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穴百会养生

养生穴百会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09 21:37:52

1、为什么说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版云:“三阳五权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上。它与脑联系密切,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增加体内的直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百会穴的保健方法有4种。
(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3)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4)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2、百会穴有什么功能?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体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 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百会穴的保健方法有四。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其二是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其四是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神阙穴: 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
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
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
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其二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3、人体的养生穴都有哪几个穴位?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4、百会穴的功效。

按摩百会穴,能帮助人体达到疏通全身经络的功效,还能帮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因为中医认为,百会穴属阳,可以对阳脉起到很好的疏通调理的作用,也益于调整阴脉。所以按揉百会穴有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的神器功效。同时,如果人们在睡前的养生黄金时间,按揉百会穴,还有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功效,对健康非常有益。

5、按摩百会穴的好处

百会穴又名“百岁穴”。当人头痛、失眠、烦躁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百会穴。

穴位位置: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头顶的正中心。

保健作用: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功效。

主治疾病:头痛、痔疮、高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

按摩方法:经常按摩百会穴(每天100次)。

6、百会穴和涌泉穴在哪图解

1、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巅顶。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2、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6)养生穴百会养生扩展资料

更年期多揉涌泉穴 可滋阴降火

中医认为,肾阳气为“命门之火”,藏于两肾之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为水火之脏,水火共处一室。正常情况下,火藏于下,温煦五脏六腑,统领一身的气化功能。

当水火失济时,肾水不能收敛肾火,以致阳气无根,虚阳上浮,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常见的上热下寒症状有因高血压出现的头晕头痛、口苦、咽干、目眩,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潮热盗汗、四肢不温等。

7、我百会穴有坑,现在越来越深

正常的,百会是人体一个大穴位,是阳气注入的地方,每天按摩几次可以提升活力的。至于有个小坑,这个是头骨在成熟过程中留下的。其实很多穴位都在骨头上有明显的标志,有些还是凸出的。所以不要担心

8、我们都觉得中医神秘又高级,你知道哪些中医上的养生穴位?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医非常的神秘,只要把脉看一下气色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然后再拿一根针戳几下就可以把一些病治好。因为对中医的好奇,所以我也去看书学习了一下关于中医上养生穴位的知识。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知道的一些养生穴位吧。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个穴位叫做气海穴,其实这个地方就在我们人体的下丹田,在中医的针灸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它主要就是可以调养我们人体的冷暖,如果是体寒的人可以去做针灸的地方针灸一下这个地方。


第二个要介绍的穴位叫做百会穴。这个穴位就在头顶的中间线和两只耳朵的连线的交点,就算是不熟悉穴位的人也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它了。可以在这个地方通过按摩的手法缓解头痛和失眠,而且按摩百会穴对消除疲劳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个穴位是涌泉穴,这个穴位在脚掌上,它和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觉得身体特别地疲惫,或者是经常失眠,就可以去那种可以做按摩的地方请别人给自己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对于减轻这些症状非常地有效。或者是可以去艾灸,这样好像也比按摩还要更有用一些,没有试过的人可以去尝试一下。

在看了一些关于穴位的知识后我比较了解的也只有这三个穴位了,因为中医里的穴位实在是太多了,很难一一都去了解它们。

9、按摩百会穴有什么好处

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10、"百会穴”在人体哪部位?

百会穴所在的位置非常的明显,在我们头部的顶点。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顶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处。取穴时取正坐,两耳的尖端的连线与头正中线的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的位置。
百会穴主要用于治疗心脑系统的疾病,还可用于治疗中风、惊悸、头痛、头晕、失眠等病症。

与养生穴百会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