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图黑白的意义是什么?
虚实呀。太极的圆圈,在一个圆圈之中分出棚,履,挤,按四手,联贯而成,在这四手联贯成大圆圈之中,于彼此皮肤接触之处,每一手又各成一小圆圈,每个小圆圈中又分半圆为粘,半圆为走,两手同时粘走,虚实须得分清。太极拳是内家拳,是整体运动,整体运动是在用人体的中线为轴,以体带肢等方法的基础上,将意识与肌肉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的。简单的说,任何的发力,都是利用重心的转化,以身体隐形存在的中心线为轴旋转发力。这个中心线,如果从头顶穿脊椎投影于地面,形成一个点,这个点与双脚的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投影点决定身体的稳定性。“拨浪鼓”来比喻人体运动。当“拨浪鼓”转动时,以鼓柄(中线)为轴,鼓身(体)带动鼓臂(肢),将鼓锤(手,足)自然摆动。鼓臂及鼓锤摆动的方向、频率和幅度,源于鼓身转动的速度及倾斜角度。人体运动力要从中线扩散到躯干,从躯干传递到四肢末端,由于人体四肢并非是被动物体,所以在传递的过程中,将各局部的力连接在一起,使力量成为一个整体,为人体充分发挥力量打下基础,这就是以体带肢的方法。多想一想拨浪鼓,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2、太极的意义是什么
太极最早出自《庄子》。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周敦颐“他一方面,从陈抟派易学那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给与新的解释;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汉唐以来义理学派的传统······成为宋明道学家解易的先驱。”[1]
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道家的太极图与乾坤同构;儒家的“中华神圣图[2] ”与内宇宙全息。
3、怎样养生
4、太极图的哲学含义
老子的一元论,一生二的两仪
万物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并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外形和分割线都是曲线,处事不可硬来,圆滑
5、太极图是谁发明的,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1、太极图据传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道家思想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后天太极图》、《八卦图》、《河图》以及《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解释。
2、太极图的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1)太极图虽简单明了,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但经过历代的图解与诠释,它构成了一个涵义丰富深邃的庞大的“太极哲学”体系。体系的核心就是阴阳。阴阳既蕴含着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与天人之际的大法则,也包括形而下的人生法则。
太极图以简易的图形语言涵盖了中国“百经之首”——《易经》的大义要旨,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根深叶茂的太极哲学体系,彰显了中华先民领悟宇宙万物变化之道的非凡智慧,因而享有“中华第一图”之美誉。
(2)我们的祖先早在六至七千年前就已通过太极图阴阳这一辩证矛盾来概括宇宙万物的起源与变化,比26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起源至少早了两三千年,故很多学者认同太极图是中华哲学的起源,同时也是世界哲学的起源。
(3)太极图不但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和人文性格,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韩国、蒙古国的国旗上;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韩国、德国奥运会、韩国亚运会会徽上;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在美洲印第安人的绘画和服饰上,太极图光辉无处不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和哲学的光芒。
(5)太极图的养生意义扩展资料:
太极图,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一黑点,黑中一白点。黑为阴白为阳,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
今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概括:其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还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曲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运行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见解有争议,却证明太极图生命永恒。
太极图的黑让人联想到“黑洞”、“暗物质”之黑,代表阴、柔、地、水、月亮、女、坤、夜、负、被动、黑暗、死亡,古代中国文化,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五行之一的水,水是生命的起源,但又与死亡同行——仅此也可见国人的辩证思维之先进。
太极图的白让我联想到“白矮星”、“恒星坍塌”之白,代表阳、刚、天、火、太阳、男、乾、昼、正、主动、光明、新生……国人讲到黑白,黑在前白在后,因混沌在前明朗在后。这正如讲阴阳,阴在前阳在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太极黑白
6、太极八卦图有什么特殊含义???
