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陈立夫一生历经风风雨雨,却身体安康长寿,享年102岁,其中确实有些养生之道。
1990年8月27日晚,陈氏家族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庆祝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90大寿。为了感谢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校友门生、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以介绍他的养生之道作为答谢致辞。
陈立夫说,他的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共32字:“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在宴会上,陈立夫的致辞如下:
人生活到90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尤其夫妇二人都到90。我今天答谢诸位第一句话就是“祝诸位全体健康和长寿。”同时要乘此机会报告大家,老年人之四大需要,以及达到四大条件之要点如下: 老而不健康,是不幸福的,所以要保持健康为最重要。让我奉赠你们八个字:“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古人云:“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因为它常动之故。人体亦然,多动使其血液流通,增进健康,其理易明。人都了解自己身体方面的缺点何在,就得在这方面多做运动。我每天清早5时半一起身,就要淋浴,淋浴时当水冲到哪里,就按摩到哪里,从头顶到脚心,每处用两手按摩100下,一共需要40分钟,连洗脸拭牙等约需1小时。早饭后,再散步1000步。如此做来,已有28年,决没有一天间断。持之以恒为最重要,此之所谓“养身在动”。
养心在静。首在不发脾气,不寻烦恼,知足常乐。我随蒋公服务25年,从未向他做任何要求,故心常快乐。他要我做这事做那事,我尽心竭力去做,做不好,是非所学(我是学采矿工程的),非我之罪也。故心常安,所以睡眠甚佳,不厌不游,此之谓“养心在静”。 老本者,指老而有储蓄也,亦即经济方面有独立能力,而无须求于人(包括儿女在内)也。于此我亦有八字奉献如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以上四点,仅述以往之经验,仅供诸位之参考,仍请指教。
据采访过陈立夫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的描述,陈立夫“身体虚弱,面色清秀”。百岁寿诞时,陈立夫写过一篇《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文章开卷语写道:“长命百岁,是人人所期望的,但是非人人所能达到的。其原因甚多:有属于先天所禀赋、有属于后天的保养、有灾难而能逃过、有俗务而能减少。”在《我怎么会活到100岁》的长文中,他谈了自己独到的体会: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最可贵者,则具有四种 一、能熟睡。二、不发脾气。三、记忆力强。四、有恒心。 长寿关键在于后天的保养,有七点为要。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在上海进入中学受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其他如赛跑、游泳、滑冰、打拳等等,亦莫不参与。年岁越老越不中断。 养心在静,要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勾心斗角之争,决不愿见其出现。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他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贫乏。因其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故饮食终归贫乏之,其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其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做到。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断。祖母茹素,固然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
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他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故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未破例破例。
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120岁,究其长寿原因在于:“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
知足常乐,无求乃安。昔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无求于人品自高。”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减少俗务,寻求安宁。陈于80岁生日之起,自限“不为”之事如下:不剪彩;不证婚;参加婚礼及寿宴不发言;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
陈坦言,他的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58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100岁,不亦乐乎。后天的保养是长寿的关键。 1949年冬,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为保住政权,先拿陈立夫开刀。陈立夫的原则是“不生气”。他去了美国,隐居在新泽西州湖林镇,埋头研究起《易经》来。 为了维持生计,他找孔祥熙等故人借了近2万美金,买了一个养鸡场。没有帮手,他就自己动手,喂食、捡蛋、买饲料、卖鸡蛋、清理鸡粪,肩挑背扛。他自学养殖专业知识,很快就学会了给鸡喂药、打针。 养鸡不仅让陈立夫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还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更令他高兴的是,他因多年伏案工作,背部肌肉劳损,常年背部疼痛,从事体力劳动竟然治好了这个病。陈立夫还在家中制作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为唐人街的中餐馆供货。 闲下来的时间,陈立夫和夫人读书、写字、绘画,还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隔几天就去大学讲课,进入了无忧、无辱、常乐的人生境界。
2、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意思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意思是培养天地间坚毅不屈的浩然正气,效法古今完美道德的圣贤。
拓展资料: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手书,该墨宝至今仍保留在台湾(台北)中正纪念堂所保存。1923年1月,蒋介石请孙中山先生挥毫书联,中山先生即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山先生墨宝原迹上有一句‘介石吾弟撰句嘱书’字样。”因此联是书给蒋介石的原因,以往在大陆通常把这几个字去掉,变成了不完整了。
“养天地正气”见《孟子·梁惠王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正气本指一种养生之道,后经文天祥《正气歌》,其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将天地正气赋予了高尚品德、坚贞气节、嫉恶如仇、维护正义和为民效力等人格化内涵。“法古今完人”是崇尚追求尽善尽美的个人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
