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太极传人的养生经中

太极传人的养生经中

发布时间:2020-07-09 21:59:47

1、李经梧太极传人闫芳的凌空劲是什么原理

李经梧太极传人闫芳的凌空劲是一种太极拳推手劲法术语,是一种借助精神作用、先声夺人的击发方法。欲发此劲者,先须以沾黏等劲吸引住对方,使之无可抵抗,进而威慑对方精神,此时发者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因感觉而致双足离地或后退。
凌空劲,属于气功现象,精神现象,催眠现象。师生之间由于长期相处,建立了默契,心意相通,大师发出指令,徒弟负责实施,二人合成一人。
凌空劲现象的形成与催眠是一样的,都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一、师生或医患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说什么信什么,完全放弃了自我的本能抵抗。二、学生或患者具有高
度的受暗示性。也就是说,听风就是雨,容易被暗示。太有思想的人、太有主见的人、太固执的人是被催眠不了的。三、大师或医生的催眠水平。

2、太极拳是现代人最佳的养生方式,对身体都有哪些好处呢?

养生太极拳理精法密,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由浅入深,逐阶进修,层次修炼,真修实证。按层次功阶进修,功夫深浅,各有功效。练一式得一式,连成一阶进一阶。进门学习,学一式练一式,学练结合,以练为主,以迅速显效。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1.练拳

练拳:变着转接是关键。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上下左右相间,左右相行。阴阳虚实。顶劲虚实,拳到身到,静入水动如海啸。

2.练意

练意: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要练意。形体、动作、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3.练松

练松: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4.练气

练气: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

5.意气合力

意气合力是太极拳综合理论,练拳、松、息、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1)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

有一篇文章讲:中国是“急之国”,认为现代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车要高速快速,飞机要直航到达,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等等。这些浮躁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绪。

(2)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太极拳讲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也是怎样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在与人交手时,别人来袭击你,而我不以气力去抵抗,而是顺着对手引进落空。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与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亏”,这也是处人之道。另外,要舍得,能“舍”才能“得”。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坦坦荡荡面对人生和生活。

(3)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王廷的《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

太极拳要求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太极之殿堂。若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不会进入太极拳的高境界。

(4)谦和厚道。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学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另外,要学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郑板桥题词“难得糊涂”。“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

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钝,但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的评价沉着,聪明的“傻子”,厚道人,吃亏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这种人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行的人。

(5)淡泊名利。

太极拳讲松,怎样松?放下“包袱”才能松。人生最大的“包袱”是什么?就是名利。名利是人们心中“包袱”的代名词,其实,放下名利这个“包袱”最难,尤其在当代社会,人们把名和利当作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了钱,钱就是去不掉的“包袱”。但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练拳之人要学会放松,就要淡泊名利,要行的端,做的正,不能贪婪,不能欲望太重,不能损人利己。

(6)做人要留有余地。

留余思想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做事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清朝,河南有个康百万庄园,因接待慈禧太后而闻名于世。康家由明朝至满清至民国历经三个时期四百年的时间,荫福十二代。

康家的家训就是《留余》。并刻于匾上世代相传。匾上还书有南宋时一位道人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就在这种留余思想指导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太极拳也讲留余,拳理说:“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与人交手出拳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人做事时也一定要留有余地,说话也要留余,不可浮夸、说大话,这也是修炼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7)尊师重道。

这是武者必备的武德。也是学拳做人的第一要务。俗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拳做人,最重要的是尊师重道,不忘师恩。

总之,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修炼人格的过程。学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太极拳必须道技并进,术德兼修。修炼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谦和宽厚的胸怀,清静淡泊的心态是学好练好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真谛的必备条件。净化人的心灵,涵养人的修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太极拳重在内修,就是自己修炼自己的本性。

看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了太极拳的养生功能,及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数不胜数,随着科研的进步,将会把太极拳带到另一个高度。坚持练习太极拳能预防疾病,还能陶冶情操。

3、手动病自除 武当太极传人5分钟养生功法怎么样

“太极养生”书《手动病自除》说明书 1.头颈部养生、四肢部养生、躯干部养生、常见病疗养功法,四大内容板块,囊括身心灵三位一体养生修持,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武当派太极养生。(《手动病自除》是体系性的修习导读); 2.“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符合道家养生的理论,取法于《黄帝内经》等中华医武秘笈,是专门为生活在都市中,从事脑力劳动,没有大块的身体锻炼时间的“城市人”量身打造的功法。未成书前,此功法即在韩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高档会所高级白领中秘传(《手动病自除》针对性强); 3.“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是武当松溪派第12代传人陈太平武学养生践行之作,其在太极拳业内是令人信服的大家。书中附录其首次披露的《我的武学之路》和《陈太平武学途径》,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陈太平。其医学临床功能已经北京香山医院院长司福河等专家、名医验证,并获首席推介;联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的石头·剪刀·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专业出版人打造的民营图书公司。该公司致力于打造造福于民的大众化读物,在国学励志、健康养生、畅销文学、女性自助方面有着独到的选题策划能力,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图书公司(《手动病自除》的可靠性); 4.《手动病自除》从装帧设计上看,是当下养生类读物的升华之作,综合了畅销书《手到病自除》的优点,更开创性地附录有“城市人不生病-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全解图谱,直观,而且好看、管用(《手动病自除》装帧设计的导购功能); 5.“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养生功法,每天只需5分钟,随时随地,易学易用,简单实效。《手动病自除》是在营销一种“绿色环保”的健康养生功法,鼓励传阅、传练,定价低至出人意料的26.80元每本(《手动病自除》的天然公益性); 6.“5分钟太极养生功法”的易学实用性决定了它可以使万民受惠。“太极养生”是国家提倡“全民健身”,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专利支持(《手动病自除》的国家价值观)。

4、据传太极宗师张三丰活了219岁,在古代他是怎么养生的?

