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24节气雨水养生

24节气雨水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0 18:05:47

1、雨水节气,女生怎样养生

这个抄季节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阳气微生,但北方气温变化大,人体对风寒邪湿的抵抗力会减弱,因而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影响身心健康,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的患者更明显。

由于春天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春季传染病较多发,易出现流行性感冒。为了消除这些袭不利的因素,除了要进行“春捂”外,还要积极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在饮食养生方面,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生发之时,过多食酸会损害脾胃,所以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的食品。且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也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

因此,雨水养生首先要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要多增加花样品种,如糙米饭、米线、河粉、包子、面条、大饼等,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荞面、燕麦、玉米面、高粱面外,还可以喝八宝粥和蔬菜粥来增加多种粗粮和豆类的摄入。

2、二十四节气雨水期间,从养生的角度看,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暖和的春天已经到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吃东西上来说,,春季要顺应天时,即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留意保护阳气,多吃点“升发”食品。

根据中医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应。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人肝,酸具收敛之性,故春季饮食调养时,应适当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品,如马齿苋、西红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而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品,也就是老庶民俗称的带有“升发”功效的食品,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葱、大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洋白菜、芹菜、菠菜、荠菜、茴香菜、黄花菜、蕹菜、蕨菜、莴苣、茭白、竹笋、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另外,很多地方为了迎接新的一个春天的到来,还有吃春卷和春饼的民俗。

[春饼的做法]
将面粉用开水略烫,揉合平均,制成薄饼后烙制而成,然后将春饼卷入不同的熟菜食用。春饼内卷的熟菜可分为荤素两种,荤菜包括肉丝炒韭菜、肉丝炒菠菜,或将酱肉、酱肘子、熏鸡、酱鸭等切成细丝,再加上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或甜面酱;素菜包括炒芽菜、炒韭黄、炒粉丝或将三种菜一起素炒。

[春饼的特点]
荤素搭配,营养价值高,且光彩金黄,外酥内嫩,葱油香味浓,满嘴尽是春天的味道,心里顿时也一片阳光。

3、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节气之后,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湿邪留恋,难以去除,因此,雨水节百气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此,养脾首先要调畅肝脏,度保持肝气调和顺畅。饮食上要保持均衡,五味不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养脾气,外清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回勿受凉。少食生冷之物,顾护脾胃阳气。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有健脾的功效。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答胃功能的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

4、24节气中雨水的习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公历2月18—20日,是雨水节气。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后,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降雨逐渐增多,但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5、24节气雨水人们会干些什么

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是干爹)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


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

6、春夏秋冬共计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该怎样合理养生保健?

其实,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来看看中医药专家们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表吧!

节气:小雪、大雪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因为梨能润肺清热、养阴生津,对于刚入冬的燥咳效果很好;可用梨和蜂蜜隔水蒸熟吃。

中医认为生吃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生吃效果更好。但脾胃虚寒者不要生吃萝卜。

节气:冬至、小寒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发明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伤的百姓。

节气:大寒、立春

大寒前后,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

节气:雨水、惊蛰

正月是新年,为赶回家过春节,火车汽车上人多温度高,易出现上火、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建议在车上少吃辛辣及卤制品,不妨吃些柚子、黄瓜等降火。

节气:春分、清明

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很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与四季相应的二十四节气与人体的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四时以养五脏,能使人阴阳平衡,重获健康。

7、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季节,气温开始升高,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知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道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版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权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与24节气雨水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