3、盘点蒋介石最器重的八大金刚 最后都是怎样的人生结局
何应钦
编辑
何应钦(2张)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县,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陈诚
编辑
陈诚(2张)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1898——1965),土木系领袖,字辞修,别号石叟,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得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也是出于蒋的默许,蒋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湾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1965年3月5日,身为副总统 副总裁的陈诚,因肝癌病逝于台北。
顾祝同
编辑
第三位是顾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县人;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得蒋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任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1959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72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旧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刘峙
编辑
第四位是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佩孚、孙传芳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1950年10月赴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国防部才寄给他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次年被委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0月,又任行政院光复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回忆》一书。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张治中
编辑
第五位是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是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在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
钱大钧
编辑
第六位是钱大钧(1893——1982)字慕尹,江苏昆山人;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带过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营有过指挥全局的运筹帷幄时候,更有从政当上海市长的经历。他的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早期的二次东征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算是绝唱。此后的北伐,中原大战,剿共俱有他的参与,没功劳也有苦劳,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蒋把他调来身边当了侍从长,西安事变中一度受到蒋的猜忌,但他中的枪伤帮了他一把,反而连累曾扩情。后来任军政部次长,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后来去了台湾。此人亦长寿,八十九岁方死。钱大钧爱财,犹胜刘峙,时人根据他的名字取“钓大钱”,抗战后作为接收大员狠狠的捞了一笔。到台湾后,转向于体育事业,为台湾的体育做了杰出的贡献。[1]
蒋鼎文
编辑
第七位是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原来是元帅府的副官,后来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围剿红军,参加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传递信函,被称为飞将军。为蒋宋所感谢,抗战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后来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引咎辞职,此后虽然还在国民党中,但已经不再担任重要职位,转而经商,倒是颇有收获,去台湾后,衣食无缺,得以善终。蒋此人,贪花胜过顾祝同,尤其是中意“嫖”,感染性病,为民国一大笑话。
陈继承
编辑
第八位是陈继承(1893——1971),字武民,江苏靖江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分配到陆军第72混成旅第一团第一营任见习官,黄埔军校成立后,被任命为中校战术教官,1927年,陈继承任21师师长,1932年2月,任其为洛阳卫戍司令;西安事变时,陈继承随蒋公被扣于西安。1937年,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育长,管理严格,带兵凶猛,有巴顿之风。1944年,被任命为川鄂陕甘边区总司令,1946年夏,又任为北平警备司令;1948年,因与傅作义矛盾激化及北平七 五事件等原因被免职。此人受蒋的重用,参与了诸多事件,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正是没有什么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不出彩,唯一著名的一次是镇压青年学生的“七五”惨案,后来也是去台,52年退役,到招商局担任顾问,善终。
4、宋美龄是如何养生的
首先是宋美龄喜欢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时喜欢吃水果,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有三种,西瓜、猕猴桃和芒果,当然也喜欢水蜜桃、荔枝和葡萄。 晚年一直保持着喝燕麦粥的习惯,她的经典早餐是,一杯柠檬水,一碗燕麦粥和一杯热咖啡。她最喜欢的饮料,除了绿茶、葡萄酒外,就是白开水了。喝白开水的习惯,是听zd从了一位美国养生专家的意见之后养成的。这位专家说,白开水的营养比任何一种地下水、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没有一种东西比得上白开水。宋美龄只是在洗完澡后,把一些牛奶当成美容霜涂抹在专身上而已。但是宋美龄喝牛奶的习惯几乎就持续了一生,尽管她患有过敏症,喝牛奶断断续续。宋美龄对头发的保养却是非常细致,她从不染发、不电发,不用塑料梳子梳头,不用电吹风吹干头发,避免遭受强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头发的乌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软不脆,必须使头发饱含丰富的水分,这是头发能不能过早变脆变细和变白的原因。
宋美龄利用灌肠方法,完成人类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畅通,没有毒素的积聚,这也许是宋美龄脸上没有老年斑的重要属原因之一。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排除一夜累积的肺部毒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蒋介石的老婆宋美龄为什么可以活到106岁
寿数自有天定,人力作用有限。
6、宋美龄如何养生
终于找到106岁宋美龄秘而不传的养生秘术,赶紧收藏,怕以后找不到了
寒冬来临,谨把此文献给我的的所有好朋友和来访的每一位朋友!
