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十强最烧钱
印度
(印度共和国)
编辑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语: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印地语:भारत;英语:India),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1]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是当今金砖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口国。[1] 但同时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中文名称
印度共和国[1]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India[1]
简 称
印度[1]
所属洲
亚洲
首 都
新德里[1]
主要城市
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等
国庆日
1947年8月15日[1]
国 歌
《人民的意志》
国家代码
IND
官方语言
印地语、英语
货 币
印度卢比
时 区
UTC+5:30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普拉纳布·慕克吉,总理:纳伦德拉·莫迪
人口数量
1326751477人(2016年6月8日截止)
人口密度
422.5人/平方公里(2013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1]
国土面积
298万平方公里[1]
水域率
9.5%
GDP总计
2.074万亿美元(2015年,国际汇率)[2]
人均GDP
1631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91
国际域名缩写
.in
道路通行
靠左驾驶
国 花
荷花
法律体系
英美法系
国家格言
“唯有真理得胜”
人类发展指数
0.586
执政党
印度人民党[1]
邻近海域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1]
气候类型
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1]
目录
1 历史沿革
▪ 原始社会
▪ 早期文化
▪ 十六雄国
▪ 孔雀王朝
▪ 笈多时代
▪ 拉其普特人
▪ 德里苏丹国
▪ 莫卧儿帝国
▪ 殖民时期
▪ 印巴分治
▪ 共和国
2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
▪ 气候
▪ 资源
3 行政区划
▪ 区划
▪ 首都
4 人口民族
▪ 人口
▪ 人种
▪ 民族
5 国家象征
▪ 国名
▪ 国旗
▪ 国徽
▪ 国歌
▪ 国花
▪ 国鸟
▪ 国树
6 政治
▪ 政体
▪ 宪法
▪ 议会
▪ 政府
▪ 政党
▪ 政要
7 军事
▪ 战争观
▪ 军费
▪ 军备
▪ 军购
▪ 军械
8 外交
▪ 外交政策
▪ 对外关系
9 经济
▪ 概述
▪ 工业
▪ 农业
▪ 旅游业
▪ 财政金融
▪ 对外贸易
▪ 税收体制
10 社会
▪ 教育
▪ 体育
▪ 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
▪ 太空技术
▪ 新闻出版
▪ 种姓制度
11 交通
▪ 铁路
▪ 水运
▪ 空运
12 文化
▪ 语言
▪ 宗教
▪ 服饰
▪ 礼仪
▪ 节日
13 旅游
▪ 景点
▪ 特产
历史沿革
编辑
原始社会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3]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3-4]
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十六雄国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5]
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侵入印度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他对孔雀王朝的
迷人的印度舞蹈少女
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5]
笈多时代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5]
拉其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5]
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5]
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5]
殖民时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
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
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5]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5]
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5]
望采纳
2、皇家足浴四楼是干嘛的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
顾名思义就是洗脚的!内涵一点就是那啥的
希望能帮到你!
3、皇家汗蒸养生会所怎么样
上周和朋友去了—次,进去拨完电话,开了门上了二楼后,感觉这里的技师都挺帅的,按着摩周围也挺安静,服务也好,呵呵下次还来
4、为何印度的种族阶级制度如此森严?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
然而随着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许多调整,并且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但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印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早已是在法律上废除多年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并不存在,只是存在于观念之中,而观念这个东西,是会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的。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无论在印度境内或境外,皆有许多对种姓制度的批评 。这些批评有些出自印度教教徒。
(4)印度皇家养生扩展资料:
禁忌与食物接触:印度教徒只可吃婆罗门和与他同一种姓的人的食物。由牛油煮的食物任何种姓也可食。在进食前会专门洗澡,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
政治权力:由于种姓制度与地域紧密结合,并有明显的区域范围,因此其政治权力可依区域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地方的小王国或地区行政中心、聚落以及各别聚落内的种姓。
这三个层级的权力运作虽有高低之分,而且差异甚大,但其共同特色是权力施行者都在模仿瓦尔纳阶序中的刹帝利,而且都会宣称其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即使实际上未必如此。尼泊尔的种姓制度与印度不同:婆罗门与刹帝利远多于首陀罗,是印度的婆罗门有意为之的结果。
参考资料:网络-种姓制度
5、飞涛印度沐足养生会所怎么样
新装修的场所,硬件设施不错,服务挺好的。很不错的一次体验。下次还去。
6、印度人有什么样的养生方法?
