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懂点养生

懂点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10 13:27:51

1、为什么要懂点养生知识

因为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死了一了百了。而且身体总是出毛病自己也难受不是吗,还要麻烦别人照顾你

2、女生说好会养生怎么回复

一切正常吧 有男人照顾 自己会打扮 应该就这样吧

3、招聘有没有五十到六十岁懂点养生医术的人,和我联系

是否合作,不是简单一句话,要从多方面考虑的,这句话你会理解的,而且双方都是这么考虑的。你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4、什么是真正的养生?

5、养生谁懂啊?详细点?

吃的方面:以天然无加工为主,多吃清淡,水煮和蒸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远离油多味重食品!同时也尽量吃的食物多样化!
多运动,平时没事可以多跟亲人朋友一起到户外散散步,每天至少大笑一次,少生气,保持心情的愉悦。
尽量不要熬夜,晚上不要超过11点睡觉,每天早晨起来刷牙后的第一件事是喝杯温开水(里面也可以加点蜂蜜,可以帮助便秘的朋友),晚上9点时也要保证喝杯水,9点后就精量不要喝了。
保证睡眠的质量,睡觉时要在空气质量好,无风吹的条件下最好!

6、养生有哪些方面

学习中医啊!中医最懂养生了。
没有基础可以从中医手法上学习、和功法上入手啊!
抻筋捋骨法是一套不错的手法,及能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7、有哪些养生技巧?

要成为一个懂养生的人可不简单,因为我们要规避所有的健康谣言、找到合适自己的养生技巧,然后日复一日的坚持。

健康不是喊口号,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的就是一点技巧、一点坚持。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抓好三顿饭,远离假养生,回归真营养;

【锻炼】50练肌肉,60练韧性,70练全身;

【心理】夸奖别人,欣赏自己;

【防病】防慢病,补短板,养正气。

指导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武韬;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丁敏敏;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陈志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彭国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福国。

饮食

远离假养生,回归真营养

抓好三顿饭,健康不用买

每天吃适量的蔬菜、水果、干果,1000毫克钙质,并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用合适的维生素和营养品。

中老年人有个大问题:人过45岁,所需的能量减少,要适当吃得比以前少。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逐渐退化,但是需要的营养种类却一个也不能少。因此,中老年人抓好三顿饭是个技术活,单吃一样东西是不行的。

如何远离假养生、回归真营养。三顿饭怎么吃?丁敏敏建议:

1、控制每天膳食总量,吃七八分饱最好。

2、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新鲜的鸡鸭鱼肉豆腐蛋奶都可以吃。但需要比年轻时摄入更多的钙、铁、锌、蛋白质、维生素。

3、建议每天吃素菜不少于1斤,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最好。

4、每天补钙1000毫克,绝经后的女性尤其要补钙。

推荐食物:牛奶、豆腐干等豆制品、榛子、苜蓿、河虾、苋菜等。

锻炼

50练肌肉

60练韧性

70练全身

健身专家陈志刚指出,中老年人不锻炼易骨质疏松,但锻炼要适度:

45~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适度增加锻炼,以缓解肌肉下降的速度。

项目:每次锻炼,可安排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在有氧运动如慢跑后,可安排3~5分钟的爆发力练习,如快速的冲刺跑50~100米,间歇的做3~5次;游泳后可连续做10~15次的原地收腹跳,做2~3组等。

频率:每次运动应包括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基本保持锻炼2天休息1天这样的节奏。还可根据爱好,隔三差五参加些球类运动等集体运动。

55~65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在锻炼中增加些柔韧性锻炼和灵活性锻炼,延缓神经系统的衰退。

项目:每天可安排20~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等身体充分的热起来后,做15~20分钟的拉伸锻炼或力量锻炼。

频率:可每周锻炼5~6次。

70岁

这个年龄之后身体机能大幅下降,不适合长时间的锻炼,运动方式要更加缓和。

项目:以动作舒缓、强度易控制的运动为宜,比如走路、打太极等。

频率:应把每次锻炼的时间减短,增加每天锻炼的次数,可每天锻炼1~2次,甚至3~4次,每次锻炼的时间可据身体承受能力,持续20~30分钟。

75岁后

人老了之后运动能力逐步丧失,不要锻炼太多,更不要强迫自己。锻炼的原则是:能做什么运动,就做什么运动。

项目: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要在承受能力范围内,最好有子女在身边监护。

频率:每次运动20~30分钟即可,每天可早中晚锻炼3~4次,坚持每天进行。

心理

活在当下

心理平衡

养心养德

人们对身体每天都会进行自我清洁,还会定期进行身体的体检,其实心理也要每天都进行维护,经常问问自己心情好不好。

人到老年,养生重在养心和养德。仁者寿,就是这个道理。打好自己的牌,过好自己的日子。一直活在过去的人是抑郁的,一直活在将来的人是焦虑的,唯有把握好当下。陈福国教授说,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变中,把握自己,活好当下,是重要内容。

防病

防慢病

补短板

养正气

彭国球教授建议,50岁时,重点是预防慢性病、肿瘤和急性伤害。

到了60岁,大多数人感到体力明显不如以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卵巢衰竭等疾病悄悄来临,阻止慢性病恶化尤为重要。建议:

每年至少做1次健康体检。每次的检查结果即使正常也不要随便丢,这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一些异常指标的项目,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

人的健康状态不是由自身最强壮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而是由最薄弱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所以“补短”更重要。要了解自己现阶段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同时学习保健和急救知识,如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异物急救术等。

保持规律的生活、工作作息。尽量不熬夜、不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坚持饮食和运动平衡、尽量少吸二手烟、少饮酒。

中年容易发福,但最多不宜超过标准体重的10%。

远离假养生,回归真营养,抓好三顿饭,胜过吃补药!给微信圈的朋友都提个醒吧!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8、那位懂医学的朋友能介绍点养生之道?

看到了上面的回答,令人生叹,教授就是不一般那,就我而言,所谓养生,就一句话:养生之道,生生之道。什么意思呢?
养生的道理就是使生命生存的道理,
具体做法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量运动。
有人建议你去练太极,五禽戏等
我的建议是最好找个专业的老师跟着学,特别是气功,练不好非但不能养生,还能误生。
对于《黄帝内经》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最好不要看,其中有些东西,如果你弄不好会有死人的可能,即使是专业人士,都不一定能真正把它弄透切。况且,他的版本也很多,其中错误也很多,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东西了。
还是那句话:养生之道,生生之道。

与懂点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