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方面的养生疗法在哪可以学到?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方法:四季养生,二十节气养生,十二时辰养生等等。
2、中医养生有一个治疗是放血的方法,听着好恐怖,具体是怎么操作?
其实我们大家都应该见过中医的放血疗法,早些年的时候,父母会用针把酸疼的部位挑破,然后扣上烧好的玻璃瓶,这种民间的拔火罐就是在放毒血。
目前,针灸放血疗法仍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中医疗法,对许多疾病都有治疗效果,因为针灸放血中医不同于西医放血,放血量很小,通常是几滴,一般不超过100毫升。 放血疗法实际上并不可怕,这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大规模抽血。一般来说,最多只有几十毫升,少了几滴。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中医非常传统的治疗方法。 放血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来调节人体内部器官。使脏腑和谐,经络畅通,气血和谐,阴阳平衡,疾病得到治疗和消除 它不仅能治疗各种慢性病,还能治疗急症。
说到中医放血疗法,它不是一种新发明的方法。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有些疾病可以通过刺破和放血锋利的石头来治疗 随着科学的发展,针灸工具产生了金属针。后来,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于放血治疗的“三棱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种疗法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如“刺络者也刺小络血管”;"除了陈数,邪恶的血液也出现了." 《黄帝内经》还明确提出刺血可以治疗躁狂症、头痛、猝死、热哮喘病、鼻出血等疾病。 传说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疗郭子爵的“尸厥”。华佗针灸放血治疗曹操“头风证”。 唐宋时期,这种疗法已成为中医的一大法则。 《新唐书》记录:唐代御医通过头顶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眩晕和失明”。 从明清时期开始,放血就非常流行
放血疗法理论上对感冒是可行的。然而,放血疗法是一种基于人体经络科学的疗法。它不仅需要了解人体经络和气血循环,还需要许多禁忌。这不仅仅是刺破皮肤出血,还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手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啊,这种方法不建议自己在家操作的,尤其当你晕血晕针或者凝血功能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意外。而且女性在经期,孕期或者有低血压,贫血症状的时候也不能做哦。
3、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中医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吗?
我认为应该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熬夜,成为了家常便饭。多学一点对自己有好处,人只有在不断保持下去,而不是等到老了再去做补救措施。养生保健会让我们保持一定的健康。
4、中医养生讲究一个“形神共养”,怎么共养?
在中医界,如果要养生,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那就是形神共养。其实也就是其字面意思,我们不仅要要注意精神方面的摄取还要注意形体方面的保养。只有两个相辅相成,方可真正均衡且统一的发展。那形神共养又是怎样的一个养法呢?
首先就是精神方面的摄取了。在精神方面,我们需要静心静气,不可什么事都操之过急,得理不饶人,随意发火,随意生气,这样子是极为不利于精神方面的养生的。其实,心胸狭窄之人是最不利于养生的。其实生气的时候貌似别人是在受气,其实吃亏的是自己,或许对方毫不在意,根本就不管你,那你只能独自生气。气憋久了,不仅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折寿。
所以,要养生,必定是心胸宽广之人方可达到。当然,精神摄取足了,自身每天都心平气和,凡事佛系对待仍是不够的。除了在精神方面的保养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形体上的保养。
形体可以说是我们一整个人生命和灵魂的载体。形体保养不好,丢了生命,又谈何养生,这不是与养生相克吗?是另一方面的自我摧残。所以说,注重形体的保养是极为关键的。其实,形体的保养也可以理解为是健身,当然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健身是不一样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保养形体的时候,如果是老年人建议身体力行即可,不可运动过度。
中医方法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较具权威的养生方法,在中医界都如此建议,所以要养生,神形自然是不可分离的。唯有两者相辅相成,方可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5、中医养生12小时养生法
中医养生12小时养生法就是中医子午流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6、中医养生一般都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有多种,可以尝试艾灸养生。
原因: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功效,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3、行气活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4.散寒驱邪。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功效,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5.防病保健 。艾灸还具有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功效,体质不好,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的人群特别适合做艾灸,这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功效。
知识拓展:中医养生一般还包括食材养生,运动养生、睡眠养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