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 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何为精气神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
2、如何调养精气神(转)
人们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这三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自古至今讲究养生长寿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为什麼说"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呢?因为人身的三宝"精气神"是人用以维持、延续生命的高级物质,其内容是很微妙深奥的,为了进一步深化"精气神"的内涵,这就首先要谈谈"气"。"气"是有物质基础的,因为宇宙万物之生长、发展、运动、变化,都是"气"在起作用,没有"气"什麼也都不存在了。"气"就是动力,就是能量,就是功能。人之所以有生命的活动,同样也是由於"气"的活动功能。所以,明代张景岳先生著的《类经》就强调说"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人由胚胎时期开始,"气"就有了萌芽,因为他要靠母体进行内呼吸,以吸收营养、发育、成长,这是依赖先天母体的祖气(精气)。等到胎育成熟离开母体,断了脐带之时,婴儿"哇"的一声震动肺络,即靠自身的呼吸调节,依赖天气(自然之大气)给予的条件完成呼吸的动作,这个呼吸动作就是"气"的能动作用,也就是後天生命的开始。虽然人离开母体承受先天祖气(精气)并得到天气的资助,以能动地开始了呼吸,但是必须要靠後天的饮食物的培养,这个生命动力的"气"才能延续发挥作用。不难理解,後天之气要靠饮食物的充养培育,所以人落生以後第一个信号就是"哭",用"哭"的声音震动以行呼吸;第二个信号就是"喫"(吮奶),而且吃的是那样的香甜,开始了後天目的受纳,以摄取营养。(炼)气养生就是加强真气的能动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一要练气,更好地发挥气的能动作用(浩然之气);二要不生气,不伤气(情欲之气),以养人的能动作用。因此"气"在人体是非常重要的,气滞则病,气少则衰,气绝则亡。"精"(精生於先天,票於後天)是先天祖气之精微与後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气"是先天祖代写水谷之精气以及所吸人的大气所合并而成的动力。"精"和"气"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主要物质,而"神"则是人体一切精神、思维活动的体现。由此可见"精"是养人生命的基本物质;"气"是养人生命的能量动力;"神"是养人生命的活动体现。有了"精"才能有"气",有了"气"才能有"神",无"神"就说明"气"虚,"气"虚就说明"精"少。"精气神"虽然各有所主,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之为三,合之为一。"精"化"气","气"化"神","神"化"精",以生以长互相滋生,生生化化无有终止,因而生命能够延长。"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因此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论述。所以"精气神"三者,是人体生命存亡的关键,只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能够摄生长寿,怯病延年。但怎样才能调养"精气神"呢?第一应当养精蓄锐,第二应当积精养气,第三应当聚精全神。因此,养精、积精、聚精应是第一位的重要。这就是"精气神"的最根本的物质。除了适当调节食物营养以外,诸如起居、生活、工作、爱好(如书画、音乐、弈棋、品茗)等,都需要进行调节,要顺乎自然规律。譬如饮食要有节制,更不可偏食,起居有时,生活要有规律,工作不可过度疲劳,情志的修养,适合的锻炼身心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强调锻炼身体,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形式(动、静练气功法),就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当然,进行锻炼就要请教行家、老师(明师)指导练习,万不可乱练,乱练无功,反而有害。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为阳气根於阴,阴气根於阳,无明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互为根蒂。春夏为阳气生旺之时,人必须顺其自然以养阳气;秋冬为明精收
3、人的精气神应如何调养,吃什么?
