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小知识食谱

养生小知识食谱

发布时间:2020-07-04 19:17:56

1、养生食谱大全及做法

【食材】
主料 牛肉100克、南豆腐100克、金针菇100克、鸡蛋清1个
调料 食盐1小勺、香菜1棵、水淀粉1小碗、鸡汤500毫升、胡椒粉1小勺、白糖少许
【做法详解】
1.牛肉细细斩成粒,越细越好;加入少许清水化开
2.锅中坐水,沸腾后下入牛肉粒,煮沸后捞出备用;内金针菇提前清洗,并用凉水浸泡4小时以上
3.洗净后切碎备用;南豆腐切成小丁备用
4.蛋清打散备用;香菜切碎备用
5.锅中加入鸡汤,煮沸后,加入豆腐丁;加入蘑菇碎和牛肉碎
6.再次煮开后加入少许盐、糖和现磨胡椒粉调味容儿;再次煮开后,少量多次调入水淀粉,调出自己喜欢浓度
7.再次煮开,关火后打入蛋清,并顺同一方向搅散;最后加入少许香菜末即可

2、养生小常识

3、冬季养生饮食小常识

1、冬季用大枣、红糖、桂圆、生姜熬汤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流通、益气补血、安神驱寒的功效。
2、冬季常吃羊肉、狗肉这些性温的食物,可以起到驱寒解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体表血液循环,使大家全身暖和。
3、冬季可以用西洋参泡茶,能够起到益气润肺、滋阴补阳的功效,对于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有益冬季养生保健。
4、冬季常吃一些芝麻和花生,可以对身体起到增强御寒能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冬季可适当吃点生姜,人们常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常食生姜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可发汗,并有促进胃液分泌以及肠管蠕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生姜还有抗氧化作用,临床上常将生姜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胃寒、呕吐等症的辅助治疗。
6、 冬季不能忽视饮水,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约600毫升水,这种水蒸发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故也称“无感蒸发”。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呼吸道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的话,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和无力,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

4、养生小知识

5、冬季养生小常识大全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冬季养生应该从“不”开始。具体如下:

1、不妄补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

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

总之,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5)养生小知识食谱扩展资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白酒暖暖身,其实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产后常用方生化汤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毕竟属于温热之品,过度饮用会耗散人体阳气,另外过量饮酒还会生湿生痰,令人痰多、眩晕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劳

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

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6、饮食健康小常识

饮食健康小常识有吃多种食物、少吃盐、低脂少油、限制吃糖、控制饮酒。

1、吃多种食物

均衡饮食有助增强身体抵抗力,使人更加健康长寿。世卫建议,日常饮食应尽量包括小麦、大米、玉米、土豆等多种主食,外加各种豆类、新鲜果蔬以及鱼肉蛋奶等动物来源食品;尽可能多吃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食品;零食最好选择新鲜果蔬和无盐坚果,而非高糖、高脂和高盐食品。



2、少吃盐

吃盐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世卫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茶匙)。人们在烹饪时应少放盐,减少使用酱油等咸味调味品;在购买罐头、蔬菜干、坚果等食物时,尽量挑选不添加盐和糖的品种;餐桌上不摆放盐瓶和含盐调味品;检查食品标签,选择低钠产品。



3、低脂少油

人们在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脂肪会增加肥胖、心脏病、中风风险,人造反式脂肪对健康危害尤其大。世卫建议,用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更健康的油替代黄油和猪油;选择鸡鸭鱼肉等脂肪含量较低的“白肉”,而不是猪牛羊肉等“红肉”;烹饪时尽量用蒸或煮替代油炸。



4、限制吃糖

吃糖过多不仅有害牙齿,还会增加超重和肥胖风险,导致慢性健康问题。世卫建议限制甜食和碳酸饮料、果汁和果汁饮料、冲调饮料、调味乳饮料等含糖饮料摄入;选择新鲜的健康零食,摒弃加工食品;少给儿童吃含糖食品,不应将盐和糖添加到2岁以下婴幼儿的辅食中。

5、控制饮酒

饮酒过多过频不仅会增加受伤的直接风险,还可能给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如肝损伤、癌症等。世卫建议尽量少喝或不喝酒,某些特定人群应绝对禁酒,比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以及患有某些疾病而酒精会加重病情的人、正在服用能与酒精直接发生反应的药物的人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卫组织发布5条新年健康饮食小贴士

7、有没有什么好的养生食谱,关于健康饮食方面的?

买书看看正版的,最好还是多锻炼,瑜伽挺不错的,还有佛家禅坐

8、最基本简单的养生小常识,你做到了吗

1:每天一杯牛奶

牛奶是营养界推荐的补钙好食物。牛奶中天然存在的营养物质和钙形成了最容易吸收的比例,所以虽然100ml牛奶中,只有大约100mg的钙,但是吸收率很高,所以推荐大家每天喝一杯牛奶来补充钙。

2:每天二公里步行

有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预防慢病必须要增加“动”的成分。步行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对防治慢病效果非常好。曾有调查显示,每周步行14公里以上的人,比每周步行4公里以下的人,心血管的患病率要低40%。即使得了慢病,通过运动,一些慢病症状也都会减轻甚至消失。

3:一日三餐要按时

胃肠喜欢有规律的工作,到点就分泌消化液。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并且改变暴饮暴食、摄入过快、边走边吃等不良饮食习惯。

4:四肢多伸展

久坐会出现腰背疼痛、小腿浮肿等症状,长时间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慢性劳损,形成功能性腰背痛。因此要经常做做伸展运动,向前向后踢踢腿、做个弓步压压腿,都能很好地舒展身体,缓解肌肉酸痛、腿部浮肿。

5:五谷杂粮都要吃

一般一日三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分别是30%、35%~40%、35%~40%。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6:七分饱最舒服

一次吃很多东西,首先损伤的是肠胃。饮食过量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时间久了,生病也无法避免。

由于老年人身体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七分饱即可,太饱也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

7:八小时睡眠

人应根据自然界节律来调整睡眠时间,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开始生发,应早睡早起。如果夜里睡得少,可以补个午觉,每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

8:蹲厕所别太久

很多老人常常倍受便秘困扰,老年人占便秘人群近一半。

每日早晨起床后在厕所蹲一会儿,有意识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但每次时间别太久。通过饮食、体育锻炼、规律生活等方式,若便秘仍不能缓解,大便次数还很少,每次大便均需用力才能解出的人,则需及时求诊。

养生贵在坚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与生活压力下,不妨静下心来修身养性。

与养生小知识食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