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鄱阳湖是属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的吗
生态功能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级别。 十二五规划,按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两个指标,划定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水源涵养地等25个国家级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2、2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为哪些
生态功能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级别。
十二五规划,按照生态脆弱性与生态重要性两个指标,划定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水源涵养地等25个国家级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区域: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
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
共25个。除此之外,还有省级生态功能区。
内容太多,不便一一道来,给你几个连接,自己查询。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1-06/09/c_121511266_19.htm
3、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区
生态产品 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实质是政府代表人民购买这类地区提供的生态产品。
4、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就是自然保护区吗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是自然保护区,两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目的不同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的设立是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2、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以到达对保护对象集中保护的目的。
二、范围不同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较大,截至2016年09月29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区数量为676个,占国土面积的比例53% 。
2、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要远小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06年底,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349处,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
三、类别类型不同
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几个大类。如: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等。
2、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3大类别,9个类型。
第一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和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
5、贵州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在哪里?
贵州新增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赤水市、习水县、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平县、施秉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贵州省16个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所提划定的重点区域。又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类型。
说白了就是让你的家乡更加水碧、天蓝、地绿,干净、整洁、有序,让广大群众生活得更加安逸、舒心。也是让咱们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居民健康卫生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6、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哪些
这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
7、如何加快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建议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是自然保护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目前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两类“限制开发区”之一,目前已经确定25个地区,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0.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分为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四种类型。
重点生态功能区侧重对开发的限制,不是限制发展,主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限制开发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这与环保部所提出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8、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8年7月31日发布,此次区划将全国生态
小题1:C
小题2:C
9、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
4.2.1 评价目的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区域的现有自然环境特征和人为干扰程度,确定敏感性评价指标,评价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即发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对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生态环境敏感性级别,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地理空间分布。
生态功能评价是对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能力和价值评估。结合区域的现有生态环境和人为干扰程度,确定重要性评价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作出评价。通过对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主要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明确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级别,评价生态功能重要性的地理空间分布。
在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基础上,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分析各功能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4.2.2 评价内容
分析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的主要指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对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营养物质循环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4.2.3 评价方法
确定评价指标和分级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单元选择到乡级。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的敏感性程度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5 个级别; 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程度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 4 个级别。
4.2.4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4.2.4.1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以降水侵蚀力 (采用径流深值)、土壤质地、地形起伏度和植被等因素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分级依据见表 4.3。
表 4.3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分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见表 4.4,结果表明,水源区属于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
4.2.4.2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评价
根据评价地区国家与省级保护物种的级别来评价生境敏感性,分级标准见表 4.5。
表4.4 水源区生态环境基础资料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综合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南阳市环保局,032,南阳市生态功能区划报告。
表 4.5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分级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6。由表可以看出,水源区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布:极敏感区面积1782.38km2,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西峡县;高度敏感区面积2491.39km2,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39.2%,主要分布在西峡县和淅川县;中度敏感区面积1506.13km2,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23.7%,主要分布在淅川县和内乡县;轻度敏感区面积582.04km2,占水源区土地总面积的9.1%,内乡县、淅川县和邓州市均有分布。
表4.6 水源区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评价
4.2.5 生态功能评价
4.2.5.1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依据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级别。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8。水源区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区面积4273.77km2,占总面积的67.2%,主要分布在西峡县涉及的全部乡(镇)和淅川县西部的部分乡(镇);中等重要区域面积1506.13km2,占总面积的23.7%,主要分布淅川县的中部地区;较重要区面积582.04km2,占总面积的9.1%,淅川、内乡、邓州均有分布。西峡县山区面积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区内有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整体表现为极重要。
表4.7 水源区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表4.8 水源区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价
4.2.5.2 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重要性。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9。
表4.9 水源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由表4.9可以看出,水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分布情况: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域面积2371.2km2,占总面积的37.3%,主要分布在淅川县,西峡县也有分布;中等重要区域面积3485.46km2,占总面积的54.8%,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淅川也有分布;不重要区域面积505.28km2,占总面积的7.9%,西峡、淅川和邓州均有分布。
淅川县既是丹江口库区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因此,是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77.3%。
4.2.5.3 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
土壤保持重要性的评价是在考虑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对下游河流和水资源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价结果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和不重要4项。
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0。
表4.10 水源区土壤保持功能评价
由表4.10可以看出,土壤保持功能极重要区域面积1967.87km2,占总面积的30.9%,只在淅川县分布;土壤保持功能中等重要区域面积1514.15km2,占总面积的23.8%,主要分布西峡,内乡和淅川也有分布;土壤保持功能较重要区域面积2862.31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45.3%,研究区各县(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峡;该研究区不存在土壤保持功能不重要区。
4.2.5.4 营养物质循环功能重要性评价
营养物质保持的重要性主要是根据评价地区氮、磷流失可能造成的富营养化后果与严重程度,确定评价区域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级别,即以评价区域相对河流的位置及所影响目标的重要性程度为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4项。
营养物质循环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见表4.7,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11。由表4.11可以看出,南阳市营养物质循环功能重要性分布情况:极重要区域面积1260.62km2,占总面积的19.8%,只在淅川县有分布;中等重要区域面积2731.78km2,占总面积的42.9%,主要分布在西峡和淅川;较重要区域面积2369.54km2,占总面积的37.3%,各县(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峡。
表4.11 水源区营养物质循环功能评价
4.2.6 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分区以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营养物质循环、矿产资源开发等生态功能为指标,以乡域为最小区划单元进行分区。分区结果见表4.12和图4.7。
图4.7 生态功能评价图
分区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依据,对严重退化的特殊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良好的生态功能区实施示范性保护。在此基础上,对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源区、水文调蓄区和水土保持区等作为特殊生态功能区标识出来。资源开发性生态破坏是当前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区、森林草地资源开发区和土地资源开发区等重点资源开发区也明确标识出来,加强监管并实施强制性保护;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物种特别丰富区及生态示范区等标识成生态良好功能区,实施示范性保护。
表4.12 水源区生态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保护内容
10、我国划分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哪些
国家级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只有25个呀~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塔里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阿尔金草原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
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
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
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
你找的是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吗?这类共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