调养精气神要从肾脏出发,根据中医“子药养精”的理论,用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蛇床子、韭菜子、川楝子等八个植物种子补肾填精,用鹿茸、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增补肾精,以及阴阳滋补类药物和人参,长期服用,具有非常好的补肾精的效果,是一种专用于肾精亏虚的补肾养生滋补中药。
此外,八子补肾胶囊组方还配伍了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补肾温阳药,也配伍了有地黄等补养肾阴药,阴阳双补,平衡补肾,解决了一般补肾药偏补肾阴肾阳的弊端。除了使用药物以外,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也十分重要。
4、如何保养精气神
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个人如果精气神充沛。也就是向人展示他是健康的。所以要想获得健康的身体,必须保养好自己的精气神。首先精气神在哪里?精藏于肾。其功能体现在,腰板挺直,步履轻盈矫健。头发乌黑茂密,牙齿坚固等。气藏于心。其功能体现在声音洪亮,底气足。气色红润。唇红肤润光泽。不易疲劳。等神藏于脑。其功能体现在,思路敏捷,反应灵敏。遇事果断,镇定自若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等。所以要想保养好精气神,只要保养好心脑肾即可。心的保养:少言少语,少汗少气:闭口转舌,含津吞液;睡前晨起深呼吸;顿起咳嗽要谨记;不过喜,不枉笑,心胸开阔心情好。脑的保养:早睡早起,休息好;新鲜事物不可少,大脑还是常用好;一天一个大核桃,都说她能健大脑;常记忆,练大脑;积极休息少不了。不要整天睡大觉。做游戏,增智力。儿童时代不能少。肾的保养:先天肾,禀父母。恣意消耗不得了。锻炼身体不可少;保暖腰,肥胖不好。节制饮食,科学安排好。防感冒,练体操,从小锻炼身体好。坚持持久,持之以恒,才能健康向上,守住自己的三宝。
5、怎么提高精气神
如果除睡觉外平时都能大部分时间知保持脊椎骨正直向上,则气血能畅通无碍,久之气质自生,自然有精神。如若是打拳,则要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眼睛专注直视,则精神就提起道了,有的人说,眼光愤怒像要杀人,就是得到要领了,精神自能提起,提起精神眼睛是关键。如若是说的养生方面的精气神,则要这方面的书里去找了。普通人讲的精气神就是说人要有精神了回,做到我上面说的第一条就好了。而习武之人讲的精气神是境界问题,得看你的修为如何了。精即人之精子,气即炼精化气,神即炼气化神,要做到这些最好去修炼气功或者找武术老师学艺,三言两语则难于答说清。
6、人的精气神应如何调养?
调养精气神
正心修身,是中国古代文人人生理想的起点。浮躁的我们,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寻到医治内心深处彷徨、无助、无奈的处方。现代社会较之古时更复杂,节奏更快,人们在社会中找寻自己位置的时候面临的抉择也更多。人们要在抉择中判断,取舍,而社会的变化更让人们犹豫,让人们彷徨于如何自己命运的掌控。疲倦、劳累,为自己、为家人,为理想、为信仰。让自己在前进的路上,更自信、更踏实、更游刃有余;要让自己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肉体到心灵,去为可能面对的一切做好准备。正心修身,调养精气神对我们来说,或许会成为旅途中的加油站,既是路标又是动力。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先兆。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因此,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这"三寡"则是养"三宝"的根本。
寡欲以养精
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但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历代医家都主张,养生之道要以保养精气为首务。《类经·摄生》指出:"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若纵欲,男则遗精、早泄、阳萎、生殖无力,甚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久则成痨。女则肾虚精亏、冲任不固、气血逆乱、崩漏下血、白带绵绵而下,不孕或流产、早产,甚至经血亏枯、经闭,面黄消瘦而成劳损之症。不仅如此,纵欲还可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伐性之斧",意指能砍伤人体,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寡言以养气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具有动而不息的特征,维持和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气的基本要求是少废话。因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要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获得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血液从肺泡交换来的氧气,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一个人若是经常喋喋不休地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而百病丛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笑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
寡思以养神
