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咬手指甲视频养生

咬手指甲视频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05 21:15:21

1、我都初二了还咬手指甲都咬了10年了根本不成样子了指甲,每次控制自己不咬又像吸了毒那样的感觉不停的咬

在你手指上掺着苦的东西。经常用手指去蘸一下。一咬就会发现有苦的,马上又不咬了。

2、怎样才能改掉咬手指甲的毛病?

咬指甲要分析其原因,有些是因为紧张,害怕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很正常的。
但有一些人就是喜欢咬,从弗罗伊德的理论上分析,是因为儿童在口唇期(0~1岁),婴儿欲望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婴儿即使不饿,也喜欢含着奶不放,喜欢吸自己的手指也是常见的婴儿行为,所以婴儿的快感多来自口唇的活动。
如果人格发展停滞在这一阶段,就形成口唇性格,比如抽烟,酗酒,咬手指等等行为。
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改掉是很困难的,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

3、为什么我经常咬手指甲 并且手指甲咬没了还咬手指甲的肉 越来越厉害 怎么办?

这是习惯或者强迫症。你可以试试带上手套

4、常咬手指甲是缺什么?

并不是缺少什么!我弟和我哥都有这个不好的习惯,除了他俩我们这个大家族没人会咬了,要有人督促你才能改的快些。不然女孩有双漂亮的手,指甲却抹杀你美手的全部美丽!

5、关于咬手指甲

咬指甲是很常见的行为,不少成年人也有这一习惯。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非常有个性的,性格好像有点两极分化,想把事情做好,但实践时却非常马虎,作业经常草草了事,后果是经常出错。他兴趣特多,注意力太容易分散,老师反映上课不专心,写作业时还经常干些别的事,还好忘事,经常丢三落四,为这事我没少凶他。更严重的是,他咬指甲抠手指头,到现在还是,已经两三年了,该怎么纠正啊?”

前不久,一位网名叫“陋室清铭”的妈妈在我发表在天涯论坛的帖子《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上发了一个求助的消息。

这个消息激起了多名网友的回忆,他们纷纷回帖说,自己小时候也有咬指甲的习惯,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一辈子”,以下分别是三个网友的回复。

1.“我也咬了一辈子指甲。虽然我觉得整齐光洁的指甲很漂亮,但我的指甲总在尚未长长时就被我不知不觉地咬短了。”

2.“我发现自己有这个毛病应该是在幼儿园时(实际应该是更小),因为我虽然外表聪明听话,但总是克制不住胆怯焦虑的情绪,除了指甲,小学时还爱咬铅笔,总是把铅笔啃得坑坑洼洼的(上中学后因为换了金属质的活动铅笔才不能咬)。”

3.“我很猛烈地咬指甲,或者撕指甲。现在拇指的指甲已经彻底撕坏了,比一般人的短很多,大概把下面的神经都弄坏了,长不出来了。而且,在我记事开始,拇指就是这样子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弄的。”

在google上输入关键词“咬指甲”,可以找到521000个相关网页,显然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控制不住地咬指甲?

核心原因:焦虑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这是因为焦虑。

卡德勒自己也有咬指甲的历史,一直持续到16岁,他两年前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每当他忍不住咬指甲时,他都能感觉到自己内心中强烈的焦虑。

为什么焦虑?

他给出了两个核心的原因:第一,继父太过于暴力,经常没有征兆就开始揍卡德勒,这让他一直很紧张;第二,妈妈情绪变幻莫测,他没法预料她下一步会说什么会做什么,这也让他焦虑。

我搜索了大量资料,也问过几名心理医生朋友,发现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咬指甲,精神分析学派有两个解释:

1.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

所谓口欲期,即孩子1.5岁前的这一段时期,这时孩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口部,吮吸和撕咬既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可以说,他们一旦对某一物品产生兴趣,很容易会用嘴或牙齿去“探索”、去感受它们。

只是,很多大人都认为这太脏了,所以会限制孩子这么做,如果限制得太过于厉害,那么孩子反而会执著在这种方式上。

此外,这一时期,孩子最重要的活动是吮吸妈妈的乳房,这既满足了他们的饮食需要,也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要,因这是这一阶段他们与妈妈建立情感联系的最重要方式。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一个婴儿亲近妈妈乳房的机会太少,他也容易执著吮吸和撕咬。

2.攻击欲望被压抑。

牙齿和指甲是人类体表最坚硬的部分,而对一个孩子来讲,它们则是他最有力的攻击武器。

那么,一个孩子热衷于牙齿和指甲相互撕咬的活动,这是不是有强烈的象征含义呢?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专家倾向于认为,咬指甲这样的行为,既意味着一个人将攻击转向自身,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主动毁掉自己最具攻击力的武器。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因为他不允许表达攻击。

解决办法:独立

弗兰克·卡德勒的例子可以很经典地说明这一点。他的继父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他自然会有强烈的愤怒,但他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反抗,因为他担心会遭到继父更暴烈的折磨,但他内心中积攒的愤怒越来越多,他潜意识深处想反抗的欲望越来越强。这时,他主动毁掉自己的武器——指甲,既是在对继父表达“我没有反抗能力”的信号,也是在告诫自己。

卡德勒的妈妈也让他愤怒,因为妈妈很少保护他免受继父的伤害,而且妈妈情绪变幻莫测,这也会令他愤怒。但是,他一样也不敢对妈妈表达攻击性,因为即便妈妈不打他,但妈妈可以减少甚至彻底收回对他的爱。没有哪个孩子内心深处不渴望得到妈妈的爱与认可的,只要还有机会,他们就会争取这一点,卡德勒也不会例外。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16岁时,卡德勒突然来了勇气,和“体积是自己四倍”的继父打了一架,最后将醉酒的继父打翻在地。从此以后,他的咬指甲的行为减轻了许多。

