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一谈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影响
休养生息是历朝历代明君开国都要执行的政策,天下甫定,百姓刚从民不聊生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百废待兴,当然要与民生息,好增强生产力与国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稳固统治
2、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萧何革除了秦朝时一系列弊政 这个请楼主百度下萧何 到了 文帝景帝推行黄老思想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3、休养生息政策给西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有利于从战乱中恢复,巩固了西汉统治,农业和经济得以发展,利于民生,为后来进一步发展强盛奠定基础。
4、休养生息的主观与客观原因是什么
休养生息的主观原因是汉廷推崇黄老治术,客观原因是多年战乱导致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时间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一)主观上,汉代推崇黄老治术。经过秦国后期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西汉建立后,急需统一思想,稳定民心。而汉初国家统一后,“东西异制、郡国并行、法俗兼存、秦楚杂糅”,东西文化差异很大,也需要一种思想去统一。此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既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又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刘邦立朝后,即令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故“道大于无为”。黄老思想在这个时候受到政治社会的重视,从皇帝到朝廷官员无不尊崇,汉帝、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皆读《老子》,尊其术”, 而萧何、曹参、刘安、汲黯、陈平、吕后、司马季主、安丘生、王生、黄生等也都是著名的黄老思想的信奉者。在黄老思想占社会主流的情况下,汉初整个政治社会侧重于黄老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垂拱而治。
(二)客观上,任何朝代在经历国家大动荡后,都需要发展生产,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汉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极其恶劣的。与此同时,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动乱和楚汉之争,生灵涂炭,汉初政权与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对比不占优势,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改变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黄老治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思想, 正适应了该时代的要求,从而休养生息成为汉初治国理念。而这种治国理念的实践,也证明休养生息政策行之有效。据《史记》记载,经过努力,“君臣俱欲休息余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休养生息,使汉朝赢得了宝贵时间,增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5、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目的是什么?客观上有什么作用?
休养生息目的:政策上实行缓和宽舒的办法,安定百姓生活,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客观作用:文景帝采取缓和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国家实力,社会较为安定,出现封建时代的“治世”,史称文景之治 ,同时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6、汉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效果如何?
1,从经济上来说,粮仓里囤积的粮食都堆积如山了,钱库里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70年的休copy养生息使国库充裕,资用足够。 2,从政治上来说,由于休养生息,匈奴的骚扰已经使汉朝北部边境民不聊生,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作业。民生遭到极大的破坏。
7、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有什么作用
修复了战争创伤,为后来的大汉强盛奠定了基础。其实历代建国之后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养生息,这也是维护统治稳定的一种
8、修养生息政策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太祖实行的修养生息政策
目的:安抚百姓,使其安土重迁,恢复遭受战乱的社会生产,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作用:明太祖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整个社会逐步地稳定下来。
汉朝的休养生息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即皇帝位,建立了汉朝,建都洛阳。由于出身平民阶层,又有秦王朝因暴政而灭亡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夺取天下的不易与百姓生活的艰难,所以格外注意用温和的方式统治国家。针对建国时的天下形势,他采取了这样几条措施来恢复正常的生产,并重建社会秩序:
首先是减轻田租,将税率定为十五分之一。与之前秦王朝的横征暴敛相比,这种措施无疑深得人心。
其次,当时的社会上有许多曾经因为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刘邦下令全部恢复他们的平民身份。这样一来,许多人就从富户的奴婢变成可以自由耕种的平民,这对于恢复生产无疑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对于复员回家的军人,中央也给予免除徭役的奖励。
第三,继续推行秦朝按照军功授予田地和房屋的政策。这也是一项安抚人心的措施。
第四,号召在战乱中逃亡隐居的人回家,恢复他们在原居住地的爵位和田宅。这项措施也起到了发展生产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
最后,为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中去,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制,他们不能穿丝衣,不能乘车,需要缴纳更多的赋税。这是由汉初重农轻商的思想决定的,在当时的人看来,商人只会转卖产品,却不能自己动手创造衣食财富,对社会没有什么益处。当然,这也是在国家刚刚建立,物质资料贫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思想。等到后来生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需要交流转运的剩余产品时,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就被人们重新认识了。
9、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内容和作用
一、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内容:
1、解甲归田: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刘邦鼓励士兵回乡生产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劝民还乡: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登记户籍,恢复原有田宅,这样及增加了社会劳动力,又增加了缴纳赋税的人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释奴为民:
因饥饿卖身为奴隶的释放为平民,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劳动力。
4、十五税一: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休养生息的作用:
①巩固西汉统治;
②推动经济发展;
③奠定强盛基础。
汉初汉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措施,他的后继者文帝和景帝继承了汉高祖的既定方针,继续推行一系列治国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盛局面称“文景之治”。
(9)休养生息的影响扩展资料:
1、文景之治简介: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无为而治思想
汉帝国建立之初,利用民众对秦王朝残厉法制的不满,顺从民意,进行了政治改革。为与民休养生息,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规范,倾向于不妄为,适于每一个人。
无为政治看起来有消极保守的倾向,从另一种种角度看,却透露出科学的客观主义的精神。这种政策强调行政上不妄为,少有急切的举措,避免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这种政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进步。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各项政治措施实际上都围绕着无为而治的思想展开,并适当补益损革,使得汉朝国力逐步恢复。
文景时代比较宽和的政治空气,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书·食货志上》说,“文帝即位,躬修位节,以安百姓”,对于当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0、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主要措施: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影响: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试题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影响:使得汉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加强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成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