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教有经验的中医,胃热脾湿,舌苔长久以来都很厚很黄,吃些什么中药比较好
我不敢算专家,只是有一点点经验.你说的症状也确实是脾虚有湿热,这种的都是很难治疗的.需要健脾清热除湿.所以治疗的时候很麻烦.
可是试下这个方子.
白术12g 人参10g 苦参12g 升麻10g 葛根12g 苍术12g 防风10g 知母12g 泽泻12g 猪苓12g 当归身12g 炙甘草6g 茵陈10g 羌活15g
这个方子是治疗湿热的.主要的症状有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舌苔白腻黄
楼主可以参考一下.也许别人有更好的方子.
你说的症状应该和热有关系,有热的人一般睡眠都是不好的情况,或者烦躁不安,或者难以入眠,或者容易惊醒。
方子是煎的,一天一付,煎两次,煎之前用冷水泡20分钟。还有就是用冷水煎。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2、脾湿胃热怎么调理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是体内湿气重,而且是寒湿。应该温化寒湿、燥湿和胃。
您是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指的痰饮、水肿等。常用温阳药或健脾祛湿药合用。您应该去找有名气的老中医开几副中药调理一下身子,坚持喝,效果是很好的。
3、看过好些中医都说我胃火大,脾湿,宫寒,怎么办
二十多年前,老中医说我胃火重,脾湿等,后来果然是发生胃溃疡,出血,等多种疾病,经多年用药现在好了,是自己根治好的,想交流一下吗?
4、中医看我是脾湿胃热加脾虚的体质,虚胖,每天快走1小时打球1小时,持续近俩月了也不见瘦的成效
哪有快速调理体质的……通常情况下见效越快的药副作用越大,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及药物都要经由脾胃运化吸收,三分药七分养才是硬道理。
看症状表现应是脾阳虚,阳虚必有气虚,气虚无力固摄故常自汗,气虚无力温煦故怕冷。
脾阳虚,无力运化津液,聚而生痰,痰湿又困脾,治宜健脾祛湿,温阳利水。
有条件找中医系统开方子喝药调理是最好的,拔罐能一定程度上祛湿,但是毕竟还是有局限,不如喝药好。
中成药有:
参苓白术散: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水肿,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望采纳,祝健康!
5、肠胃不好,吃了中药说是脾湿胃热,脾湿好了一些,现在舌苔又这样的,肠胃不舒服,大便不成型,病根是?
上火,要注意饮食,按时吃饭。注意水果蔬菜营养摄入。养生可以咨询专家
6、老中医说我脾湿 胃热 、、而且我大便稀、、这有什么食疗的方法么?
我和情况很相同,看过我们城市最厉害的中医但也没用,已对中医彻底失望,最后还是西药好,主要是吃丽珠肠乐和 谷氨酰胺颗粒,坚持吃几个月定能好,同时锻炼身体,每天慢跑,祝你早日康复
7、脾湿胃热是先治脾湿还是胃热,舌苔黄厚,口臭,口渴
你能确定自己是脾湿吗?根据你所说你肺,心,胃火多旺盛,脾湿就不可能是寒湿而是湿热了。是否有脘腹满闷,不思饮食,大便粘滞不爽 ,口淡乏味,晨起口唇有发粘的感觉,渴不欲饮,舌苔黄厚腻,头身困重,小便短少,脉濡缓。不可再用温燥之品以免心肺胃火盛伤阴,可用清热燥湿,淡渗健脾利湿之品。生黄芩10 炒白扁豆12 炒白术15 炒薏苡仁30 白茯苓12 佩兰9 炒淮山药15 车前子(包煎)9 上方黄芩清上焦火盛(心肺,胃),白扁豆健脾和中,祛暑化湿;白术,山药补脾益胃,燥湿利水;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健脾利湿,淡渗利水;佩兰辛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8、脾湿胃热可以吃什么药
松花粉改善体质、促进健康,效果好。 如果健康情况不好,酸性太大,败坏细菌滋生严重,体质就不好。
9、胃热、脾湿且虚、体寒体质、但是却经常容易上火!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
湿郁生热,应健脾祛湿。如果你身体没大问题建议你加强运动锻炼,多出汗,可以带走大部分湿气。运动是健脾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