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武术健身与养生

武术健身与养生

发布时间:2020-07-05 16:42:16

1、功夫和健身区别在那里

功夫是用来防身,搏击,养生,明晓古人智慧,通达人情世故,学会协调做事的一个工具,而健身就是保证健康,撩妹的。你可以这样理解,武术是传统的,本土的,发展历史悠久支持其发展的理论有很多,比如战争思想,道家,儒家,佛学,物理学等等。健身是偏西方的,支持的理论只有理科的科学,目的就是让身体更强壮,协调。这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极大的关系。
摘自树武公开课

2、武术的养生的作用有哪些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养生,而武术又是百中国的一大亮点,将养生与度武术结合在一起,对于中国这两种古老文化又是一种传播与问继承。养生健身是武术答的价值功能之一。人们习武练武,不仅是获得一种自卫防身版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为了健身强体、权延年益寿。

3、武术的练习和养生问题

学习武术.练习太极拳,或者练习其他拳种.比如少林拳、形意拳等,都要会练会养,知道怎样练为养,怎样练为伤.练养结合.才能既练出功夫.又能健康长寿。除了练拳 外.习武之人还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养,要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度。我平时就基本吃素,食不过量;生活起居非常有规律.多运动。平时与人相处,要心情平和,不生气动怒。 我认为.这些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练习太极拳如何养生健体,从我几十年的练拳体会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慢练。所谓慢练为养,快练为伤。慢练,人的气血能跟得上意识和动作的运行,能做到意到、气到、力到;快练,则气血跟不上,这样对健身不利,也难出功夫。

二是要柔练。所谓柔练为养,刚练为伤。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要柔和缓慢地练,这能够使身体充分放松,有利于气血的运行;用拙劲刚劲练习.就会伤气伤血,有害健康 。
   
三是要舒展。所谓舒练为养,缩练为伤。身体舒展了,精神才能放松,气血也就能够运行到四肢百骸:浑身紧缩着练习太极拳,动作僵硬.气血不畅,不仅出不了功夫.还有 害健康。
   
四是要圆活。所谓圆练为养,方练为伤。练太极拳要动作圆活,没有凸凹之处,没有断续之处,这种圆活的运动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能起到舒活筋骨的作用;反之.则对筋 骨肌肉有损伤。
   
五是要立身中正。所谓中正为养.歪斜为伤。太极拳的首要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身体中正了,气血才能贯通,才能充盈全身;身体歪斜.则气血不通,有害健康。
   
六是要心静。所谓心静为养.心乱为伤。现代医学证明.人长期心情烦乱,心情紧张,肯定会造成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七是要心平气和。所谓和练为养,怒练为伤。练太极拳时,要心平气和,不能剑拔弩张。如果生气发怒时练拳.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八是要意气相随。所谓练意为养.练力为伤。练太极拳讲究练意,要做到意气相随,不能努气发力。努气发力,则伤筋骨,伤气血。

4、运动健身和养生的取舍,我们应该怎么选择?

首先,养生与体育的预期目标不同。体育追求的是强健,养生追求的是康健。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训练战士设置的,为了提高士兵战斗训练的兴趣,所以,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在当时的作战条件下,士兵强壮的体魄,会对一些战斗的胜负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士兵战斗力设计的竞技体育,在中国是划在武术里,民间摔跤、抓羊、玩石锁等也属此类,但武术与民间竞技体育,不属养生,甚至与养生的目标恰恰相反。

但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还是需要的,不仅是将士需要,在日常的劳动中也需要,但体能和技能的提高又可能有损健康,怎么办?除了用游戏来代替竞技体育,作为适度提高技能的手段外,更重要的是练武的人另修养生功夫。中国养生术的动功——导引术起源很早,相传大禹就创造了禹步,据说就是道士在仪式上走的踏罡斗步。有明确记载的是华佗编创的五禽戏。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导引术终于和技击术(武术)合流,形成了太极拳及其理论。

其次,养生与体育的锻炼理念不同,严格来说,体育讲锻炼,养生讲修炼。锻炼从养生文化看来,恰恰是有损于健康的。因为超强的压力,就像使机器超负荷运转,可能一时间取得超常的效益,但必然对机器的寿命有损害。而从养生角度看来,健康主要是内脏的健康,因为内脏得病,可能危及生命,而肢体哪怕短截,肌肉哪怕切割,只要处理得当,对生存无妨。养生是从生存角度来定义健康的。

