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养生的秘诀?
春天肝气升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女性在春天容易火箭场爆发指数增加要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保持情绪通畅,每天早起用头发。少吃具有收敛的酸味食品,适当的补充甘甜之味,补益脾土。
2、春季应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顺应四时”。《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专门论述四时养生的原则。认为人在天地之间,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须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合理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养生。那么,春季应该怎么养生呢?
《内经》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是主新生、升发的季节。大自然都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万物欣欣向荣,百花盛开,人顺应春季这种新生、升发之气,也应该夜间定时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着头发,穿戴宽松,以伸张志气,勿行杀罚夺掠之事。违背这种春季养生之道,就可能损伤肝脏,并会影响到夏季养生,可能会导致一些季节性疾病发生。在这里,古人重点从起居和运动方面,介绍了春季养生的要点。
其实,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周礼》分医为四,其中有“食医”,就是指营养医一类,说明中国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医食疗药膳较之现代医学营养学,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它建立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药物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上,并重视食物五味配伍、平衡营养、辨证用膳等,内容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中医药膳论食物性味,不仅仅是营养成分如何?还要明确食物的寒热温凉等阴阳属性。春季主生发,可以适当多吃香椿、竹笋等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可以饮用绿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凉透达,预防春季传染病。同时,可以适当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苹果、橙子等,可以饮用百合粥、银耳粥、燕窝粥,或饮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对于比较适合于寒冬的补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温补作用的肉食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对于春季多发疾病,如高血压病血压波动,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为苦丁茶、菊花性凉可以清肝火。季节变换期间常见的溃疡病多为肝气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苏叶、陈皮、香橼、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对于春季中多风热感冒,表现为咽痛、发热、口渴等,可用金银花、金莲花、薄荷等性味辛凉之品,泡水当茶频饮,以辛凉解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还寒,多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葱白、生姜、白芷、苏叶等性味辛温之品,或熬制成茶,或加红糖,或进食稀米粥,以辛温解表,疏风散寒。对于贪凉受风引起春季风寒感冒时,一碗姜汤,喝下后加盖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感冒后一定忌用冷饮。因为在临床上经常能看见因为进食冷饮、冷食以及寒凉中药导致病情迁延的情况。中医学认为感冒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主要是体表的病症。《内经》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总的思路应该是疏风散邪,应该发汗解表,主张向外发散。而“发汗不远温”,过用寒凉,会不利于解表散邪。在当今矿泉水、可乐、冰淇淋、冰茶等冷饮、冷食横行的时代,人们感冒以后特别容易进食这些凉东西以缓解咽干口燥症状。如此虽然可以得痛快于一时,但往往可以因为寒凉刺激,引起表邪内伏,病就往里走了,古人谓之“冰伏邪气”,特别容易导致咳嗽病情缠绵不愈。感冒没好,又变咳嗽,进食冷食的弊端实在是太大了。
还有就是养肝的中医药膳处方,如燕麦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较适合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现为头发脱落、须发早白等,食疗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补肝肾、淤血生发。中医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叶与黑芝麻组成,对养护头发有一定好处。茶饮一般应喝绿茶为好,妇女爱美人士,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绿梅花泡水当茶饮,有疏肝解郁、调经美容之效。
当然,我们对于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不能机械理解。如春季阳气升发,一般人不能温补,但对平素体质属于虚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适当温补还是必要的,依然不应该过用清凉饮品。总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个体化养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精髓,对待中医学养生理论绝不能认死理。
3、春季养生有什么原则?
