵构《草书〈洛神赋〉》 赵构在政治上的庸怯早有历史定论,但在书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 赵构·翰墨志 《翰墨志》一卷,赵构以其自身的学书实践向往古典气息的高雅风格的书法道路,主张并强调书法的基础在于古典。 统治功过- 赵构与岳飞- 饶凤关之战- 富平之战- 和尚原之战 后人评说- 赵构与秦桧共位的时代- 赵构驻跸金鳌山- 赵若舟:赵构是个好皇帝- 王曾瑜:岳飞之死更多>> 影视文学作品《宋赵构书养生论卷》《白居易诗洛神赋》正说宋朝十八帝《细说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电视剧《八大豪侠》《宋赵构书养生论卷》《白居易诗洛神赋》正说宋朝十八帝《细说宋朝》《南宋史稿》《宋高宗》电视剧《八大豪侠》

4、求有关宋高宗赵构

高宗赵构简介
高宗赵构,生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五月二十一日,为徽宗第九子。母亲韦氏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嫔

5、都说宋高宗赵构是“卖国贼”,他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人们对宋高宗赵构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赵构重用秦桧,杀害岳飞,是一个昏君,是“卖国贼”。其实,赵构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赵构

1政治上

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创建了南宋政权,经过不断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固了政权。

他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客观上来说,为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础,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宋史》把赵构和刘秀相提并论,定为中兴守成之明君。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赵构

2经济上

宋高宗推行经界法,鼓励流民种田,他在位期间始终未对流民收取租赋,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宋高宗在位期间,鼓励海外贸易发展,推动航海技术进步。还在临安创行纸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3文化上

宋高宗擅长书法、绘画,影响了南宋书法的发展方向。他对书法理论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他还提倡大众研习书法,对南宋书坛的兴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赵构的书法作品

宋高宗热心保护古代书画名作,整理和收集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许多古代法帖名画。

宋高宗赵构有《渔父词》十五首等作品,存词不多,艺术性高。

4接班人选得好。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5岁的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

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赵昚在位期间,史称“乾淳之治”。

赵昚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赵构一直健康的活着,赵构对赵昚有一定的影响,说起来,“乾淳之治”也有赵构一份功劳。

6、赵构的艺术成就

赵构在政治上的功过先不评论,但在书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前有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米氏父子,其实赵佶与赵构也完全称得上父子名家。

赵构在其《翰墨志》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赵构书早年学黄庭坚,又学米芾,颇受时风影响。即位后,力学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现存的《岳飞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见虞褚二家的影响。赵构书法的黄金时期是他退为太上皇之后,据《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绍兴三十二年,赵构55岁,也算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从危困的局势和繁冗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在以后的26年里,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六朝,"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经过屡易典型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家面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谓"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草书〈洛神赋〉》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与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