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疯狂的老子养生,养生为了什么?为什么养生?
老子养生之道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放在一个装有猛虎的笼子旁边,让这兔子成天看着老虎而惶惶不可终日,对任何“美味”也不爱吃,也睡不好,结果不多久这兔子就萎靡不振,缩成一团,消瘦无力。
作为对照研究,另一只兔子则被放养在自然的环境里,结果十分健壮。从这个实验即可看出,精神、情绪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一、强调守中
老子说“多言致穷,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他还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意即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个整天,所以还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老子认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意即应该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东西。
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
老子的养636f70797a6431333361326366生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继承、发展。
如中国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儒家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二、静以养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细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有人说,老子可能是由于“入静”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并认为养生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量使心灵虚寂,要切实坚守清静;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事物尽管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叫做“静”。这成了后世人们经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经典的诀窍。
可见,老子在其着作中反复强调,要养生长寿,就要习静。他的这种见解,也被中国道家继承下来,如庄子、抱朴子、孙思邈,甚至苏东坡、白居易、陆游等大文学家在这方面都有文字记载留传于世。所以,老子不仅是大哲学家、思想家,而且也是大养生家。
老子养生十字诀
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十、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2、年轻人怎么养生
按时吃饭,少喝酒,少熬夜,尽量在家里吃自己做的饭!多做有氧运动!多笑'凡事不要生闷气!身心健康才最重要
3、高档养生保健的食品有哪些?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小米;绿豆;黑米;红豆;花扁豆;黄豆豇豆;麻豌豆;花生;决明子;蚕豆及zd其制品等。
2、肉蛋奶的选择:牛肉、羊肉、狗肉、鸡肉、肝脏、禽畜血、鲤鱼、鲫鱼、乌鱼、鳝鱼、虾、牡蛎、蛋类、奶及其制品版等。
3、蔬菜的选择:菠菜;番茄;香菇;黑木耳;冬菇;淮山;芹菜;南瓜;紫菜头;花扁豆;冬瓜;苦瓜;胡萝卜;黄瓜;生菜; 4、水果的选择:山竹果粉;核桃;青果;木瓜粉;桂圆;草莓; 青梅;百香果;雪莲果;莲子等。
5、其它:核桃、芝麻、花生、栗子、枸杞、莲子等。
最适合养生的应该权是生命汇168,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提供全面的营养,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
4、有人说老人才需要养生,有人说从年轻就开始养生比较好,哪个年龄段开始养生呢?
“有一种幸福,叫家里没病人!”这句话一直深深触动着我心,养生,只是一种规划!一种提前的准备!
一提到养生,很多人都会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或者现在那么忙,哪有时间养生呐,至少也要等到退休以后吧等等想法。现在就要告诉你,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养生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养生不仅是调身体,更是修道德,重身心,养生不嫌早,从小养成较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一、养生不嫌早,为什么年轻人需要提前养生?
白岩松说的一段话,很有道理!
如果爷爷奶奶懂得养生,爸爸妈妈不会耗尽家财去给他们治病;
如果爸爸妈妈懂得养生,我们就不用担心父母的医疗;
如果我们懂得养生,我们就不用给孩子增添负担。
养生,只是一种规划!一种提前的准备!
因为现在不养生,将来会养医生,也是给你最爱的人增加负担。健康是一种责任 !!
……留爱,别留债!
现如今,种种社会压力扑面而来,就业压力的增大,生活作息时间变得不规律,进而影响了身体状况,很多年轻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一些所谓的“老年病”也有逐渐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更别提中老年人了。
总之,养生不嫌早,年轻人需要提前养生。因为此时人体各脏腑尚未衰老,思想精神尚不成熟,只要养生得当,就可延缓衰老的到来,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年轻人如何养生?