(1)春季养生贵在养肝春季阳气升发,养生者应顺时而养,要注重保护萌生的阳气,使之在体内慢慢充沛旺盛。春应养肝,肝性喜条达,因此要使精神愉快,气血润畅,初春暖凉交错,宜随气候变化而加减衣服等等。这些原则主要是从强化肝的功能着手的,所以,一切有关补益肝脏、强化肝脏、养护肝脏的养生方法,都可能成为中老年人春季养生的主要内容和第一选择。从中医学来看,肝藏血的“血”,是指体内一切营养物质而言。体内很多营养物质都以糖原形式储存于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红细胞生成功能。中医还认为肝和小便有关连,如小便滞涩要从肝的角度来治疗。血中某些分解产物如氨类是有毒的,但肝能够使之集中并形成无毒的尿素而排出体外。倘若肝有病,合成尿素功能低下,氨类物质进入肾和膀胱,能够直接损害这些脏器,严重时会发生氨中毒。
(2)春季养生贵在锻炼一元复始,春以阳生,大地复苏,冰雪消融,花开柳绿,生机盎然。此种圣境,益人,生精血,化津气,使人神旺体健。《素问·四气调神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指的是春季养生,应该早起,在庭院或野外缓缓散步,披散束发,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使血液循环畅通,气血调和,精神焕发,机体得以保养。《养老奉亲书》提出,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春光的拂煦,吸取大自然的活力。可进行跑步、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体操等锻炼,使人体各组织器官适应春天的升发之气,气血得到充实,减少疾病的发生。
(3)春季养生顺应气候《摄生消息论》云:“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天虽风和日暖,但气候变化亦快,加之人体皮肤腠理已开始变得疏泄,对风寒之邪的抗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不可顿去棉衣,老年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层层渐减,不可暴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该留心防寒保暖,以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
(4)春季养生益理脾胃《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此外,春季应多吃大枣,大枣性平味甘,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等,是春季滋补的上等食品。中老年人体弱及脾胃不足的人,应经常服用焦枣茶,能够起到补中益气、健脾生津的作用。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当属养生经验之谈。
4、春季养生吃什么 12种春季养生食
1.香椿——含丰富钙、维生素E、并含有香椿素,起到健脾开胃功效。
2.香菜——春吃香菜可散发寒气。
3.香葱——所含的葱素具有杀菌作用,还能软化血管。
4.香菇——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氨基酸、维生素。
5、春季养生补什么
我国传统中医养生“四季侧重”的原则认为春季肝脏当令,养阳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脏淤滞不畅,并提倡春季养肝食为先和以脏补脏的方法。结合这一养生特点,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早春二月的膳食原则应该是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的均衡膳食。所谓高蛋白就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增加蛋白质高的食物的摄人量,结合春季养肝食春季万物荫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现介绍春季养肝的几种方法。 以脏补脏鸡为先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它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用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此外,老年人肢体麻木者,也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以味补肝首选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瘀,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阳偏亢的高血压老年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以血补肝食鸭血 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同时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舒肝养血菠菜佳 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它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及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很好的疗效。 春季养肝药膳菜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季属肝,首乌肝片便是一味春令进补的常用药膳。具体的做法是:加水将首乌煮出较浓的药液,从中取20毫升备用。再将250克鲜猪肝剔去筋洗净后,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5厘米厚的片。各15克的姜、葱、蒜洗净后,葱切成丝,蒜切成片,姜切成米粒。将猪肝片加入首乌汁和食盐少许,用约10克湿淀粉将其搅拌均匀。另外,把首乌汁、酱油各25克,白酒10克,食盐4克,醋5克,湿淀粉5克和汤兑成滋汁。再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放入拌好的肝片滑透,用漏勺沥去余油,锅内剩油约50克,下入蒜片、姜片略煸后下入肝片。同时将青菜下入锅翻炒几下,倒入滋汁炒匀,淋入明油少许,下入葱丝,起锅即成。本配方中的制首乌补血乌发,是古代著名的抗老益寿药。 猪肝营养丰富,以肝补肝,再渗入木耳,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的功效。对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导致的头昏眼花、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腿疲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养肝防寒六方法 刚入春时,人体阳气升发使皮肤腠理疏开,而早春乍暖还寒,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又迅致皮肤腠理密闭,忽开忽闭的调节功能一时来不及转变,肝功能便受损,引起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导致疾患发作。故早春食补重在养肝兼顾益脾和胃,温补阳气以御寒保健! 1、多饮水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2、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必伤肝! 3、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4、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首先要学会制怒,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5、适量运动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目的6、服饰宽松宽松衣带,披散头发,形体得以舒展,气血不致淤积。肝气血顺畅,身体必然强健。 食补养肝防寒菜 茄汁青鱼片:青鱼补肝明目,养胃健脾。适用于久病体虚、神经衰弱、慢性肝炎、慢性肾炎。 素焖扁豆:扁豆被誉为春季首选健脾和胃的素补佳品,尤其适用于老人、孕妇、乳母,以及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服食。 韭菜猪肝汤:韭菜性温辛香,春天吃最能助益阳气,以其配猪肝可补养肝血。适用于肝病、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黑米粥:黑米性平味甘,含15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补脾,养胃滋肾,为春季进补佳粮。此粥适用于肝肾虚损,妇女产后体虚。 红枣粥:红枣补气血,益肝健脾和胃,温补阳气。此粥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纳呆便溏、气血不足、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等。 蜜糖红茶: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 葱白生姜茶:大葱1根,砸扁切碎放锅内,加开水1碗,取旺火烧沸,加红茶叶1大撮,调入生姜汁1匙,冲浓茶趁热饮。随即盖被就寝,可增热御寒,防治早春风寒感冒
求采纳
6、春季如何养生?
7、春季养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据《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然而,春天虽然好,却也是各种流感等传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春节养生四条重要宝贵经验!
1、养阳气
何谓阳气?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春季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衣着方面不要顿减,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为了保养阳气,还可多吃韭菜。
2、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故春季主肝。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类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时服药,保持心态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病症。
因此,对于那些花粉过敏的人,要注意尽量少去、不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带上药。
4、勤锻炼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体质虚弱,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