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木火土金水养生

木火土金水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1 04:19:00

1、五行的顺序金木水火土还是木火土金水?这些顺序代表什么呢?

五行设计的范围太广,在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顺序及含义。

有兴趣就看下去,没兴趣就算了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五行归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方位 东 南 中 西 北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 丑未 申酉 子亥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形 矩形 尖形 方形 圆形 波形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五智 仁 礼 信 义 智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唇 鼻 耳
五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
五魄 魂 神 意 魄 精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温 温 热 自然 凉 寒
六神 青龙 朱雀 勾陈 腾蛇 白虎 玄武

2、五行是如何把人归类为木火土金水的?(不是人体五脏的归类)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金能传热(能),吸热(能),散热(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气,蒸发水气,冬天口鼻可见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气是热热的,为肺金受心火生热,蒸发水气成热(能)所生之余热(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肤之表,皮肤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热、吸热、传热之功能,夏天热汗多,汗亦与呼吸之散水气同,汗多则肾排尿少,冬天汗少则尿多,是为肺「金」调节体温、吸热、散热、传热使温度上升,下降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热(能)自然界太阳为君火,地球的内热为相火,心为君火,肾中之阳为相火,火藉金而传,营养火化生热(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热的能源,运动心跳加速,则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气,以散心火所生之热,风断即气绝,气绝即身死,人死体温散失,体温即是火,身体骤冷,皮肉腐烂,「水」汁无火蒸动气化而流失。

木为生火之源,肝为木,肝主筋脉,护卫血液,使血液有沟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热(能)泛滥,内经言:「肝脏血,卧则血归于肝(即肝如电流之充电)」,醒后肝血源源不断供应心脏利用,心因以产生活力(火),肝供应心脏血液,肝血尽则疲倦欲睡,睡醒则肝如充电般充血而体力恢复。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学药物中毒与风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归于肝,则肝无血以供应心脏(火)使用,故人始终疲倦嗜卧,醒则口苦口干,肺金吸热散热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热,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脉,受风寒不能护卫血液循环,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为木生火,而金克木。

肾为水脏,中医学上的补「肾」壮「阳」,「阳」为生命的生生之能,「肾」为生命之始,「补肾」是补生命之源亦即是补全身,「壮阳」即是强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补肾壮阳,而不是狭义的补男人的阳具。
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强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又曰:「肾主骨,骨主髓。」肾主骨,肾为水气所生,骨为筋、脉「木气」联结之支架,肾中之阳强,则可使肝木生长茂盛,肝木强则心火之能源能获得供给无虞,活力旺盛,肾中之阴水旺,则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肾水旺则火自平,故曰滋阴降火。

脾属土,土能生养万物,脾主肌肉,土旺则饮食健而肌肉强,甘津之气布溢,全身得以润泽,肌肉强能致皮肤具弹性光泽,发挥肺的吸热、散热、传热功能,食不甘美则肌肉衰,致皮肤弹性失,肺金气弱而元气衰,是为土生金。

天气下降为雨、为水,水气上升为云为雾,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下降为雨为水,大家都能看见,水气上升为云、雾时,除廿四节气时,大家都不易看见,肺强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顺畅,肺衰金弱,水不能气化上升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气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为肿,是为今日尿毒症,为肺、肾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脏各司气的上升、下降、扩张、收缩与稳定,即身体五脏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将空气吸入体内,是为气的收缩,肝木将空气呼出体外,是为气的扩张,心火将凝结之气能加热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气的扩张,肾水将气凝结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气的收缩。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缩不能太快,扩张亦不能太快,是为气的稳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为气动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电、能的传动,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扩散、收敛与稳定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故圣人倡中庸之道,乃为「中」医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气化,与十二经络的「周易│即易经」││乃为医疗获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观之今日科学再怎么进步,药物再怎样特效,就像再好的农药亦消灭不了虫害问题,而最终的受害者仍是人类本身,医疗科技的进步,解决不了人类疾病、健康问题。甚至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为解决此问题,只有让人类重新认识中医学理││十二经络病变,阴阳五行的均衡之脏象学说。

中国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参考资料:
http://www.point2k.com/showtopic.asp?TOPIC_ID=47629&Forum_ID=10

