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华佗养生之道

华佗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0-07-10 05:45:42

1、华佗对自己的徒弟做了一些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就是宫刑。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只是有些野史有所涉及。

说到这个事情我们不妨来说说,其实这件事情还和郭嘉有关系的,在小说中戏志才是和郭嘉在一起读书的,也就是同窗了,但是其实郭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戏志才互换了名字,这样他们两个才能到华佗那里学艺,由于三国时期对于一个人名气是非常非常看重的,所以一个人的名字还有姓氏,都很重要了,可以看出你的出生,你的家世等等。

所以戏志才表示想要换回这个名字,郭嘉可能真的不是出生名门吧,如果名字换回去的话对他的仕途影响严重,所以就拒绝了,结果戏志才为了这件事情就起了报复之心了,给郭嘉下药了,好吧这个药并不是毒药,而是类似春药的,最终导致了郭嘉和华佗的侄女有了关系,古代大家都知道,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话,那女子一般都是要赴死的,华佗的侄女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的华佗当然就是非常的伤心悲痛的,作为一代名医怎么能受这种屈辱,所以就直接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想要拜师在华佗门下,就必须要被宫刑了,所以那个时候有的想拜师的人别无选择了,这其中就有冷寿光。

这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但是华佗弟子还是有的。比如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他凭借华佗创编的一种名叫“五禽戏”的锻炼方法最后竟活了九十多岁。作为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华佗不仅能治病,还会养生之道。

另外,有“药王”之称的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也是华佗的弟子,他没有学会针灸之法,但是却精工于药学,修神农旧经,后来做了曹魏军医,常常给曹操煎药。除了《本草经》,李当之还著有《李当之药录》、《李当之药方》。

2、你认为讲究养生的华佗如果活在当代,他会如何养生?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着名医学家,于公元208年 被曹操所杀害。当时,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佗见状,决然拒官辞职,选择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 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传他年逾百岁犹有壮容,身体非常健康。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 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近百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着名医学家,于公元208年 被曹操所杀害。当时,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佗见状,决然拒官辞职,选择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 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传他年逾百岁犹有壮容,身体非常健康。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 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近百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喜欢运动

华佗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与劳动锻炼。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削。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意即人们需要经常 参加体育运动(或劳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经常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从而生不了病。这就像门枢轴,时常使用转动,就不会僵涩失 灵。

模仿五禽

关于“五禽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 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 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 着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解说华佗的养生秘诀

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 的作用,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寰中”是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 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伦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 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五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 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 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 养料。在华佗那个年代,他虽然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能凭着长期的经验,总结出这么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 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由于华佗坚持练习“五禽戏”,脸似古铜,黑发满头,牙齿坚固,步履稳健,身体十分健康。在他所近百岁时,仍面若童颜,精神矍铄,动作灵巧,步履矫健。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人依法锻炼,也活到了90多岁,仍耳聪目明。因此,华佗的长寿,完全得力于“五禽戏”的锻炼。

关于华佗,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华佗,除了大众所熟知的神医之外,他还通晓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之术,有“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之称。

前些日子热播的《军师联盟》中司马懿虽然整日操劳政事,却很少生病,就连长期照顾患瘟疫的哥哥,也没被感染。司马懿几乎是同时期杰出人物中寿命最长的。留意剧情可以发现,司马懿每天都会练习五禽戏,连坐牢时也不间断,而这五禽戏即是华佗先生所创,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神态与动作而编创的一套养生运动,以养代治,健身长寿。

因此,若是华佗在世,在养车方面他应该会坚持“以养代修”“顺应自然”之道。

所谓“以养代修”也就是利用保养的时机,发现即将损坏的部件并提前对其进行养护和修理。而那些未损坏的部件也可以通过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达到养车不修的最佳效果。

所谓“顺应自然”就是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特性来进行合理的检测和养护。

比如:

春季万物复苏,车内灰尘和食物残渣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需要负离子臭氧消毒来祛除粉尘细菌。

夏季高温炎热,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让灰尘堵塞空调滤芯产生异味,因此需要对空调系统循坏清洗来保障车内空气清新,提升出行舒适度。

秋季的气候适宜出游,此时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内部若是不注意养护,则会影响出行时的动力不足甚至安全问题。

冬季温度寒冷,冰冻湿滑的路面也会对轮胎的抓地力形成考验,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为了安全考虑,更换冬季轮胎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也许没有华佗,但是先辈的理念传承了下来,车享家推出的四季养车年卡即是结合“以养代修”“顺应自然”理念的服务。根据四个季节不同的保养措施,一次搞定全年养车所必须的检测和养护,让爱车在精致的保养下达到全年无修,既可以保持性能节省不必要的修理费用,也可以在转手时卖个好价钱。恩,可以说是非常会养车的啦~

3、华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华佗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是个精通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并且知道养生之道的一位书生。他淡薄名利,不求富贵,沛相陈宫曾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想召他做官,可都被他拒绝了。他钻研医术,宁愿在民间做个医生,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他行医的足迹遍及现在的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深受群众敬爱,享有很高声誉。

4、养生之道?

5、华佗给运动做了哪些贡献

华佗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华佗在医疗体育方面也有着重要贡献,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他的学生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相传华佗在许昌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这个体操。说:“大家可以经常运动,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6、华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情:他性情爽朗刚强,淡于功名利禄,曾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谢绝沛相陈珪举他当抄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而且为人谨慎、负责,可从其为病人医治病痛中可看出。
医道: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知,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画像雕像集萃(20张)”。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道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7、华佗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巨大的意义

华佗确实为医学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

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记载。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8、三国志之华佗的全文翻译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9、华佗说的运动可以养生的道理是什么

1

与华佗养生之道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