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养生
2、养生是什么意思
3、五行养生中的“生克乘侮”是指什么?
中华文化不同于古埃及、古印度的商业文化,也不同于古巴比伦的游牧文化,因为我们生活在温带地区,适合农耕,所以我们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四季分明,靠天吃饭。老百姓在春耕夏作的同时,顺天应地观察万物,发现要想有个好收成,吃得饱,离不开水的灌溉(水),金属农具的耕作(金),土壤的肥沃(土),植物的好种子(木),以及火的烧制(火)。由此,便有了“五行”,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大基本要素。
《尚书》对五行有如此阐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老百姓从观察天地间最基本的物质人手,发现“五行”是宇宙万物的组合、生灭、循环、演变的方式与规律的本始,也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本始。由此,便将自然科学中的五行观上升到医学中的基本理论。自从有了五行学说后,围绕这一学说的相关讨论就从未间断。
大医学家张景岳说得好:“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克);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克)则亢而为害。”张老师的论述让我想到了“鸡与蛋”的问题,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蛋克鸡,还是鸡克蛋?世间的事,有男有女,有阴有阳,有长有短,有左有右,很多问题是没有定论的,我们只能说,“鸡与蛋”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亦如此。
五行之间有四种关系:
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每一生都有“生我”和“我生”的相向关联。
2.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每一克均有“我克”和“克我”的相向关联。
3.相乘:按五行相克次序,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有乘虚侵袭的意思。
4.相侮: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为其所克,有恃强凌弱的意思。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
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其特点是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煦而炎上,心属火,其特点是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其特点是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其特点是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其特点是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
我们讲究养生保健,应该遵循五行规律,按照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辩证有度,发扬传统养生文化。
4、什么是真正的养生?
5、养生到底是身体的身还是生气的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休闲,充分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每个人都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如果有效果,便拿来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那什么是养生呢?
“养生”一词出现的比较早,由此也可了解古人对养生的重视,在道家的书《庄子?养生》中就有几则与养生有关的故事。《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有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至,长生久视。”即养生得道的人,必定是依托四时寒暑之变化而养生,喜怒调和而安贫乐道,节欲饮食而调阴阳,这样才能外邪不侵,气血调畅,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中医大辞典》亦谓“养生”:“研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而各种养生方法都是通过调节人体的“精”、“气”、“神”而达到健体强身,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养生又有哪些分类呢?
养生从广义上分可以有养性(亦谓养心)和养形两种,亦有“养性”、“养气”、“养形”之分,但总不外调养身体与调节情欲心性两类。明?胡翰就说“太上养性,其次养气,其次养形。三者得其养,百疾不作;苟失其养,六沴(沴:风、寒、暑、湿、燥、火太过,致人生病之六淫。)干之。”即最善养生者必先养其心、养其性,其次是导引吐纳养气者,再次是调节饮食、适动进补养形者,但如果将三者结合,必会达到百疾不生,身体健康,尽终天年的效果,如果失养,则外邪必至,有损健康。
如果在养性、养形的基础上,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静坐养生 静坐又名打坐,是一种使心无杂念、神气清静的养生方法,被广泛用于儒、释、道各家养生中。中医讲,“两神相薄,合而成形”,阴阳交合,而成形体,形神备俱,而命之曰人。所以,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明,不但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还有助于疾病痊愈、恢复健康和延年益寿。
修身养生 养生有道的人必定是为人正直,心胸开阔,德行兼备,平日里不为各种妄念欲想所累,多行善事,多言善语者。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所以,诚意正思是养生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调气养生 中医讲,人体的健康是先天之气(亦谓元气、元精等)和后天之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的气机有化生、推动、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调气养生主要是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养性养生除上述几类外,还有琴、棋、书、画养生法,均是以调养情志、养心修身为主,现在随着社会进步,还有旅游养生、情志养生、闻香养生、钓鱼养生等方法,均可归入养性之列。而养形养生,则是以保持身体各部机能正常的一些养生方法,如:
运动养生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形要小劳之”,这都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如按摩、气功、五禽戏、太极拳、八卦掌、八段锦等运动方式,以强身延年。现在随着西方的运动概念涌入,还有拉丁、恰恰、慢跑、有氧操等运动方式,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可以有效的保持身体健康。
膳食养生 人食五谷杂粮,补充体力和身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所以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膳食养生现在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养生方法,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进补养生现在已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虽然刚起步,但其未来的发展之势必不可小觑。中医认为,人所受父母先天之气,必有所偏,并不完整,加之后天补养失宜,必定会引发各种疾病,提前补偏救弊是“治未病”、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合理的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延年,如南方冬令进补食用膏方,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进补方式。
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亦是一个新的时尚养生方法。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推拿、艾灸等手段,促进人体气血流通、祛邪外出的一种方法。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一个“网络”系统,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一种经络养生方法。
除按养性、养形分外,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分,又可有以下几种养生分类:
儒、释、道养生论。儒家养生重视颐养,即入世养生,在“齐家、致国、平天下”的同时,保养身体。道教养生重视性命双修,以精、气、神三宝为基础,达到身心必修的境界;佛教养生重视悟性,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超脱生死,达到涅磐。
还有按季节养生,可分为:
顺时养生 “人以天地之生,四时之法成”,季节气候有春夏秋冬之不同,万物有生长收藏之变化,人体与之相应。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者与四时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
在顺时养生的基础上,现代又提出了“二十四节气养生”等,亦不外是顺时养生的一种。
除以上外,还有按年龄、性别养生的,如男性养生、女性养生、老年养生、幼儿养生等,这些都是在人体的生理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但亦不外外以养形,内以养心两方面,所以本栏目就从“养生必修心”、“养生先养形”两方面展开,从旁又涉及了“养生概述”“疾病养生”“养生趣闻”几个与养生有关的版块,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系统介绍养生的知识和方法
6、谁看过口碑互动里老中医杨飞的文章,我想问下,中医养生的“生”具体是指什么?
根 据 杨 飞在 口碑 互 动发 布的学 术 论 文 , 我认 为所谓 “生” ,就是生命 、 生存 、 生 长之 意 ;所 谓 养, 即保 养 、 调 养 、 补养 之 意。 总之, 养生就 是 保养 生 命的意 思 。 以 传 统 中医理 论 为 指 导, 遵循 阴 阳五行 生 化 收藏之变化 规律,对 人 体进 行 科 学 调养 , 保 持生命健 康活 力。
7、道家的贵生、养生、乐生是什么意思
贵生,指宣扬道家子华子学派以生命最为贵重的思想。乐生,指以生为乐。
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7)养生中的生是扩展资料
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版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权一定的养形作用。
8、是使民养生桑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是什么或用方法
动词做名词用。
9、谁看过口碑互动里面的老中医杨飞的文章,中医养生的“生”具体是指什么?
根据杨飞在口碑互动发布的学术论文,认为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