1、切勿过劳,保证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的好坏关乎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必须保证睡眠时间,避免长期熬夜,积劳成疾。在22点至23点之间躺下,23点之前入睡最佳。
2.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积极的心态,切莫消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过于攀比,积极努力向上最重要。“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精神压力大时要主动进行自我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经常进行深呼吸,每日坚持运动。运动可以带来愉悦感,是缓解压力和疲劳的最好方法,建议大家保持每天行走3~5公里,甩掉坏情绪。
5、西方人是怎样 养生的
中西方养生保健方法差异之解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国传统的日常保健与养生方法慢慢重新为国人采用。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来剖析其中的科学原理,及其与西方之差异,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方法的优劣,供不同的个体来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国的传统哲学,无论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与养生。东方哲学崇尚简约,无论饮食、日常行为规范都无不体现这一思想。这一思想与西方具有巨大的区别。
先说饮食,佛教提倡素食,对此思想体现得最为极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简约,远离奢侈、浪费。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纤维的饮食,这与目前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从这一点往极致的方向推理,东方人比较像素食动物,西方人比较像肉食动物。通常来说,素食中纤维较多,比较难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较低,因而素食动物肠道比较长,以此来保证摄取足够的营养;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证有足够能量,因而肉食动物肠道较短就能摄取足够营养。饮食的差异很明显影响了动物的行为方式。素食动物摄取低能量的食品,其营养是缓慢长久的吸收,其各种肌肉的运动也相应和缓,因而爆发力通常较弱,但是耐力强;而肉食动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发力强,但是耐力弱。体现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强壮,力量大,但是擅长长跑的通常是东方人。
饮食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影响了行为方式,东方人喜欢和缓、优雅、低对抗、技巧性的运动,西方人通常喜欢粗野、狂暴、力量对抗型的运动。在养生方式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东方人喜欢的太极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欢球类、长跑这种高能耗的运动。
无论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运动方式,我认为其目的都是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的畅通。在东方说法是经络的畅通,西方的解释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体机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强等。中医的说法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觉得这个最好的解释了运动的保健功能。中西方采用的方式是殊途同归,但是代价不一样。高能耗的剧烈运动可以让机体血液循环畅通,但是过后往往比较疲劳。而较低能耗的太极拳及打坐放松的方式,通过较为静态的方式让血液全身畅通,过后一般会觉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跟崇尚东方的修为方式。采用低能耗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对个体来说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说明细胞的代谢速度慢,细胞的代谢速度慢,意味着你的细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数极限下,单个细胞的寿命更长,因而细胞形成的整体的个体的寿命就长。这一现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动作缓慢的乌龟寿命很长。基本不依赖现代医疗手段的东方修行和尚寿命非常长。目前东方人的寿命平均不及西方,个人认为这是医疗和生活水平差异造成,这与修行方式无关。
东方的修行方式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小,环保,低能耗。这无论是对物种还是单个个体都是相当有利的。人类的高能耗对地球造成的负担已经过大了,不加以适当控制,整个地球生物圈平衡就会被破坏,最终对人类本身造成的直接打击,可能会比其他的物种更大。
6、生命中最奢侈的10样东西,我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用心思考,我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
01
生命的觉醒和顿悟
生命的觉醒和顿悟是际遇,不一定与年龄有关,但与生命的历练有关。
活在当下,将会使你的生命、生活的每个层面多彩多姿,让自己活得清楚明白,对于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02
一颗自由、喜悦、充满爱的心
波兰爱国诗人裴多非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见,人最不可缺少的是自由,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拥有自由生长的灵性与个性。
世界因爱而感动,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比如爱,比如希望。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愿我们有一颗洁净的心、充满自由和喜悦的爱的心,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舒展。
03
走遍天下的气魄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吗?坐井观天的青蛙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生活,既要珍惜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又有走遍天下的气魄。
只读书是不够的,古人说:闻之不如见之。亲见亲历,增长见识。
走遍天下,看的多,听的多,学到的自然也多了,心胸也豁然开朗,不故步自封,博采众长,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04
回归自然
自然永远是最具包容性的,回归自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平静,美好,你可以去野餐、去探险、去浪,去体验生活。
自然的平静与完美,不会让人感觉焦虑不安,回归自然,远离尘嚣,让生命在自然的静谧中达到完美的境界。
05
安稳而平和的睡眠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过: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应抱着对明天的欢乐期望而入睡。同时,也应以愉快的心情早起,这是长寿的秘诀。
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有安稳而平和的睡眠,就有了健康的人生。
06
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一杯清茶、一本心爱的书、一次冥想、一小时健身,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听音乐.....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坐在那里发发呆,也能将心灵释放。
当一个人已经真正地体会了单独的喜乐,那么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他从他的单独那里引诱开,那么他就再也不会想和什么人搞在一起。
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07
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
灵魂伴侣,不是特定的一个对象,一种关系,他随着我们的成长阶段而呼应显现,便呼应出同等的频率对象。
灵魂伴侣并不一定跟我们终生不离,他的特质在于彼此心灵上的信赖和善解。
有一个人能够互相理解,彼此深爱,可以依赖又相互独立,是多么的难得。与君初相识,犹如古人归。灵魂伴侣,是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能带给我们精神上很大程度的满足。
08
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
懂你的人,可以称作是人生的知己。
他在你的眼神里读懂你的想法,能看穿你盔甲下的脆弱,能看穿你笑容里的寂寞,能看穿你欲言又止的无奈。
懂你的人不必解释,他是安静无求的,远远的观望,不言不语;完全的给予,无怨无悔,懂你的人,能够感知彼此相知的心灵,便是最暖的感应。
懂你的人,比爱你的人更珍贵,人生路上,任何时候都拥有真正懂你的人,是幸运,也是幸福的。
09
身体健康,内心富有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1,而财富、感情、事业、家庭.....都是1后面的0,只有依附这个1,零的存在才有意义,如果没有了这个1,那么一切将不存在。
不要在年轻的时候透支身体,这会使你痛苦不堪,养生,其实是养身和养心相结合。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内心的富有,内心富有的人善良,正直,充满正能量。
内心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裕。内心越是富有的人,越是看起来简单。内心富有的人,与世界为善,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计较。
10
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通过帮助他人来提升自我价值。
所谓“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没有什么比点燃别人的希望更能振奋人心了。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一个能感染并点燃他人希望的人,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最美好的人生途径就是创造价值。
这十大奢侈品都跟物质无关,从来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需要我们回归本心,用心思考,发现我们到底缺失的是什么,然后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7、养生有什么好处
所谓养生,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奢侈,也是一种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养生对我们身体也好,心态也好,都是一种提升,希望每个人都注意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