寡思,即是让人不要胡思乱想,以免用脑过度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至也?"中医里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思虑过度则使人气机郁结不行,引起种种疾病。《内经》有"思伤脾"、"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之论述,常见心情不快、头目眩晕、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则出现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女子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月经不调,甚至经闭等病证。久之则百病丛生,诸如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便接踵而至。"凡人不能无思",但要有个限度,不要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想冥思,更不要为身外之物煞费心思。这样才可以把思想负担尽量减轻,有利于达到"全神息虑",以防"神虑精散"。
其实在知道如何调养精气神之前,我们就应该了解调养“精”“气”和“神”重在养什么。一起来看看。
养精重在养肾
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气重在养脾胃
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神重在养心脑
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肾脏能够生成骨髓,脊髓上聚于颅腔而形成脑。《图书编·脏腑诸论》说:“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栖肾。”足见养心脑实际上就是养心肾,养心肾就是养神。神不足常有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怠惰乏力,舌淡脉弱等症。药养应当补益心肾,须服安神定志丸合归肾丸。二方由人参、茯苓、熟地、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茯神、远志、龙齿、菖蒲、山莱萸、山药组成,每味6~10克,水煎温服,2日l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3~6月,常有良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安神补心丸,每次2~3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疗程与前述汤剂相同。
结语:精气神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所以我们不能轻视。精、气、神这三大生命支柱,相互资生,三位一体,既能自身调节,又可人为调养。
7、中医谈如何养好精气神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有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夏季人要学会养精蓄锐,养好自己的精、气、神,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1.该睡就睡,不熬夜。台湾中医师董延龄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缺乏精气。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 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会造成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肝火上升,气虚体弱。 2.尽量从事温和运动。董延龄认为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 养生学院教练饶怀英解释,太激烈的运动会造成大量流汗,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她建议酷暑最好选择练气养生运动,少在烈阳下 长期暴晒,或从事激烈运动。因为身体靠呼吸送氧,如果呼吸急促,就像水流量大时,只能流入较粗的水管一样,氧气很快进入身体内较粗的血管,较细微的血管则 不易获得氧气。所以,如果要让细微的水管入水,唯有把水龙头的水柱转小,一点一滴注入。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 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的养分。 3.避免吃太“浊”的食物。夏天要吃清爽的食物,太“浊”的食物容易增加身体重量,使得精神昏沉。烹饪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要少吃。董延龄认为,现代人饮食太乱,没有顺着自然时序调整,大热天吃烤肉,无异加速心火。 4.少吃冰凉食物。冰水或冰品是盛夏最受欢迎的食物,吃多了却容易导致冷热失调。当外在环境温度高时,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 (有时高达37摄氏度),人体适应力和温度调节力没那么强,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易导致心神涣散,郁闷不乐。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 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袪热补气。 5.日常生活动作不急不缓。中医养生 很注重“气和”,如果气的运行紊乱,不够自然活畅,身心都易致病。静心养生其实不难,只要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能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匀称有序, “气”自然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6.少生气、不发火。夏季主火,是一年当 中能量最旺盛的时节,容易内心急躁,身体也会受到影响。“发怒前留出一秒思考时间,想想该不该发这顿脾气。”饶怀英说,要学会沉住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也就是“修心”。她自己的做法是,当事情令自己心存疙瘩时,就清楚说出来。要不带情绪说出自己的意见,撇开会伤人的形容词,直接沟通事件本身,做到“讲话 不带情绪”,最高明。
8、怎么锻炼人的精气神,吃什么好?
