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符图有哪些
(1)天象符图
这类符籙是表述天体运化、阴阳消息的,与天文、星宿、气象、天时、季节、生态等有关联。道教认为,符图是由天地之元气凝聚而成,是对宇宙的写真,通地过它判天地,运阴阳,表述宇宙演衍的图式。许多符图都绘有北斗、南斗、三台、二十八宿等各种星宿,或是风、雨、雷、电等等图文,广泛应用于兴云、布雨、起电、招雷、祈晴、祈雨、呼风等宗教仪式中。
天象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灵宝系列符图。所谓“灵宝”,即指宇宙间最原始的能量 ——神和气。《灵宝度人上品妙经符图》卷上曰:“神降为灵,气聚为宝,神降气聚,具质成形,无所不生,无所不明,无所不立,无所不成。”意为神气之灵宝,总括天地人三才,包容无涯,天地万物,莫不由之营化。“故其道也,弥纶万天,范围十地,推运阴阳,调和寒暑,统行八卦,率御三元,部制鬼神,保育民物。” 灵宝神气的真实载体就是日月山川人物鸟兽,符籙则是它的象征图物。在灵宝系列符图中,表现天地人三才演化的象征图式,以灵宝始青变化图、碧落空歌图、大浮黎土图三道大符最为驰名。
《灵宝始青变化图》,相传为天真皇人亲身体验了混沌初分阴阳运化的自然元始气象,用紫书描绘出的第一灵宝符图。但它的结构无拘无束,超越了实在物象,线条变化多端,潇洒自如,生动流畅,显示出自由奔放的气韵,浸透着生命与精神的活力,是一幅十分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宇宙气象形态图,表现出“灵宝之气,变化之象”显著特征。此种符图,主天地万物和人世间的生养之道,给人、畜、物以生机活力,因而能“保生延年,神气不散,固全生道也。佩之则生气归身,返老回婴,应运灭度,身经太阴,带服始青变化之图,始青帝君与兆同升,逍遥太空也。”正因为它是天地初生形态的象征,所以又是炼功修真的瑰宝,静观冥想,体验天人合一的感应,达到主客一体的境界。
《碧落空歌图》,是一幅天地元气变化图,同时表现了天象与人体的关系,也是一幅人体脉络符图。道家认为,宇宙中的灵宝之气与始青之气交合,产生碧落之气;天人同体,先天元始之气为其共同根源。碧落之气在天则聚合成星,凝结为斗;在人则演变为缕脉筋络,边贯穿注,如同圆环,“生360脉,360经,360络,又生眇络、支络、丝络、□络,大范之气以为其元,中结此文以成图。” 这种天人合一的脉络图,更是把人同自然的密切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浮黎土图》。浮者,虚浮也,以其虚而不实故曰浮;黎者,黑也,暗然无光之所谓也;“黎土”,乃先天真土之称,意为宇宙混沌未开之际,浮黎真土遍布太空,历经数劫,阴阳运化,天地分判,黎土凝结而成世界。因此天真皇人紫笔定书,“以青为地,黄为文。赤为界,封此图为浮黎土者,区贯庶穴之所在也。中黄太上明梵之气,回旋流演,以正域内宫阙楼观之所存。”在人而言,“此图主人脾胃,荣养太和”,故可用于养生长命。
(2)地象符图
地象符图是道家对山川风水自然环境的理性观察与神秘体验相结合,探求天象、山川、建筑、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协调关系与最佳状态的产物。道家从万物有灵的观念出发,认为山川河流、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感的生命体,由此而绘制成的地象符图,“一切感到妙应齐备,或天或人,或山或水,或飞或沉,或文或质,皆是真精之信,有字总号为符。”因此,“受符佩带,妙气入身,智慧通达,消灾厌恶,精则有微,微则神降,所愿必谐。”(见《五岳真形图记》)
地象符图又叫地理符或风水符,被广泛地运用于环境、建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对风水地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黄石公安宅护符法》所记五岳镇宅符、镇土府符、救宅符、镇寺观符、武帝应用符,《太上老君混元三部符》中的解秽、安宅、辟火、辟土、止耗、厌怪、辟瘟、田种、利蚕、四季诸符,计有三十九类,皆是由地象符演变而来的风水地理符。在东方传统文化之中,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精神象征意义,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古老的哲学命题引入人类生活,注重在整个自然界与生态环境中寻求有机秩序和普遍和谐,与天地万物保持亲密无间、共生共存关系,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精神的恬静,达到天、地、人三才一体共存,即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美好境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都是人类发展模式中的永恒主题。
地象符的代表作是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广泛流行的《五岳真形图》。《洞玄灵宝五岳古真形图》说:“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屈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奋笔,锋芒畅乎岭鹤,云林玄黄,有台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趋向,因如字之韵,随形而名山焉。”此图为道家所看重,在道教符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抱朴子内篇·遐览》称:“道家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 道家认为,《五岳真形图》象征着众多生灵与仙真,是通神达灵的信物,修真护身的法宝。正如《洞玄灵宝五岳古真形图》所说:“子有东岳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子有南岳图,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返还自伤;子有中岳形,所向惟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形,消辟五兵,入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岳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形,横天纵地,弥沦四方,我欢悦,人神攸同。”
