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拳如何练站桩?(转)
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 。角左右的“半桩”。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虚,全足踏实。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档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坠图一肘,尾间中正,立身安舒。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上提,环抱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头顶百会穴至档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档步自然正中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惫识。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地要实。两腋虚,则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但腋虚胁实是结合两臂、两肘来说的。两臂既要用意外撑,又要用意里裹,这是有意识地锻炼两臂的拥撑之劲,兼含待机棚发击敌、以及守中防护心窝、胃院、胁腋等部的职责。在此姿势的基础上,一旦化静为动,只须以肘为轴,举手向上即可护及头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档膝。这充分说明武术站桩与养生气功站桩,在要求上是不尽相同的。突出地表现在武术站桩的心理意志训练、放松训练、耐力训练、形态训练和呼吸训练等等,几乎无一不与武术技击要求密切相关连。
如此站定后,两眼向前平视,不怒不闭,息心静气,无思无虑。先轻轻摇晃一下身躯,觅得最适中的重心垂直点。然后大口吐出浊气,以鼻深纳清气三至五度。继而气敛神凝,舌抵上聘,以鼻缓缓呼吸。一般可采用腹式正呼吸法,久练者也可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气贴脊背,呼气时沉于丹田。“气沉丹田”一词,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这里也借指腹部鼓荡的自我感觉。但切忌做得过分,尤其不宜仿效硬气功表演者那样把大、小腹肌都收紧贴到脊背上去,须知太极拳主张取法于自然,而不应强硬造作。初练站桩的人,只须纯任其自然地练习,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钟;然后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递增至巧一20 分钟。这样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会自觉下盘日趋稳实,腰腿有功,丹田之气充盈,四肢内劲也相应增加。
与此相类似的,而仅仅在手势上稍有变化的桩式很多,都可统称为“浑元桩”。例如:(一)在上述“抱云桩”的基础上,使两手成握拳式,此即为“抱月桩”。(二)在抱云桩的基础上,两手心转腕外翻,使手心稍向外并遥相对应,如双手合抱一足球,此即为“抱球桩”。此式两手拇指指尖朝里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此外。辅助桩式常练的有“手挥琵琶桩”,或称“川字桩”。实即取太极拳“手挥琵琶式”姿势来练站桩,但每次必须先后练习左、右两个分式。
2、太极桩功 如何练起
练功时尽量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避免其他干扰,最适宜在花草树内木繁茂和空气新鲜、流通的容地方站桩。有雾的早晨,天气阴冷或大风下雪不宜在外练功,雷雨交加、暴雨倾盆不宜练功,以免给精神以猛烈刺激而发生不适。早晨应于日出后,下午应于日落前在室外练功,无论室外室内练功,都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可在空气浑浊的地方练功。要注意保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以免受凉感冒。
练功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和练功时间的具体安排等,均应根据气候及练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而定,身体较好的,可从十分钟开始,身体较差的,可从五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延长。初练站桩如果体力不支,可以分段来站,但最好是能一次就站足时间。掌握了功法有了功力后每天随时都可以站桩,也可以随时停止练功,每天可练功二至五次,一般适宜晨昏各一次,每次练功半至壹小时。
3、太极站桩功具体练习方法
太极桩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一、太极桩: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二、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三、太极桩: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四、心法:
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五、太极桩(收式):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3)太极桩功养生扩展资料:
站桩要求:
一、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二、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
三、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四、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五、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六、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
七、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八、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极桩功
4、各种站桩功的方法不一样,哪个最好?比如陈氏太极拳站桩功、太极禅立站桩功、李少波的养生站桩功的招式都不
桩功是气功的一种,本于百“动养形,静养气”,好坏根据阶段而定,练气有三种方式(也可以成为三个阶段),第一、运气度——人体经络,第二、采气——天人合一(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第三、养气(自然呼吸),不要一味的死站,另外高低,大小不影响桩问功的性质,因人而异,最主要还是看你阴阳的答本质,人体经络是阴阳的具体应用,可以叫阴阳桩,太极桩虽然分成阴阳,但只需走任督二脉,无极则让气内自然运行,这三种桩功开始是有顺序的,最后可以统一起容来,忘人无我,练的就是意念——也正是从“气”上升到“意”,才算真正练了太极
5、太极桩功的作用和好处
一般而言,桩功修炼包含站桩、行桩、化桩三种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是根据修练的自我层次而定的。
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 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 ,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 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 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 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 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 不能详谈。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 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 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 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 相抗,不偏不倚。
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 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 如。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 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 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 一大损失!
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 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在太极拳 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 天返先天的境界。
6、最好的太极桩功是什么
浑圆桩一、起式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站得掌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二肩与脚掌心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从思想上做好练功的准备,二是体会气血的运行,从而进入持桩状态。二、站桩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 ,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势要点如下:脊柱正直,是气机发动的关键,此点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注:桩式中双手位置比较高,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为,难度比较大,初学者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三、收式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二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7、太极五行桩功
太极桩功 太极拳的基本功修炼,对太极拳的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人提高自身功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太极拳修炼体系中,其基本功训练是随学者修炼的层次各异,而针对每一阶段所安排的辅助练习。每一层次都有特定的训练手段。层次不同,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也不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基本功只是为了初学者达到某项要求而编排的,不在本文探讨之列。太极拳流传至今,名家辈出,每个练习者都有自身一定的体认,各家体认不同,难以统计。笔者在此仅就传统的基本功阐述一下。一般而言,桩功修炼包含站桩、行桩、化桩三种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是根据修练的自我层次而定的。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 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 ,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 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 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 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 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 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 如。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 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 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在太极拳 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
8、太极桩功的方法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桩是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1)太极桩(一):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2)太极桩(二)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心法:
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3)太极桩(三)(收式):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9、太极站桩真的能治病吗
不能治病。太极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用处,不能健身,不能治病,不能养生,不能实战。一无是处,就是一种杂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