读了一本书,窦应泰写的《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获益良多,采撷几个要点浓缩成健康精华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也算是一种分享。
宋美龄寿高106岁,横跨三个世纪,在中国近代女性中极为少见。多数人会以为宋美龄从小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而且生活在台湾美国环境好,当然就身体好。其实不然,宋美龄从小体弱多病,是宋氏三姐妹中身体最差的,常常感冒发烧不说,还患过肺炎、胃病、过敏症和失眠症,中年得过胆结石并做过手术,60多岁还罹患乳腺癌,切除了左边乳房,在72岁遇上一场车祸,腰部中枢神经损伤和右腿膝盖损伤,从此患上关节痛和腰酸痛,92岁高龄竟然得了卵巢肿瘤并做了切除手术。
宋美龄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曾有过不良嗜好。抗战时期她染上了烟瘾,一度嗜烟如命,在台湾还沉迷于麻将和象棋。她还是个电影迷,喜欢看电影竟然到了通宵达旦的地步,有时候她睡觉的时候已经是蒋介石清晨起床的时候了,所以她有熬夜的习惯。
宋美龄一直到寿终正寝,皮肤上没有老人斑,没有几根白头发,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牙齿洁白坚硬,她怎样做到的?
首先是宋美龄喜欢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时喜欢吃水果,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有三种,西瓜、猕猴桃和芒果,当然也喜欢水蜜桃、荔枝和葡萄。她最喜欢的饮料,除了绿茶、葡萄酒外,就是白开水和茯苓红枣阿胶汤了。喝白开水的习惯,是听从了一位美国养生专家的意见之后养成的。这位专家说,白开水的营养比任何一种地下水、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
而喝茯苓红枣阿胶汤的习惯,则是来自与宋美龄母亲的家传。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浙江余姚人,温婉贤淑,当为贤妻良母一世之楷模,一生育有六名子女。初嫁宋美龄父亲宋查理的时候,身体一直不行,始终未能怀孕,幸遇见浙江名医周岩,教其养生之道,给了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的方子,让其坚持服用,有虚补虚,无虚健体,只要坚持服用,身体必定好转,宋母服用半年,果然怀孕生了大姐霭龄,随后又为查理育了五名子女。
宋家三姐妹,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虽然人生际遇各异,理想抱负亦有所不同,但是喝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则是她们三人共同的习惯。笔者特意查阅了很多养生资料,了解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
茯苓
据《本草正》记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美颜,祛斑,润肤,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这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来说,茯苓可以治疗女性体内的痰湿之气,痰湿是肥胖,皱纹,色斑等一切衰老之症的罪魁祸首,同时还可以美容,养颜,祛斑,在防的时候,还可以补,确实是女人驻颜养生之必备良品。但是好像我们生活中,还是很少吃到这个的。
红枣:关于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之功效 。这些自然毋须多说的,姐妹们都在吃,我也一直在吃。
下面重点说说的还是阿胶
阿胶,在中国伟大的国药史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一直被人们奉为补血保健的良方,它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被成为血病要药,妇科病良药和强壮滋补剂量,有“血液保护神”和“固体代血浆”之称。
现代临床证明,阿胶具有升高红细胞,升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氧含量,扩充血容量,能增加血清钙的含量等作用,是真正的补血益气的良药。
所谓气血足,百病无,人的体内气血充盈畅通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笔者再此特献上此方,大家没事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做。
原料:茯苓30g 红枣30g 阿胶10g 红豆30g 冰糖10g(根据情况加减)
制法:将红豆 茯苓,红枣洗净,盛入炖盅,放入800ml水,文火炖三小时后,放入阿胶,冰糖,文火炖1小时。
服法:早晚各一次,连渣服用。
此汤质软滑,味甜香润,可口。可滋阴清热养心,益气补血止血。适用于吐衄便血、体虚疲乏无力、面色无华、低热盗汗、心悸失眠、阴虚血热,白血病,要坚持服用,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可以强肾健体,女人可以吃,男人也可以吃。
如果大家平时工作忙,也可以买现成的,笔者比较懒,之前在乐购超市买的,产品是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叫南农茯苓红枣阿胶粉.南京农业大学也算百年名校了,东西喝了,确实还不错,他们研制这个东西,跟宋美龄估计也有点关系,因为配方是一样的,但这只是笔者臆测。可是乐购就是比较贵,要200多一瓶,只能吃12天。