黑色和白色是阴阳鱼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人们一直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
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认为“一”为太极,此“一”不是数,而是“无”。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
耿奎认为:“易”为日月,“易”为阴阳,“太极图”就是一个“易”的——日月、阴阳的代表符号。阴阳是由日月代表的。“太极图”就是在无极图的基础上,溶以日月、阴阳,用符号代“易”演化而来的。“无极图”是道教修炼长生之术,刻在石壁上的一个圈。“无极”之圈,就是练功者为更快的入静,而直视静思的一个标记。
在“无极”圈里,加进了“易”,——也就是画进了代表“易”的——“日、月”二字,即为太极。古代的“日月”二字,与现代字稍有区别,古文日字为O里装进一个圆点,月字也是一个象形为中间加一个竖点,日月装进一个(无极)中。由古文月字一分,正好形成一个“S”形。圆(无极)里的“日月”一边一半,日月中间又各有一点,以黑白一分,就变成了看上去似如两条“鱼”形了。
其含义是,“易”为日月;“易”为阴阳。“易”之图变——由“无极”而“太极”——是由一个无极圆圈内装有了古文“日、月”二字,即成了代表“易”之阴阳机理的太极图案。科学太极八卦图与技能互相转化原理
科学太极八卦图,描绘了《易经》阴阳理论中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阐述了能量平衡创生物质的原理。二者经过比照辉映确是惊人的契合乃至完全一致,也充分证明了同是真理必然产生殊途同归的结果。在这里,将《易经》中的阴阳两仪与质能转化原理中的基本高低能位相比较,可以这样认为:阴仪即是基本低能位,阳仪即是基本高能位,二者通称为一个阶能位。单一阴仪和阳仪的结合形式是少阳与少阴,也就是单个的基本高低能位只能构成基本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基本物质粒子--质量子。因平衡旋向有正反,导致质量子有两种形式,就是极性不同的正反质量子,如若视少阳为正质量子,少阴就是反质量子,它们是最简单的第一层次物质,称谓一重物质。假若宇宙间只有一阶能位和一重物质,那么宇宙的具体模式将是少阴和少阳构成的两仪整体结构,上下为少阳,右左为少阴。
阴仪和阳仪的二重结合有四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四象。老阴和老阳不是物质是二阶能位,少阴和少阳是一重物质。四象整体是二阶能位一重物质的混合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二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二重物质系统。假若宇宙只有二重物质所构成,宇宙的具体模式图象将是四象的整体结构图示。
阴仪和阳仪的三重结合有八种形式,即《易经》中的八卦,八卦的整体图示如前所描绘的科学八卦图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别是三阶高低能位,其余六卦是具有三阶能位一重物质的离子态物质,兑、离、巽是三种形式的三阶一重阳离子,震、坎、艮是三阶一重阴离子,其中兑与巽都是阳离子,震与艮都是阴离子,但它们的爻位不同互为同性反向的离子。八个卦对称比较,乾和坤不是物质是两种异性无形的三阶能位,兑与艮,震与巽,离与坎都是异性反向的等离子。八卦的整体是十二块阴和十二块阳的三重结合,构成了三阶能量系统,平衡后创生了第三层次物质系统,称谓三重物质系统,如若构成宇宙,其具体模式将如科学八卦图所示。当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与质能互相转化原理一一对应,并且高层次物质系统是低层次物质系统经过高层次能位作用达到平衡而创生。例如太阳系就是太阳本身与行星系统之间的能位差构成了太阳系级的能量系统,它们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达到平衡创生了太阳系物质系统。
从两仪、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阴仪、阳仪、老阴、老阳、乾、坤都是不同阶次的高低能位,分别可以构成由低阶到高阶的能量系统;少阴、少阳、整体两仪、整体四象、整体八卦是由简至繁的物质系统;兑、离、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质相混合的阴阳离子态所构成。科学太极八卦图,图示了质能互相转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奥的大自然发展莼
7、太极图对太极拳起什么作用?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何要分阴阳?八卦图意思是什么?
太极图分为阴阳是因为阴阳是万物生灵之母,万物皆出自阴阳,阴阳即是混沌,就如总决中说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万物之母。而太极图对太极拳的作用不太好说,不知道你练没练过太极心法,如果你参悟到一定程度是的话是完全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的……,另外我不知道你听没叶过太极劲讲张弛相反,每一个动作都由不同方向的力组成的,从而组成环,这是我理解太极图的来源。另外我领悟到的太极图运行方法很简单,无序无为,乱动不止,太极图的转动越是无序对手越是无迹可查,这已经触极到太极技击法的领域,如果愿意学的话,希望你早日拜得明师。
8、太极图的象征意义
太极图——“ ”。后世道教用其“象征符号”太极图——“ ”来表示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的“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意为:万物都有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达到统一。这其是反映了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老子《道德经》一书中其辩证法思想十分突出。譬如:第二章中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第五十八章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就是说,矛盾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互相转化。总之,老子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揭示出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用道教(阴阳鱼)太极图“ ”来表示,可以说既准确又形象。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太极”一词为道教教义概念。道教经书中所言之“太极”其涵义有所不同。或认为太极是分生天地万物的宇宙本体,如《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说:“太极之道,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也。太极也者,天地之大本耶。”或以太极涵盖天地未形成之前气化的五个阶段。如唐代高道成玄英在注疏《庄子》时认为:“太极,五气也。道在五气之上,不为高远。”前面所谈之道教宇宙观中,道教用“太极图”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道教创世纪之第二大世纪。此外,《道藏》中所收之《周易》将“太极”视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依此言,“太极”就是无形无象的“无极”也。笔者在此斗胆提出一个“新”观点,以供方家参考。笔者认为:可以将“太极图”的外环视为“无极图”;也可以认为太极图显现于无极图之表。“无极”者,“无”也;“太极”者,“有”也。“无”,隐也,隐于“有”之背后;“有”者,显也,显于“无”之外表。由显而易见的“太极”可以追溯至隐而不现的“无极”,盖“有”生于“无”,此即所谓“无极而太极”#12 也。因此,赋予“无极”的含义仍为无形无象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道”;而赋予“太极”之涵义则有两个(主要)方面:其一,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二”,即阴阳二气;其二,指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道”。由于道教象征符号太极图——“ ”蕴含了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9、太极有什么意义?
