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太极拳对人体养生康复的功效

太极拳对人体养生康复的功效

发布时间:2020-07-10 20:08:45

1、太极拳对哪些疾病有养生治疗效果

太极拳老师一直告诉我们,太极拳不治病。我自己个人体会,活动筯骨的效果在正常练习的前提下是很有效的。
对腰脊部的疾病,如果练习得当有一定的好处,因人而异。
刚开始练习时,对于减肥有一定效果。
正确练习下,可以纠正低头耸肩的毛病。培养人的气质。
有些体质弱的人,可以参加,我遇到过几个康复期的病人,一起练习,感觉他们精神好一些。
也许对于贫血有一定的效果。
正确练习的情况下,对腿部有一定的改善,不过大部分人开始练习不得法,反而不好。
经常练习太极拳会长力气。对感冒的抵抗力也会增强。

2、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不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都首先是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在学习太极拳放松用意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明白更多运动之理。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倒好处。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放松。
太极拳的放松是用意的,积极振作的。所谓放松,目的就是要消除拙力,去掉僵劲。要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只要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去完成动作过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太极拳,就会逐渐产生一种轻灵而又沉重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这种锻炼方法能够引人入胜,在练拳过程中会越来越感到趣味无穷。在生理上,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陈鑫的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就是说,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3、太极拳是现代人最佳的养生方式,对身体都有哪些好处呢?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连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1.练拳

练拳:变着转接是关键。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上下左右相间,左右相行。阴阳虚实。顶劲虚实,拳到身到,静入水动如海啸。

2.练意

练意: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要练意。形体、动作、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3.练松

练松: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4.练气

练气: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5.意气合力

意气合力是太极拳综合理论,练拳、松、息、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1)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

有一篇文章讲:中国是“急之国”,认为现代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车要高速快速,飞机要直航到达,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等等。这些浮躁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绪。

(2)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太极拳讲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也是怎样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在与人交手时,别人来袭击你,而我不以气力去抵抗,而是顺着对手引进落空。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与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亏”,这也是处人之道。另外,要舍得,能“舍”才能“得”。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坦坦荡荡面对人生和生活。

(3)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王廷的《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太极拳要求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太极之殿堂。若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不会进入太极拳的高境界。

(4)谦和厚道。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学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另外,要学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郑板桥题词“难得糊涂”。“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钝,但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的评价沉着,聪明的“傻子”,厚道人,吃亏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这种人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行的人。

(5)淡泊名利。

太极拳讲松,怎样松?放下“包袱”才能松。人生最大的“包袱”是什么?就是名利。名利是人们心中“包袱”的代名词,其实,放下名利这个“包袱”最难,尤其在当代社会,人们把名和利当作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了钱,钱就是去不掉的“包袱”。但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练拳之人要学会放松,就要淡泊名利,要行的端,做的正,不能贪婪,不能欲望太重,不能损人利己。

(6)做人要留有余地。

留余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做事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清朝,河南有个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太后而闻名于世。康家由明朝至满清至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

康家的家训就是《留余》。并刻于匾上世代相传。匾上还书有南宋时一位道人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就在这种留余思想指导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太极拳也讲留余,拳理说:“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与人交手出拳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人做事时也一定要留有余地,说话也要留余,不可浮夸、说大话,这也是修炼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7)尊师重道。

这是武者必备的武德。也是学拳做人的第一要务。俗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拳做人,最重要的是尊师重道,不忘师恩。

总之,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修炼人格的过程。学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太极拳必须道技并进,术德兼修。修炼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谦和宽厚的胸怀,清静淡泊的心态是学好练好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真谛的必备条件。净化人的心灵,涵养人的修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太极拳重在内修,就是自己修炼自己的本性。

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了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及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数不胜数,随着科研的进步,将会把太极拳带到另一个高度。坚持练习太极拳能预防疾病,还能陶冶情操。

4、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太极拳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容易见到,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上太极了吗?因为太极拳极具养生意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静心修身的作用。太极动作慢,但慢得有道理。有研究指出,太极与缓步跑同样对心脏好,但前者消耗体力较少,适合任何人—包括病人—练习。练太极要集中精神,过程中练习的人必须调整心态,放下压力。
有关太极拳的哲理发端于道家学说。道家的阴阳学说、道法自然学说、内丹学说和养生学说等,都对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性、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成为太极拳的基本取向。
太极拳的养身健身机理,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健脑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意动身随,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太极拳全身放松、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
二、练身
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有助于防治颈椎病的症状等疾病;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对腰背等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太极拳注重节节贯穿,周身一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功能增强;同时练极拳也是需要配上好的太极服,这样不仅效果会更佳而且也是对太极文化的认同。武笙缘的太极服还是值得认可,之前有给家人买,穿的舒服而且也有舞台的效果。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平衡性与灵活性;太极拳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还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于视觉神经的锻炼与视力的改善等等。
三、练气
中医养生主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习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体气血循环,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太极拳有延年益寿之效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来,太极拳明显地向着养生保存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澄甫要求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持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也道出了防跌的功能。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因此,经常练极可防老人摔跤,不但身体健康且延年益寿。

放慢练拳的速度、降低运动的难度和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和运动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时而异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倾斜。但与此同时,它依旧保持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5、太极拳养生功的好处

6、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与太极拳对人体养生康复的功效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