所以,修炼的自内而外也有两层意思:由充盈的内气来与外部环境交流、协调、平衡,修去过强的主观情志,顺应自然变化。在修炼方法上,意念顺应内气运动,带动肢体动作,如太极拳的“以意领指,以指领气,意到气到”,与气功中的自发动功等。

5、养生太极和健身太极的区别

当今,太极拳已相当来普及,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但真正按照太极拳的方法练拳的人很少,练成功夫、获得功效的人更少。这是由于太极拳运动中的非太极拳化倾向之影响所致。源不说广大群众流行太极拳,就说攀龙附凤的“正宗”门户大师,也有知不按太极拳的功法演练,却在显形亮相、使力斗巧上下功夫者,练拳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看,为了搏取金牌和掌声。这种将太极拳的异化,使得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和武术技击功夫道都大打了折扣。行家戏称其为“太极操”。

6、如何利用武术进行养生,至少200字,谢谢

养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身心的一门学问,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摄养身心,以期延年益寿。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它以哲学的“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等为指导,以精气神论、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并融导引、气功、武术等各种身心炼养术为一体,构成的传统养生体系。中国古代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也是生命的本原。天地元气是人寿夭强弱之本,“人禀元气于天,各受寿夭之命,以立长短之形”(《论衡》)。气是生命的本质基础,也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外不停地流动运行,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和谐,是健康状态的基本表现,也是健康长寿和古代养生的基本要求。

文化词汇卡:象形拳
象形拳,顾名思义,象外物之形而创立的拳法。世间万物大者如雄狮...
功夫词汇学习卡:功夫常用词语Ⅰ
[功夫小游戏 ][常用兵器汇总]
华裔夫妇办美国武术学院 促美中了解
盘点华人武术明星:李小龙成最大卖点
少林功夫以色列引武术热 功夫赢喝彩
不爱红装爱武装 印度学生学越南武术
成为一名"反恐精英"都需要哪些绝技
男子练习铁砂掌劈砖如泥 手掌如熊掌
柯大年——热衷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2010年武术年度“十大重要事件”!
霍元甲死因揭秘:他是被日本人毒死?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阴阳平衡、中和是历代医家、养生家推崇的养生保健总原则。“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内经》把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看作是健康的基础,一旦平衡被打破,健康也就被破坏了。《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平衡即“和”,“和”是指在动态中把握平衡,进而实现中和的健康状态。

古代养生学主张通过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炼养结合、形神结合的各种方法,实现阴阳元气和体内精气神的平衡充盈。因而其手段方法也就不是那种激烈的运动和比赛,而是重视精气神形的炼养。在具体炼养方法上,则遵循经络原理。养生就是通过导引、气功、武术等各种方法,来调通经络,流畅气血,协调阴阳,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功效。

养生健身是武术的价值功能之一。人们习武练武,不仅是获得一种自卫防身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为了健身强体、延年益寿。武术在其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极大影响,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与武术相互融摄,形成了武术的炼养观。在传统武术理论中,“气”占有重要地位,“气”被视为武术的本根,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和神韵,均是“气”的演化与体现。“武之主于气也”(清宋茂源《苌乃周二十四气拳谱序》)。武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修炼,认为人是小宇宙,天地自然是一个大宇宙,人与宇宙自然是同构的。在练功实践中以攻防动作为结构,以刚柔、动静、虚实、开合等为运动规律,以人身小天地来体察、探索自然大世界之究竟,在物我交融的拳械运动中,实现人体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与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武术养生是以阴阳作为理论构架的,把阴阳作为“道”来认识,“手战之道,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阴阳变化是拳道的规律,“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拳经拳法备要·二则》)。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等养生拳的基本原理,“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在动静之中寻太极三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阴平阳秘是武术养生家追求的最佳状态,武术内功锻炼,就是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促使人体内部阴阳平衡、调和,健康长寿。

中国传统的精气神论、经络原理融摄于武术之中,构成武术理论的内涵,并发展成为“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武术炼养理论。武术养生重视内炼精气,导引形体,讲究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炼养结合、形神结合,使武术由技击之术的单一功能向养生之术、健身之术、修身之术演化,形成具有健身功能涵义的融技击与养生为一体的活动,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传统武术的健身效果和现代的健身哪个效果更好

练习传统武术效果更加全面。。现代的健身就好比西方的快餐,简单实用,但是要轮全面性,好,那还是要中餐。也就是现在很多中国文化不能量化的优点。

8、武术与健身的区别

武术是格斗的方法, 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练,而不刻意的追求技击,也是身,尤其是内家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但是武术的特征首先是能打。
健身多了,喝绿茶也是健身,扭秧歌也是,按摩也是。

二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与武术健身与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