关于宋美龄的养生和美容,坊间流传她用牛奶洗澡,经过考证其实只是误传,宋美龄只是在洗澡的同时,把一些牛奶当成美容霜涂抹在身上而已。
宋美龄的包包头发型几乎可以说百年不变,体现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信念。但是她对头发的保养却是非常细致,她从不染发、不电发,不用塑料梳子梳头,不用电吹风吹干头发,避免遭受强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头发的乌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软不脆,必须使头发饱含丰富的水分,这是头发能不能过早变脆变细和变白的原因,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是她一直注重传统养生,即使在国外的时候,也经坚持吃妈妈做的芝麻核桃首乌粉,宋家是上海人,上海人对这种粉喜爱,是历来已久的,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粉,南农居然也有,所以怀疑这个大学研制的产品,跟宋美龄到底有没有关系,毕竟南京是曾经的国都,第一夫人的影子或许依旧在影响着这座城市。
宋美龄的排毒观念可能是国人中最早的,她早年开始就有一个令人闻所未闻的好习惯,就是利用灌肠方法,完成人类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畅通,没有毒素的积聚,这也许是宋美龄脸上没有老年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排除一夜累积的肺部毒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喜欢户外行走,增加出汗的机会,同样也起到了排毒的功效。
更高一个层次的养生,就到了养生哲学的层面。国民党元老张群送给宋美龄一本书,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面有一句话让宋美龄受益无穷:“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她把这句话浓缩成为,要想长寿,就必须要心静!宋美龄从真正的世俗中得到超脱,把地位、权柄、物质、金钱、荣耀视为过眼烟云,这一点应该是构成宋美龄长寿心理基础的重要原因。
宋美龄与绘画结缘,不能不说构成了她保持精神长寿的主要原因。她30多岁就学习画画,但是到50多岁还是一个新手。她说,绘画可以忘记很多烦闷,让情绪变得更加欣喜和快乐,久而久之,绘画就形成了我个性修养的一部分,它会让我的心态更好,有了好的心情,就会让人年轻,这就是绘画的好处。
以上仅仅是俺读完本书以后的点滴收获,要想知道作者怎样破译宋美龄的养生密码的细节,最好买本书来看看。
7、蒋介石时代的陈立夫
陈立夫(1902年—2001年)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人,名祖燕,号立夫。陈果夫之弟。其二叔陈英士(陈其美)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中国国民党政治家。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近100年的漫长生涯中,以20世纪50年代成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替罪羊为界,正好分前后两个50年。前50年,他是政治人物;后50年,他潜心于研究中国文化,著述甚丰,再度引起华人学术界重视。 [编辑本段]个人概述 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 陈立夫的叔父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杀。受其叔父的影响,1925年陈立夫从美国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专业毕业后,放弃实业救国的理想,加入国民党,和其兄陈果夫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组织大权,建立了CC系,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1926年初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机要秘书,随侍蒋介石左右。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主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社会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第六部部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他与其兄陈果夫一道,组织“中央俱乐部”,在国民党内形成一个很有权势的CC系集团,竭力控制国民党党部,维护蒋介石统治。他任调查科主任为时不长,但此后调查科一直在其控制之下,并于1938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从事反对中国共产党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斗争。 深为蒋介石信赖。1949年去台湾。1951年去美国定居。