张三丰是修道习武之人,发明了太极拳运动,勤练武功,所以身体健康长寿,但若说他活了200多岁,我觉得并不可信。不过张三丰比常人长寿肯定是真的!

 张三丰是明朝道士,隐居于武当山,据说因为发明了太极拳运动,活了两百百多岁,由于他健身有方,终年不着棉衣,人称“张半仙”。张三丰的太极拳运动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见真的很厉害。


 张三丰的健身之道以“内功”著称。所谓“内功”,就是指“以气养性,以气养心,以气养身”。张三丰的长寿秘诀有几个方面!

第一潜心戒言,意思就是要寡欲,慎言,达到心静,这就便于养气,疏通肌理,活跃脉络,增进健康。

第二静心寡欲,是说要闭目静心,气定神闲,才能感受到心里清凉恬淡,平静如止水。

第三清心恬淡,真心无妄,学道必须去掉虚情假意,真心向道,才会有所进取。

第四养心聚气,就是不要胡思乱想,把心养好了,中气就能强大起来。

若想长寿,多活几年,确实可以学张三丰的修身养性之法,心存善念,勤于运动,做做好事,练练太极拳。至于想要活两百多岁,长生不死,那就不要要当真了。

现在社会为什么这么多人练张三丰的太极拳,因为练习太极拳,除了可以身体健康长寿之外,还有其他好处,比如缓解压力,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经常练太极拳还可以让自己有个好的睡眠质量,更可以增加免疫力。

5、杨氏太极拳各代传人知名的都有哪些?

杨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
杨式太极拳是由杨禄禅(1799—1872)创始,师从陈氏太极拳名师陈长兴,传友武禹襄兄弟三人,亦师亦友。杨露禅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去掉发力等难度动作,经过后人努力,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第二代传人:

富周 侯得山 纪子修杨班侯 杨凤侯 杨健侯;

富周是当年杨氏太极传人杨禄禅在亲王府内亲传弟子大将军;
侯得山史**载的非常少;
纪子修在向杨露禅学太极拳之前就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因手臂被载货大车压过分毫无损而被人称为铁臂纪三爷。当时,纪三的看家本领就是岳氏散手,纪子修很少收徒,将太极与岳氏散手精心传给了张达泉;
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
杨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杨式大架子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富英  陈秀峰  龚润田  纪老福  冀福如  教莲堂  李莲芳  李万成  凌山  牛连元  全佑  万春  王矫宇  吴孟侠  杨少侯    杨兆鹏  张信义  张印堂   杨兆林  刘胜魁  许禹生  杨澄甫  杨兆元  张策  张敦熙    张义
杨澄甫是杨健侯的儿子,杨澄甫所定型的系列拳架有八五式(八五式太极拳又分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太极散手五个套路。目前,人们称杨班侯为代表的支派为杨式老架。杨健侯为代表的支派以杨澄甫所修订的拳架为准,称杨式定型架两大流派。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萧功卓  蒋玉堃  白忠信  范宝林  范宝林  范保林  张新庆  关钦  郭振清  韩会明  郝从文  贾治祥 林金声  潘河清  周志成  周志德  范铁安  郭连荫  孙继先  吴兆峰  顾丽生  刘东汉  翟文章  王新午 张虎臣  周遵佛  陈光恺  陈尚毅  陈微明  陈月坡  禇挂亭  崔立志  董世祚  董英杰  范亚夫  傅钟文 傅宗元  郭清杰  郭阴棠  郭子荣  郝家俊  姜廷选  讲延宣  匡克明  李得芳  李万程  李雅轩  刘尽臣 刘论山  刘希哲  吕殿臣  牛春明  裴秀荣  滕南璇  田兆麟  田作林  田作霖  汪永泉  王保还  王景星 王镜清  王其和  王旭东  王竹坡  魏心唐  吴志青  吴志青  武汇川  奚诚甫  形玉臣  徐岱山  阎月川 阎仲魁  杨凤歧  杨鸿志  杨绍西  杨振铎  杨振国  杨振基  杨振铭  杨振声  叶大密  尤志学  曾昭然 张钦霖  张庆麟  张种交  赵斌  赵桂恒  郑曼青  郑佐平  朱纫芝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崔仲三 杨振河马仲谦  黄永德 孟宪民 张勇涛 杨军  杨斌等等

6、太极拳到底是养生之术还是搏杀之术

所有武术,自创始之日起,都是为了搏杀。如果没有格斗技击的“武术",就不能称之为武术,划归为体操范畴。武术能够强身健体,太极拳除了强身之外,更注重内壮,涵养精神,强健五脏,在养生这一功能上更加有效。

太极拳自陈王廷刚创立的时候是搏杀之术。后来杨露蝉将太极拳广泛传播的时候,去除了一些法力阵脚的动作,适合更广泛的人练习。

7、名老夫妻的养生经太极十二拍的那个是第几?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栏目

8、太极拳的养生意义

与太极传人的养生经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