锻炼精气神可以做下面几个动作:
1、两手掌对在一起,呈念佛状,然后两个胳膊分别用力可以锻炼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如果五指分开,两手的手指分别对在一起,两手用力向中间使劲的话可以锻炼你的指力,不需要利用任何器材,就可以锻炼你的指力和臂力。
2、有一项运动叫做蛙跳,大家都以为蛙跳是需要在广阔的场地里才能够进行,其实不然,在家里照样可以做蛙跳,如果是在农村的话,家里都会有院子,对于城里没有院子的人照样可以在客房或者是是自己的卧室里也可以进行蛙跳的练习,正好可以锻炼你的大腿肌肉。
3、最经典的室内锻炼身体法是做俯卧撑,但是做俯卧撑并不是固定的两手撑地那样平常我们大家都会的哪一种方式,做俯卧撑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的,就像你可以在背部放上一本书锻炼效果更好,在一个就是找两个凳子分开比肩略宽,将两手撑在凳子上面,然后就像平时做俯卧撑那样,不同的是,你需要将你的身体压到凳子中间的缝隙中,胸肌就会撑开,锻炼的效果那是没话说。
4、在一个经典的锻炼方式是做仰卧起坐,也就是你可以在床上进行锻炼你的腹肌。还有就是你可以扎马步,扎马步不仅可以锻炼你的大腿肌肉,还可以锻炼你的毅力,在你扎马步很累的时候锻炼的毅力也更有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所说的“精”分两部分,一是“受之于父母”,遗传而来的先天之精,二是靠脾胃等脏腑汲取饮食精华的 “后天之精”,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的精,主要就藏在肾里,即肾精。人处于健康状态时,能表现出肾精充足。比如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路步伐有力,腰背挺拔,皮肤光滑、红润,这就是肾精足的体现。如果肾虚,首先表现是腰膝酸软、腰驼背屈,也就是肾主骨的功能差了。而且肾精不足还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如“肺主皮毛”,肾虚导致肺不纳气,皮肤就没光泽,面色灰暗。这样,整个人看上去就会是没精神。
所以建议大家通过补肾精恢复精气神。从中医传统补肾养生的用药规律看,善补肾精的中药主要由两类药构成:1、植物种子类药:传统植物中药当中有很多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韭菜子等,中医将这类药称作“子类药”,并认为“子药养精”,因为一粒种子就包含了该植物的全部精华,一粒种子就可长成参天大树,这与人类靠一个“先天之精”就能发育最终长大成人的道理是一样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上述子类药富含卵磷脂、脑磷脂、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类性腺激素及抗氧化抗衰老成分。2、动物类药:如鹿茸、鹿角胶、紫河车、海参、海马等也可补肾填精,中医把这类动物药称作“血肉有情之品”,这类药都具备大补肾精的功效。
而八子补肾胶囊汲取了历代补肾先进理念和药物精华,甄选了8种植物子类药补肾益精,两种动物类药鹿茸和海马补肾填精,以及阴阳滋补类药物和人参,对肾精、肾阳、肾阴、肾气补肾四要素都照顾到了,在多年的临床用药和实践中疗效全面,从根本上补肾,长期服用,具有非常好的补肾精的效果。
9、怎么保养好精气神
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一个人如果精气神充沛。也就是向人展示他是健康的。所以要想获得健康的身体,必须保养好自己的精气神。
首先精气神在哪里?精藏于肾
。其功能体现在,腰板挺直,步履轻盈矫健。头发乌黑茂密,牙齿坚固等。气藏于心
。其功能体现在声音洪亮,底气足。气色红润。唇红肤润光泽。不易疲劳。等神藏于脑
。其功能体现在,思路敏捷,反应灵敏。遇事果断,镇定自若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等。
所以要想保养好精气神,只要保养好心脑肾即可。心的保养:少言少语,少汗少气:闭口转舌,含津吞液;睡前晨起深呼吸;顿起咳嗽要谨记;不过喜,不枉笑,心胸开阔心情好。脑的保养:早睡早起,休息好;新鲜事物不可少,大脑还是常用好;一天一个大核桃,都说她能健大脑;常记忆,练大脑;积极休息少不了。不要整天睡大觉。做游戏,增智力。儿童时代不能少。肾的保养:先天肾,禀父母。恣意消耗不得了。锻炼身体不可少;保暖腰,肥胖不好。节制饮食,科学安排好。防感冒,练体操,从小锻炼身体好。
坚持持久,持之以恒,才能健康向上,守住自己的三宝。
10、如何提养精气神?
中医认为,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健康发展,少生疾病。那么,中医如何养足精气神,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何为精气神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如何养足精气神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
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
总之,养足精气神对于人体保持健康、益寿延年非常重要,尤其要注重对于“神”的保养。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可避免精神疾病的侵袭。