1969年回台湾,历任“总统府”资政、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学院董事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1988年7月,与中央评议会34名委员向台湾当局提出提案,主张以台湾的资金科技和大陆的人力资源合为互惠基础,建设中华。多次公开主张一个中国。主编过《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易学应用之研究》等。著作有《唯生论》、《生之原理》、《四书道贯》、《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从根教起》、《迎头赶上》、《陈立夫先生言论集》。译有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到了台湾后,陈立夫兄弟二人被蒋介石排挤,他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一边养鸡,一边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大力宣传中医,被誉为中医“守护神”。 陈立夫一生经历了3个世纪,堪称奇迹。他早年致力于宣传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晚年研究孔孟之道,其长寿和养生之道也带着哲学的思辨性。 陈果夫及陈立夫是国民党重要人物。陈立夫曾任蒋介石私人秘书,长时间主持人事及组织工作,亦是国民党党内安全特务机构: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中统)的始创人。在国民党内部,陈立夫和陈果夫的派系被称为“二陈”或者CC系。1948年陈立夫曾到美国为杜威助选,结果杜威落选,而国民党亦因而开罪上台之杜鲁门。1949年到台湾後,蒋介石为整顿在台势力,陈立夫难以在台立足,离开政坛去美国新泽西州定居,以经营农场养鸡、卖皮蛋、粽子等食品为生。晚年回台湾后也多做文化上的工作,不在政坛上有决定性影响~但因是国民党元老,仍很受尊敬。
8、蒋介石五戒是什么意思
一、戒怒:早在青年时期,蒋介石性情暴躁。西安事变之后,蒋先生有意识重读《墨子》、《老子》及一些与养生有关的书籍。其中“多怒则百脉不舒”之道理,让他心胸朗然。晚年之后,蒋介石总结道:戒怒的观键是,在怒气将要发作时,一定千方百计克制它。如此调节胸臆之火,不仅可避一时之怒,还可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二、戒欲:三十岁以前,蒋介石私生活一度放荡。四十三岁时,他开始主动回避与异性的交往。他认为:人之欲望,尤其生理之欲望,很可能让其先天体质遭到损坏。
三、戒躁:蒋介石在南京黄浦路生活期间,开始将“戒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曾经写到:'勿急躁,古有明训;急则生燥,燥则生厌。凡事三思,徐而图之;烦躁则为万祸之源,理智责成大事.'
四、戒贪:晚年为健康计,他主张“少吃多得意,多吃不得意;吃得过多,有害身体。”由于严格控制饮食,蒋介石一直没有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五、戒言:“言多语失,言多伤神,言多伤体。”到了台湾后,他和宋美龄交换意见时,常常以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9、蒋介石活到了八十八岁高龄,是如何养生的?
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去世,他虽执掌国家大权,但生逢民国乱世,内外交困,身体并不强壮,却活到了八十多岁高龄,其养生之道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多喝白开水
蒋介石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喝1杯30?40℃的白开水,这个温度与人体温度相似,是“营养水”,能促进肠胃蠕动。然后,还要再喝1杯温度稍微高一点的白开水,唤醒全身细胞。
外出时,侍卫会准备两个保温杯,一杯水30?40℃,另一杯水温度略高。蒋介石并不等到口渴才饮用,他每隔20分钟喝1次,每次都是两杯水交替喝,喝得不多,但很频繁。
这种喝水方法,是西方流行的“水疗法”。原来,有医生告诉蒋介石夫妇:白开水的好处就是纯正,没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杂质,没有杂质的东西,对人体就是有益的。后来,宋美龄也一直用这种方法保持容颜。
二、节制饮食
蒋介石年轻时酒量不错,但和宋美龄结婚后,在宋的劝说下,就很少饮酒了。他最爱的食物是鸡汤和鸡蛋,每天1碗鸡汤,1个煎蛋,雷打不动,也从不超标。鸡汤温热,能补中益气,还能暖胃,很适合他这种偏瘦体质的人。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胆固醇含量高,所以,即使很偏爱,他也从来不多吃。
在饮食上,蒋介石非常懂得节制,经常说“少食多得”,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吃多了造成的,这一点和夫人宋美龄的观点不谋而合。夫妻两个人都吃得很少,而且以素食为主,水果蔬菜是餐桌上的必备品。两个人都非常喜欢吃木瓜,既养胃,又美白。
虽然吃得不多,但为了保证营养均衡,蒋介石提出了“菜色调和”的要求,即餐桌上必须有黑、绿、白、黄、红5种颜色的食物,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很新鲜的观点。
三、散步
散步是蒋介石夫妻两人的“必修课”。每天吃完饭后,在房前屋后走一走,看看风景,聊聊天,既有助于消化,又能有效缓解压力。散步的好处数不胜数,虽然现在人人皆知,但在当时,他们能意识到这一点,还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