人体与五行学说
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等,皆属阴。「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皆属阳。
人体中有精、气、神三宝。生理活动归纳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殁等功能。人有阳气与阴气,若阳气虚弱则病显虚寒症,若阴气虚弱则病显虚热病。故曰:「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也。」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绚丽,变革香宝。
木生茁长,登发升高。
水生滋润,寒冻酷冽。
火生炎热,燥闷引烦。
土生融和,万物绿化。
此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忧、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产生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人整体脏腑循环,密切相连矣。

常观病理变化,有寒热、表里、虚实之疾病,其特征如下:
发热脉浮紧、恶寒无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实症。
发热脉浮缓、恶风有汗,乃病显外感风寒表虚症。
寒热往来、口干唇裂、头晕目眩、胸腹闷积,乃病显半表半里之症。
发热不畏冷、无时无刻出汗、口渴便秘,乃病显里实症。日常畏冷自汗称之阳虚。五心烦燥、颧红唇干、盗汗称之阴虚。
故疾病有阳阴之症,须观察日常病理变化而言。五行辨阴阳,阴阳辨五行矣。以上为人体各部门与五行循环有密切相关也。

参考资料:
http://www.jilinfojiao.com/webhopebook/lcbook/bcpj/003.htm

3、五行中木火土金水各的所胜与所不胜是什么

『为您算的运程』:健康方面,只要稍留意与关节及皮肤有关的问题便可。
『宜佩带的饰物』:绿幽灵佛豆吊坠(或作为护符随身携带)
『适合乔迁居住的楼层及朝向』:7、19、南北朝向、坐北朝南
『适宜相伴的配偶星座及属相』:摩羯座、水瓶座、巨蟹座、属龙、属猴等
『八字喜用神』:「木」为此命的「喜(用)神」
『周易算卦』:雷天大壮(大壮卦)壮勿妄动
『催财的摆设』:大势至菩萨;
『黄道吉日』(结婚/订婚/注册/领证/搬家/提车/装修/乔迁/开业/动土/出行/生子/摆酒):1月9日
『吉祥的纹身、十字绣图案』:一款图腾九尾狐图案
『本月幸运色』:rose 玫瑰红
『本月幸运数字』:「81」
『本月幸运石(水晶)』:虎眼石;
『本月幸运花』:大叶黄杨——坚忍
『事业上有效好发展的职业』:广告创意指导、国际营销商、程序设计员、环保工程师
『求桃花姻缘方法』:找来一面心型的小镜子,在上面哈上一口气,然后用中指在镜面上画桃心,一边画一边说:愿我的另一半快快出现。

4、请问五行木火土金水是啥意思这人土命遇到火命土变好?

五行是命理的主要成份,金木水火土是一种气,并非指我们所看的到摸的着的真金木水火土。土遇到火能变好是火生土的缘估。

5、按五行(木火土金水)来划分人的体质,木行人,火行人……,哪种体质的人比较多?

“木行人,火行人……,”
中医没有这么表述的。可能见于八字、面相等学科。但也用“木型人、火型人”。
五行理论渗透中医学各个领域,主要是五行配五脏。
人皆有五脏,因此,不存在单纯的哪一行人。
人的体质类型,多半用寒热温凉、虚实阴阳区分。是五脏五行之气综合作用的状态。
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调养。
北方人,多热性、实证,南方人多湿热、虚证。
但,也不绝对。个体差异很大。
总之,南方偏湿热,南方人饮食也是滋腻的东西较多。北方干燥,且需耐寒,因此,体热人较多。

6、求问木火土金水的顺序说明了什么????

木火土金水这样的排序就是顺位相生,隔位相剋。
顺位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隔位相剋,就是第一位的木剋第三位的土,第二位的火剋第四位的金,第三位的土剋第五位的水,第四位的金剋第一位的木,第五位的水剋第二位的火。
木火土金水这样的排序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和记忆五行间的生剋关系。