《道藏》所收五岳真形图,除五岳外,还有霍山、□山、庐山、青城四辅,各有真形图二幅,一幅有文字说明,一幅为列字符图。道书称文者为“上五岳真形”,有文者为“下五岳真形”。据《洞玄灵宝五岳真形古本真形图》所言,原本为三色彩图,“黑色山形,赤色水源,黄点者洞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但是,流传下来的仅黑白刻本,以黑色屈曲的长方形表示山体,黑色山体中的曲线表示水流,空白处是修真隐居的宫观、洞天。图中用文字标明每座山岳的地形、高度、范围、水源、物产、洞穴、宫观、交通等。显然,这是一种古代山岳的平面图,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由此而形成地图学中的一个派别,其地理学和地图学价值,曾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肯定。日本学者小川琢治教授将《五岳真形图》中的《东岳真形图》同现代等高骊绘制的《泰山地形图》相对照,认为二者很相似(见日本《地学杂志》第258号载小川琢治《近世西洋通以前的支那地图》)。 (3)人像符图
人像图又叫做人体符或精气符,是道家以气为本的哲学观念在符籙法术中的运用。“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许多哲学派别都把气看做人与自然相互交感的介物,实现天人感应的节点。例如天地人三才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等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道家的天感应论,也是这样认为的。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道教不仅以“气”为核心建立了自已的哲学观,并具体运用于气法丹道、符咒法术中。炼丹修真,首先要注重人体与天地之气;书符念咒,也要做到精气为本,元神为用。总之,无论内外丹法,符籙禁咒,都必须以气为核心,做到、天、地人与精、气、神的相谐和合。人象符图正是这种以气为核心的哲学观在符图中的运用。《云笈七签》“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气行乎其中万物即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者也。以道之精气,布于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然此符本于结空,太真仰写天文,分置方位,区别图象符书之异。”所以说道教符籙特别是人象符人体与气场的结合,把天地气场、人体功能、符咒法术等融贯一体,有理有法有诀,使人们可以了解符法的内容,懂得其中的奥秘。在这方面较有建树的,主要是宋元时期的净明派、清微派、天心派和灵宝派等。《净明黄素真文》收集了三十一道符,明白表示出都是内气运行、神化丹凝的修真图。
人象符图的代表作即为《净明黄素真文》中的《黄素真文图》和《五脏真形图》。《黄素真文》由八十一个符篆组成,明白表示天地梵气运化、人体吐纳之气的轨迹。该书卷一说:“凡欲学仙,必知真文。真文者,天地梵气也。”“人之身不得黄素,真文不生,皆天宝、灵宝、神宝之祖气也。祖气结而成字,合而成人。”“真文八十一字者,脾、肾中气也。天地五行,土、水中气也。自一至八十一,吐之则见其出出,咽之则见其人,各长三寸,阔三寸也。”《五脏真形图》也是修持五脏真形的图法,持符者按照图式,精思存想,由精入神,则身神可见,修真有成。人之五脏,各有其神,“神各有形,霰各有气,气者神之本也,形者气之体,而脾之形寓于;上者之中,此人所以未达其理也。欲理五脏,先知其神,知其神长生,使之亦有道,,想之亦有法。”
此外,还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也大量采用符籙以助内修炼气,所用炼气养神、修真证道的符图甚多。神霄派有神光符、阴阳二气符、九阳气符、脑符、心符、肝符、脾符、肺符、肾符、精符、血符;清微派有气宇符、关脉通开符、通真符、服食符、服气符、明性符、明目符;天心派有三光正气符、天皇保命符、真火九芒符、真水十芒符、初阳赤辉符化生内景图、神光无上虚澄内景图、素华始元内景图、金光清虚含真内景图;灵宝派有五芽真文、玉婴神变符、日魂符、月魂符、天罡正气符、青帝护神符、赤帝养气符、白帝侍魄符、黑帝通血符、大洞十八玉符、二十四真符、十二络符、八十一品符等等。
人象符图作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媒介和道与天地、人体的联系通道,是天地造化、阴阳消息的显示轨迹及天人合一的全息摄影。这种以人体精气神为本的录之术,将符咒、气功、丹法融合在一起,内观修炼外施成符,有一定的效应,因而能在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得到广泛地运用,曾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