瑜珈~~~冥想,
地球人都知道....
7、几百年前印度皇室贵族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来到印度,除了骑大象和穿纱丽外,住进精巧奢靡的宫殿是体验几百年前皇室贵族生活的关键。
将皇家宅邸改造成奢华酒店,尤其以拉贾斯坦邦最具特色。气派的皇室建筑,金碧辉煌的室内空间,繁复的花纹雕工,精心修剪的花园和地道美味的印度佳肴,在宫殿中漫步仿佛回到了前世帝王时期。
泰河宫酒店
泰河宫酒店(Taj Lake Palace)位于皮丘拉湖(Lake Pichola)中心,始建于1743年,这里曾是Mewar皇室的夏日行宫。自20世纪60年代开放接受预定,并于1971年加入泰姬酒店集团(Taj Hotels Resorts and Palaces)。1983年,007系列影片《八爪女》(Octopussy)在此处取景,酒店还被票选为世界上最浪漫的酒店,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度假胜地。
整栋白色大理石建筑位于湖中心的小岛上,宛如一枚白色大理石宝珠,镶嵌在水面上。由于地处湖心,住客将由专门的迎宾小艇接送抵达昔日皇家御用码头,由身着制服的门卫接待护送。独特的大拱门、精雕细琢的大理石入口,以及刻有浮雕的屏风和用壁画装饰的天花板,尚未正式踏足就已先感受尊贵气氛。83间客房和套房装饰精美,每间都可以看到湖景。
酒店地址:P O Box No 5 Pichola Lake,313001乌代浦,印度
拉杰宫酒店
拉吉宫酒店(Raj Palace)是斋浦尔最古老的宫殿,1727年建成至今已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因其非凡的历史意义和古朴庄严的宫廷气派斩获过包括世界旅游大奖在内的不少荣誉。
尽管酒店只有区区29个房间,每间房都由传统印度装饰和古董家具装潢,多间客房陈列着皇室博物馆的藏品。最耀眼的当属Maharaja居住过的Durbar Mahal 国王套房,富丽的象牙色和金色家具装饰,富丽堂皇。四层高楼由电梯承接,占地16000平方英尺,光卧室就有4间。金箔装饰的花园,顶层的私人露台也令人赞叹。
酒店地址:Zorawer Singh Gate, Amer Road,302002斋浦尔,印度
泰姬兰姆巴宫酒店
泰姬兰姆巴宫酒店(Rambagh Palace)掩映在47英亩茂密花园之中。英武挺拔的卫兵佩戴着精巧的皇家徽章,保留着古老浪漫余韵的大堂、大理石游廊、迷人内饰的客房,从进门开始,Mewar皇族历史就向你缓缓展开。
初建于1835年,原为皇室的寝宫,直至1957年摇身变成豪华酒店。“斋浦尔的宝石”,是人们对泰姬兰姆巴宫的爱称,其不远处就是城市宫殿、古天文台。
酒店地址:Bhawani Singh Road,302005斋浦尔,印度
Ranvas酒店
Ranvas始建于12世纪,位于占地35英亩的 Ahhichatragarh 城堡内,曾作为 Jodhpur 皇室家族的府邸。数层楼房围着中间的院子而建,部分客房还拥有视野开阔的露台,这样的建筑在印度被称为havelis,有点类似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华丽又不失典雅的建筑架构,色彩绚丽丰富的手绘壁画,木质镶花地板,拉贾斯坦风格家具和印度传统手工艺品,处处都体现着居住者的不凡品味。
酒店地址:Gandhi Chowk Nagaur,341001 Ngaur,印度
Ahilya城堡酒店
圣河纳尔默达(Narmada)河边有着不少寺庙,朝圣者络绎不绝。如果想近距离感受印度的朝圣文化,Ahilya城堡酒店(Ahilya Fort)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酒店宫殿位于著名的Maheshwar城堡之中,原为Ahilya 皇后执政时期添建。13间装饰精美的客房分布在6座18世纪的宫殿建筑内,皆环绕着花草茂盛的庭院。巨大的游泳池、精心修剪的花园、角落里的古书籍,墙上的皇后画像,皇宫贵族的生活场景仍保留至今。
酒店地址:Khargone, Madhya Pradesh,印度
图片来源: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