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修行养生禅

修行养生禅

发布时间:2020-07-06 23:11:49

1、南山禅学院禅艺养生禅

从字面理解,南山应该是终南山,禅风当然是禅钟经音,暮雪指天气,大概意境基本出来了;
傍晚乘雪访禅院;终南山也是禅宗修行圣地之一,有时候这种类似古诗的句子,讲的就是一个意境,一种情感渲染

2、如果每天坚持修行,内观禅,会有什么效果。内观禅出自哪哪个佛经。

莫问前程,众善奉行。

3、"修炼"和"禅"是一个意思吗?

修炼与禅是不同含义,禅是佛教修行一种方式。气功、道家、甚至神鬼也有不同方式的修炼

4、禅修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这个修禅养生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而且加入了修禅养生的大军之中,但是你知道吗?修禅并不是所有的人能都能够完成的那么如何自制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好的养生的功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修禅养生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

第一、禅修养身

多数有养生意识的人往往通过饮食、营养、锻炼身体来养生,这些人由于只看到身体身体的表象的性质,而没有看到影响人体的最根本的因素,即是人的身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并没有真正的养身,而通过禅修就可以调整人的身心使身心高度合一,从而在修行大道的同时兼顾养身。

第二、禅修养气

有少数人意识到了气、经络对于健康的作用后,开始运用瑜伽、太极、内观等方式来调气,通过调气达到经络、血液和营养的畅通,从而实现养身,求其中而得其下,通过练气养生只能养身而不能养心,而禅修养生则是通过调整自身的心性,来达到物我两忘,身心没有困惑烦恼自然可以身、气兼修。

第三、禅修养神

极少数的人通过禅修可以达到心灵的豁达,身体的疾病甚至癌症都可以不治而愈,并且永保健康,无疾而终,这是由于心灵解脱之后,身体完全放松,不再有任何压力和烦恼、忧虑,气血、经络自然就通畅了,身心达到高度的放松快乐的状态,从而可以修心养神。

通过一段文字来介绍,我们,对于修禅养生入了一个很清楚的认识,平时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这几种方式来做,使自己的养生功效也越来越好,身体更加的棒,体格更加的好,生命更加久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5、主讲修行中的禅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智慧在哪里生?没有事的时候,心里头一念不生。为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叫“三昧”,梵语叫“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叫“禅定”。

“禅定”两个字的讲法,“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外面不管什么,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没放在心上,这很重要!绝不放在心上,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叫“禅”;内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定”。定到极处,“自性本定”。我们的心本来是定的,现在外面境界一动,我们的心就动了,这叫凡夫;外面境界怎么动,心没动,这叫佛菩萨。有定,就有智慧、就有神通,就没有障碍。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修,穿衣,在穿衣上修;吃饭,在吃饭上修;工作,在工作里头修;在待人处事里头修,全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

佛法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相”是什么?“及相离相”,“离、即”同时,没有先后。就在相上,不着相,这叫功夫;不是不接触,不接触有什么用处?念头还老想着,这没用!不要说相离开,不在面前不想它,在面前也不想它,这叫大定,这功夫就成就了。

6、禅修养生求藏头诗一首

七律-禅定问心zd

禅为境虚由外引,
定是景空自内得。
养气忘守意由缰,
生死反复皆虚幻。

问天求真道何在,
心为法王身化佛。
即刻起悟达彼岸,
得成原本问心路。

首字成句(藏头的字):禅定养生,问心即得。

中心思想是说,内境界的提升,是由于不受外景迷惑,得到的。养生即是养气,但不必管气的运行,才能明白原来禅定态下的生死原来都是气在体内的变化才造成人做禅过程中的生死感觉,只要忘了气的存在,那就明白,原来这是气造成的虚假感觉。
那么天地之大,大道怎么得到呢,原来“心为万法王”,只要求自心明白,就能见性,见性成佛也就简单了。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体能感同身的体会到这个心的做作,版马上就达到了修行的彼岸,也就是所谓的修成正果了,剩下的就是温养功夫以达身心完全一致的即身成佛的效果。
回想一下得成佛果的路呀,原来只是求处心明白,自性光明的,问心之路啊。

本来想写一首四言诗,后来决得不能表达全面,所以改成七律诗了。不过七律的特点就是可以单独分成两道四方诗,并且也可以。上面部分说的过程,下面部分说的原权理。基本上能达到你的要求了吧。
呵呵,我这个诗呀,每两成对的句子都可以拆成对联!而且意思不错。

7、真正的禅修是什么?

诸多种种,皆是禅修所能带来的利益,但都还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
最殊胜的禅修,是对禅修的终极意义有透彻的明了。
我可以告诉诸位刚刚踏入禅修之路,甚至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甚至已经是开悟的人们,禅修的目的只是:智慧。
禅修不是为了开悟,就连开悟都只是附产品,是禅修过程中很大的利益。
在禅修的过程中开悟明了本心,获得殊胜见地,依然只是路途中的风景,很美,但不必留恋。
真正的大修行者,连悟都嫌多余。他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禅修而已。他随时都会悟,悟无止境。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回过头看,就连参话头,参公案之类的活动,都不是直指禅修根本目的的办法,当然不失为非常好的方便法。
真正懂得禅修真谛的人,其实连开悟都不需要。
说出来太简单了,简单到难以置信,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修行人,能相信的,也几乎没有几个。
禅修的终极目的是成为佛!我这里说的成佛,不是概念,而是指一种证得无漏的状态。
因此真正的禅修,只是开发无所遗漏的观察能力而已!
修专注修静定都只是为了开发无上的观察能力而已。
所有的智慧,尽皆因观察而生;所有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来源于深入的观察。没有观察的思考,都只是妄想而已。没有观察的推理,往往会蒙蔽自己。
所谓开悟者,其实无非只是对观察深信不疑,并且对“观察”也有彻底的“观察”而已。
实际上如果当下深信应当观察一切,明了一切,并愿意终身致力于日日提升自己由里到外观察一切的能力,利用一切对境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那么你便获得了佛法最深刻的洞见。虽然如此平淡无奇,却是最深的法,少有人能彻信无疑的法。
就连一些所谓被印证的开悟者,你都不应该盲信,如果他不是指导你通往深刻的观察的话,只是让你明了了很多道理。你应当赞叹他,但不要以为如此就真正走上了正确的修行。
哪怕你了解了很多深刻的佛法道理,如果你不能深信,根本的道路,只是去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观察,只是培养如是不思而知的洞见的能力的话,你的见地依然是偏的。
最直接的路,其实只是致力于向内向外无所遗漏的观察的路上的奋勇前行。
如果深信如此,你就会自行渐次看穿我执,法执。不会再为各种花里胡哨的禅修方式所迷惑。
一个小孩子,如果能静静地看着半个小时蚂蚁搬家,发现蚂蚁搬家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他就已经是在最深刻的禅修中了!
若是能明了如是的真谛,其实你就获得了最根本的佛法洞见!你相信吗?我知道的确难以置信!真彻信无疑的时候,你的心就歇了!

8、修禅如何入门?

禅就是不被一切环境一切相所障碍束缚。心中如如不动的一种境界。所以真正有心修行,生活中处处都是禅。比如看到美女,我们内心没有丝毫杂念。比如别人伤害我们,我们心中也没有任何仇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起任何妄想,执着。心地清净自在。即是禅。推荐您看看六祖坛经的视频讲座。先搞清楚理论道理。明白方向再去修禅会更利益。这个地址可以找到 http://www.fodizi.com/

与修行养生禅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