2、阴阳八卦图的含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周易》和八卦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各阶层广泛运用的一种文化思想理论体系,政治家、统治者、军事家用其运筹帷幄,治国安邦;民众百姓则将其作为养生、预测祸福、经商盈利的工具……。《周易》和八卦实际运用上水平的高低,差异在于各人对《周易》和八卦涵义理解之深浅。大凡精通《周易》和八卦者,当为贤哲、英雄人物,有通天澈地之能,三国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几千年以来,八卦图在排列组合严密逻辑性就象数学公理一样不可以更改。人们对于《周易》和八卦图的解释和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思想的说明文字。从古至今八卦图的成因始终是一个谜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在《周易
3、阴阳两虚是怎么回事啊?
阴阳两虚多是在肾阳虚或肾阴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所致,常见于多种疾病的后期。
阴阳两虚证可兼见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的症状,特异性表现为五心烦热而畏寒,咽干口燥而不欲饮水,自汗盗汗等,也可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发脱齿摇,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等症状。舌脉证可见舌淡苔少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或兼数。
阴阳两虚证病位在肾,治疗时当滋阴、温阳、益肾,临床多采用肾气丸随症加减。
4、阴阳太极图是怎么构成的
太极图出去阴阳还表明在一个矛盾中统一和谐。
重点解析
1、太极图中的倒"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倒"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
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
太极图体现的是阴阳平衡,而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我们养生,维护生命阴阳平衡就要注意节能养生,保护身体内的阳气和阴气,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此外太极图中有现代人际交流的大智慧。社会人肯定都处于一定的人际交流圈里,一个圈子就是一幅太极图。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应“顺应规律”,即做任何事都不应该强求,都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一个真正具备智慧的人,就会懂得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争的时候也会用理智来处理矛盾冲突,在最终获得自己应得利益的同时,也不必与对方结下冤仇。这样赢得的竞争,才是真正的胜利。所谓“宁可化敌为友,不可积怨结仇”就是这个道理。
5、养生含义怎么理解?
养生含义怎么理解?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6、道教阴阳图,那个一边是黑的,一边是白的,这黑的跟白的到底是两个什么怪物?
伏曦远取诸物,进取诸身,始画太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阐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从而后人拿它来推算,和养生。也有的人解释是阴阳鱼。
7、道家 阴阳图 快速转动 是什么颜色
黑色,但会有个白点,因为从人的视觉上来讲,会有视觉影象这一现象(即看过的东西会保留很短的一段时间)
8、五脏养生图,看看身体的重要部位应该怎么去养吧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脏的“自然规律”,身体就很可能“疲劳驾驶”,引发一系列问题。下面就看看中医养生中五脏如何养生的吧。
肝
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
心
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脾
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湿热所困所致。
肺
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肾
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中医五色养生和五脏相对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有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绿苋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见红色食物,有红豆、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有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蛋粟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等。
中医养生之道 正确认识“五脏六腑”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
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
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
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
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