7、什么是养生文化

一、养生文化概述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养生文化特征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 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三、中医养生观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四、阴阳五行与养生 祖国传统医学的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它所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肝心脾肺肾’,我们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清、调、补,以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平衡。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吸收一些有害物质,而使身体受到侵害,因此首先伤害到的是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先天之元气(肾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功能有无伤害,人体所需的能量是靠脾胃吸收、运化、输送到全身,然后调心肝肺之气血,补充肾之元气,预防病害侵入。 通过五脏六腑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五行以生克来调节体内脏器而达平衡,就五行而论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季春夏长夏(中)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等等。这些人与自然的现象为我们养生保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道理之说,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属性,人与自然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可分隔,木曰曲直升发、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为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水润下为阴而水面为阳水底为阴,这说明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思想,人与自然都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孳生、衰亡。犹如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相互资生、相互助长身强体壮延年益寿,而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影响都会累及其他的脏器,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胆、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也同样受累。 在了解五行与自然界的关系后,可分析可能发生的疾病,因而推演出方位、季节、邪气、脏腑及口味的变化,五官九窍的感应及神经的反射,无处不在提醒着你的身体改变的预兆,由此可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未然,预防保健,强体健身、清除体内毒素、调节体内机能、补充均衡营养,延年益寿。这即是祖国传统养生文化独到之处。五、健康与养生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离不开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但人为的力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以至避免夭亡,其关键就在于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没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已经得病则应尽早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善于养生的人,常先处理没有发病时的隐患,驱除潜伏于体内外的种种危险因素。 祖国医学以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全身各系统组织的协调统一,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理论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判断,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健康就是长寿的基础,而健康是指体内没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与毒素存在。目前人们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者占有5%,一类是患者占有15%,而约80%的人群是亚健康人群,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是没有发病前时常体内有所隐患,却无大碍的危险状态,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清、调、补,清理脾胃肠道;调节气血阴阳;补充营养不足;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要提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疾病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由此可见人们在平时的养生保健是何等的重要,往往致病因素已在体内潜伏而未发病的状态下,很容易忽视,认为自己处在健康状态,谁知身体犹如大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把潜伏病灶祛除,才不至于身体受损,而人们往往是得到疾病的信息后才开始补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体质犹如冰块般坚实,必须平时注重保养、保健,而在遇到流行病灾时,就可轻松避过了,那么在平时应该如何保健养生呢?首先要明白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要靠阴阳五行的作用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平衡,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时节、地域、时间的状态下要有不同方法进行调补,方能达到“天人相应”。

8、中医里说的:“金、木、水、火、土 ”分别指的是身体的那个部位。它们都有什么联系。

一般与五脏,五腑,五官,五体相对。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大肠









膀胱




小肠






9、真正的练气和养生,到底是什么?

养生就是养气 练功就是练气

有人觉得,不管是“太极”、还是“阴阳”或者说“道”,都是太复杂、太玄妙的东西。其实,它都是一个概念,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怎么去理解呢?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阴阳两个方面构成的,都是阴阳二气交感而形成的。谁能逃脱阴阳?谁能逃脱寒暑?宇宙万物,就是在这一阴一阳,一热一冷,一虚一实,一动一静中运动着变化着的一团气。人和宇宙一样,也是这样的一团气。“气”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一不呼吸,一“断气”不就死了吗?把人放在一个真空的没有“气”的环境里,人也没法生存。这就说明,人自己本身有“气”的运行,和外界也有气的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气在人就在,气熄人就亡。就是这两种气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人身体的健康与否。人不断地与大气进行着交换,不断地吸清呼浊,就这样维持着生命。所以说,养生就是养气,练功就是练气,气是人生命的本源和根本。 

运气练功会走火入魔吗?

在王道医的道医馆,笔者看到王道医教一位病人以蹲起配合呼吸的练功方法,来辅助他治疗胃病。这位病人问王道医:“这是气功吗?练气功会走火入魔吗?”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王爷解释道:“让你这样练气,是针对你的病,来疏导你的胃气和肝气。气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随便练习,必须有人指导。如果一个身体非常虚弱的人,他本身就气不足,最需要的是守住身体中气,如果像这样吐纳疏导,对他一定是非常有害的。练气功是会走火入魔,但你一定是没有指导,没有适应自己的身体状况造成的结果,所以一定不要随意练气功。”

10、金,木,水,火,土,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行
12时辰对应五行,真的假的,你怎么知道呢?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家解读刘玉珍张睿老师关于阴阳五行理论最科学的解读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她不但没随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不但不是一些人不懂扣上的的认识论,而是现代思维哲学的大成,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真正的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功于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在地球这个视角其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间就是通过东南中西北显示出来的。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那么,气血在生理活动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

与木火土金水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