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家与道家养生问题的分歧
道家讲究的是精神,不求长生.一切顺其自然.
讲究养生的是道教.
道教和道家是有区别的.
佛教也是宗教,和道家对不上,只能和道教比.
佛教和道教的养生都不对.养生只能从科学入手,要讲究科学方法.靠宗教毫无作用.
若说精神上的养生,当奉道家.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器免成。
顺其自然,人心就会快乐满足.
2、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的联系
您好,末学对三家之学是如此理解的,简而言之就是 道以修身,儒以治世,佛以治心。佛家主张了脱生死,寂照涅盘,证得无上等觉,所修行其实不侧重在养生上而是无生。养生只是修行中的附加品,不是佛家的主要目的,佛家重在炼心,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的境界高了也能调节身体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家可以说是养生的专家,道家修行多是性命双修,当然其间功夫偏于命功性功或其他的分支派系很多,捡特点的说下,一般都由明师教导,从先命后性的功法炼起,大家都知道的筑基 起火 炼精化气 炼气还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或粉碎虚空的步骤来炼,其中炼气还神以前的步骤都是命功以后的是性功,命即生生之本,生命。性即与生俱来本心本性是形而上的东西强名曰道。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体上分布有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十二经络正常则人体正常无事否则轻则生病重者夭亡,一般的吐纳导引,健身运功多是只能调节十二经脉达到卫生的目的是谈不上养生的,养者有滋养,增加的意思在里面,道家命功起修炼的不是输通十二经脉,其命功的目的是打通能够调控十二经脉及生命的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在中医上也提到,但其病理就没有记载了,所以道家有言,凡夫只能用十二经脉,而仙家则能开通运用奇经八脉。具言开通八脉的高道是不会生病的还能控制生死,其他一些简单的道家功法比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多是道之末梢只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没有道家内丹功法超脱,所以说道家是养生的权威,其养生方法道藏中数不胜数!儒家养生直接谈的很少都是融会于生活规律之中,时时保持君子之风,儒雅姿态则心自净,气自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点中国佛教禅宗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意味!其养生代表应该是孔子教颜回的心斋方法但亦出在庄子的笔录上面,所以儒家的养生是从行往座立饮食起居上调节的相对佛道两家不是很方便。佛教进入中国后与道儒都有融通,各家学说有其特点但又互相可以印证,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若讲其三家养生学说的联系其清静是共同特点,佛道的慈悲度世与儒家出世平天下的思想有一点点相同亦有所其别,各有各的特点又互相吸取对方优良特长,强而分别亦不能全一家之言,混沌不分又各有千秋。言多必失,还请海涵!
3、道家与佛家有何异同?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抄、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与道家有相似相通处,佛教进百入中国得益于道家的接引,佛教教义的中国化与道家、道教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佛道相争相融的结果。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
4、信佛的人可以用道教养生方法吗?
信佛的人,如果受了三归依,就要理解和信守三归依戒。也就是归依佛,归依法,知归依僧。
道教的养生方法,有一些在佛教是不被支持的。
比如:打通任督二脉。道教所谓的小周道天,进而打通大周天。
佛教的根本修持目标是超出三界,脱离六道。如果专注于养生的目的而进行修炼,这就容易落于我执的状态,就是变得执着于自己的身内体,这于出世的修证是不利的。
当然,如果严格按照佛教的修持方法,达到道教的养生目标容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一旦开悟,一开俱开,身体、精神全部通顺,但此时仍然没有身体的执着。
5、简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养生主张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养生不如养心。杀生短命报,吃肉多病报。不造十恶业,自然健康长寿。
如果一个人杀生吃肉,再怎么锻炼身体也无济于事,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6、医家养生、佛家养生、道家养生、儒家养生、法家养生、兵家养生、纵横家养生都为智慧养生,我们如何养生?
宫殿之上,有闲情逸致可平心品茗;
庭院之中,得仙风道雅当静气赏蔎;
王道之行,能宠辱不惊则随缘啜荈;
普世之时,堪诙谐若愚且如意尝槚。
养生之道,在当下安心,吃茶去罢~
7、筒述儒家、道家、佛家各自的养生主张
道教养生是非常厉害的!道教修炼者,在人间修炼时可以轻轻松松活到几百岁。张三丰在人间修炼212年,彭祖800年,孙思邈142岁,吴云清160岁,飞升仙境,永恒自在,化身无量,度化有缘......道教是修炼仙道的,道教的天仙就是佛教”佛“一样的境界,是超出三界外的,在印度叫“佛”,在中国人称为仙,就像一个是英文一个是中文名,还是一个意思。道教徒修到”阳神“可以获得佛教所说的第六神通”漏尽通“,这个漏尽通属于圣人证得。道教徒收徒来版说是比较严格的,要求比较高。佛教徒来说要求简单,七八十岁老头老太太,只要会念佛号,都可以权进来,佛教徒不怎么注重身体的保养,比如宣化老和尚就死于淋巴癌。
8、道家佛家区别
佛教和道教没有直接的关系,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1、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
2、佛家,指的是诸佛之净土。如:《观无量寿经》:“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家也指佛教者。如:《朱子语类》卷七六:“佛家有函盖乾坤句,有随波逐流句,有截断众流句,圣人言语亦然。”
(8)道家养生佛家扩展资料:
道家是否消极,历代以来众说纷纭,而如今较大的误解主要有三处
1、认为道家求于无用,居于下垢,消极避世。
翻开《老子》《庄子》书中随处可见守弱、无用、居下之词。然而,道家之意却并不求于此,正如一个人面对其上司时低眉顺眼说是谦礼与面对其下属时低眉顺眼说是谦礼的不同一般,道家更注重的是功成与弗居,生而不有的不为物累的超然状态,而不是用这些去甚求于委身保命,载于生,懒的人的借口。此外还常有人认为道家避世,却也并非如此,“道存则隐,道废则现。”这句话一直出现在诸多道家典籍中,而真正避世的,是那些以道家为外壳不敢面对现实的“类道人”而已。
2、认为道家听任自然,无为便是无所作为。
道家常见的“无为”两字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循道而作,法天地而为。其实无为正是有为的极致,让人变得淳朴自然,不做恶事,让人自化且自得富足,看似自己本应得到这一切,即民皆曰“我自然”,且道家并非听任自然,万事听天由命,而是自然而为,自然而生,不染物性,不为物累。
3、认为道家过于玄幻
道家并不是阴阳家,如今假借道家名言所谓的阴阳生变,五行相生的,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本意只为了赚钱。而凡是真正有所建树的,不会如此。况且道家追求的是纯粹素朴,追求的只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算阴阳,赚钱财,求得一时的快乐。
9、道家养生和佛家养生的异同
道家是回归自然,是无我
佛家是苦其自我,是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