在我发在天涯论坛的帖子上,一个女孩的故事也验证了这一点。她写道:

“咬指甲真正有所收敛是考上大学后,那时我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也开始自己那迟到的叛逆期,对父母的种种要求才开始有了反抗的力量。”

显然,她和卡德勒的故事是类似的,当他们开始对父母表达反抗时,咬指甲的行为就得以缓解甚至结束了。

亲子关系当民主

网友“陋室清铭”的求助信息中,也可以找到她的儿子为什么咬指甲的原因——“我没少凶他”。

很多父母也喜欢“凶”自己的孩子,但他们的孩子未必会有咬指甲行为,那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中允许自己的孩子表达不满的情绪。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讲究孝道的东方文化下的家庭所欠缺的一点。

我们要求孩子“听话”,将孩子遵从父母的意志视为极大的优点。但是,当父母对孩子有不公正的攻击行为时,孩子作为一个人,自然会有愤怒产生,这时无论是霸道地不允许孩子表达不同意见,还是巧妙地教育孩子要“乖”,都会导致孩子的愤怒情绪郁积下来,从而导致种种问题产生。

读“陋室清铭”的帖子,明眼人可以看到,她的眼中,似乎儿子没有一点优点,全是需要改正的缺点。她倒不会强势地打压孩子,但她会用说教的方式不断否定孩子,要求孩子达到她所希望的结果,这时孩子一样也会有愤怒产生,但他不愿或不敢表达愤怒,于是也去毁掉了自己的攻击武器——指甲。

如果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该怎样改变这个习惯呢?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釜底抽薪”,父母先改变自己的行为,不再总是引起孩子的愤怒,如果没有了愤怒的不断郁积,自然就没有必要表达对父母的攻击性了。

其次,父母应该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志,表达与父母不同的意见,表达对父母不当行为的愤怒,让孩子知道,他的小小的攻击行为不会导致父母不再爱他,更不用说严重惩罚他了。

自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攻击过头,这时做父母的也无妨适当还击。

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不是愤怒的多与少,而是民主,父母与孩子都知道一个前提——谁都可能有错,谁都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

此外,既然咬指甲的部分原因是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初为父母的人应当学会允许孩子的恰当吮吸行为。

在欧美,你会看到,几乎每个婴儿的嘴里都叼着一个奶嘴,其目的就在这里。

在我的帖子上,一个网名叫“粉妆”的妈妈也用她自己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她写道:

我知道吃手或咬指甲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我从不管我儿子吃手,也对邻居中那些当众呵斥孩子“怎么又吃手!”的父母很反感。

不过好笑的是,现在我孩子16个月,早已不吃手了。这是否证明我给了他足够的爱,让他有安全感了呢?容我小小满足一下。

6、成人咬手指甲是缺什么

咬手指是儿童时期残留的一种行为模式,与幼年的焦虑情绪、情感陪伴缺失、曾经被忽略有关。
儿童阶段,会通过咬手指的行为宣泄紧张、恐惧的情绪,获得安全感,也是自我抚慰的方式。
手指可以暂时代替妈妈的照看,成为孩子的伙伴,也可以释放孩子内心可能的攻击性。
这样的行为模式可能延续到成年,面对相似的情绪体验时,就会激活曾经的记忆,重复行为。
对于成年人,其实不必刻意去治疗和纠正;
经常有意识地觉察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寻求适当的方式宣泄,自然就可以减少类似的行为。

7、习惯咬手指甲的人真的比较聪明吗?

ex死了,指甲里有细菌,下围棋的人好多都啃

8、咬指甲的危害恐布视频

1. 你指甲下藏着各式各样脏兮兮的病菌。

指尖是个藏污纳垢的大本营。里面不但会有细菌还有霉菌。有个在指甲下特别常见的细菌叫做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能造成一堆不同的皮肤感染。
2. 当你咬手指甲的时候会让它们会变成更可怕的细菌天堂。

2007 年,土耳其科学家针对咬指甲对传播细菌的实际影响找59个人做了实验。他们检查每一个人口水中是否有造成腹泻或呕吐的细菌像是大肠杆菌。结果76%会咬指甲的人测出阳性反应。而不咬指甲的人中只有26.5%验出阳性反应。如果你不想要花大半辈子拉肚子,你需要“立刻”把手指拿出嘴巴外!
3.如果你会咬指甲,你很有可能已经造成了牙齿损伤。

谁知道轻咬手指竟然可以对坚固的牙齿有那么大的影响?!在一些严重的案例里,咬指甲造成了缺牙、掉牙、甚至脱臼的情形。

9、咬手指甲是什么病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那么如何矫正呢?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大致如下: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例如,对有咬指甲习惯的学龄期儿童来说,对抗反应就应该是用手握紧铅笔1—3分钟或攥紧拳头1—3分钟。因为握铅笔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家里学习时都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对抗反应不会引人注意。让孩子先学习辨认每一次开始咬指甲的时间和情境。一旦察觉到这种行为(例如,当手指接触到牙齿时,当手正向嘴移动时),就应立即中止行为并握紧铅笔。如果孩子当时没有笔可握,对咬指甲的对抗反应就应该用拳头,用另一只手握住它1—3分钟或把手放到口袋里1—3分钟。对孩子使用习惯扭转法时,父母应给予具体指导。
为什么习惯扭转疗法有效呢?这可能源于对抗反应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替代物,它提供一种替代性行为,从而限制习惯性行为。第二种功能在于它是一种惩罚物,因为它是一种不情愿的活动。就是这种双重的功能使对抗反应抑制以致最后消除了习惯性行为。

与咬手指甲视频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