10、请问太极图的来历与所蕴涵的意义?
在宋元以前的文献资料中,并无阴阳鱼图,即使在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中,也只画了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的图形。显然,阴阳鱼图的出现是比较晚的,甚至有人怀疑它是明赵(huU)谦伪造的,根本不是易学的组成部分。
然而,阴阳鱼不仅在明、清流行于各种易书易图中,而且在道门、民间也广泛传播,现在更是风行于世界,居然成了韩国国旗的图案。现在流行的阴阳鱼图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条形鱼”(图3-6),明代的赵谦把它叫做“天地自然河图”,因有了陈抟(tuWn)的黑白圆点河图,后被更名为“古太极图”,以与周敦颐的“灯笼”太极图相区别。另一种是丰圆鱼,由大圆直径上的中段为界,各反向取小半圆为鱼头,见图3-7。这两种图各有不同的画法,但就其图义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由于这种图案与中国人潜在的精神意识非常默契,能够无言地表述民族文化中的深层意蕴,引起人们的广泛联想,故被许多近贤推玩揣摩,对其做过大量解注与发挥。
“阴阳鱼图”的来历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来自于成都青城山的隐者,有人说它是明代人伪造的,有人说它是伏羲根据天地阴阳之象最先画出的,后人根据“阴阳鱼图”才画出了“八卦”等等。我们与其去争论上述说法的对错问题,还不如直接把阴阳鱼图的成形过程重新演绎出来,见图3-1。
由图3-1可见,明朝儒生完全可根据《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句,把“伏羲八卦次序图”砍成两段,让乾阳段竖在左边,让坤阴段竖在右边,乾上、坤下,阳(男)左阴(女)右,面对面地竖起来,再把外边拉长,内边压紧。然后将它们挤进一个盆里,或把它们各弯成一个半圆弧(见图3-2),最后必然会出现一幅“伏羲八卦方位图”。
在得到“伏羲八卦方位图”之后,又将“八卦”的爻形还原成黑白块,填充在图3-3中,整理图形后就会出现图3-4。再用现在画函数曲线的方法,将每小块的棱角挖出,填在附近的地方,这样就得到图3-5,而用抹去拐点的方法进行曲线处理,便成了图3-6的形态。由于在现存文献中找不到这种图形,我暂把它命名为“雷氏太极图”,“雷氏太极图”是间于“伏羲八卦次序图”和“阴阳鱼图”之间的过渡图形,如对这个图形做进一步修整,自然就出现了现在所见的阴阳鱼图(图3-6和图3-7)。
由于阴阳鱼图本身就源于“伏羲八卦方位图”,当然不是后贤心血来潮的玩作。即使是一种偶然发现,它也再现了先古圣人的思维,说不定伏羲画八卦方位图时就已经同时画过阴阳鱼图,只是后来失传了,才被明代某人重新发现。
当我们知道了阴阳鱼图与“八卦图”之间的推演关系,再去争论它是谁伪造的就毫无意义了。实际上,两条阴阳鱼本身就在“次序图”中存在着,其中阳鱼的黑鱼眼就是坎(水)卦的上阴爻,而阴鱼中的白鱼眼就是离(火)卦的上阳爻。
既然阴阳鱼图是由“八卦图”演绎而来,它就应该叫“太极八卦图”,“阴阳鱼图”只能算是它的俗名。由于该图已经构成整圆,它就应该是“太极图”,因为“八卦”生于“四象”,“四象”生于“阴阳”,“阴阳”必合为太极。这样才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辞传》)的意境相合。
同时可把这太极图视为“道图”,《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字之曰道”,《系辞传》中也有“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指“太极图”中的阴阳物质混成了“道”。
当然,道与太极都应该是无形的,无形之物不可为象,既然你把象画了出来,它就已经开始脱离原来意义上的道和太极了。可这种“太极图”或“道图”有欲形而未形的含义,即阴流与阳流在相互追逐,有形流妙变的动感,故可借助它来表达“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进而理解“道”生万物与“太极生天地”的自然之理,它必是上古先圣教化下民的必用之图。 生物谷网站 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